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第一代市民 |
释义 | 摘要第一代市民是指父母是农村籍的在城市工作的那一群族,大部分都是从农村考上大学,然后留在城市工作的人。 简介第一代市民是的童年在农村,少年和青年在学校,大学毕业了,成年了,来到城市挣扎、生存。他们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没有一定的人际关系、没有些许的经济基础,不用说发展,在眼下,生存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可就是这样,被上学掏空了的家却对她们寄予了莫大的期望——终于毕业了,做家长的负担终于可以稍微减轻一点了吧,孩子挣钱了,也可以补贴一点作家用了。 生活在乡下,为了第一代市民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们对大学毕业的孩子寄予这样的期望,毫不奇怪,甚至一点儿也不过分。 民家庭收入低、底子薄,因此白手起家甚至负债起家的“第一代市民”较多。部分农村籍大学毕业生认为,有份安稳工作的生存状态都是如此,对无固定工作的农村籍大学毕业生而言,又如何在城市扎根。 状况不用说不给家里补贴家用,有时候甚至还得家里给与资助。比如,找了一份不称心的工作刚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可是有一天老板说你可以走人了,这是你一个人在城市里举目无亲,这样只能向家里寻求帮助。 就算,在城里找了一个收入还算不错的工作,如果是单身,如果还能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那么还可以月月给家里寄一些钱。但是,如果开始考虑买房子、结婚,那么不仅不能给家里寄钱,连自己都得勒紧裤带过。这时,如果家人还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如果除了保障家里的最低生活,家人还会拼命节省,为了攒钱。到现在为止,第一代市民的家长大多数仍认为,给孩子结婚娶媳妇是他们责无旁贷的义务。 代表28岁的顾小琴老家在江苏省南通市的农村,2004年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后,与男朋友一起留在了青岛工作。去年8月,在各自父母的支持下,她与男友“集资”,在相对偏远的四方区买了套93平方米的住房。 每月600元租了一间房住,生活倒能凑合,但一下班屋里除了人就是墙,确实很不方便。由于离青岛市主城区远,所买的房子周边环境不太好,但每平方米价格依旧高达5800多元。如果在主城区,每平方米售价8000元以下的房子基本没有。 为了买房和装修,小两口花光了10多万元积蓄,顾小琴的父母与婆婆家也分别资助了2万元和5万元,其余全是银行贷款。 29岁的张志军颇为感慨,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城郊农村的张志军,于2007年研究生毕业,目前在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据张志军介绍,他和女朋友每月的收入合计在5000元左右,但在青岛市最偏远的李沧区,房价也已涨到每平方米5000元以上。为此,他计划在李沧区买套60平方米左右的二手房。新房哪敢想,买二手房也得贷款20万元以上,最低得还10年,想想心都慌。 感慨我们需要经验、机会,我们的家需要经济上的帮助,我们还得考虑房子。但我们并没有什么基础,除了一张学历证明。 我们需要一切从零开始。我们就是这样的“第一代市民!” “第一代市民”的境遇,也许让人同情。 “第一代市民”是各个祖祖辈辈在乡下的家庭(或家族)的开拓者,虽然我们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为这个“开拓者”的身份感到自豪。 作为“开拓者”的“第一代市民”任重道远。所以,需要相互之间那声温暖的鼓励。这声鼓励来自老板、来自其他人都没有意义,只有来自属于“第一代市民”群体中的“开拓者”才有力量,因为局外人没有我们更了解自己。 专家分析青岛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赵新彦等专家分析说,与农民工不同,农村籍大学生承载着众多农民家庭的希望。他们的发展状况,相当程度上支撑着9亿农民的发展信心,也检验着一个社会的公平、开放、和谐程度。高房价对“第一代市民”的挤压效应,不仅会打击农民进城的积极性,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社会发育也非常不利。 专家们认为,安居是中国人的传统老观念,短期难以改变。如果有关部门出于经济增长、财政收入等因素,忽视包括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在内的群体对高房价的感受与呼声,长期下去,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 此外,长远看,地方政府也很难成为房价博弈的赢家。虽然维持高房价,短期内地方政府能获取土地收益、拉动GDP增长,但是房价持续攀升也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未来付出的社会和谐成本会很高。 针对“第一代市民”尴尬的处境,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所所长于光军建议,国家可以扩大一些救济性措施的覆盖面。例如,除了低保户等城市困难群体外,国家可以将新进城的农村籍大学生全面纳入住房保障范围,从而缓解他们在住房问题上的压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