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丁国旗
释义

丁国旗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出版著作有《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论文近百篇,还有多本译作,如霍耐特的《社会道德秩序取决于认知还是再分配?——变动视野中的社会道德秩序》等。

个人简介

丁国旗,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河南省荥阳市人,200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中文系,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获博士学位。2004年至2007年,任教于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秘书长、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外国美学》主编助理。

主要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美学

文学基础理论

出版著作

《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改革与审美文化的转型》(合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6月版。

《西方经典文论导读》(参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版。

《新中国文论研究60年》(合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4月版。

《创新与对话——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社会》(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8月版。

《全球化与复数的世界文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

《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版。

《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执行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

另有文学随笔二本,编著、参编高校文科教材六部。。

主要论文目录

1、《我看这“Q”》,《语文知识》1999年第4期。

2、《走出形式主义的牢笼》,《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3、《当代美学应该处理的几种关系》,《焦作工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4、《从情感到艺术的直觉状态——古代文学创作中的情感因素》,《美与时代·学术专刊》2001年总第4期。

5、《什克洛夫斯基后期思想探源》,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时代》2001年第4期,《石河子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6、《“奇异化”与“时间”——什克洛夫斯基后期思想的两个重要概念》,《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7、《走近林语堂》,《吉首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8、《HBO的生存之道》,《新娱乐》2003年第6期。

9、《这是金庸研究中最有价值的发现》,《南方都市报》2004-12-27。

10、《〈金庸评传〉文之大者》,《中国图书商报》2004-12-30。

11、《感受铁凝的文字温暖》,《南方都市报》2004-12-27。《新京报》2005-1-7。

12、《民族文化的超越与文化的先进性》,《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13、《艺术自律与艺术革命》,《郑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14、《自然主义同现代主义的不解之缘》,《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15、《文化危机与美学还原》,《福建论坛》2005年第1期。

16、《形式主义的转变及其转变的人文启示》,《新疆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该文入选《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选》(先进科学文化卷),红旗出版社2007年1月。

17、《美国电影业及其意识形态批判》,《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7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卷2005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8、《乔治·桑永远爱得全心全意》,上海《新闻午报》,2006-12-31。

19、《“审美救治”与艺术教育——对马尔库塞教育思想的一种解读》,《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20、《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美育”功能》,《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21、《艺术对幸福与解放的承诺——马尔库塞的“艺术形式”思想论》,《问道》第一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

22、《消费语境中的文学问题》,《文艺报》2007年10月27日。

23、《文学在消费时代的突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11月8日。

24、《毕加索的情色之恋》,《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07年第4期。

25、《从孟母教子谈“生命化”的教育》,《福建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26、《审美教育对于文化危机的救治》,《语文知识》,2007年第4期。

27、《艺术对真理与幸福的承诺——马尔库塞艺术观初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1期。

28、《“消费社会与文学理论的新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8年第1期。

29、《对网络文学的传播学思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30、《人的“新感性”与“新感性”的人——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探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3期。

31、《马克思的“自由”观与文艺对“解放”的祈望》,《人文杂志》2008年第3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学理论》卷2008年第8期全文转载。

32、《生态问题与“审美介入”》,《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3期。

33、《新时期我国文学理论的重要收获》,《文艺报》2008年7月5日。

34、《<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马尔库塞学术思想的形成》,《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4期。

35、《论马尔库塞学术研究的价值诉求》,《问道》第二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版。

36、《学术创获源于“对着说”》,《社会科学报》2008年9月11日。

37、《走向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文艺报》2008年11月6日。

38、《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的一点思考》,《当代文坛》2008年第6期。

39、《钱中文文集>(1-4卷)发行仪式述要》,《文学评论》2008年第6期。

40、《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国化的理论思考》,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41、《论马尔库塞与弗洛伊德的学术缘分》,《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1卷第2期,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12月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

42、《一个有意味的预示----马尔库塞的<德国艺术家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43、《文艺理论研究综述》,《2008年中国文学年鉴》2009年1月版。

44、《网络传播与文学的解放》,《中国文化报》2009年1月2日。

45、《读杨义先生〈感悟通论〉》,《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

46、《当代艺术:尴尬的处境与暧昧的反抗》,《文艺报》2009年2月12日。

47、《“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9年第2期。

48、《论文学史写作的“生命化”》,《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49、《“让哲学关注人的生存”——论马尔库塞与海德格尔的学术缘分》,《外国美学》第19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版。

50、《回顾过去建构未来——2008年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文艺报》2009年5月16日。

51、《“大众”再诠释》,《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6月9日。

52、《“世界文学”的民族指向》,《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21日。

53、《美作为一种更高的法则》,《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7月版。

54、《论马尔库塞的“理性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4期。

55、《对电视文化的批判性思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56、《论马尔库塞文艺思想的基本观点》,《中外文化与文论》(第18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57、《走近经典——寻找精神的家园》,《文艺报》2010年1月22日。

58、《2009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状况》,《文艺报》2010年6月9日.

59、《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30年》,《新中国文论60年》,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4月。

60、《作为一种对抗的艺术——论马尔库塞的“反艺术”观》,《马列文论研究》(第15辑),湘潭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61、《祈向“本原”——对歌德“世界文学”的一种解读》,《文学评论》201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2011年《外国文学研究》第12期全文转载)

62、《论马尔库塞的艺术政治观》,《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63、《“全球化”语境中的“世界文学”探讨》,《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卷2010年10月卷全文转载)

64、《透视“底层文学”的表述冲动》(合写),《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6月8日。

65、《2009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新进展》,《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卷2010年第11期全文转载)。

66、《马尔库塞艺术形式思想的理论渊源》,《创新与对话——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版。

67、《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英文),《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学》(“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论文专集)2010年8月13日。

68、《文学写作不可或缺理想之维》,《文艺报》2010年11月15日。

69、《对中国文艺理论60年的总结与回顾》,《学术动态》2010年第31期。

70、《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要重视“民族的”标准》,《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4。

71、《2009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10年12月版。

72、《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考察》,《湖北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卷,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

73、《新媒介下的文学处境——米勒“文学终结论”再探》,《艺术百家》2011年第1期。(《“文学终结”的逻辑悖论》,《中国文化报》(观点摘录)2011年8月24日)

74、《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新收获》,《学术动态》2011年第1期。

75、《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百年回眸》,《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3卷第2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美学》卷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

77、《回归作为艺术教育的文学教育》,《文艺报》2011-6-13. 。

78、《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民族”标准》,《华中学术》第三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

79、《寻找“新感性”——马尔库塞“新感性”的诸种形式》,《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

80、《“全球交往”中我国文论的生存之路》,《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8月2日。

81、《探索中西文化交往之路》,《人民政协报》2011年10月24日。

86、《深情的诉说与理性的思考——读<合作化小说中的乡村故事和国家历史>》,《文艺报》2011年11月16日。

主要译作

1、霍耐特:《社会道德秩序取决于认知还是再分配?——变动视野中的社会道德秩序》,《新史学》第五辑,2006年2月。

2、罗永生:《“我们的逻各斯?”——一种对庄子、德里达和列维纳斯之间难以言说的伦理学研究》,《印迹》第三期,2008年1月。

承担科研项目

1、“中国现代实用文体写作丛书”(参与),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0年)

2、“论艺术与技术的张力”(主持),北京化工大学青年教师社科基金项目(2005年)

3、“中国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发展史”(参与),文化部重点课题(2007年)

4、“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学术缘分”(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2008年)

5、“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研究”(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重点课题(2009年)

丁国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

简介

姓名 丁国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学历 博士

职称 教授

个人简历

1986年7月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日语系,1989年6月获得吉林大学外文系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9月入暨南大学中文系深造,2010年6月获得文艺学博士学位。1989年8月至1998年9月任职深圳市粤宝电子工业总公司。1998年9月调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系,2002年12月任副教授,2007年12月升任教授。2001年4月~2003年4月任日语系基础教研室主任,2003年5月至2005年4月担任日语系主任。2005年4月~2006年3月赴日本神户女学院大学任客座研究员。2007年5月至2011年4月任日语系主任。现任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

研究方向

日语语言文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2: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