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1 汉语汉字

汉字信息

基本信息

汉字:丁

读音:

dīng

zhēng(“丁丁”:古文中代指下棋、弹古筝时的声音)

部首笔画

部首:一笔画:1画

笔顺:12

帮忙信息

五笔编码:sgh

五笔86:SGH

五笔98:SGH

仓颉:MN

四角号码:10200

UniCode:U+4E01

规范汉字编号:0005

笔顺编号:12

笔顺读写:横竖钩

基本解释

dīng

1、天干的第四位,见“干支”。

2、顺序第四,四 :甲、乙、丙、丁。

3、人口 :人丁兴旺。

4、成年男子:壮丁。

5、特指从事某种专业劳作的人:园丁。

6、切成小方块的菜或肉:笋丁/鸡丁。

6、姓:丁

7、丁丁:象声词(读zhēng ),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示例:一局未了,子声丁丁。

详细释义

名词

1、(象形。金文象俯视所见的钉头之形,小篆象侧视的钉形。本义:钉子)

2、同本义。丁为“钉”的古字 [nail]

丁,钻也。象形。今俗以钉为之,其质用金或竹,若木。——东汉·许慎《说文》

3、又如:丁屐(底有钉齿的木鞋);丁子(蝌蚪。初生头大有尾,如丁字)

4、小的立方体 [wad;small cubes of meat or vegetable](如肉、瓜果、蔬菜等割成的小方块)。如:黄瓜丁;炒鸡丁;羊肉丁

5、天干的第四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the fourth of the ten Heavenly Stems]

其日丙丁。——《吕氏春秋·孟夏》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春秋》

6、能担任赋役的成年男子,不同于男孩 [man]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唐·白居易《新丰折臂翁》

余丁传餐。——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7、又如:丁粮(对男丁征收的粮食);丁力(一男之力。引申为劳力);丁女(能担任力役的成年女子;道家语指火神);丁奴(二十岁以上的成年奴仆) ;成丁;壮丁

8、家庭人口 [member of a family]。如:添丁;丁税(按人丁所课的税);丁赋(按人丁所课的赋税)

9、指从事某种劳动的人 [person engaged in a certain occupation]。如:园丁;家丁;庖丁

10、丁字还有遭遇;碰到的意思.如丁忧;丁艰等.

11、丁字在古时有成年男子的意思,那有无具体的年龄标准呢.传说古时四十为丁,到隋朝时定为二十一岁,唐天宝年间则为二十三岁,宋朝男子二十岁为丁,六十岁为老.成丁后要服徭役、纳人头税。

形容词

1、壮盛;强壮〖strong〗

齿落复生,身气丁强。——汉·王充《论衡·无形》

又如:丁丁(壮健的样子);丁人(壮健的男子);丁夫(壮健的男子)

2、序数第四〖fourth〗。如:丁等;丁级;丁方(四方);丁夜四更夜(凌晨1—3时)

动词

1、当;遭逢〖fallupon〗

丁,当也。——《尔雅》。注:“相当值。”

宁丁我躬?——《诗·大雅·云汉》

丁时逢殃。——汉·刘向《九叹·惜贤》

我喜我生,独丁斯时。——《后汉书·岑彭传》

丁时逢殃,孰可夸何兮。——汉·刘向《九叹·惜贤》

如:丁辰(适逢其时);丁仔(遇上,碰巧);丁父忧(遇父丧);丁了母忧(遭了母丧)

汉语大字典解释

[①][dīng]

[《广韵》当经切,平青,端。]

(1)天干的第四位。古代用以纪日。

(2)与地支相配用于纪年、月、日。

(3)指第四;四。参见“丁夜”、“丁方”。

(4)五行中丙丁均属火,因以为火的代称。参见“丙丁”。

(5)壮盛;强壮。

(6)旧时指到了服劳役年龄的人。

(7)泛指人口,家口。

(8)指从事某种专门性劳动的人。

(9)指男孩。

(10)指鱼枕骨。

(11)指蚌、蛤壳内侧坚韧的小肉柱。

(12)指蔬菜、肉类等切成的小块。

(13)指丁祭。

(14)指笔画简单的汉字。

(15)当;遭逢。

(16)钉子。“钉”的古字。

(17)通“疔”。

(18)通“叮”。

(19)通“盯”。

(20)姓。

[②][dìng]

(1)把钉子捶打进别物之中。

(2)缝缀。

[③][zhēng]

[《广韵》中茎切,平耕,知。]

见“丁3丁”。

康熙词典

【子集上】【一字部】 丁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当经切,音玎。十干名。【说文】夏时万物皆丁实。丁承丙,象人心。【六书正譌】丁,虿尾也,象形。凡造物必以金木为丁附著之,因声借为丙丁字。【尔雅·释天】太岁在丁曰彊圉,月在丁曰圉。【礼·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又【唐书·礼乐志】仲春,仲秋,释奠於文宣王,皆以上丁。 又五丁,力士。【蜀记】秦惠王欲伐蜀,造石牛,置金其後。蜀人使五丁力士拖石成道,秦遂伐蜀。【杜甫诗】论功超五丁。 又六丁,神名。【道书】阳官六甲,隂官六丁。谓六甲中丁神也。 又【尔雅·释诂】丁,当也。【注】相当値。【诗·大雅】宁丁我躬。 又民丁。【唐书·食货志】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又授田十亩,岁输粟二斛,谓之租丁。 又【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杜甫诗】畦丁负笼至。【宋史·高宗纪】团敎峒丁枪杖手。【又】罢廉州贡珠,纵蛋丁自便。【何异传】募山丁,捕首乱者。【唐璘传】团结渔业茶盐舟夫芦丁,悉备燎舟之具。【元史·博尔忽传】畲丁溪子。【橘录】金橘高不及尺许,结实繁多。园丁种之,以鬻於市。 又零丁,或作伶仃,失志貌。【晋书·李密传】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又彼此相属曰丁宁。【後汉·郞觊传】丁宁再三,留神於此。俗作叮咛。 又丁宁,钲也。【左传·宣四年】楚伯棼射王,汰輈及鼔跗,著於丁宁。 又丁东,声也。凡玉佩铁马声皆曰丁当。当东二音古通。 又丁水。【水经注】泗水又东南流,丁溪水注之。 又【尔雅·释鱼】鱼枕谓之丁。【注】枕在鱼头骨中,形似篆书丁字。 又丁子,科斗也。初生如丁有尾。【庄子·天下篇】丁子有尾。 又肉丁,疮名。【物类相感赋】身上生肉丁,芝蔴花擦之。 又乌丁,茶名。见【本草】。 又吉丁,虫名。【本草注】甲虫也。背正绿,有翅,在甲下,出岭南宾澄诸州,人取带之,令人喜好相爱。 又【贯休诗】蕨苞玉粉生香垄,菌蔟红丁出静槎。【陆游诗】满贮醇醪渍黄甲,密封小甕饷红丁。皆诗人象形借用也。 又姓。本姜姓,齐太公子伋为丁公,因以命氏。 又【逸书諡法】述义不克曰丁。 又【广韵】【集韵】【韵会】??中茎切,音朾。【诗·小雅】伐木丁丁。【注】伐木声相应也。 又【韵会小补】叶都阳切,音当。【韩愈·赠张籍诗】相见不复期,零落甘所丁。娇儿未绝乳,念之不能忘。 【正字通】唐书张弘靖传,汝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按续世说一丁作一个,因篆文个与丁相似。传写为作丁。

说文解字

【卷十四】【丁部】 编号:9696

丁,[当经切 ],夏时万物皆丁实。象形。丁承丙,象人心。凡丁之属皆从丁。

词语

丁坝dīngbà 〖spur〗端与堤岸相接呈“T”字形的保护堤岸水土的建筑物

丁册dīngcè 〖residencebooklet〗旧时的户口簿

丁丑Dīng-Chǒu 〖Dingchou,thefourteenofthecircleofthesixtyinChinesecalandar〗六十甲子的第十四位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宋·苏轼《石钟山记》

丁村人Dīngcūnrén Dingcunman,primitivemanofabout100,100Yearsago,whosefossilremainswerefoundinDingcunofShanxiProvincein1954〗中国古人类化石,1954年发现于山西襄汾县丁村附近

丁当dīngdāng 〖jingle;clater;dingdong〗象声词,形容金属、瓷器等的碰撞声。也作叮当、玎当

丁当长鸣dīngdāng-chángmíng 〖dingdong;jingle;clatter〗发丁当声

听得见狂风呼呼地悲号,大钟丁当长鸣

丁点儿dīngdiǎnr 〖atinybit〗[方言]∶表示数量小

丁冬dīngdōng 〖tinkle〗象声词。丁当声,丁丁作响,形容金属、玉器碰撞的声音,也作丁东、叮咚

丁对dīngduì 〖justright〗[方言]∶适合;妥当

丁亥Dīng-Hài 〖DingHai,thetwenty-fourthofthecycleofthesixtyinthechinesecalender〗六十甲子的第二十四位

丁口dīngkǒu 〖capitation〗∶人口税 〖population〗指百姓

丁零dīnglíng 〖tinnient;tinklejingle〗形容铃声或金属撞击的声音

铜铃丁零

丁零当啷dīngling-dānglāng 〖cling-clang;Jingle-jangle〗象声词,形容金属、瓷器碰撞发出的一连串的声音

丁卯Dīng-Mǎo 〖DingMao,thefourthofthecycleofthesixtyintheChineseCalendar〗六十甲子的第四位

丁年dīngnián 〖ageattainedone'smajority〗成丁的年龄

丁宁dīngníng 〖givecarefulinstructionsrepeatedly〗叮咛,反复地嘱咐

丁是丁,卯是卯 dīngshìdīng,mǎoshìmǎo

〖beconscientiousandmeticulous;beaccurateinwhatonesays;befastidiouslyaccurate〗丁、卯分别是天干、地支之一,不能相混,错乱了影响记时。形容做事认真,一丝不苟

凤姐笑道:“我看你厉害,明儿有了事,我也是丁是丁,卯是卯的,你也别抱怨。——《红楼梦》

丁税dīngshuì 〖polltax〗人头税

丁未Dīng-Wèi 〖Dingwei,theforty-fourthofthecycleofthesixtyinChinesecalendar〗六十甲子的第四十四位

丁香dīngxiāng 〖lilac;clove〗丁香属的一种植物

丁徭dīngyáo 〖corvée〗丁役

丁忧dīngyōu 〖beinmourningforparent'sdeath〗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

始为谢玄参军,为玄所遇,丁忧去职。——《晋书·袁悦之传》

丁壮dīngzhuàng 〖healthyandstrongmen〗健壮的人,指青壮年

丁字步dīngzìbù 〖T.Step〗双脚呈垂直方向接触,其中一脚跟靠在另一脚窝处,两脚尖对两斜角,如一“丁”字,所以叫丁字步。丁字步是中国古典舞中最基本的脚位

丁字尺dīngzìchǐ 〖T.square〗一端有横档的直尺,“丁”字形用于划平行线或用作三角板的支承物来划与直尺成各种角度的直线

丁字镐dīngzìgǎo 〖pickhammer〗一端锋利而另一端钝的镐

丁字街dīngzìjiē 〖T-shapedroadjunction〗即两条相交处呈“T”形的街道

丁字梁dīngzìliáng 〖T-girder;T-beam〗形容状丁字的梁

音韵参考

[ 上古音 ]:耕部端母,teng

[ 广 韵 ]:中茎切,下平13耕,zhēng,梗开二平耕知

[ 平水韵 ]:下平八庚·下平九青

[ 唐 音 ]:*deng,deng

[ 国 语 ]:dīng,zhēng

[ 粤 语 ]:ding1zaang1zang1

[ 闽南语 ]:teng1

2 姓氏

起源

丁氏源自五支 炎帝后裔居多

丁氏,一直是一个阵容庞大的家族, 过去的两三千年来,参加这个大家族的组成份子,至少在五支以上。 丁在《百家姓》中排名为第46位。

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丁姓的始见,大致是在3100年以前的周武王伐纣之时。《姓氏考略》上所记载的:“太公金匮,武王伐纣,丁侯不朝,丁姓始此。”明白指出了当时就已经有以丁为姓的诸侯。不过,古籍中对于这位丁侯的来龙去脉,大多语焉不详,所以到目前为止,大家只能知道丁氏的具有悠久历史,却一直无从探知最原始的丁氏的家世源流。

第二支丁氏,就有详实的源流可考了。依照《姓纂》和《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书的记载,他们是姜太公的后裔,发源于现在的山东省境内,其家族渊源,还可以远远地追溯到上古的炎帝神农氏,是最为道地、最为光彩的黄炎子孙。三书都是这样认为的:“齐太公生子 伋,伋谥为丁公,支孙以谥为姓”。这一支丁氏,实际上也是后世丁氏之族的中坚份子。汉代以后,虽然陆续有三批人马投入这个大家族的阵容,但千百年来的丁姓人,绝大多数都是来自这一支,算起来都是源自姜太公的炎帝后裔。

到了三国鼎立时期,位于江南的东吴,开始出现了第三支丁氏,那便是孙权之孙的被改姓为丁。这一段渊源,明载于《江表传》,是这样说的:“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换言之,后世的丁姓人之中,也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为孙氏正是传自周文王的第八子康叔。

此后,丁氏的阵容越来越是庞大,先后加入了两支新的生力军:一支改自于氏,一支则由来华定居的西域人所改。关于这两支丁氏的加入,都是有具体的证据可为依凭的,包括《枫窗小牍》所记载的:“宋有无赖子于庆欲依丁谓,一老儒教其改姓丁,后果得意”,以及明载于《杨士奇东里文集》的:“丁鹤年,其先西域人,西域人多名丁,既入中原,因以为姓。”

由此看来,现在遍布于世界每一处地方的丁氏之族,至少是有五个系统的。第一支是丁侯之后,第二支是齐丁公之后,第三支出自孙匡,第四支出于庆之后,第五支则为西域人的改姓。丁氏,真可以说是一个集英聚锐的姓氏。

从丁氏组织庞大和复杂的情形,还可以提示世人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同姓的男女,不一定就绝对不可通婚,而不同姓的人,也不一定就必然适宜彼此联姻。这一点,《中华姓府》指出:“礼,同姓不婚,莫不知之,而同姓可婚,异姓或不可婚,则知者少矣。以丁姓而言,于及西域人所改者,同可婚也;以孙姓而言,孙改之丁,孙丁虽异,则不可婚。是结婚者,宜究祖姓之源,免铸错误。”

如此说来,年轻男女在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时,还真得先行了解自己姓氏的来龙去脉,免得无意之间铸成错误,而贻患后代子孙呢!

丁氏自从在汉、晋之际大放异彩之后,这一份光辉,就此千百年传留了下来,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丁氏都是人材辈出,而于清代登峰造极。

清代的丁氏,出过传名千古的国家栋梁之才,更出过功在传统文化的了不起学者,丁宝桢、丁日昌、丁敬、丁申、丁丙、丁取忠,无一不是满缀着晶莹光华的名字。

丁汝昌,在光绪年间更是大名鼎鼎,不但作到江苏巡抚的方面大臣,以所历皆有名绩而著称,而且,曾经辅佐曾国藩,仿造西洋的火器和船舶最力,对于中国的现代化,献力不少。

据《海州淮安卫世袭百户丁氏谱略》云,丁氏世居湖广武昌府武昌县,元末天下大乱,始祖讳兴者以铁枪归明太祖,乙巳(1365年)十一月随康茂才都督巫子门杀退张士诚水军,丙午(1366年)四月,接应乌罗港,应征淮、泗、亳州等处,十月,复调徐达丞相麾下随破旧馆,十一月,克湖州,并吴江,攻打苏州。次年丁未(1367年)九月,从取常州、无锡。十月,调太仓守御。洪武元年(1368年),复从中右所校尉许旺,同年秋,随靖海侯吴植出海运粮,扑倭。因屡从征有功,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辛未九月,钦除淮安卫海州守御所由长子贯世袭百户。兴之次子推,元末,自海州而徙琅琊古郡,遂为吾琅琊丁氏始迁祖。琅琊,春秋战国时,齐之主要城邑和港口,秦统一全国后,置琅琊郡,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辖五十一县,即今之山东省胶南、诸城、即墨、城阳、胶州、临沂等地。宋元之际,兵荒相仍,户口几尽。明洪武中,徙民实之。始迁祖推迁来后,于齐长城峰台以南,马耳山之东,海上分水岭以北,古郡琅琊台以西建村立业,号曰丁家大村,即今山东省胶南市大村镇是也。始迁祖推初以织箕自给,顾精神力绝人,耕稼蓄牧,皆以心计纬之。季年,称饶裕矣。好济人之急,岁祲,罄资以赈。亦有天幸,未尝乏绝。治家有则,冠婚丧祭皆之程吾宗,至今守之。相传他精堪舆术,预卜五世墓地。自元末至今,六百余年间,下自地方,上至中央,虽无显官达贵,但也不乏梁栋之材。吾族人其性多豪侠,尚气节,挥霍有智,善谈说。既以渔盐耕读为业者亦不失先人勤谨敬业之本。此乃我不辱先祖,敢面来人者也。吾丁氏,华夏嫡系也。同五千年中华文明同步发展,与海内外炎黄子孙息息相关。这足以使吾丁氏后裔倍感自豪。然则,值此国运昌盛,百业待兴之时,天降大任,舍我其谁,望我族人精诚团结,磨砺发愤,举旗扛鼎,继往开来,宏丁氏家风美德,扬华夏传统文化,构祖国宏伟蓝图,建神州幸福乐园,永葆我族之皎皎本色。勉旃,丁氏!

湖北省应城市、京山县、汉川市之丁氏

据应城的丁氏族谱记载:丁氏先祖是姜太公.丁吕伋、丁让、丁复、丁宽、丁兰、丁密、丁鸿、丁固、丁耀是丁氏先祖。丁姓先祖先从山东迁徙到浙江萧山金华居住。后迁往江西豫章,明洪武二年先公丁胜到湖北云梦县任知县,次年其父丁弼理携家迁居湖北应城义和,义和镇现有丁氏族人愈万;理公次子滕公也同期迁居湖北京山居住,主要在京山县坪坝镇。现两支人丁兴旺。 20世纪70年代之前,汉川天门一带是大片湖区,水路交通十分便利。应城义和本立有丁氏祠堂,每逢祭祖时节,京山汉川丁氏族人便返回祭祖,香火鼎盛,可惜数百年的的存物竟与文革期间毁于一旦,丁氏祠堂也被损毁殆尽。之后,湖区改造成田地,义和至京山一带交通十分不便,两地联系减少,族谱也很少续谱, 笔者所知义和最后一次续族谱乃是1987年。时过境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观念发生变化,更多的追逐经济利益,而很多传统的东西逐渐被人们遗忘。 义和丁氏笔者所知的最近的辈份是 学习德立 家正国昌 忠强育秀 ,笔者是正字辈。

回族中的丁姓

丁姓为回族古老的姓氏之一。“西域人多名丁,既入中国,因以为姓。”(《东里文集》)丁姓大部分是来自先祖经名的尾音“迪尼”(Din),按汉语发音则可读或译为“丁”。因“迪尼”为阿拉伯文“宗教信仰”的意思,故穆斯林好取与之有关的名子。如“安拉、迪尼”(旧译为“阿老丁”),意为‘真主的宗教”; ‘舍木颂.迪尼”(旧译为“赡思丁”),意为“宗教的太阳”;“纳速刺.迪尼’“旧译为“纳速刺丁”),意为“胜利的宗教”等。在元代,回回人名尾音带 “丁”(迪尼)的相当多,于是他们中间一些人的后代便取“丁”为姓。如“勘马刺丁之后裔姓丁。”(《回回民族说》)丁鹤年“其先西域人也。父职马禄丁,徙居武昌,因以为氏。”(《新元史》阿老丁,西域回回,成祖永乐二十三年(1424年)入附授德州卫都指挥同知。子札马儿丁、札刺儿丁皆袭封。后札刺儿丁以丁为姓,名全。丁全子名丁宗智。”(《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丁姓中最大的一支,当属赛典赤.赡思丁家族,因其子孙甚多,分为纳、速、拉(喇)、丁等姓,在国内分布很广。如福建泉州陈棣的丁姓回族,“一世祖节斋府君,讳谨,字慎思(赡思丁)。”(《执斋公图谱.历代忌辰总目》)“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赛典赤瞻(赡)思丁是今日泉州陈棣丁姓的始祖。”(《陈棣丁姓研究》)丁姓回族在全国均有分布。

历史名人

丁密: 东汉岑溪人,字靖公,以孝顺而知名,父母亡故,在坟边筑屋守三年,相传有双凫(野鸭)飞抵屋旁小池,见人而驯伏,时人以为是其孝行所感应。

丁令威: 西汉辽东人,传说曾学道于灵虚山,后化作仙鹤归辽东,停在城门华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仙鹤徘徊于空中,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冲天直上而去。

丁复: 汉初人,随高祖刘邦举兵于薛,后助高祖平定三秦,破项羽将龙且于彭城,官大司马,封阳都侯。

丁允元: 南宋常州人,字叔中,淳熙(公元1174-1189年)间任少卿,后因忠谏贬官潮州太守,拨田租兴学养士,筑桥利民,百姓"名宦祠"祀之。

丁兰: 东汉河内郡人,少年母逝,用木头雕母像,每日服侍如活人。邻居张叔,酒醉骂木像,用手杖击像头。丁兰怒而打张叔,被捕。传说告别木像时,像为他落泪。

丁肇中: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谓:善美集团创始人,现任集团执行主席,首席行政总监。

丁俊晖:中国第一个台球世界冠军。

丁继超:著名学者,书法家,诗人。

丁志忠:安踏董事局主席

丁水波:特步(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泉州市三兴体育用品公司董事长

丁伍号:361°(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丁磊:网易公司创始人兼CEO。

丁建华:配音演员。

丁子峻:影视明星。

丁海峰:影视明星。

丁华强:医疗专家

丁健:亚信科技董事长,加利福尼亚 Hass 商学院 EMBA 。

丁汝昌:安徽省庐江人,清末北洋水师提督,甲午战争爆发后,在与日军的威海卫一役中,拒降而自杀身亡。

丁宝:独立艺术家,古琴师。书法篆刻家。

丁聪:中国著名漫画家,1916年生于上海,三十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曾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作品有《鲁迅小说插图》;《丁聪插图》;老舍《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众多作品的插图。

丁聪中国人名,男女通用。另有陕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丁聪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0: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