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丁鸿敏
释义

丁鸿敏,德华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一个人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十六年弹指一挥,十六岁的人生还在懵懂少年,1993年丁鸿敏一手创办的德华集团已成为国家大型企业、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大企业竞争力500强,涉足新型建材、经济林营造、精细化工、房地产、金融、创业投资,多元化、跨地区的大型资产集团,在全国装饰板行业连续十年名列全国第一。

人物简介

丁鸿敏,1963年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德华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丁鸿敏同志于是1990年担任湖州钢琴厂厂长,1993年创办浙江德华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即现德华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多年来,他作为中国新时代木制品行业的先驱之一,一直以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艰苦创业,积极创新,奋发进取,通过10余年奋斗,使德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发展成为有下属控股、参股企业九家,涉及项目投资与资产管理、新型材料、钢琴制造、丝绸纺织、精细化工等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统计资料,公司已连续多年名列中国装饰贴面板行业产销量第一。

德华集团是国家大型工业企业,华东地区同行业规模最大的工业企业,也是国内同行业最大企业之一,被列为浙江省“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浙江省乡镇管理示范企业、农业部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近年来,产品销售地区不断扩大,经济效益连年快速增长。1999年至2002年连续四年列湖州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第二位。公司下属企业主要产品有高档装饰贴面板、胶合板、高档实木地板、工艺木门、钢琴、化工产品等。公司注册资本29464万元,2004年末,公司拥有总资产80720万元。2004年,公司完成工业产值11426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11980;完成利税10085万元;实现利润6712万元。

公司控股的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生产装饰贴面板产品种类最多、规模最大的企业,公司注册商标“兔宝宝”为中国驰名品牌、浙江省著名商标,“兔宝宝”牌装饰贴面胶合板为浙江省名牌产品、中国环境标志产品。目前,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核,不久后将成为中国贴面板行业的首家上市企业。这意味着企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开始新一轮快速、持续、稳健的发展。

所获荣誉

在为壮大企业、发展地方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丁鸿敏同志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评价。1999年,他被评为浙江省优秀乡镇企业家;2000年,获湖州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1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乡镇企业家;2002年,获工业创强发展德清经济一等奖;2003年,当选为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第六届常务委员,被评为浙江省民营经济杰出青年企业家、湖州市第一届创企业家,并获得全国绿化奖章。丁鸿敏同是德清县人民代表大会第12、13届人大代表,湖州市第五届党代表、市政协委员。

创新“三十六计”

丁鸿敏似乎熟谙兵法。从创业的那天起,创新的“三十六计”就被他运用得得心应手。 汶川大地震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如果你的房子结构好,基础牢,抗震能力就强,地震来临时就不会房倒屋塌,就算有些损失,也不至于有性命之忧;如果本身基础就不牢,或者是危房,那就很容易被地震夷为平地,损失惨重。”

今年7月,德华集团董事长丁鸿敏与万向集团交流上半年企业经营情况时,中国企业界的“常青树”鲁冠球对他讲了这样一番话。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浙江经济都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地震”,而且“余震”还远未结束。不过,并非所有的企业在这场“地震”中受损——一些行业内的“领头羊”企业,甚至希望借着“地震”的威力,完成行业的洗牌,提升行业水平,并在转机来临时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德华木业就是这样的一家行业“领头羊”企业。自1993年公司创办以来,丁鸿敏用了15年的时间,不仅将其打造成了全国装饰板产销规模最大的木业企业,而且通过上市和一系列的企业创新,大大提升了行业的整体水平。

考察德华成长的历史,记者发现,在“德为本”的“大道”之下,在市场竞争领域,丁鸿敏似乎熟谙兵法,胸有丘壑:从创业的那天起,他以一招“无中生有”开始,在“无木之乡”德清县创办了德华木业;经过十几年的运筹帷幄,他将一部企业的发展史,写成了一部创新的“三十六计”……

创新第一计:无中生有

题解:德清是一个没有木材资源的浙北小县。但丁鸿敏带领德华人在这个“无木之乡”办起了全国装饰板产销规模最大的木业企业,并带动整个湖州成为“木业大市”,是为“无中生有”。

有些人的一生,似乎注定要与某种东西打一辈子交道,并将生命的能量和才华都投注于其上。比如丁鸿敏,就与“木”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候做木工,自然整天与木为伍;后来做钢琴厂厂长,大多数的时间依然是与构成钢琴的木板为伴;如今做木业,更是经年累月以木为业,为木而生。年方45,却与木头打交道20多年,以致丁鸿敏自嘲:做木头做得都有点“木头木脑”了!

然而,在中国文化中,“木”却与“呆”意无缘。它因主于东方,应于春天,代表着生长,升发,条达,顺畅,却是“聪明”的同义词。事实上确是如此。温柔敦厚的外表之下,丁鸿敏其实生机勃勃,奇思不断。30岁那年,他“无中生有”创办德华木业,就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奇思怪思”。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丁鸿敏已经担任了3年的国营湖州钢琴厂厂长,对钢琴这个行业有了充分的了解:作为国家管制的教育用品,钢琴市场非常有限,而湖州钢琴厂远没有珠江、上海等几家大型企业有竞争力。但是,作为构成钢琴的重要原材料——人造板,国内厂家都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不但市场需求庞大而且价格奇高……既然如此,何不自己去做这种人造板? 1993年初,丁鸿敏靠366万元原始资本,创办了浙江第一家贴面板企业——浙江德华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与许多草创期企业的境遇一样,创业之初的德华是个“三无企业”:没有资源、没有技术、没有设备。但出身农村,受过无数苦难的丁鸿敏,并不惧怕这些困难:没有技术,他跑了四次上海,将国内的人造板权威专家请到当时尚不通公路的德清洛舍;没有原料,他在三九寒冬钻进天寒地冻的东北林业基地,一根根寻找优质木材;没有设备,就买台湾企业退役的二手设备……

凭着这股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干劲,企业投产当年便实现销售收入2200万元,完成税利150万元。也正是凭着这股干劲,在以后的10多年中,丁鸿敏在德清带动、培育出一个年产值40多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产量占全国1/3的庞大产业,使湖州这个“无木之乡”成为“木业大市”。

创新第二计:调虎离山

题解:“甲醛猛于虎。”人造板中的甲醛等有毒化学物质,是人们追求“环保”、“健康”生活的死敌。将装饰木板中的甲醛含量降到最低,直至不含甲醛,是为“调虎离山”。

“我们的实践证明,企业强调社会责任,收益最大的还是企业本身。或者说,对社会责任的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之一。”丁鸿敏在向记者谈到企业经营理念时,首先强调了以“德为本”——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环保产品的不断研发。

直至1990年代末期,中国的建材工业由于行业门槛相对较低,法制环境不够完善,使得行业内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各类甲醛含量严重超标的人造板在市场上猖獗一时,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面对这样的市场格局,丁鸿敏认为,先行一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改善消费环境,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德华“德为本”文化精神的应有之义。为此,早在国家《室内装饰材料有害物质限量》10项强制性标准正式执行前2年的2001年,德华便开始着手研制甲醛释放量达到欧洲E1级标准的新一代环保型产品。2002年初,该产品研发成功并通过省级鉴定,为公司实现产品的全面环保化奠定了基础。2004年,德华以更高的环保要求为起点,组织技术力量首先研制开发出了E0级胶粘剂(甲醛释放量≤0.5mg/L),并用此胶粘剂生产出了E0级薄木装饰贴面板,使德华集团的木制品全面达到国际标准。2005年,德华又进行了无醛级产品开发的技术攻关,并再次取得成功,使公司的产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板材。

在丁鸿敏和他的德华的推动下,贴面板行业刮起了一股绿色旋风,引起了行业内的“环保风暴”:一些此前大量生产甲醛严重超标贴面板的企业,也被迫转产环保产品。市场环境为之一新——曾经那种走进建材市场,空气中弥漫的甲醛呛得人泪流满面的场景,成了中国建材发展史上永远的过去时。

德华在研发了一系列的环保型贴面板后,每一张环保型贴面板的生产成本要比非环保产品贵1元,这意味着德华每年要多承担近2000万元的成本。但丁鸿敏毫不迟疑地拍板:德华全部生产环保型贴面板。“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家,必须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一个要推动行业进步的企业家,也应该支付必须的道德成本。”他说。

创新第三计:树上开花

题解:木业企业,要消耗木材,特别是人们对高级木材的需求,要付出大量消耗天然木材资源从而影响生态环境的代价。但德华集团以普通木材为原料研发的“重组木”,代替了楠木等天然珍贵木材,是为“树上开花”。

2005年的一天,中国林科院数十名专家教授在参观德华兔宝宝陈列室时,丁鸿敏拿了两块木板,让他甄别它们的区别。专家们端详许久,没有发现它们有何分别。

这时,丁鸿敏告诉他们:他左手拿的木板以天然檀木为原材料;而右手拿的,则是德华以杨木、杉木等普通木材为原材料研发的“仿真珍贵木”。

重组木的仿真程度,让专家们惊讶不已。他们知道,这种“仿真珍贵木”,在国际上的专业名称叫做“重组木”,它用可再生的速生木材取代天然珍贵木材来生产高档装饰板材,是木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通道。在全世界,仅有意大利的一个厂家有此技术。他没有想到,中国的德华木业竟然也掌握了这一尖端技术。

对丁鸿敏来说,“重组木”技术不仅是德华奠定行业地位的重要法宝,更是德华近年来利润增长的“秘密武器”。而这,依然是源于丁鸿敏对“环保”更深层次的追求。

“环保不仅仅是对人体没有伤害,更高的要求是对环境没有破坏。”如何解决人类无止境的需求与有限的环境资源这一对矛盾?

丁鸿敏通过科研创新,以“偷梁换柱”的手法破解了这一难题。2002年开始,德华与南京林业大学等全国多家科研单位合作,经过3年时间,耗资2000多万元,2005年,“重组木”生产技术终于在德华宣告成功。

这项全球领先的新技术,是以杨树、桉树、杉树等生长周期为8至10年的普通速生木材为原料,经过多种处理,使仿真产品产生与天然木材极为相似的颜色和纹理,并克服了天然木材节疤、蛀孔等不可避免的缺陷,是一种几乎没有缺憾的装饰材料。

“重组木”技术的成功,不仅使檀木、柚木等各种珍贵天然木材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而且大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2006年,重组木正式在德华投产,此后每年产量飙升,产品远销欧洲、北美、东南亚等世界各地。今年上半年,仅“重组木”产品的销售额就达2亿元人民币,占德华木业总产值的20%。

创新第四计:围魏救赵

题解:德华集团在江苏、安徽、福建、江西等宜林地区,大面积营造人工速生林,以解决公司所在地德清“无木”的现实,是为“围魏救赵”。

2005年前后,中国的房地产业飞速发展。胡润的“中国百富榜”上,房地产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这段时间,有资金的企业进入房地产行业,很少不赚个盆满钵满的。

丁鸿敏不是没有看到这点,也不是没有动心过,但他最终没有进入地产行业。他听从了一位林业界前辈的劝告:“你进入房地产行业,可能会赚一笔钱,但你永远进不了房地产业的前10名,同时也会失去你在装饰面板行业的地位;但你如果把这笔钱投到你的林业上来,你不仅做了一件大的善事,还会为你的主业提供未来的资源。”

这一劝告令丁鸿敏做了一个非常的决定:组建浙江德华林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实施50万亩速生林战略。

做出这样的决定,还源于丁鸿敏对木材市场的观察: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人造板制造国,并持续保持快速增长,这将对木材资源产生庞大需求。而我国现有的人工林中,年可采伐量不足3000万立方米,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基于这样的原因,丁鸿敏判断:大面积营造人工速生林,有利于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必将成为我国木材利用的主要原则和林产工业的发展方向。

于是,2003年起,德华集团开始着手实施50万亩速生工业原料林基地计划。根据规划,德华将在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等宜林地区,以“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利用各地的荒地、荒滩、荒坡,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建立人工速生林基地。同时,德华还依托南京林业大学,浙江林学院等高校科研开发和技术指导,建立了省级骨干苗圃,并成功培育出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植的首批南方型杂交欧美黑杨良种47种。整个项目分两期实施:2005-2009年实施一期工程,完成25万亩速生林基地建设;2009年至2014年实施二期工程,再建设速生林25万亩,累计共建立速生林基地50万亩。

截至目前,公司已在浙江、江苏、湖北、福建、江西等地方营造了20万余亩速生丰产林基地,预计今年年底可提前达到25万亩的规模,每个轮伐期可产出大径(树木直径)级工业用材310万立方米,满足企业未来发展对原材料的需求。

创新第五计:釜底抽薪

题解:通过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各类木材采伐加工剩余物、废弃物及“次、小、薪”材资源,大幅提高木材利用率,是为“釜底抽薪”。

有关数据表明,我国木材年人均消费量为0.22立方米,而世界人均木材消费量为0.68立方米,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在1立方米以上,瑞典则高达6立方米。这样一个巨大的差距,显示了未来中国对木材消费的强大需求。

然而,同时存在的另一种情况是: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林业资源却相当匮乏;然而在木材资源的利用上,却存在着惊人的浪费。

因此,能否充分利用现有的木材,最大限度减少浪费,就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成本问题。在更高的层面上,它还是一个企业的德性。

“德华如果不能在提高木材利用率方面有所建树,怎么算得上是‘德为本’呢?”丁鸿敏自问。为此,他组织技术人员,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也推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目前,国外的同类产品表面所贴的珍贵木皮厚度约为0.5—0.8厘米,而德华集团创造性地将贴面薄木厚度降到0.20—0.25厘米,使珍贵木材利用率提高了3倍多,被国外同行称为“东方智慧创造的奇迹”。

为综合利用各类木材采伐加工剩余物及“次、小、薪”材资源,公司还开发了节材型实木工艺复合门——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加工剩余物化零为整,将零碎木料拼接成材的“指接拼花”技术。目前,公司已形成具备防盗、防火等功能的7大系列130多个品种的木门生产能力,年产木门2.5万套。

2005年,作为浙江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德华集团开始尝试从资源再造到各类木材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循环发展模式:以木材加工业创造的利润发展速生林,以速生林建设为木材加工提供原材料,如此良性互动,周而复始。

“在木材加工流程中,我们规划了对人工速生林的‘整株利用’经营模式,以充分利用木材的加工剩余物和废弃物。”丁鸿敏说,这一模式的特点在于,除了对大口径木材的直接利用外,还将形成年产1.5万立方米空心挤压刨花板生产规模;利用木材加工的废弃物——木质纤维(木屑、砂光粉、秸秆等)复合废旧、回收塑料,生产可广泛应用于园林、建筑、装饰等行业的新型木塑复合材料,形成年产2万吨新型木塑复合材料生产规模——这两项技术,将使木材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未来连环计:远交近攻,金蝉脱壳……

“德为本”文化精神下层出不穷的企业创新,为德华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在今年浙江企业普遍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德华集团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今年上半年,德华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24亿元,同比增长28.21%;完成销售收入13.42亿元,同比增长30.12%;实现税利8705万元,同比增长26.40%;其中利润5900万元,同比增长22.00%。

面对这样的成绩,丁鸿敏感到欣慰,但并不自满。他告诉自己的团队成员:“居安必须思危。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而应冷静对待;不能大手大脚,而应精打细算;不能好高骛远,而应脚踏实地。”

沉着冷静、善用计谋的丁鸿敏,已经为企业的未来设下了“连环计”。

“远交近攻”

这是丁鸿敏在产业链上的战术思想。在他的蓝图中,德华集团将以资本运作为主要手段,以参股、控股、收购、兼并为主要方式,以贴近市场、贴近资源为战略投资指导思想,以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强化竞争优势,做大企业规模为主要目标,在木制品加工及相关产业不断加大投资力度。

今年上半年,德华已经投资800万元,实施德艺门业欧式窗项目;出资3500万元,收购浙江贝亚克木业有限公司控股权;出资2600万元,收购江西绿海木业有限公司、江西绿野木业有限公司控股权,为拉长产业链迈出了重要步伐。

“金蝉脱壳”

这是丁鸿敏对企业运作模式的规划。德华将逐步改变原有的产品制造——销售模式,将原来大量沉淀在制造环节的各类企业运营资源转移到林业基地、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网络建设等环节,而把单纯的制造业务,通过资本合作、贴牌、委托加工等方式,转移到原材料资源与商务成本具有比较优势的中西部地区,以实现真正的现代企业运作模式。

一曲永不停歇的创业赞歌

改革开放三十年,风云激荡、大浪淘沙,不知有多少企业沉溺商海,但德华木业却始终保持了平稳、持续、高速的发展。

机遇并不代表偶然。

创业:踏平坎坷成大道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广袤的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市场经济的滚滚洪流。1990年,德清县洛舍镇镇办企业“湖州钢琴厂”濒临倒闭,时任洛舍酒精厂副厂长的丁鸿敏临危受命,接下这副烂摊子。为了恢复生产,救活企业,丁鸿敏连续十多天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请职工回厂复工。一天晚上,他骑自行车到一个技术骨干家中做其思想工作,因天黑路滑,在狭窄的村道上与一辆拖拉机交会时,不慎掉进路边的河里。可他爬起来回家换下湿衣服后,再次来到那位技术骨干家。凭着这样的精神,经过一个多月的东奔西走,钢琴厂终于恢复了生产。

1992年,一腔抱负待施展的丁鸿敏审时度势,从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看到巨大商机,将目光投向了蕴含巨大商机的装饰材料市场。

1993年,经多方努力,与香港达华贸易公司共同出资366万元创办的浙江德华装饰材料有限公司顺利投产。

与许多初创期企业的境遇一样,创业之初的德华是个“三无企业”:没有资源、没有技术、没有市场。但出身农村,经历过无数挫折的丁鸿敏,并不惧怕这些困难:没有技术,他跑了4次上海,将国内的人造板权威专家请到当时尚不通公路的德清洛舍;没有原料,他在三九寒冬钻进天寒地冻的东北林业基地,一根根寻找优质木材;没有设备,就买国外企业退役的二手设备……

当第一张贴面板生产成功时,全厂欢声雷动,丁鸿敏更是感慨万千。投产当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00多万元,完成税利150多万元。此后,德华的年产量、销售额、税利等一路攀升。

德华快速发展,丁鸿敏并未因此停下创业的脚步。正当全国同行痴迷于水曲柳贴面板带来的滚滚利润时,丁鸿敏已在悄然开发新产品天然红榉。新产品一炮而红,企业当年也以狂飙突进之势,跻身湖州市“双亿仟”企业,成为浙江省同行业经济效益最佳企业。

“德华之所以能在一次次大浪淘沙中生存、发展,靠的就是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靠的就是始终保持快人半步。”——丁鸿敏

十多年创业之路,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创新意识使丁鸿敏率领的德华团队一直在木业行业扮演着拓荒者、领跑者的角色。

为了提升产品档次,改善消费环境,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001年,公司开始着手研制甲醛释放量达到欧洲EI级标准的新一代环保型产品,解决了困扰中国建材装饰材料行业多年的“甲醛”难题。但每一张环保型贴面板的生产成本要比非环保产品贵5元,每年公司要多承担近2000多万元的成本。丁鸿敏毫不迟疑地拍板:“德华全部生产环保型贴面板。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必须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2003年7月,新一代环保型薄木装饰贴面板顺利通过了国家环境标志产品认证;2004年德华进行了E0级的产品研发,使产品的甲醛释放量达到了与啤酒中甲醛含量相当的严格水平;2005年公司又对无醛级板材进行技术攻关,再次取得成功,使“兔宝宝”产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产品。

丁鸿敏在德华还没有完全解决生存权的1994年起,就开始思考“兔宝宝”的品牌质量之路,并于同年注册了兔宝宝商标,定下“品质立牌”的目标。公司决定每100张产品选出3A级兔宝宝产品不超过5张的规定,从工艺、纹理、颜色、厚度等方面设定苛刻标准。

十年树木百年树牌,但“兔宝宝”在短短十余年声誉鹊起,先后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胶合板行业标志性品牌、中国环境标志产品等诸多荣誉。

发展:乘风扬帆正当时

2005年5月10日,随着深交所大厅里一记清脆的锣声,德华集团控股子公司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043)成功上市,成为中国贴面板行业首家上市企业。

锣声犹在耳边,德华已不可同日而语。

“自主创业是基础,自主创新是关键,自主创牌是目标。”在公司实施二次创业的过程中,丁鸿敏把“创新”放在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持续不断地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为鼓励全员创新,公司还专门设立创新大奖,每年拿出近百万元鼓励各条战线上的各类创新。

企业创新的基础是技术创新。德华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教授等一批专家指导组建公司的研发团队,投资组建了两个省级研发中心,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并与中国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浙江林学院等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据统计,近年来公司已累计申报专利百余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参与国内外标准起草制定12项,其中包括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5项以及行业标准5项。同时,公司还开发了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3项。

“环保不仅仅是产品对人体没有伤害,更高的要求是在发展的同时对环境没有伤害,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寻找一条终极道路。”

——丁鸿敏

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探寻一条全新道路,是这位行业领跑者面对的又一个巨大挑战。

珍贵木材是地球上有限的宝贵资源,成材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百年。但另一方面,市场却对胡桃、黑檀、柚木等高档天然木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解决人类无止境的需求与有限的森林资源这一对矛盾,成为木业行业一个全球性难题。

要解决这一难题,唯一的办法是用人工培育的可再生木材资源取代天然珍贵木材资源。但一大技术难题横亘在人们面前:天然珍贵木材经过上百年吸收天地精华蕴育而成的精美纹理、致密质地和典雅色彩,是短短十年、八年长成的速生材所不可比拟的,而这也是人类对珍贵天然木材孜孜以求的关键所在。丁鸿敏破解了这一难题。

2002年开始,德华向这个世界性难题发起了挑战。整整3年,在投入了无数心血,经历无数次失败,耗损1500多万元后,2005年“科技木”生产技术终于成功研发。

所谓“科技木”,也就是以普通速生木材为原料,运用高技术手段,以天然珍贵树种木材的切面纹理、色泽为基础,经电脑模拟组合设计,对原材料进行各种理、化改性和后期处理,使产品产生与天然木材极为相似的颜色和纹理,且色彩更加明快、纹理更加清晰、立体感更强,图案充满动感和活力,并克服了天然木材色差、节疤等不可避免的缺陷,可以替代天然珍贵木材用于家具、木门、地板、工艺品、线条等一切装饰应用。

2006年,科技木全面投产,产品远销欧洲、北美、东南亚等世界各地,并很快跻身全球四强,还进入了全球科技木生产历史最久、技术最领先的意大利,与“师傅”同台竞技。

“以推进行业绿色进程为己任”是丁鸿敏确定的公司经营理念,它既是德华社会责任的高度体现,更是德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早在2002年,丁鸿敏就斥巨资实施50万亩速生林基地建设,在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福建等宜林地区,已完成首期35万亩速生林基地建设。

不久的将来,德华将摆脱对天然资源的依赖,以木材加工创造的利润发展速生林,以速生林建设为木材加工提供源源不竭的原材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在研发“科技木”和建设50万亩速生林基地的同时,丁鸿敏率领德华团队也开始了另一项创举——营销模式创新。

依托“兔宝宝”品牌优势,丁鸿敏开始探索专卖网络建设,前无古人地像做衣服品牌一样做板材品牌。自2005年9月青岛专卖店开张以来,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到2009年底,首期300家专卖店建设任务即将顺利完成。统一的装饰风格,优异的产品品质、高效的售后服务,让兔宝宝专卖网络取得了令人惊喜的业绩,省级旗舰店年销售收入最高记录从4000万元、5000万元、7000万元,不断被打破被刷新……

兔宝宝在国内市场纵横天下,国际化运营也是风声水起。自2002年开拓国际市场以后,频频在全球顶级的汉诺威木工展、拉斯维加斯木工展上亮相,并在中国企业中首次捧回具有百年历史的产品创新大奖,成为行业巨头美国硬木公司的最佳供应商……如今,兔宝宝产品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日本的市场已全面打开,并先后通过欧盟CE认证、美国CARB认证和日本JAS认证,为顺利进入国际高端市场取得了通行证。公司的海外市场份额突飞猛进,出口额连续多年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长,一个全球木业巨头呼之欲出。

瞻望:谁持彩练当空舞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位于杭州西郊余杭闲林的华安·西溪山庄园区内风景秀美,20多樘精致的木门,像是点睛之作镶嵌其中,给山庄带来一抹灵动的色彩……

四月天气,风光秀丽、质朴野趣的西溪湿地国家公园,“西溪风情,画舫点睛”,德航游艇制造的一艘艘古朴典雅的画舫精彩亮相。

火热六月,上海世博服务局副局长、世博集团董事长戴柳一行踏进德华,经过认真考察,并与丁鸿敏董事长一席长谈后毅然拍板:世博会主会场、主宴会厅的9000平方米挂板、6000平方米地板和1000多樘木门全部委托德华制作。展示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成就、承载中国经济腾飞梦想的世纪盛会——上海世博会也将成为德华展现品牌实力与创新能力的全球舞台。

“一个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就要不计一时得失,不计一时企业规模排名,经得起诱惑,有所为有所不为;就要把品牌、网络、资源、企业文化等基本功炼扎实;就要有前瞻性,研究几年以后,甚至几十年以后我们这个行业的格局变化。” ——丁鸿敏

“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丁鸿敏在16年创业历程中,赢得了众多荣誉,不仅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认同。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奖章、全国乡镇企业家、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浙商创新大奖、十大浙商新锐、湖州市明星企业家、湖州市二次创业先进个人德清慈善奖特别奖等荣誉,并当选为浙商理事会执行主席、浙江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湖州市木业协会会长、湖州市工经联副会长等职务,为推动行业进步与经济发展积极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丁鸿敏并未就此止步。

2009年3月,全球金融危机还在肆虐,木业行业众多企业陷入了停产、半停产的困境,为当前的生存而苦苦挣扎,而高瞻远瞩的丁鸿敏,却已在思考着如何抓住这一危中之机,酝酿着下一轮大发展的宏伟蓝图。为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丁鸿敏连续以读书会、研讨会的形式,组织全体中高级管理人员认真分析当前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危机对木业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影响,认真学习华为等优秀企业战胜行业寒冬的成功经验,总结德华16年发展的经验教训,探讨企业如何抓住当前危中之机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工作举措。

为明确发展目标、厘清发展思路,德华聘请浙江省发展规划院为公司量身订制《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了“一、三、五、七”战略,即加快实施一个转型,由制造型企业向品牌服务型企业转型;努力培育技术创新、品牌网络、资源基地三大优势,加快推进板材(主、副品牌)、地板、木门、集成家居五大专卖体系建设,确保到2012年实现70亿元销售收入的宏伟目标。今后五年,德华将努力摆脱十多年企业发展形成的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式,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决策机制、管理流程、资源配置方式、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进行全新的创新再造与转型升级,努力推进符合新市场环境新发展要求的管理变革,推动企业管理顺利转型升级。

思而悟,悟而行,行必高远。16年成功创业已经过去。丁鸿敏正在开始全新的旅程。前方的路同样充满挑战,同样洒满阳光。

德华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人们热切期待着。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