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电信网与电信业务
释义

书本简介

作者:唐纯贞,严建民,鲁碧英 编

ISBN:10位[7115114587] 13位[9787115114587]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8-1

定价:¥25.00 元

内容提要

本书是根据目前正在运营的各种公用网及在公用网上开发的业务情况编写的。主要介绍各种电信网的基本概念、原理、网路结构、相关协议及业务功能等,使读者对各种电信网及电信业务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

全书分为绪论、传输网、电信业务网、电信支撑网及电信发展展望五个部分。分别概要介绍电信网的基本结构、构成要素、质量要求及分类等;光纤SDH、微波、卫星传输网;电话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数字数据网、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移动通信网、IP网、多媒体网、智能网、用户接入网等各种电信业务网及电信业务; No.7 信令网、数字同步网及电信管理网等电信支撑网;电信的发展和下一代电信网。

本书可作为电信工程技术人员、电信市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各大中专院校通信及相关类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编辑推荐

本书是根据目前正在运营的各种公用网及在公用网上开发的业务情况编写的。主要介绍各种电信网的基本概念、原理、网路结构、相关协议及业务功能等,使读者对各种电信网及电信业务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

全书分为绪论、传输网、电信业务网、电信支撑网及电信发展展望五个部分。分别概要介绍电信网的基本结构、构成要素、质量要求及分类等;光纤SDH、微波、卫星传输网;电话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数字数据网、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移动通信网、IP网、多媒体网、智能网、用户接入网等各种电信业务网及电信业务; No.7 信令网、数字同步网及电信管理网等电信支撑网;电信的发展和下一代电信网。

本书可作为电信工程技术人员、电信市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各大中专院校通信及相关类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交往的日益增加,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电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电信网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并以其公用性和覆盖性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必要条件。信息已成为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生活等领域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而电信网是人们获取、传递、处理和应用信息的主要途径。社会要发展,电信业需先行。电信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地位,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信息产业改革的深化,电信行业的重..

目录

绪论 电信网与电信业务概要 1

0.1 电信网的定义与分类 1

1.电信网的定义 1

2.电信网的分类 1

0.2 电信网的结构 2

1.电信网的构成要素 2

2.电信网的拓扑结构 2

3.电信网的体系结构 3

0.3 电信业务 6

1.基本业务 6

2.补充业务 6

第一篇 传输网

第1章 传输技术基础 8

1.1 传输的基本概念 8

1.传输线路 8

2.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 10

3.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10

1.2 数字传输的主要性能指标 10

1.传输容量 11

2.频带利用率 11

3.传输损伤 11

1.3 PCM脉冲编码调制 12

1.PCM通信系统的构成 12

2.话音信号的PCM脉冲编码调制 13

1.4 30/32 PCM的帧结构 14

1.时分复用 14

2.有关帧结构的几个基本概念 14

3.30/32路PCM帧结构 14

1.5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 16

1.数字复接的概念 16

2.复接的时分方式 16

3.复接的同步方式 17

4.准同步数字系列(PDH) 18

第2章 SDH光纤传输网 19

2.1 SDH概述 19

1.SDH的基本概念 19

2.SDH的速率与帧结构 20

3.SDH的基本复用原理 21

2.2 SDH光纤传输系统 25

1.SDH 的基本网络单元 25

2.SDH 的网络节点接口 27

3.我国SDH传输网的网络结构 28

2.3 SDH自愈网 29

1.自愈网的概念 29

2.DXC保护 30

3.自愈混合环型网 30

2.4 WDM技术 31

1.WDM概述 31

2.WDM系统 31

3.WDM的关键技术 32

4.WDM的优点 33

第3章 微波地面中继传输系统 35

3.1 微波传输 35

1.概述 35

2.数字微波传输系统模型 35

3.微波射频信道的频率配置 36

4.系统组成 37

3.2 PDH数字微波传输系统 38

1.PDH数字微波传输的PCM系列 38

2.PDH数字微波的传输设备 38

3.3 SDH数字微波传输系统 40

1.概述 40

2.SDH数字微波传输设备 41

第4章 卫星通信系统 44

4.1 卫星通信概述 44

1.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44

2.卫星通信的特点 44

3.卫星通信的工作频段及传播特性 45

4.2 卫星通信系统 46

1.卫星通信系统的构成 46

2.卫星通信的网络结构 47

4.3 VSAT网 47

1.VSAT网的组成 48

2.VSAT网的拓扑结构 49

3.数据VSAT网的组网 49

4.话音VSAT网的组网 50

4.4 卫星通信业务 51

1.企业管理专网业务 51

2.远程教育/医疗业务 51

3.卫星寻呼联网同播业务 52

4.卫星信息广播业务 52

第二篇 电信业务网

第5章 电话网及电话业务 54

5.1 电路交换的基本原理 54

1.电路交换技术 54

2.电路交换网的拓扑结构及接续过程 55

3.电路交换的特点 55

5.2 电话网的网络结构 56

1.我国电话网的等级结构及演变 56

2.路由及路由设置原则 58

3.国际电话网 61

5.3 PSTN业务 62

1.公用电话交换网的基本业务 62

2.程控交换新业务 63

3.PSTN的应用 64

第6章 分组交换网及分组交换业务 65

6.1 分组交换及分组交换网 65

1.分组交换方式 65

2.分组交换网的结构 67

3.分组交换网的协议 68

4.分组交换网的性能及特点 70

6.2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及分组交换业务 71

1.我国分组交换网的发展 71

2.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的组成 71

3.分组交换业务 71

4.分组业务适用范围 72

第7章 帧中继网及帧中继业务 73

7.1 帧中继技术 73

1.帧中继的帧格式 73

2.帧中继的协议结构 74

3.帧中继网的特点 75

7.2 中国公用帧中继网及帧中继业务 75

1.中国公用帧中继网(CHINAFRN) 75

2.CHINAFRN的网管系统 76

3.帧中继业务 76

4.帧中继的适用范围 76

第8章 数字数据网及数字数据业务 77

8.1 数字数据网(DDN) 77

1.DDN的概念 77

2.数字交叉连接(DXC) 77

3.DDN的组成 78

4.DDN的特点 80

5.DDN的网络结构 80

6.用户接入DDN的方式 81

8.2 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及DDN业务 82

1.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 82

2.DDN业务及DDN的应用 83

第9章 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及综合数字业务 85

9.1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85

1.ISDN的概念 85

2.ISDN的网络结构与功能体系结构 89

9.2 ISDN的协议与用户-网络接口 92

1.ISDN的协议 92

2.ISDN的用户-网络接口 97

9.3 ISDN的业务及应用 102

1.ISDN的业务 102

2.ISDN业务的特性 103

第10章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及宽带综合数字业务 105

10.1 B-ISDN的概念及特点 105

1.B-ISDN的基本概念 105

2.B-ISDN的业务类型与业务特性 106

3.B-ISDN的业务能力与传输特性 107

10.2 ATM基本概念与原理 108

1.ATM的基本概念 108

2.ATM的基本原理 110

3.ATM交换 114

10.3 B-ISDN/ATM标准与分层结构 116

1.B-ISDN/ATM标准 116

2.B-ISDN/ATM的协议参考模型 117

3.ATM协议参考模型分层协议 119

10.4 B-ISDN/ATM用户-网络接口 125

1.ATM网络结构与接口 125

2.B-ISDN用户-网络接口参考配置与物理配置模型 126

10.5 B-ISDN业务 128

1.宽带承载业务 129

2.宽带用户终端业务 129

第11章 移动通信网及移动通信业务 132

11.1 概述 132

1.移动通信的特点 132

2.移动通信的系统和分类 133

3.移动通信的主要无线技术 135

11.2 第二代移动通信网 136

1.GSM网及GSM业务 136

2.GPRS网及GPRS业务 145

3.N-CDMA(IS-95)简介 148

11.3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 152

1.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接口标准 153

2.无线接口与核心网的关系 153

3.IMT-2000的系统结构 154

4.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第一阶段的演进 154

5.IMT-2000核心网络发展的趋势 156

6.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业务 156

第12章 IP网及IP业务 159

12.1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 159

12.2 IP网络体系结构 160

12.3 网络协议IP 162

1.TCP/IP 162

2.网络协议IPv4 163

3.下一代网络协议IPv6 163

4.MPLS技术及应用 165

5.移动IP 167

12.4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169

12.5 宽带IP城域网及应用 171

1.IP城域网的典型结构 171

2.IP城域网的技术体制 172

3.IP城域网的关键技术 173

4.几种典型的应用 177

12.6 因特网业务 177

1.ISP、ICP及其提供的业务 177

2.ASP及其提供的业务 178

3.因特网数据中心及其提供的业务 179

4.电子商务 180

第13章 多媒体通信网络及多媒体业务 181

13.1 多媒体通信网络概述及特点 181

1.多媒体通信概述 181

2.多媒体通信网络的结构及特点 182

13.2 中国公用多媒体网 183

13.3 IP电话技术及IP电话业务 184

1.IP电话的引入 184

2.IP电话的基本原理 187

3.IP电话业务 188

13.4 会议电视技术及业务 191

1.会议电视的概念及特点 191

2.IP会议电视系统的构成 191

3.IP会议电视业务 193

13.5 其他多媒体通信业务 194

1.多媒体业务分类 194

2.视频点播业务的应用 194

第14章 智能网及智能业务 196

14.1 智能网的概念 196

1.智能网的核心思想 196

2.智能网的基本特点 196

3.智能网的层次结构 197

4.智能网的应用 197

5.智能网的演变和发展状况 197

14.2 智能网的体系结构 198

1.业务交换点(SSP) 199

2.业务控制点(SCP) 199

3.业务数据点(SDP) 199

4.智能外设(IP) 199

5.业务管理系统(SMS) 199

6.业务生成环境(SCE) 199

14.3 智能网的概念模型 200

1.业务平面 200

2.总功能平面 202

3.分布功能平面 202

4.物理平面 203

14.4 智能网的业务 204

1.记账卡呼叫业务(ACC) 204

2.被叫集中付费业务(FPH) 204

3.虚拟专用网(VPN) 205

4.通用个人通信(UPT) 205

5.电话投票(VOT) 205

6.广域CENTREX(WAC) 206

7.大众呼叫(MAS) 206

8.号码流动(NP) 206

14.5 移动智能网 206

1.移动智能网的结构 206

2.移动智能网业务 207

第15章 用户接入网及接入业务 210

15.1 接入网的概念 210

1.接入网的定义定界和在电信网中的位置 210

2.接入网的分层结构 211

3.接入网的主要功能 211

4.接入网的分类 212

15.2 接入网的接口 213

1.接入网接口类型 213

2.V5接口 214

15.3 有线用户接入网 215

1.光纤接入网(OAN) 215

2.混合光纤同轴接入(HFC) 217

3.数字用户线接入(xDSL) 219

4.其他有线接入方式 223

15.4 无线用户接入网 223

1.无线接入 223

2.“小灵通”概述 224

3.“小灵通”系统介绍 227

4.“小灵通”的业务功能 231

第三篇 电信支撑网

第16章 No.7信令网 234

16.1 No.7信令系统 234

1.信令的概念及其在通信网中的作用 234

2.信令的分类 235

3.No.7信令系统及基本结构 236

4.No.7信令系统的信令单元 239

16.2 No.7信令网的组成及网路结构 240

1.信令网的组成 240

2.信令系统的工作方式 241

3.信令网的结构 242

4.信令网的连接方式 243

5.信令网的路由选择 245

16.3 中国No.7信令网 246

1.我国No.7信令网结构 246

2.信令网与电话网的对应关系 247

3.信令区划分、信令转接点的设置及组网原则 248

第17章 数字同步网 249

17.1 数字同步网的概念及网同步方式 249

1.数字同步网的同步 249

2.实现数字网同步的方式 251

17.2 数字同步网的同步设备 252

1.基准时钟源 252

2.受控时钟源 253

3.数字同步网的结构 257

17.3 我国数字同步网 258

1.我国同步网与通信网的对应关系及同步网的划分 258

2.我国数字同步网的特点与组网原则 259

第18章 电信管理网 262

18.1 电信网管理和电信管理网 262

1.电信网管理的基本概念 262

2.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 266

18.2 TMN的体系结构 269

1.TMN的功能体系 269

2.TMN的物理体系结构 272

3.TMN网络结构及设备配置 273

18.3 我国电信管理网络发展状况 274

1.概况 274

2.TMN应用举例--固定电话交换网的网路管理系统 275

3.向TMN目标演进 277

第四篇 展望

第19章 电信发展与展望 280

19.1 电信业发展环境 280

1.国际环境 280

2.国内环境 281

19.2 我国电信业发展重点 281

1.基础传输网 281

2.通信业务网 282

3.信息和网络安全 283

19.3 2010年远景目标展望 283

1.战略目标 283

2.发展前景描述 283

19.4 下一代电信网(NGN) 283

1.下一代网络(NGN)的特点 284

2.下一代网络(NGN)网络结构 284

参考资料 287

电信网定义

电信网(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是构成多个用户相互通信的多个电信系统互连的通信体系,是人类实现远距离通信的重要基础设施,利用电缆、无线、光纤或者其它电磁系统,传送、发射和接收标识、文字、图像、声音或其它信号。

电信网分类

按电信业务的种类分为:电话网、电报网、用户电报网、数据通信网,传真通信网、图像通信网、有线电视网等。 按服务区域范围分为:本地电信网、农村电信网、长途电信网、移动通信网、国际电信网等。 按传输媒介种类分为:架空明线网、电缆通信网、光缆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用户光纤网、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网等。 按交换方式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宽带交换网等。 按结构形式分为:网状网、星形网、环形网、栅格网、总线网等。 按信息信号形式分为:模拟通信网、数字通信网、数字模拟混合网等。 按信息传递方式分为:同步转移模式(STM)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异地转移模式(ATM)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等。 在我国,电信网是指原邮电部建设、管理的网,如传统的电话交换网(PSTN)、数字数据网(DDN)、帧中继网(FR)、ATM网等。

第一类基础电信业务

(一)固定通信业务

固定通信是指通信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主要通过电缆或光缆等线路固定连接起来,进而实现的用户间相互通信,其主要特征是终端的不可移动性或有限移动性,如普通电话机、IP电话终端、传真机、无绳电话机、联网计算机等电话网和数据网终端设备。固定通信业务在此特指固定电话网通信业务和国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

根据我国现行的“电话网编号标准”,全国固定电话网分成若干个“长途编号区”,每个长途编号区为一个本地电话网。固定电话网可采用电路交换技术或分组交换技术。

固定通信业务包括:固定网本地电话业务、固定网国内长途电话业务、固定网国际长途电话业务、IP电话业务、国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

固定网本地电话业务

固定网本地电话业务是指通过本地电话网(包括ISDN网)在同一个长途电话编号区范围内提供的电话业务。

固定网本地电话业务包括以下主要业务类型:

-端到端的双向话音业务。

-端到端的传真业务和中、低速数据业务(如固定网短消息业务)。

-呼叫前转、三方通话、主叫号码显示等补充业务。

-经过本地电话网与智能网共同提供的本地智能网业务。

-基于ISDN的承载业务。

固定网本地电话业务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本地电话网络设施(包括有线接入设施),所提供的本地电话业务类型可以是一部分或全部。提供一次本地电话业务经过的网络,可以是同一个运营者的网络,也可以是不同运营者的网络。

固定网国内长途电话业务

固定网国内长途电话业务是指通过长途电话网(包括ISDN网)、在不同“长途编号”区,即不同的本地电话网之间提供的电话业务。某一本地电话网用户可以通过加拨国内长途字冠和长途区号,呼叫另一个长途编号区本地电话网的用户。

固定网国内长途电话业务包括以下主要业务类型:

-跨长途编号区端到端双向话音业务。

-跨长途编号区的端到端的传真业务和中、低速数据业务。

-跨长途编号区的呼叫前转、三方通话、主叫号码显示等各种补充业务。

-经过本地电话网、长途网与智能网共同提供的跨长途编号区的智能网业务。

-跨长途编号区基于ISDN承载业务。

固定网国内长途电话业务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国内长途电话网络设施,所提供的国内长途电话业务类型可以是一部分或全部。提供一次国内长途电话业务经过的本地电话网和长途电话网,可以是同一个运营者的网络,也可以由不同运营者网络共同完成。

固定网国际长途电话业务

固定网国际长途电话业务是指国家之间或国家与地区之间,通过国际电话网络(包括ISDN网)提供的国际电话业务。某一国内电话网用户可以通过加拨国际长途字冠和国家(地区)码,呼叫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电话网用户。

固定网国际长途电话业务包括以下主要业务类型:

-跨国家或地区端到端双向话音业务。

-跨国家或地区的端到端的传真业务和中、低速数据业务。

-经过本地电话网、长途网、国际网与智能网共同提供的跨国家或地区的智能网业务,如国际闭合用户群话音业务等。

-跨国家或地区基于ISDN承载业务。

利用国际专线提供的国际闭合用户群话音服务属固定网国际长途电话业务。

固定网国际长途电话业务的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国际长途电话业务网络,无国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经营权的运营商不得建设国际传输设施,必须租用有相应经营权运营商的国际传输设施。所提供的国际长途电话业务类型可以是一部分或全部。提供固定网国际长途电话业务,必须经过国家批准设立的国际通信出入口。提供一次国际长途电话业务经过的本地电话网、国内长途电话网和国际网络,可以是同一个运营者的网络,也可以由不同运营者的网络共同完成。

IP电话业务

IP电话业务泛指利用IP网络协议,通过IP网络提供或通过电话网络和IP网络共同提供的电话业务。

IP电话业务在此特指由电话网络和IP网络共同提供的Phone-Phone 以及PC-Phone的电话业务,其业务范围包括国内长途IP电话业务和国际长途IP电话业务。IP电话业务在整个信息传递过程中,中间传输段采用IP包方式。

IP电话业务包括以下主要业务类型:

-端到端的双向话音业务。

-端到端传真业务和中、低速数据业务。

-与智能网共同提供的国内和国际长途智能网业务。

IP电话业务的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IP电话业务网络,无国际或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经营权的运营商不得建设国际或国内传输设施,必须租用有相应经营权运营商的国际或国内传输设施。所提供的IP电话业务类型可以是部分或全部。提供国际IP长途电话业务,必须经过国家批准设立的国际通信出入口。提供一次IP电话业务经过的网络,可以是同一个运营者的网络,也可以由不同运营者的网络共同完成。

国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

国际通信设施是指用于实现国际通信业务所需的地面传输网络和网络元素。国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是指建设并出租、出售国际通信设施的业务。

国际通信设施主要包括:国际陆缆、国际海缆、陆地入境站,海缆登陆站、国际地面传输通道、国际卫星地球站、国际传输通道的国内延伸段,以及国际通信网络带宽、光通信波长、电缆、光纤、光缆等国际通信传输设施。

国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经营者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设上述国际通信设施的部分或全部物理资源和功能资源,并可以开展相应的出租、出售经营活动。

(二)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蜂窝移动通信是采用蜂窝无线组网方式,在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通过无线通道连接起来,进而实现用户在活动中可相互通信。其主要特征是终端的移动性,并具有越区切换和跨本地网自动漫游功能。蜂窝移动通信业务是指经过由基站子系统和移动交换子系统等设备组成蜂窝移动通信网提供的话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业务。

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包括900/1800MHz GSM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800MHz CDMA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第三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900/1800MHz GSM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900/1800MHz GSM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简称GSM移动通信)业务是指利用工作在900/1800MHz频段的GSM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的话音和数据业务。GSM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口采用TDMA技术,核心网移动性管理协议采用MAP协议。

900/1800MHz GSM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包括以下主要业务类型:

-端到端的双向话音业务。

-移动消息业务,利用GSM网络和消息平台提供的移动台发起、移动台接收的消息业务。

-移动承载业务及其上移动数据业务。

-移动补充业务,如主叫号码显示、呼叫前转业务等。

-经过GSM网络与智能网共同提供的移动智能网业务,如预付费业务等。

-国内漫游和国际漫游业务。

900/1800MHz GSM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的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GSM移动通信网络,所提供的移动通信业务类型可以是一部分或全部。提供一次移动通信业务经过的网络可以是同一个运营者的网络,也可以由不同运营者的网络共同完成。提供移动网国际通信业务,必须经过国家批准设立的国际通信出入口。

800MHz CDMA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800MHz CDMA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简称CDMA移动通信)业务是指利用工作在800MHz 频段上的CDMA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的话音和数据业务。CDMA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口采用窄带码分多址CDMA技术,核心网移动性管理协议采用IS-41协议。

800MHz CDMA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包括以下主要业务类型:

-端到端的双向话音业务。

-移动消息业务,利用CDMA网络和消息平台提供的移动台发起、移动台接收的消息业务。

-移动承载业务及其上移动数据业务。

-移动补充业务,如主叫号码显示、呼叫前转业务等。

-经过CDMA网络与智能网共同提供的移动智能网业务,如预付费业务等。

-国内漫游和国际漫游业务。

800MHz CDMA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的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CDMA移动通信网络,所提供的移动通信业务类型可以是一部分或全部。提供一次移动通信业务经过的网络,可以是同一个运营者的网络,也可以由不同运营者的网络共同完成。提供移动网国际通信业务,必须经过国家批准设立的国际通信出入口。

第三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第三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简称3G移动通信)业务是指利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的话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业务。

第三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宽带多媒体业务,其中高速移动环境下支持144kb/s速率,步行和慢速移动环境下支持384kb/s速率,室内环境支持2Mb/s速率数据传输,并保证高可靠服务质量(QoS) 。第三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包括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可提供的所有的业务类型和移动多媒体业务。

第三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的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3G移动通信网络,所提供的移动通信业务类型可以是一部分或全部。提供一次移动通信业务经过的网络,可以是同一个运营者网络设施,也可以由不同运营者的网络设施共同完成。提供移动网国际通信业务,必须经过国家批准设立的国际通信出入口。

(三)第一类卫星通信业务

卫星通信业务是指经过通信卫星和地球站组成的卫星通信网络提供的话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业务。通信卫星的种类分为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卫星)、地球中轨道卫星和低轨道卫星(非静止卫星)。地球站通常是固定地球站,也可以是可搬运地球站、移动地球站或移动用户终端。

根据管理的需要,卫星通信业务分为两类。第一类卫星通信业务包括: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卫星国际专线业务。

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卫星移动通信业务是指地球表面上移动地球站或移动用户使用手持终端、便携终端、车(船、飞机)载终端,通过由通信卫星、关口地球站、系统控制中心组成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实现用户或移动体在陆地、海上、空中的通信业务。

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主要包括话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业务类型。

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者必须组建卫星移动通信网络设施,所提供的业务类型可以是一部分或全部。提供跨境卫星移动通信业务(通信的一端在境外)时,必须经过国家批准设立的国际通信出入口转接。提供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过的网络,可以是同一个运营者的网络,也可以由不同运营者的网络共同完成。

卫星国际专线业务

卫星国际专线业务是指利用由固定卫星地球站和静止或非静止卫星组成的卫星固定通信系统向用户提供的点对点国际传输通道、通信专线出租业务。卫星国际专线业务有永久连接和半永久连接两种类型。

提供卫星国际专线业务应用的地球站设备分别设在境内和境外,并且可以由最终用户租用或购买。

卫星国际专线业务的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卫星通信网络设施。

(四)第一类数据通信业务

数据通信业务是通过因特网、帧中继、ATM、X.25分组交换网、DDN等网络提供的各类数据传送业务。

根据管理的需要,数据通信业务分为两类。第一类数据通信业务包括:因特网数据传送业务、国际数据通信业务、公众电报和用户电报业务。

1.因特网数据传送业务

因特网数据传送业务是指利用IP技术,将用户产生的IP数据包从源网络或主机向目标网络或主机传送的业务。

因特网数据传送业务的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因特网骨干网络和因特网国际出入口,无国际或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经营权的运营商不得建设国际或国内传输设施,必须租用有相应经营权运营商的国际或国内传输设施。

因特网数据传送业务经营者可以为因特网接入服务商提供接入,也可以直接向终端用户提供因特网接入服务。提供因特网数据传送业务经过的网络可以是同一个运营者网络,也可以利用不同运营者网络共同完成。

因特网数据传送业务经营者可建设用户驻地网、有线接入网、城域网等网络设施。

基于因特网的国际会议电视和图像服务业务、国际闭合用户群数据业务属因特网数据传送业务。

2.国际数据通信业务

国际数据通信业务是国家间或国家与地区之间,通过帧中继和ATM等网络向用户提供永久虚电路(PVC)连接,以及利用国际线路或国际专线提供数据或图像传送业务。

利用国际专线提供的国际会议电视业务和国际闭合用户群的数据业务属于国际数据通信业务。

国际数据通信业务的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国际帧中继和ATM等业务网络,无国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经营权的运营商不得建设国际传输设施,必须租用有相应经营权运营商的国际传输设施。

3.公众电报和用户电报业务

公众电报业务是发报人交发报文由电报局通过电报网传递并投递给收报人电报业务。公众电报业务按电报传送目的地分为国内公众电报业务和国际公众电报业务两种。

用户电报业务是用户利用装设在本单位或本住所或电报局营业厅的电报终端设备,通过用户电报网与本地或国内外各地用户直接通报的一种电报业务。用户电报业务按使用方式分为专用用户电报业务、公众用户电报业务和海事用户电报业务。

第二类基础电信业务

(一)集群通信业务

集群通信业务是指利用具有信道共用和动态分配等技术特点的集群通信系统组成的集群通信共网,为多个部门、单位等集团用户提供的专用指挥调度等通信业务。

集群通信系统是按照动态信道指配的方式实现多用户共享多信道的无线电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一般由终端设备、基站和中心控制站等组成,具有调度、群呼、优先呼、虚拟专用网、漫游等功能。

集群通信业务包括:模拟集群通信业务、数字集群通信业务。

1.模拟集群通信业务

模拟集群通信业务是指利用模拟集群通信系统向集团用户提供的指挥调度等通信业务。模拟集群通信系统是指在无线接口采用模拟调制方式进行通信的集群通信系统。

模拟集群通信业务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模拟集群通信业务网络,无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经营权的经营者不得建设国内传输网络设施,必须租用具有相应经营权运营商的传输设施组建业务网络。

2.数字集群通信业务

数字集群通信业务是指利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向集团用户提供的指挥调度等通信业务。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是指在无线接口采用数字调制方式进行通信的集群通信系统。

数字集群通信业务主要包括调度指挥、数据、电话(含集群网内互通的电话或集群网与公众网间互通的电话)等业务类型。

数字集群通信业务经营者必须提供调度指挥业务,也可以提供数据业务、集群网内互通的电话业务及少量的集群网与公众网间互通的电话业务。

数字集群通信业务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数字集群通信业务网络,无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经营权的经营者不得建设国内传输网络设施,必须租用具有相应经营权运营商的传输设施组建业务网络。

(二)无线寻呼业务

无线寻呼业务是指利用大区制无线寻呼系统,在无线寻呼频点上,系统中心(包括寻呼中心和基站)以采用广播方式向终端单向传递信息的业务。无线寻呼业务可采用人工或自动接续方式。在漫游服务范围内,寻呼系统应能够为用户提供不受地域限制的寻呼漫游服务。

根据终端类型和系统发送内容的不同,无线寻呼用户在无线寻呼系统的服务范围内可以收到数字显示信息、汉字显示信息或声音信息。

(三)第二类卫星通信业务

第二类卫星通信业务包括: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业务、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VSAT) 通信业务。

1.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业务

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业务是指根据使用者需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将自有或租有的卫星转发器资源(包括一个或多个完整转发器、部分转发器带宽等)向使用者出租或出售,以供使用者在境内利用其所租赁或购买的卫星转发器资源为自己或他人、组织提供服务的业务。

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业务经营者可以利用其自有或租用的卫星转发器资源,在境内开展相应的出租或出售的经营活动。

2.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VSAT)通信业务

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VSAT)通信业务是指利用卫星转发器,通过VSAT通信系统中心站的管理和控制,在国内实现中心站与VSAT终端用户(地球站)之间、VSAT终端用户之间的语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传送业务。

由甚小口径天线和地球站终端设备组成的地球站称VSAT地球站。由卫星转发器、中心站和VSAT地球站组成VSAT系统。

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通信业务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VSAT系统,在国内提供中心站与VSAT终端用户(地球站)之间、VSAT终端用户之间的语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传送业务。

(四)第二类数据通信业务

第二类数据通信业务包括:固定网国内数据传送业务、无线数据传送业务。

1.固定网国内数据传送业务

固定网国内数据传送业务是指第一类数据传送业务以外的,在固定网中以有线方式提供的国内端到端数据传送业务。主要包括基于异步转移模式(ATM)网络的ATM数据传送业务、基于X.25分组交换网的X.25数据传送业务、基于数字数据网(DDN)的DDN数据传送业务、基于帧中继网络的帧中继数据传送业务等。

固定网国内数据传送业务包括:永久虚电路(PVC)数据传送业务、交换虚电路(SVC)数据传送业务、虚拟专用网业务等。

固定网国内数据传送业务经营者可组建上述基于不同技术的数据传送网,无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经营权的经营者不得建设国内传输网络设施,必须租用具有相应经营权运营商的传输设施组建业务网络。

2.无线数据传送业务

无线数据传送业务是指前述基础电信业务条目中未包括的、以无线方式提供的端到端数据传送业务,该业务可提供漫游服务,一般为区域性。

提供该类业务的系统包括蜂窝数据分组数据(CDPD) 、 PLANET 、 NEXNET 、 Mobitex 等系统。双向寻呼属无线数据传送业务的一种应用。

无线数据传送业务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无线数据传送网,无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经营权的经营者不得建设国内传输网络设施,必须租用具有相应经营权运营商的传输设施组建业务网络。

(五)网络接入业务

网络接入业务是指以有线或无线方式提供的、与网络业务节点接口(SNI)或用户网络接口(UNI)相连接的接入业务。网络接入业务在此特指无线接入业务、用户驻地网业务。

1.无线接入业务

无线接入业务是以无线方式提供的网络接入业务,在此特指为终端用户提供面向固定网络(包括固定电话网和因特网)的无线接入方式。无线接入的网络位置为固定网业务节点接口(SNI)到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部分,传输媒质全部或部分采用空中传播的无线方式,用户终端不含移动性或只含有限的移动性。

无线接入业务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位于固定网业务节点接口(SNI)到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无线接入网络设施,可以从事自己所建设施的网络元素出租和出售业务。

2.用户驻地网业务

用户驻地网业务是指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利用与公众网相连的用户驻地网(CPN)相关网络设施提供的网络接入业务。

用户驻地网是指用户网络接口(UNI)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相关网络设施。

用户驻地网业务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用户驻地网,并可以开展驻地网内网络元素出租或出售业务。

(六)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

国内通信设施是指用于实现国内通信业务所需的地面传输网络和网络元素。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是指建设并出租、出售国内通信设施的业务。

国内通信设施主要包括:光缆、电缆、光纤、金属线、节点设备、线路设备、微波站、国内卫星地球站等物理资源,和带宽(包括通道、电路)、波长等功能资源组成的国内通信传输设施。

国内专线电路租用服务业务属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

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经营者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设上述国内通信设施的部分或全部物理资源和功能资源,并可以开展相应的出租、出售经营活动。

(七)网络托管业务

网络托管业务是指受用户委托,代管用户自有或租用的国内的网络、网络元素或设备,包括为用户提供设备的放置、网络的管理、运行和维护等服务,以及为用户提供互联互通和其它网络应用的管理和维护服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3: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