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电解处理法 |
释义 | electrolytic treatment 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使电解槽内电极附近产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废水得以净化的过程。这种水处理法包括电极表面上的电化学作用、间接氧化和间接还原作用(利用电极附近产生的化学产物与水中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电浮选作用(利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微小气泡的上浮)、电絮凝作用(利用铁、铝电极的溶解离子产生絮凝剂)等。电解法处理的优点是:使用低压直流电源,不耗费大量化学药剂,操作简易,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缺点是:处理大量废水时耗电,耗电极金属量较大,分离的沉淀物不易处理利用等。主要用于处理含铬、含氰废水,去除水中油、悬浮物、重金属离子及水的脱色处理等。 在电化学处理中,通过电解作用,使废水中的氯化物转化为氯酸盐、次氯酸盐和氯气。氯气与次氯酸盐都能氧化废水中有机化合物。利用这个工艺,漂白硫酸盐浆厂废水的色度可降低80%,而碱提取废水色度可降低90%。通过电絮凝作用处理制浆造纸废水已得到广泛重视。其原理是:通过废水中含有的有机悬浮物及胶体粒子,大部分是带负电荷,如果在电化学反应器中使用金属铝或者铁作为阳极,电解时,阳极上可能发生如下反应: Al-3e →Al3+或Fe-2e→Fe2+ 在近中性废水中,Al3+或Fe2+水解,生成铝或铁的氢氧化物等具有混凝作用的物质,使废水中带负电荷的胶体物质凝聚,形成絮体。在电场作用下,在阳极发生以下反应:4OH--4e →2H2O+2(O) 出生态氧可把废水中部分有机物氧化,也易转变成氧气形成微细气泡。在阴极上H+得到电子后,放出氢气,也是以微细气泡的形式排出,氢、氧的小气泡直径约10~16μm。前述的絮体是疏水性的,会自发地与微细小气泡黏附,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气泡与絮体的黏附体,上浮到水面上,从而被分离。此工艺称为电絮凝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