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丁宝斋 |
释义 | (1935年9月-2002年8月10日)男,湖北省丹江口市人。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湖北省襄樊市文化局研究人员。 曾任湖北省襄樊历史文化名城专家组组长。生前担任过的社会学术职务有: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省志办《诸葛亮志》学术顾问,陕西省三国蜀汉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湖北省民建艺术建筑设计院高级顾问,隆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高级顾问等。 丁宝斋逝世后,2003年9月,丁先生的家属子女按其遗愿,将其著作、手稿及收藏的珍贵档案资料3000余件,全部无偿捐赠给襄樊市档案馆。 丁宝斋先生致力于诸葛亮躬耕地研究,是诸葛亮耕地“襄阳说”的主将,著作有:《诸葛亮躬耕何处――有关史料和考征》(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10)、《襄樊名城保护与建设》(人民出版社,1993)、《隆中志》、《诸葛亮研究新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7)、《诸葛亮躬耕地论文集》(东方出版社,1991.10)。在海内外发表文史方面和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方面的论文60余篇,其中《诸葛亮与中国传统文化》、《诸葛亮与曹操文化现象比较研究》、《诸葛亮与汉末襄阳大姓》、《论工业经济主导型名城的保护与建设》等,在诸葛亮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在诸葛亮躬地问题上,南阳、襄阳争了上千年,由于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有“臣本布衣,躬耕南阳”一段话,而“襄阳说”的一个重要证据是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所以襄阳人要坚持“襄阳说”,就必须认定当时襄阳隆中归南阳管。1990年3月襄阳(当时叫襄樊市)方面组织十余人在上海召开诸葛亮躬耕地研讨会,会议邀请上海复旦大学教师谭其骧写了一篇支持襄阳说的文章,辩称当时隆中归南阳管辖,此文见报后,香港人容若先生看后,大为不满,随即写下了《古隆中在湖北襄阳——驳谭其骧“诸葛亮躬耕于河南南阳市”之说》一文,此文刊登在香港《明报月刊》1990年7月号上,文中认定:隆中在汉代归襄阳管,所以是诸葛亮躬耕地(这与诸葛亮《出师表》相矛盾)。二个“襄阳说”者摆了一个大乌龙。同时文章中还有许多常识性错误:如古时人们称山南水北为阳,而此文竟声称:古人称水南为阳,因而容若的文章也成了史学界的笑料。 不料,丁宝斋先生阅此文后,因此文观点与之一致,就著文赞叹曰:“(容若)文章以鲜明的观点、确凿而精当的史料,从多个角度论证诸葛亮躬耕地在今湖北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驳斥了“南阳市说”的错误……容若先生的考证堪称无懈可击。”(载《丁宝斋文集》,作家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第115—119页)。 丁先生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持某一观点,本无可厚非,但为了维护某一观点罔顾事实,就难勉为他人诟病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