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帝汶红翅鹦鹉 |
释义 | 帝汶红翅鹦鹉(学名:Aprosmictus jonquillaceus)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羽毛艳丽,具粉绒羽。晚成雏。栖息于森林、棕榈树林、开阔的平原以及林地、农耕区等。通常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主要的食物为水果、浆果、种子、坚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分布于印尼的帝汶岛。 中文学名:帝汶红翅鹦鹉 拉丁学名:Aprosmictus jonquillaceus 别称:帝汶岛红翅鹦鹉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鹦形目 科:鹦鹉科 族:纽澳鹦鹉 属:红翅鹦鹉属 种:帝汶红翅鹦鹉 亚种:2种 命名者及年代:Vieillot, 1818 英文名称:Jonquil Parrot 英文名称:Olive-shouldered Parrot 英文名称:Timor Red-winged Parrot 外形特征帝汶红翅鹦鹉身长依照不同亚种,为34到35厘米不等,体重130克。鸟体为黄绿色;背部绿色并带有浅蓝,背部下方和尾部为亮蓝色;翅膀弯曲的地方为蓝色,翅膀的小覆羽和内侧中间的覆羽为黄色,并且带有很亮的绿色;翅膀外侧大覆羽和中间的覆羽为红色,其馀部分为绿色;翅膀内侧覆羽黄绿;尾巴上方绿色,尖端黄绿,内侧深灰,尖端黄色;鸟喙橙色,尖端黄色,虹膜橙色。母鸟翅膀外侧的小覆羽和中间的覆羽,以及翅膀弯曲的地方均为绿色,虹膜略深。幼鸟和母鸟体色相似,要18个月才能长成像成鸟般体色。 栖息环境帝汶红翅鹦鹉主要栖息于主林区和次生林、树木茂密的平原区,有时候会高达海拔2600米的区域活动。 生活习性平时大多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有时候也会单独行动;对人类戒心并不重,可以在有限的距离内接近观察它们;大部分被看见都是在飞行的时候。飞行的时候会伴随刺耳的叫声,相当显而易见。帝汶红翅鹦鹉主要以种子、水果、浆果、坚果、植物嫩芽等为食。 分布范围分布于印尼的帝汶岛。 繁殖方式在野外的繁殖季不详;人工豢养的帝汶红翅鹦鹉难度不低,加上数量稀少,因此繁殖饲养成功的纪录相当有限。人工豢养的帝汶红翅鹦鹉主要繁殖季为4月开始,一次会产下3到5枚卵;孵化期为20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6周。在育雏期间,公鸟有时会对母公鸟发动攻击,因此必须适时的将公鸟移走。 亚种分化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帝汶红翅鹦鹉指名亚种 Aprosmictus jonquillaceus jonquillaceus 2. 帝汶红翅鹦鹉韦塔岛亚种 Aprosmictus jonquillaceus wetterensis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近危(NT)。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