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电子科大成都学院 |
释义 | 电子科大成都学院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独立学院(教发函200421号),是采用新模式新机制举办的以本科层次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电子科技大学是其办学主体,成都国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合作者提供办学硬件设施。 学院简介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坐落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市高新西区,现有本、专科学生近17000名,占地700亩,规划面积1500亩。学院是国家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本科教学基地、国家国际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人才培训中心、国家863 IC设计产业化基地和软件孵化器人才培养中心。MOTOROLA成都软件中心、Intel、大唐电信、迈普、国腾等众多知名高新技术企业紧邻学院,依靠校企联合实验室和人才实践基地,以及面向行业“走出去、请进来”的立体组合式项目实践,使得学院培养的兼有扎实系统理论功底和强劲实践创新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受到社会欢迎,2003年8月,学院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2007年9月,学院计算机系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9年3月,学院“技术与艺术同步培养——计算机图形艺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荣获2008年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年7月,学院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和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授予“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称号。2010年12月,学院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民办教育优秀院校”。 科研实力学院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积淀和独具优势的科研教学实力,借助广泛开展的国际合作,包括与英国剑桥大学、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英国布鲁内尔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微软公司、 MOTOROLA公司、IBM公司、CISCO公司等企业建立的项目合作关系,致力于培养在工程实践领域具备突出攻坚能力、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的产业急需的高质量人才。 学院以培养知识技能型的特色人才为目标,以软件、微电子、通信、电子工程等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与四川航空公司等其它领域国内外企业合作,创办特色专业,工、管、文和艺术类学科协调发展,立足成都、辐射西部,努力成为国内知名的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的综合性大学。 人才培养优势强大的优质师资力量,保障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和企业教学实践基地,保障工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国际合作项目的广泛开展,保障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多层次知识学习体系,灵活的专业深造选择,保障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丰富的校园文化,浓郁的科技人文氛围,保障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以教学科研型院校定位为平台,保障有持续发展潜力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培养 实验室建设学院现有8个实验教学中心,各类实验室51个。8个实验教学中心分别是:电子信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应用电子工程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图形艺术实验教学中心、航空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文理实验教学中心、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其中电子信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应用电子工程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电子科技大学选派优秀师资国家名牌大学教学质量管理 优秀师资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电子科技大学大力支持成都学院的各项教学工作,选派了 300 多名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从事科研前沿工作的教师到学院授课,同时派出了优秀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干部,从而保证了成都学院学生培养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来自电子科技大学教育专家组成学院学术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教学培养方案、指导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质量。由资深教授担任的教学顾问广泛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有效地保障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工程技能型人才培养摇篮 学院依靠电子科技大学在中国电子信息领域积累的众多科研院所合作关系和国内外优秀行业资源,将合作企业国腾集团作为“国家级重点高新企业”的产业领域资源及其国内外优秀合作伙伴扩展成学院的实践基地,将电子信息领域强劲的科研教学实力与行业实践优势进一步融合。 学院现已与微软公司、 MOTOROLA 公司、 IBM 公司、 CISCO 公司、美国硅谷 Rayton 集团等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实践条件。部分学生已进入 MOTOROLA 成都软件中心、国腾集团等企业实训。 学院不仅拥有一批长期工作在技术研发、产业实践一线的资深研发工程师和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学生实践课指导教师,而且大量的学生在高年级进入企业进行项目实践;在学院的支持下,一批学生利用自主技术创办的企业已开始高速的商业运作。实践环节的加强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真正实现了无缝链接,企业实践基地的蓬勃发展为学生就业提供了绿色通道。 国际合作项目广泛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 学院通过与国际知名院校和企业合作,使学生接受与国际同步的现代化教育,加强学生的国际意识培养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毕业生在国际国内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学院共享全球教育资源,多名来自英国剑桥和印度的外教为学生开设了全英文技术课程。学院设立了留英奖学金,以资助和奖励学院被剑桥大学录取的学生;学院已与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实施 3+1+1 (即 3 年国内本科、 1 年国外本科和 1 年国外硕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首批学生已赴英学习;与英国布鲁内尔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从 2005 年起实施学生互动、交流培养项目。与此同时,学院还将继续与国外知名大学洽谈,逐年扩大和丰富对外合作的范围与形式。 多层次知识学习体系灵活的专业深造选择 尊重人才个性发展 学院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已为二年级以上学生开办了双学士学位班,包括工商管理、外语、法律等专业。学生可以在电子科技大学本部或学院任意选修双学士课程,学业完成后由电子科技大学授予双学士学位或辅修专业证书。同时,学院将各种含金量高的认证培训融入教学计划,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另外,在尊重人才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学生除可自选课程进行学习外,还可以在学院范围内转专业;部分专业配备了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和素质培养。 丰富的校园文化浓郁的科技人文氛围打造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在电子科技大学统一指导下,学院学生建立了 50 多个社团与协会,自办了多种刊物,组建了有线广播站,组织了体育类联赛、文艺演出、校园文化艺术月、学风建设宣传周等系列活动,并荣获了“成都市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集体”、“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分团委”、“电子科技大学 2004 年秋季运动会学生组团体第一名”等称号。积极上进的校园文化氛围,带动了良好院风的树立;学院重视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才,除开设了众多人文素质、经济管理课程外,还举办了“英语学习方法”、“就业与成才”等讲座,众多学术科研单位、企业的精英人士,纷纷来院开设专题报告,浓郁的科技人文氛围建立起学院新时代数码人文空间。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推进“三个中心”(学生文化艺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创业中心)建设为核心,大力营造“勤学、乐学、自律、诚信”的良好学风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全力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学院现有50多个学生社团、协会,自办《团学视窗》、组建有线电台(fly radio),打造了百叶讲坛、音乐秀、辩论赛等品牌活动。先后获得了“成都市共青团工作二等奖”、“成都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集体”、“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四川赛区)亚军”。计算机系学生魏来在2008年抗震救灾中的英勇表现受到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表彰并成为2008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航空分院学生董雯丽在2008北京奥运会担任引导员期间多次受到奥组委表扬;经济与管理工程系学生汪小溪被共青团成都市委评为“创业之星”。 此外,近三年来,该院学子两次获得微软“校园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亚军。先后有多人在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四川省网络设计大赛等各类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获奖。仅2010年,全院学生就获得各级各类奖110项,其中国际奖项2项,国家级奖项49项,省级奖项53项,市级奖项6项。 以教学科研型院校定位为平台培养有持续发展潜力的知识技能型人才 电子科技大学深厚的电子信息学科底蕴,为成都学院知识技能型人才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培养提供了基石。中国信息产业的腾飞需要一大批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层次知识技能型人才,作为在电子信息教育领域奋斗多年的电子科技大学深刻的了解培养研究型人才和培养工程领域知识技能型人才的两套体系的不同,只有理论功底深厚、具备科研攻关潜力的人才在未来的工程应用领域中才具备快速提升的能力,才具备获得长久持续发展的潜力。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在加大实践教学的同时,仍继承了电子科技大学专业功底扎实、理论素质全面的培养特点,为学生未来发展和专业深造提供了强劲动力,保障了教育价值的无限提升。 现代化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业激励制度学院位于 IT 业聚集、生态环境优越的成都市高新西区,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至 2005 年 9 月,学院将拥有共计 38 万余平方米的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公寓、学生餐厅、标准运动场、网球场和游泳池等体育设施。学生宿舍配有卫生间、电话、电视及宽带网端口;校园内设有邮局、医院、超市、洗衣房和自动提款机等生活服务设施。 学院拥有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数字逻辑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拥有充足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等设施;所有教室和教学区均有音频广播播放听力训练。 学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奖学金制度,包括国家奖学金、年度综合奖学金、专项奖学金,优秀生出国短期培训奖学金和出国留学奖学金等。 2004年起学院设立了“学生软件创新基金”,以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学院创新的办学思路、严格的管理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赢得了各级领导,以及学生、家长与社会的认同与好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2002年10月到学院视察时,对学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和众多省市领导也多次到学院视察,鼓励学院做好示范,探索按新模式办学的新路子。 为加大学院发展力度,学院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投资进行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学院制定了2008—2011“三年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学院通过推进和全面落实发展规划,将全面充实办学条件,强化教学质量工程,重点突出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队伍建设和特色发展,全力抓好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努力把学院建设成有特色的国内一流独立学院。 学校地址 学院地址:成都市高新西区百叶路一号 邮编:61173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