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释义

作品名称: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珠玉词》

文学体裁:词

作者:晏殊

作品信息

【名称】《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体裁】词

作品原文

蝶恋花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①。谁把钿筝移玉柱②,穿帘海燕双飞去③。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④。

作品注释

①黄金缕:指嫩柳条。

②钿筝:用罗钿装饰的筝。

③海燕:燕子的别称。古人认为燕子生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称。

④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暗用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救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作品意译

庑廊上的栏杆曲折盘转,像是有意无意倚偎在绿树上,春风轻拂,千万条碧绿柔美的柳枝在朝阳的映照下,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远处,传来了美妙悠扬的筝乐声,是那么的赏心悦耳,逗引得梁上的燕子双双穿过门帘,扑向春天温馨的怀抱。

然而,只几天时间,已是物换景迁:迎风飘扬的柳丝笼罩在漫天飞舞的落絮中;红艳艳的杏花,也经不住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眨眼间便萎谢凋零。我想在梦中排遣春愁,可浓睡中,却被黄莺的啼叫声惊醒,美丽的梦中幻境,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作品赏析

这首词在画面的连接和时间的跨度上均有较大的跳跃性,抒写了作者春日的闲愁。

上阙写早春三月之景,有富贵之象,格调清丽,色彩明快,“细筝移玉柱”,则使读者听到了画外之音。后两句是写主人公的活动,在意念上有倒装,作者看到海燕双飞,而自己孤独伤心,面对芳春美景而触动春愁,故弹筝以抒情。

下阙伤春归去,“游丝”、“落絮”等暮春之景与上片初春景致形成反差,暗寓主人公的情绪变化,结语“好梦无寻处”,既是生活哲理,也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抒发作者送春之意,词意含蓄蕴藉,只表现主人公的一种情绪。该词语言明丽,用意婉曲。

作品格律

六曲阑干偎碧树,

⊙○○●▲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

满眼游丝兼落絮,

⊙○○●▲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

(注:○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作者简介

晏殊

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公元1055年(宋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2: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