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点绛唇·云透斜阳 |
释义 | 作品名称:点绛唇·云透斜阳 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点绛唇 作者:曹组 作品原文云透斜阳,半楼红影明窗户。 暮山无数。归雁愁远去。 十里平芜,花远重重树。 空凝伫。故人何处。可惜春将暮。 作品注释1. 平芜:平旷的原野。 2. 凝伫:有所思虑、期待而立着不动。 词牌格律词牌点绛唇,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词律》认为,上阕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平则不起调”。但亦有作平起调者。又有《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异名。 全词上下两片,共9句41字。上片第二、三、四句,下片第二、三、四、五句押韵,均押仄声韵。上片第二句第一字,第三句第一字均宜用去声;下片第四句第一字亦宜用去声。下片第三句为三字句,用上二下一句法。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 (韵),(仄)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韵)。平(平)仄(韵),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 格律云透斜阳,半楼红影明窗户。 ,●○○●○○▲ 暮山无数。归雁愁远去。 。○●○●▲ 十里平芜,花远重重树。 ,○●○○▲ 空凝伫。故人何处。可惜春将暮。 ⊙▲。●○○▲。●●○○▲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作品鉴赏简析这首词通过春景的描写,抒发作者怀人的情思。上片写景。斜阳穿窗,暮山归雁,已经是黄昏的时候了。下片写惜春怀人之情。平芜远望,树木重重,春色将暮,故人何在?宛转细腻地透露了无限怀念之情。全词清新幽雅,委婉多姿。 集评《松窗录》:元宠六举不第,著《铁砚篇》自励。宣和中成进士,有宠于徽宗。曾赏其“风弄一枝花影”、“暮山无数,归雁愁边去”之句。又手书眉峰碧词,问其出处,真迹藏其家。 作者简介曹组,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字元宠。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一说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与其兄曹纬以学识见称于太学,但六次应试不第,曾著《铁砚篇》以自见。宣和三年(1121),殿试中甲,赐同进士出身。历任武阶兼阁门宣赞舍人、给事殿中等职。曾官睿思殿应制,因占对才敏,深得宋徽宗宠幸,奉诏作《艮岳百咏》诗。约于徽宗末年去世。存词36首。 曹组的词以"侧艳"和"滑稽下俚"著称,在北宋末曾传唱一时,浅薄无聊者纷纷仿效。但在南宋初却受到有识者的批评,甚至鄙弃。他的儿子曹勋为他编刻的集子,在高宗时便"有旨下扬州毁其板"(《碧鸡漫志》卷二)。从他现存词来看,确有不少"侧艳"之作,如〔点绛唇〕"密炬高烧"、〔鹧鸪天〕"辇路熏风起绿槐"之类。但他还有一些词描写其羁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颇为深远,无论手法、情韵,都与柳永词有继承关系。至于他的〔青玉案〕以"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对照写出"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则下开元人马致远〔天净沙〕那种笔调、章法。"滑稽下俚"固有其庸俗的一面,但语言生动、构思奇特、手法新颖,也还是表现了作者企图把词从高雅凝重中解放出来而作的尝试。如〔渔家傲〕的"睡觉只疑花改岸,抬头看,元来弱缆风吹断",则已接近于曲,显示出词的演化趋向。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曹组《箕颍集》20卷,今已不传。赵万里辑有《箕颍词》,收入《校辑宋金元人词》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