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电鲇 |
释义 | 电鮎电鮎 electric catfish 电鲇(Malapterurus electricus;electric cat-fish)鲇形目电鲇科电鲇属的1种,以能放电而得名。最大个体长可达1米左右,重约20千克。体长形,粗壮,背缘略平,后部侧扁。头小,吻圆。口端位,下颌有时稍突出。颌齿为排列呈宽带状的细尖绒毛齿,腭齿缺如。眼小,被以皮膜。鼻孔远离。须3对:上颌须1对,可达鳃孔;下颌须2对,位于口角下方,外侧一对最长,可伸过胸鳍基。鳃孔短,位于头侧。体无鳞。背鳍不存在。脂背鳍后位,接近尾鳍,胸鳍侧位,无硬刺。尾鳍圆形。体色灰、褐或蓝灰,腹侧白色,常有黑色斑点或斑块。偶鳍红色,奇鳍有橙或红绿。 亦称电鲶。热带非洲广泛分布的淡水鮎类鱼,电鮎科(Malapteruridae)仅有的一种,学名为Malapterurus electricus。体短粗,口须6条,背部仅有一个脂鳍,紧位于圆形尾鳍之前。体淡褐或淡灰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点。体长约达1.2公尺(4呎),重约23公斤(51磅)。电鮎可产生和控制放电,电压高达450伏特,用於自卫,也可用来捕获猎物。发电器官由变异的肌肉组织组成,在鱼体裸露的软皮下形成一薄的胶质层。电鮎耐活,虽然好斗,有时也作为家养观赏鱼。古埃及人曾把电鮎画在陵墓上。 生活习性分布于非洲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等流域。为底层鱼类,性不活泼,常隐居暗处,多夜间活动。鳍无硬刺,以放电自卫,并借以猎取小鱼为食。发电器官来源于表皮腺细胞,为一位于整个躯体皮下的胶质鞘,电板散布其中。放电电压可达450伏,电流自后流向前,可击毙小型鱼类。人触及50毫米长的个体即有针刺之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