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调丰村 |
释义 | 调丰村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岭北镇,曾是“三代四进士”故里,也是革命老区村和湛江市特色文化村,被湛江市命名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这里,雷州半岛的历史沉淀和现代文化可见一斑。 村庄历史调丰村至今已逾千年历史。历史文物不仅保存了千年官道,还有大宋年间建筑的程氏祖祠,石敢(石狗)、八角石井、东坡石井等文物,明清时代的有外翰第(北京大屋)、景兰阁等;还有元明清时期的古民宅八十多座。这些具有颇高考究价值的历史古迹,令人赞叹不已。有条“官道”位于岭北镇调丰村东面,在岭北至建新公路旁,“官道”铺设在砂石上,长约100多米牛车辙,十分平滑,是古代的高脚牛车来来去去摩擦而成。牛车辙宽12厘米,深60厘米,两道间距180厘米,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牛蹄印,或深或浅,最深的是8厘米。2006年4月底经广东省和遂溪博物馆考古专家考证认为是千年古道,年代在宋代以前。由于官道就在调丰村旁,朝廷在调丰村设茅亭驿站,供传递公文、来往官员或书生上京赴考在途中歇宿、换马。宋天禧至绍兴150年间,先后谪居雷州或贬谪琼崖途经茅亭驿站歇宿的有:寇准、苏轼、苏辙、秦观、王岩叟、任伯雨、李纲、赵鼎、李光、胡铨等十位名相贤臣都曾经过。清乾隆年间进士、翰林编修陈昌齐给茅亭驿站题上“景兰阁”三字。 景兰阁门前有一口古井,从井底至井口都是用条石成六角形砌起。东坡井井水清澈见底、冬暖夏凉,且有一奇特景观:每天早晨井水都自然溢出井围。此井名为东坡井,据说在宋绍圣初年,苏东坡以作文讥诉先朝的罪名贬至儋州(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县),途径石官道调丰段茅亭驿站歇宿,饮用此井水。当地人为了纪念苏东坡而命名此井为东坡井。 调丰村是湛江市特色文化村和生态文明村,有饮誉粤港澳的“岭北米”、富贵竹等特产。有20多户人家买了电脑上网,其中一位村民根据网上发布的蔬菜收购价格,规模种植芥菜、圆椒、尖椒、小南瓜等,又通过网上发布销售消息,引来外地客商到田头收购,使该村农民达到了增产增收。一村民种植“圣女果”,由商人收购为1元/公斤,通过网上信息,群众了解市场真正价格后,重新与其谈判,使他将价格提高将近一倍收购。 2006年10月30日,英特尔公司董事会主席克瑞格·贝瑞特博士一行来到遂溪县岭北镇调丰小学,走进植物园,赞叹眼前一片青翠欲滴的景色。听说为了培养孩子们热爱植物、热爱劳动,植物园的植物都是由学生栽种,他连声说“Good!”。当听了老师生动的课,了解到调丰小学有10名教师今年刚接受英特尔未来教育计划的技术培训时,贝瑞特将大拇指高高地竖起:“Good!希望你们好好学习,祝你们好运!” 当时,英特尔公司还在遂溪县岭北镇调丰村委会召开电脑终端全球新闻发布会,组织“世界齐步走,建设新农村”的媒体活动。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77.65亩(其中:田63.04亩,地414.61亩),人均耕地2.16亩,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046亩;水面面积21亩;草地61.95亩;荒山荒地751亩,其他面积57.6亩。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40户通自来水有17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29.82%)。有56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6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70.18%、98.25%和80.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3户(分别占总数的61.4%和94.29%)。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2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2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21辆。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7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5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7.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5.6万元,占总收入的55.91%;畜牧业收入9.6万元,占总收入的34.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21头,肉牛18头,肉羊114头);林业收入0.2万元,占总收入的0.72%;第二、三产业收入2.5万元,占总收入的8.96%。农民人均纯收入81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畜牧业,主要销售往省外。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78.85%。该村目前正在发展马铃薯种植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优质玉米产业。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57户,共有乡村人口221人,其中男性125人,女性96人。其中农业人口221人,劳动力127人。该村全部为汉族221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21人,参合率100%;享受低保10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8公里,距离乡卫生院22公里。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旱排地小学,中学生就读到六哨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公里,距离中学22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8人,其中小学生36人,中学生22人。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67.45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一事一议筹劳665个(劳均3个)。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主要以 粘贴公告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10人,党员中男党员9 人,女党员1人。团员35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