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点戛斯 |
释义 | 简介点戛斯汗时称坚昆(汉代国名又作“鬲昆”),南北朝时期称结骨或者纥骨,到了唐朝才开始称为点戛斯,是铁勒的一支。点戛斯的异称不少,在元代又称“吉利吉思”,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族和柯尔克孜族的祖先。点戛斯很早就居住在今叶尼塞河上游,隋唐时期,还有一支住在今准噶尔盆地。他们主要从事畜牧业,以马牛羊为最多。除畜牧业外,还有原始农业。 特点点戛斯有人口数十万。其语言文字与回纥相同。其君长称为“阿热”。君长之下,设有宰相、都督、职使、长史、将军、达干等官职。有兵八万,在战斗中有弓矢、旗帜,而骑兵以析木为盾,挡住小腿和脚,又在肩上傅以圆盾,用来抵挡敌人的刀箭。点戛斯人的食物以肉和马酪为主,乐器有笛、鼓、笙、盘玲等。婚嫁用马和羊作为聘礼,富有的人经常用千百只羊作为聘礼。以貂鼠、青鼠为贡赋。刑法及严,凡临阵脱逃,乱议政事,以及偷盗财物者都要斩首。 历史坚昆原来是个强国,管辖范围冬至骨利干,南到土藩,西南葛逻禄,原受薛延陀政权的统治。薛延陀政权覆亡后,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点戛斯才第一次遣使到唐朝进贡,其首领俟利发(称号)失钵屈阿栈(人名)曾亲自如朝。根据点戛斯的请求,唐朝中央政府以其地为坚昆都督府,任命失钵屈阿栈为左屯卫大将军、坚昆都督。从此点戛斯和唐朝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从七世纪中叶至八世纪中叶约一百年间,点戛斯经常遣使朝贡,基本上没有间断。肃宗乾元中(约公元758年),点戛斯被回鹘攻破,与唐朝的联系一时中断。直至九世纪三十年代,回鹘稍衰,阿热便自称可汗。回鹘统治者发兵征讨,为时竟达二十年,都没有获胜。840年,点戛斯终于击灭了回鹘政权,与唐恢复了联系。其后约在十至十二世纪,有大批点戛斯人迁移至西部天山地区,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成为今天新疆的柯尔克孜族人。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