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滇东南耳蕨 |
释义 | 基本内容种中文名:滇东南耳蕨 种拉丁名:Polystichum auriculum Ching 科中文名:鳞毛蕨科 科拉丁名:Dryopteridaceae 属中文名:耳蕨属 属拉丁名:Polystichum 国内分布:特产于云南东南部麻栗坡、西畴等县石灰岩地区。 中国植物志:5(2):172 基本特征植株高25-5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顶端及叶柄基部密被鳞片;鳞片卵状披针形、全缘、棕色至深棕色或亮栗黑色,大多开展,厚膜质,部分贴生,薄膜质。叶簇生;叶柄禾秆色,长5-15厘米,基部直径约1毫米,上面有沟槽,基部以上疏被同样但较小的鳞片。叶片披针形,或长椭圆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2-8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通常略缩狭,有时与中部等宽或较宽,一回羽状;羽片30-45对,平展,有时略向上弯弓或向下斜展,密接,互生或对生,矩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顶端钝圆或急尖,有时短渐尖,基部不对称,上侧较阔,与叶轴平行或略覆盖叶轴,下面阔斜切形,显著较狭窄,基部上侧分裂几达中肋,其余部分羽状浅裂至全裂;裂片5-10对,基部上侧的1片显著较大,耳状,矩圆形或倒卵形,圆钝头,基部楔形,边缘有顶端锐尖呈短芒刺状的重锯齿或浅羽裂,其余的倒卵形、倒披针形或近线形,基部楔形或与上部等宽,上部常浅裂成2-7个顶端锐尖呈芒刺状的粗锯齿;叶脉在自下而上的裂片上羽状、二叉至单一,每个锯齿或不分裂的裂片有1条不达顶端的小脉。叶草质,干后绿色,上面色较深;叶轴禾秆色至浅绿禾秆色,上面有深沟槽,下面疏被卵状披针形、全缘、棕色或上部栗黑色、大多贴生的小鳞片;羽片下面疏被棕色短节毛。孢子囊群小,生于小脉顶端,接近裂片边缘;圆盾形的囊群盖灰棕色、膜质、全缘,略宽于裂片,易脱落。孢子赤道面观超半圆形,周壁形成少数宽的褶皱。 特产于云南东南部麻栗坡、西畴等县石灰岩地区。生海拔1100-175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下石灰岩隙。模式标本采自麻栗坡云岭黄金营。 标本资源资源名称 滇东南耳蕨,Polystichum auriculum 数据标识符 jiaoxuebiaoben_2151C0001C01050795 关键词 植物标本;教学;Dryopteridaceae;滇东南耳蕨 描述 植物教学标本,滇东南耳蕨 Polystichum auriculum 采集区域为:云南省,非模式标本,标本保存在云南大学保存完整,可通过邮件或实物查阅获取。 负责单位名称 四川大学 联系方式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号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自然博 610064 最近更新日期 20081231 资源类目名称 生物标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