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滇西抗战 |
释义 | 1942年春夏之交,日本侵略军攻陷缅甸后,立刻把战争魔抓伸进滇西,妄图沿滇缅路长驱直入,进而陷我全滇,威逼重庆。自此,“黑云压城城欲摧”,地处西南极边的保山转眼之间由抗战后方变为最前沿。 亲历者回忆日军兽行(见证人:周光永 见证人:段培东 见证人:卢彩文) 历史意义(滇西战场是中国抗战的三大基本战场之一 滇西是保持西南国际大动脉的必争之地 滇缅反攻是中国正面战场战略反攻的开始 滇西、缅北反攻胜利对抗战全局的影响和作用) 简介事件名:滇西抗战英文名:hump flying 时间:1942年3月至1945年1月 地点:滇西 参与者:陈纳德,顾葆裕,李根源,龙云,史迪威,孙立人,张问德 开始标志: 1942年5月4日,日寇侵入龙陵,同时派出飞机54架,对保山这座毫无空防的千年古城实行了惨绝人寰的狂妄滥炸 结束标志:1945年1月27日与缅北远征部队在边境芒友会师 性质:中国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公元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我东北三省。一九三七年,又制造“卢沟桥事变”,大规模侵略中国。我国同胞毅然奋起抗战。日军侵占我国大部领土及东南亚各国后,断我海陆交通,阻我战略物资运输。为开通陆上国际通道,我国发动滇西百万民工,修筑滇缅公路,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九四二年春,日军进犯缅甸。中国政府为保滇缅公路的畅通应英国政府之请,派遣十万远征军,急驰援缅,重创日军。 四月,战局逆转,中国远征军一部西撤印度,一部辗转回国。日军以第五十六师团六个联队及第二师团、第十八师团各一部,进犯我西南国门。五月三日,犯畹町。四日,占芒市,陷龙陵,狂炸保山。五日,进犯怒江,妄图占保山,侵昆明,觊觎重庆。在此危急之际,我惠通桥守军,毁桥阻敌。第三十六师一零二八团急驰保山,予敌以迎头痛击。十日,日军占据腾冲。我怒江以西国土,相继沦陷。 邑人云贵监察使李根源,为民请命,急赴保山,鼓动军民,坚守怒江,遂成敌我隔江对峙之势。日军在沦陷区内,烧杀淫掠,平民惨死九万余人,房屋被毁二万八千多间,损失财产合关金币七千三百九十四亿多元,损失粮食三千二百余万公斤。 保山地处抗日前沿,先后遭日机五百二十架次狂轰滥炸,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十分巨大。仅五月四日,即被炸死居民及回国难侨一万多人,炸毁房屋三千二百六十七间。炸后,引起霍乱、鼠疫流行,城乡居民死亡六万多人。 我滇西各族同胞不甘沦亡,毅然奋起,展开游击,配合军队,内惩汉奸,外御强敌。我远征军重振旗鼓,新任司令长官卫立煌,率十六万英勇将士,驰赴保山,在盟国顾问团和陈纳德飞虎队空军支援下,于一九四四年五月,策应我驻印军缅北作战,兵分两翼,大举反攻。 右翼二十集团军,以霍揆彰为总司令,率第五十三军、第五十四军及预备二师等部,于五月十一日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血战九日,克烫习山、大塘子、马面关、南北斋公房,越高黎贡山,向侵腾日军发起攻击。次第攻克飞凤山、宝峰山、来凤山后,合围腾冲城。日军盘踞该城,密缮守备,堑壕纵横,堡垒棋布,凭坚死守,我军不顾牺牲,前仆后继,猛烈攻城,经四十余日激战,于九月十四日,全歼顽敌,收复腾冲。 左翼十一集团军,以宋希濂为总司令,率第二军、第七十一军及第六军新编三十九师等部,于五月二十九日强渡怒江。第七十一军攻击腊勐、松山,扫荡大石头、蕨厂及大水河之敌,向龙陵推进;第二军攻击平戛,挺进象达。松山之敌,据险筑垒,居高临下,坑道纵横,电网交织,异常坚固。我炮兵,空军轮番轰击,未能全催。新编二十八师拼死赴难,激烈鏖战,攻克腊勐、竹子坡、阴登山敌阵,伤亡惨重。继调第八军接攻松山,次第攻下滚龙坡和大垭口后,暗掘坑道数百米直达敌堡之下,以三吨TNT炸药将山巅敌堡炸毁,顽敌灰飞烟灭。此役历时九十余天,余九月七日,收复松山。与此同时,敌我激烈争夺龙陵,两进两出。继调第二百师、三十六师驰援,经激烈攻战,荡平龙陵外围诸据点,三面合围龙陵。十一月三日残敌向芒市狼狈逃窜,龙陵光复。 腾龙既复,两翼并肩西进,相继克复芒市、遮放。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日,收复畹町。至此,滇西失土全部光复。 滇西战役,历时八个月零十六天,共歼日军二万二千六百多人,我军伤亡六万四千八百六十余人。 一九四三年三月,中国驻印军六万将士,一面筑路,一面进攻缅北之敌,亦大获全胜。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七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盟军胜利会师于缅境芒友。滇缅、中印公路胜利打通。 滇西抗战,创全歼日军之范例,开收复国土之先声,国人深受鼓舞,盟国为之振奋。滇西人民功不可没。仅保山地区就出动支前民工二十多万人,修公路,建机场,筑工事,运军粮、送弹药、抬担架,牺牲民工二万四千六百多名。其中保山县就补充兵员二万多名,贡献民工一千五百四十二万多工日,死亡民工三千八百五十余人,出动骡马一百一十九万多工日,驮牛三十二万多工日。死亡牛马五千九百多头,供应军粮大米三千五百八十万公斤,马料四百四十五万公斤,猪牛肉二十三万二千多公斤,其它物资不计其数。 海外侨胞爱国爱乡,出钱出力,共赴国难。南洋侨领陈嘉庚,组织华侨机工三千多人回国运送抗日军需,一千多名机工为国捐躯。保山旅缅侨领梁金山,动员华侨,捐资修建惠通桥,捐献汽车八十辆,抢运抗战物资。 中国军队和滇西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不畏强暴,不甘沦亡,为正义献身,为和平而战,其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伟大爱国精神,光照日月,永垂青史。 亲历者回忆日军兽行据学者统计,日本侵略者杀人的手段多达百种以上,可谓集古今中外残酷手段之大全。诸如枪杀、刀劈、砍头、刺刀挑捅、铡刀断头、活埋、水淹、大卸八块、五马分尸、二马分尸、刀刺肛门、开膛破腹、剐人剥皮、电磨粉身、火烧水煮、冰凉活人、铁钉贯顶、铁锅焖人、四肢钉墙、乱刀划面、剖腹灭子、活人解剖、毒气杀人、细菌实验、以人作靶(练刺杀或射击)、摔布袋(人装入麻袋反复摔打致死)、挖眼、割耳、割舌、剁手、剁脚、割乳房、刀刺阴户、竹签钉阴茎、点天灯、坐飞机(人坐在手榴弹上引爆)、烤活人、滚钉筒、军犬咬死、军犬舞(群犬撕咬活人)、枪刺挑杀婴儿、水煮婴儿、水田倒插婴儿、摔死婴儿、活劈孩童(用手分撕成两半)等等,不胜枚举。侵华日军把杀人作为儿戏,有的日军官兵竟杀人喝血、吃心肝、吃活人脑,杀人祭军马、杀人喂马、以活人填沟渠过军车,这类罪恶兽行,经常发生…… 要想在5000字左右的篇幅内全部展示这一切,根本不可能。于是我们选取了一个地区所发生的部分事情,希望能起到窥豹一斑的效果。这个地区并不是受日军残害最严重的地区,相反,是比较轻的地区,那就是滇西。 见证人:周光永他们竟逼中国人行奸自己的亲人 采访时间:2005年4月28日 采访地点:云南省腾冲县 见证人:周光永1931年生,云南腾冲县人,在滇西抗战时加入便衣队,俗称“娃娃兵”,经常深入沦陷区搞情报和侦察。 两个日本兵竟然当着母亲的面将女儿强奸 我今年76岁,日本人占领腾冲的时候,我只有12岁。我的舅舅叫刘仲伦,就是被日本人绑在树上用刺刀捅死的。 日本人来的时候,我去逃难,在小溪乡碰上了中央军的部队,一个长官模样的人问我:“小鬼,你是不是本地的人?”我说是,他就很高兴,说:“参加我们的便衣队吧,我们正需要像你这样的小家伙。”我就当兵了。 我的任务,就是利用自己年龄小又是本地人的优势,在腾冲为远征军搞情报。那会儿我小,什么都不怕,穿上身烂衣服,哪里都敢闯。在腾冲,鬼子把以前的英国领事馆搞成了自己的司令部,把文庙搞成了宪兵队,文庙里还搞了鬼子的慰安所。开始我也不知道那里有慰安所,但经常见些穿得像妖精似的女人出出进进,那些女人每次出来,老百姓都躲哟。后来知道,这些女人大多都是朝鲜人,日本女人很少。 说起日本人在滇西干的坏事,可真是一句话说不清楚。但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日军强奸妇女了。我记得逃难的时候,大媳妇小姑娘的,都要往自己的脸上抺把锅渣,把头发理光,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当时我还小觉得很奇怪,干吗要把自己搞成那个丑八怪的样子? 后来我当了“娃娃兵”,回到沦陷区为中国远征军搞情报,见的多了听的也多了,才逐渐知道原因。下面,我就把我所知道的日军强奸妇女的暴行说说。 龙陵黑坡的一对母女,在大山里逃难时遇到了搜山日军,母女两人都裹着小脚根本跑不快被日军抓获。两个日本兵当即兽性大发,竟然当着母亲的面将女儿强奸,后又强迫他们抓来的另一个百姓去强奸自己的同胞,这个人跪在地上求日本人不要让他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结果被日军一枪打死。 1942年6月,龙山卡新婚妇女杨美英,被日军用卡车强行拖至大垭口,被近百名日军轮奸,次日浑身不适,而后暴毙。就这样,野兽般的日军还是不肯放过,对尸体又进行了轮奸,然后剖开其下身“观察”。 倒淌水村的杨石英、王美玉两妇女,被日军当着她们丈夫、家人的面进行轮奸,发泄后捅死。 1942年11月14日,镇安阎家寨的妇女段召坤,已经年过4旬,给驻当地日军送马草,结果被日军诬陷说偷了一只竹篮,两名日军当即把她的衣服扒光,用锋利的竹竿从她的阴部插入其肚子,然后拖着竹竿走,段召坤一面惨叫一面呼唤着自己孩子的名字。敌人见她没死,又挖坑将她活埋。两个鬼子还轻松在坑顶的浮土上蹦跳、小便取乐并狂笑不止。 松山寨子李广的妻子当时已经40岁了,日军准备抓其做慰安妇。此时,她怀里抱着个5岁左右的女儿,肩上背着1岁的小儿子。两个孩子见妈妈要被带走,又哭又闹,不肯让日军把母亲带走。日军不耐烦了,当下就开枪射击,子弹穿过母子二人的胸口,再穿到小姑娘的脚下,母子当场死亡,小姑娘受伤被遗弃在地,后被好心人收留。 日军在发泄后,竟要其亲人也去行奸或要他们牵来牲畜兽奸 在腾冲,日军同样作恶累累。1943年2月,几百名日军扫荡保家乡,一路走一路奸,连老人和孩子都不放过。甚至为了强奸,先用鞋底把老人的阴部打肿、把孩子的阴道撕裂再行奸。仅这一次他们就奸污妇女128人。更残忍的是,鬼子在奸污后觉得不过瘾,竟用刺刀捅死两人,又用气枪插入妇女阴道打气胀死3人。 还有一次,22名日军轮奸了一名陈姓少女,使其小腹胀如腰鼓,后被老人们用擀面杖压着肚皮才把污液一摊一摊地排泄出来,她疼得满地打滚;腾冲县城里的一位妇女被日军抓住后,竟当着其一家人的面强奸,强奸后又强迫其亲人打水清洗,再把污水顶在脑袋上端出去倒掉。还有的日军在发泄后,竟要其亲人也去行奸或要他们牵来牲畜兽奸,稍有不从,立即就用刺刀捅死射杀。 日军真是干尽了难以想象的丑恶勾当! 见证人:段培东“支那猪,好吃!” 采访时间:2005年4月28日 采访地点:云南省腾冲县 见证人:段培东1934年生,腾冲县小溪乡人,8岁时亲眼目睹日军占领腾冲,目击日军烧杀抢掠。现为腾冲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滇西抗战的‘活资料’”。 腾冲陷落的历史,就是腾冲百姓的受难史———从1942年5月到1944年9、10月间,滇西百姓吃了太多苦,受了太多罪。下面我就说说日军占领腾冲后的十种主要杀人方法。 用刺刀戳死 这是日兵最喜欢的一种杀人方式,最能“显示”出日本兵的“武士道精神”。1941年5月,我在逃难时就亲眼看到一群日兵用刺刀向一位手无寸铁的年轻人戳去,直到把那个人戳得没有声息,才又狂笑着走了。1942年8月21日,日本侵略军往腾北进行扫荡。当晚,进驻碗窑乡茶子园。他们抓了13位老弱妇孺,然后用刺刀一一把他们戳死,有的刀眼多达11处。同一天在碗窑村的红木树园、三元宫,日军把34名尚未来得及逃难的老百姓全部抓起来,统统用刺刀捅死。 用排枪射死 1942年5月,日军沿界头翻越高黎贡山追击我军护路营,至怒江栗柴坝渡口,将正在撤退的海关人员和难民100多人拦住去路,强迫他们跪在江岸上,用多挺机枪扫射,全部死亡。1942年7月13日,日军到中和扫荡,这一天里就杀害群众39人。其中,在屈家营抓住的9人,全部让他们在樊家坡前一字站好,用排枪射死。日军在扫荡途中,看见村民屈在福在山上挖野菜“有伤风化”,樊有福回村背粮食是“抢皇军口粮”,均开枪射杀。类似情况在滇西不计其数。 喝人血、吃人心肝 和顺人寸长宝到中和探亲,被日军抓去带路。宿营时,日军要寸长宝去找葱姜,找来后,日军突然把寸绑在树上,封死其嘴,用刺刀在他的肚脐上下猛地划开一刀,肠子全部落地,心肝全部被日军掏出来和着葱姜炒吃。日军吃着寸的炒心肝时,寸长宝身上的肉还在跳动。李光华刚从山上回来,路过日军烧火做饭处,日军意犹未尽,追上去把李打死,掏出其心肝炒吃,并称赞说:“支那猪,好吃!” 活埋 马站街的群众4人和腾冲北门何家寨的两名青年被日军抓住后,让他们自己挖坑,然后自己填埋,直到只有头露在外面时放野狗撕咬,当看到这4人脸上的肉被野狗撕扯分食,日军兴奋得手舞足蹈,连声叫好。 上绷杆 中和乡农民郭汝兴被扫荡的日军抓获,绑在绷杆上,每天用小刀从他的身上割下一些肉,然后任由蚊虫、蚂蝗叮咬,直到被活活地折磨死。 上甩杆 在保家乡,扫荡的日军把抓获的老百姓脱掉裤子,从肛门里拉出大肠头,拴在甩杆尖,一放甩杆,一整串肠子被拉出来致死。随后,围观日军兴高采烈地相互切磋拉出大肠头和使用甩杆的技巧。 灌盐水、灌开水 中国远征军情报员王树荣在县城詹宅被日寇抓获,先是用皮鞭抽打逼其招供,未遂。后改用盐水灌、开水灌致死。 油锅烹炸 上北乡保长戴广仁、张德纯是中国远征军第71军军长钟彬委任的老山岗电台谍报,被日军发现后捕获,严刑不招,于是以滚油将其烹饪,锅内还撒上盐巴,人肉被日军分食。 开水煮死 1942年5月,龙陵百姓逃难进山,由于吃的东西带得少,夜晚悄悄潜回村子附近的一个原远征军白糖仓库拿白糖充饥。谁知有5个村民不慎被日军巡逻队抓获。日军大骂:“支那猪,良心大大的坏啦!”一面在大汽油桶底下生起火,随即将5人扔入桶里活活煮死,这5个人的名字分别是:彭祖兴、彭明辉、范复宝、邵开应、杨细老。 蒲川乡乡长杨炳云坚持与日军打游击,在中国远征军反攻前夕,在勐柳和勐福之间的路上被日军抓捕,解往龙陵宪兵队队部,绑于铜锅之中,下烧烈火,滚水沸腾,杨炳云怒斥日军,至骨肉煮得分离而死。 锯子锯解 日军攻击向阳桥不利,退返公坡,逼迫下北乡第4保甲长张启福带路出小回街,启福即把日军带入中国远征军第36师的伏兵处,日军被歼30余人退至海口。日军遂在三官庙用锯子解下张启福的首级,悬示村外。 1944年6月,在曲石徐家寨旁的紫薇花树林里,日军将俘获的6名中国远征军分别用铁丝捆绑在树上,用3把大解锯肢解,有两个被日军从两眉中间锯成两半,一半瘫在树下,一半还被铁丝捆着手膀粘在树上。有一个从头顶锯到脖根,脑壳一分为二耷拉在肩膀上,脑浆流了一地,和血浆在一起,分不清红白来。另两个被锯到大胯,也是血肉模糊的在树下瘫成一堆。另外一个则是用刺刀从太阳穴扎进去,树上钉着人头,而尸体却在两丈以外被剁成了肉泥。 以上所述,是日军在滇西使用的比较典型的杀人方法,实际上他们还有许多其他方法,比如将活人直接上架烧烤,再用步枪通条串烤肉吃;再比如将初生婴儿用刺刀挑上天空,在刺刀尖上扔来扔去“练传球”,若没接住罚做俯卧撑30个…… 见证人:卢彩文随手砍下一颗人头当垫石 采访时间:2005年4月30日 采访地点:腾冲县人民政府办公楼 见证人:卢彩文云南省腾冲人,1925年11月出生,现为云南省黄埔同学会腾冲分会负责人。滇西抗战中,在第11集团军参谋处第二科别动队任少尉情报员。 日军在滇西都干了些啥?当时,我在滇西沦陷区搞侦察和情报,了解一些,我给你们说说。其实就一句话———没人性! 日本人入侵滇西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百姓都在惊慌失措中争相往大山里逃难。为了不让已经占领乡镇的日本人发现,白天不敢露面,更不敢生火做饭,只有夜里才敢跑出大山找点吃的。如果碰上日军,经常被打死或者抓去做苦力。在山里也不安全,日军也经常搜山,一旦发现有人,男的立即抓去当苦力,如怀疑是抗日军则立即杀掉。见到妇女则要行奸,稍有不从立即杀掉。 放火 腾冲在沦陷两年多的时间里,日寇放火烧毁民房、学校、公所共24000多间,还把40多个自然村寨全部夷为平地,致使数万人无家可归。日寇还放火烧了县图书馆,毁灭藏书10多万册,学校80多所,桥梁9座。 我在逃难的时候就亲眼见过日军烧村子,没有一点人性!1943年3月22日,日军56师团的“黑风”部队,在一个叫金刚惠次郎的军官带领下,扫荡了马站乡的中村。他们在抢完了所有能抢的东西以后,就点火把村民赵盛春、杨正明等19户人家的房子统统烧毁,当村民请求他们手下留情的时候,日军就把这些村民也扔进了火里。当日军看着全村都烈火熊熊、浓烟冲天的时候,高兴极了,用力鼓掌、哈哈大笑。 抢掠 日寇在腾冲从四乡八寨抢夺粮食6000多万斤,牛、羊、骡马等牲畜5万多头,日寇吃鸡鸭不吃内脏,猪牛羊只吃肉不吃腿,头脚和内脏全部扔弃。日寇还强制使用“军票”,掠夺其他财物无法统计。日寇到乡下扫荡时,不仅抢夺光所有食物、财物,还要在老百姓的锅、碗、水桶里拉屎撒尿。 1942年8月22日,日军的148联队杀到腾冲县固东镇杨家寨。他们把杨家寨里的6户姓杨的人家全部杀光,东西全部抢光。当时,他们把一头抢来的黄牛杀死后,就在还烧得发烫的瓦砾上剥牛皮,因黄牛一晃一晃地不好剥皮,日军顺手就把身边一位刚刚从别的村子抓到的、名叫李茂启的人拽过来,一刀将其脑壳砍下来,一脚就把眼睛都没闭上的脑壳踢到牛中脊背下当石头,垫着剥牛皮。日军走后,他们家人才从一堆剥剩的牛皮中找到了李茂启的人头。 狂轰滥炸 两年多来,受阻于怒江西岸的日寇先后出动128架(次)飞机,对人口密集的保山城、板桥、由旺镇进行狂轰滥炸。1942年5月4日下午,敌人先后出动两批54架敌机对保山城赶集的人群投掷大量炸弹并凌空扫射,前后仅半个小时就夺走了1万多人的生命,炸毁房屋2300多栋。当时保山满街都是尸体,汽车都是轧着尸体过的,尸体血肉模糊,头破腹开,缺胳膊少腿,实在是惨呀! 放细菌 日寇还在梁河、腾冲、保山等地施放鼠疫、霍乱等细菌。1943年,南甸克家巷突然发生鼠疫,一天中1户人家全部死亡,不到半月死了11人。鼠疫后来进一步蔓延,仅在腾冲被鼠疫害死的就有1。4万多人。 1942年5月4日,日军对保山轰炸后,于次日又来轰炸,还放了霍乱、鼠疫等细菌。保山城乡一时间成了恐怖的人间地狱,6万多人在几个月之内死于非命。更为可恶的是,日军对受尽酷刑的中国远征军俘虏、民夫注射病毒细菌后再放回来,这些人不仅数日后病发身亡,而且病毒在健康人群中迅速蔓延…… 锯子锯解 日军攻击向阳桥不利,退返公坡,逼迫下北乡第4保甲长张启福带路出小回街,启福即把日军带入中国远征军第36师的伏兵处,日军被歼30余人退至海口。日军遂在三官庙用锯子解下张启福的首级,悬示村外。 1944年6月,在曲石徐家寨旁的紫薇花树林里,日军将俘获的6名中国远征军分别用铁丝捆绑在树上,用3把大解锯肢解,有两个被日军从两眉中间锯成两半,一半瘫在树下,一半还被铁丝捆着手膀粘在树上。有一个从头顶锯到脖根,脑壳一分为二耷拉在肩膀上,脑浆流了一地,和血浆在一起,分不清红白来。另两个被锯到大胯,也是血肉模糊的在树下瘫成一堆。另外一个则是用刺刀从太阳穴扎进去,树上钉着人头,而尸体却在两丈以外被剁成了肉泥。 用排枪射死 1942年5月,日军沿界头翻越高黎贡山追击我军护路营,至怒江栗柴坝渡口,将正在撤退的海关人员和难民100多人拦住去路,强迫他们跪在江岸上,用多挺机枪扫射,全部死亡。1942年7月13日,日军到中和扫荡,这一天里就杀害群众39人。其中,在屈家营抓住的9人,全部让他们在樊家坡前一字站好,用排枪射死。日军在扫荡途中,看见村民屈在福在山上挖野菜“有伤风化”,樊有福回村背粮食是“抢皇军口粮”,均开枪射杀。类似情况在滇西不计其数。 喝人血、吃人心肝 和顺人寸长宝到中和探亲,被日军抓去带路。宿营时,日军要寸长宝去找葱姜,找来后,日军突然把寸绑在树上,封死其嘴,用刺刀在他的肚脐上下猛地划开一刀,肠子全部落地,心肝全部被日军掏出来和着葱姜炒吃。日军吃着寸的炒心肝时,寸长宝身上的肉还在跳动。李光华刚从山上回来,路过日军烧火做饭处,日军意犹未尽,追上去把李打死,掏出其心肝炒吃,并称赞说:“支那猪,好吃!” 活埋 马站街的群众4人和腾冲北门何家寨的两名青年被日军抓住后,让他们自己挖坑,然后自己填埋,直到只有头露在外面时放野狗撕咬,当看到这4人脸上的肉被野狗撕扯分食,日军兴奋得手舞足蹈,连声叫好。 上绷杆 中和乡农民郭汝兴被扫荡的日军抓获,绑在绷杆上,每天用小刀从他的身上割下一些肉,然后任由蚊虫、蚂蝗叮咬,直到被活活地折磨死。 上甩杆 在保家乡,扫荡的日军把抓获的老百姓脱掉裤子,从肛门里拉出大肠头,拴在甩杆尖,一放甩杆,一整串肠子被拉出来致死。随后,围观日军兴高采烈地相互切磋拉出大肠头和使用甩杆的技巧。 灌盐水、灌开水 中国远征军情报员王树荣在县城詹宅被日寇抓获,先是用皮鞭抽打逼其招供,未遂。后改用盐水灌、开水灌致死。 油锅烹炸 上北乡保长戴广仁、张德纯是中国远征军第71军军长钟彬委任的老山岗电台谍报,被日军发现后捕获,严刑不招,于是以滚油将其烹饪,锅内还撒上盐巴,人肉被日军分食。 开水煮死 1942年5月,龙陵百姓逃难进山,由于吃的东西带得少,夜晚悄悄潜回村子附近的一个原远征军白糖仓库拿白糖充饥。谁知有5个村民不慎被日军巡逻队抓获。日军大骂:“支那猪,良心大大的坏啦!”一面在大汽油桶底下生起火,随即将5人扔入桶里活活煮死,这5个人的名字分别是:彭祖兴、彭明辉、范复宝、邵开应、杨细老。 蒲川乡乡长杨炳云坚持与日军打游击,在中国远征军反攻前夕,在勐柳和勐福之间的路上被日军抓捕,解往龙陵宪兵队队部,绑于铜锅之中,下烧烈火,滚水沸腾,杨炳云怒斥日军,至骨肉煮得分离而死。 历史背景抗日战争第4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疯狂南进,相继侵占越南、泰国、马来亚、缅甸等地。于1942年5月进占滇西之龙陵、腾冲、松山,截断中国西南之国际交通路线,企图进据昆明。当日军由缅甸进占龙陵、腾冲时,云南全省震惊,形势危急。1942年4月29日,日军乘虚以第56师团由棠吉攻占腊戌,以装甲车为先导,并用汽车载运步兵的快速部队沿滇缅公路挺进。5月3日窜入滇境之畹町,4日进占龙陵,5日上午进至怒江惠通桥西岸,如入无人之境。当时我云南工兵总指挥部已令将惠通桥破坏,但敌军并不停止前进,即于当日由怒江上游渡过四、五百人,与第11集团军第36师先头部队发生遭遇,经过3日之激战,敌大部分被歼灭,小部分逃回怒江西岸,乃遏止了敌军继续东进的企图,形成敌我隔江对峙局面。 6月3日,敌军又集结惠通桥西岸兵力千余人,企图进犯保山,已有三百余人抢渡至怒江东岸,36师迅速堵击,将渡江之敌全部消灭,使西岸之敌,不再东渡。敌军先后两次渡江进犯,均被我军奋勇击退。占据腾冲(腾冲于5月10日被敌军占领)之敌,虽曾屡次企图渡江东进,但均为怒江守军阻击退回,终未得逞,云南形势,稍为安定。 1942年5月起,我军预2师、36师进入腾北,随时对敌游击,予敌相当打击。1943年5月以后,36师在怒江西岸腾冲南北地区,乘虚进击,迭摧强寇,多有斩获,予敌以沉重打击。 1944年夏季,我滇西远征军为配合策应驻印军缅北之攻势,司令长官卫立煌令:以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为右翼,率53军、54军、预备第2师及36师向腾冲推进;以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为左翼,率第2军、第6军、第8军、第71军、新28师向龙陵推进。右翼各军于5月11日强渡怒江,向高黎贡山各要隘背水仰攻,战斗9天,进攻部队在气候恶劣,地形险峻,日军据险筑垒情况下,鏖战旬余,迫敌溃逃,死守腾冲。敌军利用腾冲坚固城墙,构筑堡垒,壕道纵横,凭城固守。我右翼各部队于8月2日开始围攻,经我军40余日之苦战,至9月14日将顽寇2000余人全部歼灭,收复全城。 反攻滇西之11集团军,于1944年6月1日渡过怒江,向龙陵推进。于6月10日先后攻克腊勐、镇安及龙陵县城。嗣后敌由腾冲、芒市集结残余兵力,进行反扑,而松山为敌据守尚未攻下,后路截断,补给不继。6月中旬,左翼各军放弃龙陵县城,与敌鏖战于松山、象达、平戛等地。到9月7日克复松山,并抽调腾冲收复后一部军力加入龙陵作战,11月3日龙陵再度克复。继复向西攻击,11月20日克芒市,12月1日克遮放。1945年1月20日克畹町,27日远征军与驻印军攻缅北的部队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会师。至此滇西沦陷区域,全部收复。滇西反攻,经过8个月的艰苦奋战,收复了腾冲、龙陵、松山、芒市、遮放、畹町,打通滇缅公路及由印度经缅北进入中国之国际交通路线,使大量载重汽车载运盟国大批物资,昼夜不息地经中印公路源源运入内地,同时由印度沿公路线安设油管,将汽油大量输入中国。故滇西反攻,是一次重大的胜利。 发展阶段1942年春夏之交,日本侵略军攻陷缅甸后,立刻把战争魔抓伸进滇西,妄图沿滇缅路长驱直入,进而陷我全滇,威逼重庆。自此,“黑云压城城欲摧”,地处西南极边的保山转眼之间由抗战后方变为最前沿。 1942年5月4日,日寇侵入龙陵,同时派出飞机54架,对保山这座毫无空防的千年古城实行了惨绝人寰的狂妄滥炸;5日,日军前锋伪装逼近战略要地惠通桥,被我守军有效阻击;10日日军侵入边城腾冲。至此,怒江以西大片田土沦入敌手。中国远征军七十一军依次天堑在北起栗柴坝、南至三江口的全长250多公里的怒江东岸设防据守,经多次交锋,挫败了日军东进企图,遂稳定了战局,并与之隔江对峙了两年之久。期间,预备二师及三十六师曾先后渡江入腾,配合民众展开游击战,并多次重创敌人。 当时,曾一度成为我国唯一的陆路国际交通大动脉的滇缅公路被截断后,大量援华军用物资只能由美军航空队通过“驼峰航线”输送,困难重重,风险极大,难有保障。为重新控制并利用滇缅公路这条战争生命线,中国驻印远征军6个师和英、印军于1943年10月下旬联合发起了对缅北日军的反攻,初获战果。次年4月17日,得到了充实和加强的中国远征军作出了渡江反攻计划,卫立粕将军遂率长官司令部立帐保山马王屯,调集并指挥第十一及第十二两个集团军16个师共16万人,分左右两翼向盘距了腾龙一线达两年之久的顽敌发起致命一击。 5月11日起,霍揆彰将军率右翼第二十集团军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继而又经四十多个昼夜血战,终于在9月14日光复边城腾冲。是役,历大小数百战,全歼据守腾境各地日军六千多人。 5月22日起,宋希濂将军率左翼第十一集团军铁流西进发起了以战况惨烈而震惊全世界的松山战役,并于9月7日攻克松山主峰,创造了中国抗战史上聚歼守敌三千余人而无一人漏网的辉煌战例。接着,该部又沿滇缅路攻击前进,扩大战果:11月3日收复龙陵,继而攻克芒市、遮放、畹町,并于次年1月27日与缅北远征部队在边境芒友会师。至此,历时8个多月的滇西反攻之役以全胜告捷,总计歼敌2.1万余人,并收复滇西全部失地。 主要战役松山攻坚战日军入侵被阻于怒江后,以龙陵松山为核心,以龙陵平达为右翼,以腾冲为左翼,以龙陵、芒市、遮放、畹町等地为后方,建立了强大的防御体系,被西方记者称之为“东方的马其诺防线”、“东方的直布罗陀”。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向日军发起全面进攻。松山血战经历大战10次,小战上百次,最后以坑道爆破的方式攻克松山,全歼日军3000余人,创下了世界军事史上丛林作战的经典战例。龙陵·松山战役自反攻开始至龙陵收复,历时6个月,历经松山攻坚战、平达围歼战、龙陵争夺战三大战役,歼敌14000余人,抗日军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腾冲围歼战腾冲之役成为最彻底的歼灭战,共有五大要素:突破高黎贡山防线是重要前提,成功的战役部署是决胜关键,绝对的优势兵力是根本保证,真正的全民抗战是必要条件,盟军的支援是重要因素。腾冲光复之际,李根源先生欣然命笔:“八年浴血抗天骄,杀气如云万丈高。写就一篇新战史,留将百世告同胞。”腾冲歼灭战这篇新战史,永远光照史册,彪炳千秋! 龙陵大会战龙陵位于滇缅公路龙陵至保山段和腾龙支线分岔口,其地东通保山、北接腾冲、西控芒市,是滇西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1942年日军入侵后,利用该地四面环山、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修筑了一个连结城区与四周高地的蛛网状防御体系。设第56师团前线指挥所于城内,作为松山、平戛、腾冲等前线作战部队的协调指挥中心。龙陵做为日军前沿阵地的中心枢纽,前可策应松山、平戛、腾冲各据点,后有芒市、遮放作支撑,兵力易于集散调应,还可凭险顽守,龙陵溃败,整个滇西则无险可守,因此日军拼命死守,致使中国远征军进行三次攻略,方获胜利,战斗甚为激烈。 重要人物陈纳德,顾葆裕,李根源,龙云,史迪威,孙立人,张问德 历史意义滇西战场是中国抗战的三大基本战场之一长期以来,抗战研究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即中国抗战是由敌后和正面两个战场组成的。从政治上讲,这种划分反映了国共两党抗战分工的情况,也符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抗战军事格局。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抗战的军事格局以太平洋战争爆发为界,发生了全局性的重大变化,笼统坚持两个战场的观点,已不能反映变化后的新的军事态势。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并进功缅甸,在中国西南的滇缅方向制造了一个新的战场。中国被迫在已有的敌后和东战场(即抗战以来形成的既有战场)之外,向新的西南战场投入了大量的力量来应对危局,从而形成了敌后战场、东战场和西南战场三个基本的作战区域,或者说是三个基本的战略方向。之所以这样认定,是出于新的西南战场具有一个独立的战略方向应该具有的所有特征。在空间上,西南战场与此前已经存在的两个战场相互悬隔,保持着相对独立性;在敌军构成上,东部两个战场抗击着日军的中国派遣军,而西南战场面对的是日军南方总军所属的缅甸方面军;在面临威胁的程度上,由于日军陈兵怒江,中国大后方面临着比来自东战场更为直接和严重的威胁,西南方向已经成为中国最感痛苦和威胁最大的方向;在战略任务区分上,敌后战场担负着扰乱日军战略后方,抑留和牵制日军的任务,东战场承担着阻止日军西进,从东正面保护大后方的任务,而西南战场承担的是保持和贯通中国最重要的对外通道,从西南方向直接拱卫大后方的战略任务。 有鉴于此,我认为,虽然西南(包括滇西)战场的形成较晚,但自其形成之日起,即成为中国抗战的又一个基本的战略方向,而且是1942年以后中国抗战的一个主要战场,中国在这个新战场上的成败得失已经直接关系到抗战的全局。 滇西是保持西南国际大动脉的必争之地众所周知,日军速战速决的图谋破产后,即将战略方针改为持久围困,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切断中国的国际通道,构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以便逐步扼杀中国抗战。为此,日军从1938年起,先后攻占了广州、汕头、海南岛,并进军印度支那,封闭了中国除滇缅公路之外的所有对外通道。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保持滇缅通道成为中国军队最重要的战略任务,中国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派出远征军入缅作战。但遗憾的是,1942年5月,日军终于进占缅甸、陈兵滇西,切断了对中国抗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西南国际大动脉,最终完成了对中国的战略包围。由于滇缅公路的丧失,来自北美、经大西洋和印度洋辗转而来的大量授华物资滞留印度,无法发挥为中国抗战输血的作用。为了解决中国抗战的燃眉之急,盟国只好开通驼峰航线运输物资。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毫无疑问,中国抗战被隔绝,西南国际通道被封闭的状况必须要打破。正是由于这种战略上的极端重要性,中美等盟国自滇缅公路被切断之日起,就重新贯通中国的西南大动脉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中国也才为此进行了最大的战争投入,中国两次组建的远征军和最精锐的美械新军均投放于此,后期中国抗战资源的使用首先满足的是这一战争的需要,中国战略反攻的矛头也首先指向这里。凡此种种,都充分说明,包括滇西在内的西南战场,确为中国抗战的必争之地。 滇缅反攻是中国正面战场战略反攻的开始中国抗战有无战略反攻,是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它不仅事关战略反攻问题本身,而且涉及对中国抗战的地位作用的认识和评价。滇西抗战的地位、作用也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肯定滇西抗战存在反攻,而且是影响抗战全局的战略性反攻,那么,滇西抗战的历史地位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1943年,亚太对日战争出现了有利的形势。美军在太平洋上转入了全面反攻,日军顾此失彼,节节败退。为策应太平洋方向对日进攻,位于大陆的中国也在积极部署反攻,并将西南战场列为反攻的首选地区。之所以如此选择,一是要打破日军的战略包围,贯通对外通道并获取大量的援华物资,为最后阶段的对日作战准备物质力量;二是想借助此次反攻,根本解除中国大后方面临的直接威胁,为下一步腾出手来,集中力量于东战场的作战创造条件;三是从当时的态势看,东战场日军派遣军兵力强大,距离日军战略后方较近,容易得到关东军和日本本土的支援。若中国军队在西南战场的侧背威胁未解除之前,贸然把反攻矛头指向东战场,失败的风险极大。而西南战场位于亚洲大陆战场的最西端,距离日军战略后方十分遥远。日军的战略机动力量难于投入,物资补给等也十分困难,而且该战场日军的兵力亦相对有限,还要分别应对印度、缅北、滇西几个方向。因此,中国军队在该战场反攻的胜算把握较大。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中国与美英盟国决定,先由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继而中国远征军西出滇西,贯通中印大动脉,随后与盟军一道收复缅甸全境。为此,中国将最精锐的部队集中用于西南战场的反攻作战。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率先由印度进入缅北,次年5月,中国远征军横渡怒江。两路中国大军相对攻击,对盘踞在缅北、滇西的日军展开猛烈攻击。至1944年9月,中国的反攻大军攻克了孟拱、密支那、腾冲、松山等日军要点,奠定了西南战场大反攻的胜局。此后,两路大军东西对进,以摧枯拉朽之势夺取了龙陵、芒市、遮放、畹町、八莫、南坎等地,并于1945年1月会师中缅边境的芒友。 在中国战场首次大规模反攻中,中国共投入21个美械师的兵力(其中驻印军5个师,远征军16个师),连续进攻15个月,挺进2400余公里,彻底打垮了当面的日军第33集团军,全歼了日军第18、第56师团,消灭了日军第53师团和第2师团主力及第49师团一部,将盘踞滇西、缅北两年多的日军荡涤尽净,赢得了西南战场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滇西、缅北反攻胜利对抗战全局的影响和作用中国军队在滇西、缅北的胜利,不仅达成了直接的战略目的,而且对抗战全局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首先,滇缅反攻之前,整个中国均处于被日军围困的状态,但经过此一战,整个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长期封闭的局面被扭转,大后方的侧背威胁被解除,而且国民党作战区域两面受敌的情况也不复存在,原来的必须分兵应对的西南战场和东南战场减少了一个,从而使得中国可以将原用于西南战场的生力军移师东向。这种战线缩短,兵力集中的结果对1945年转向东战场的反攻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中国反攻的实力因此而大大加强。据资料,滇缅反攻胜利之前的1943、1944两年间,经由驼峰空运的援华物资总共只有31.68万吨。中印公路贯通后,仅7个月就输入战略物资50万吨平均每月7万余吨。援华物资的大量涌入促进了中国新锐兵团的组建,再加上从西南战场回国的几十万胜利之师,中国军队的作战实力有了质的飞跃。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中国才在1945年春制定了桂柳反攻计划,开始将反攻矛头指向长期被动的东战场。1945年4月,日军以5个师团的兵力冒进芷江。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的中国军队,在得到美械新装备的补充,以及从西南战场回国参战部队的参与下,从5月上旬开始大举反攻,全线击溃了日军,取得了湘西会战的大捷。日军惊呼:中国军队已面貌一新。迫于中国军队强大的战斗力,东战场的日军中国派遣军被迫转入战略收缩。中国军队则乘机展开追击作战,连续收复了南宁、柳州、桂林,并进军中越边境,切断了侵华日军与其南方军的联系。 总之,进入1945年,长期沉闷的中国战场一变而活跃起来,战争主动权开始向中国倾斜,而所有这一切无不源于西南战场的胜利。包括滇西在内的西南战场,犹如围棋盘上的要点,一步不利全局被动,一点走活全盘受益。 这就是我对包括滇西在内的西南抗战地位作用的认识。 总结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英勇悲壮的战争中,保山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倾其所有,配合军队内惩汉奸、外御强敌,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统计,在两年零八个月的峥嵘岁月里,保山先后惨死平民9万余人;民工牺牲2.46万人;房屋被毁2.8万间;遭受日机轰炸520架次——仅“五四被炸”这一天,整个保山城除了东北一角外,所有繁华街道、居民区、机关、学校公共场所均遭日机狂轰滥炸而化为一片废墟,当场遇难10134人,3267间房屋被毁,千年古城顿时尸山血海,阴风惨烈。此后,瘟疫蔓延,又夺去了6万余人的生命(据考,此系丧心病狂的日寇投放细菌弹所犯罪行)……然而,大劫之后,保山人民依然咬紧钢牙,参军的参军,支前的支前,劳军的劳军,直至赢得最后的胜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