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第三国际纪念塔 |
释义 | 塔特林的第三国际纪念塔,堪称为当年时代精神的纪念塔。与其说他是一个工程师 ,毋庸称他为伟大的艺术家。他所设计的此一纪念塔,实为技术和艺术的总合。他从因袭的桎悎中解脱出来,而且把内部和外部通融汇合起来。由两个圆筒组成一个金字塔,采用铁和玻璃两种材料筑成。圆筒的部份以各自不同周围和各自不同速度的回转,组成一个螺旋状(spial)高塔。 基本信息【名称】第三国际纪念塔 【类别】建筑 、 模型 【作者】塔特林 【建造时间】1919年--1920年 【建筑类型】纪念塔 【属地】收藏在圣彼得堡俄罗斯国立博物馆内 符拉基米尔·叶甫格拉波维奇·塔特林毕加索于本世纪创立的立体主义,在雕塑上没有什么惊人之作,他本人也未能在法国有开拓性成果。奇怪的是,他的立体主义在俄国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不过俄国没有步毕加索的后尘。真正获得成功的是立体主义的构成方式被转化成一些具有三度的抽象构成。在俄国被称作构成主义。这一艺术风格的奠基人是俄国画家、雕塑家兼建筑家符拉基米尔·塔特林。 符拉基米尔·叶甫格拉波维奇·塔特林(1885.12~1956.5, 一说卒于1953年)于1910年毕业于莫斯科美术学院。1913年去巴黎和柏林。在巴黎,他见到毕加索在铁板、木片和纸板上制作浮雕,这给他以很深的印象。回到莫斯科后,即创作了几件他自称为"彩绘浮雕"的作品,并于1915年2月在彼得格勒的未来派画展上展出,立即被莫斯科一批先锋派画家奉为领袖。 塔特林对待抽象构成的观点几乎与马列维奇不谋而合。他的第一批抽象浮雕早已失传,仅留下几幅复制的插图。从这些复制品上可以看出,他在1913~ 1916年间对于迷人的空间结构产生了兴趣。总之,塔特林是一位在工程与建筑技术上探索构成主义的艺术家。 塔特林原来着眼于俄罗斯最古老、最原始的艺术,当他见到毕加索等立体派艺术家利用白铁皮制作吉他时,开始喜欢起"反雕塑艺术"的作品。十月革命后,塔特林担任了莫斯科苏维埃政府主管艺术工作的委员,后转入艺术文化研究所和艺术文化博物馆工作。1920年,塔特林受苏维埃政府的委托,设计了这一座《第三国际纪念塔》。 第三国际纪念塔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纪念塔这一创作任务从1919年开始接受,最后塔特林设计了这个模型。它不用传统的建筑形式,而采用富有幻想性的现代雕塑形态。如果这座纪念塔建成,将比1931年的纽约帝国大厦(120层,高318米,在本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保持着世界建筑物最高纪录)还要高出一倍,其中心体是由一个玻璃制成的核心、一个立方体、一个圆柱来合成的。这一晶亮的玻璃体好象比萨斜塔那样,倾悬于一个不对等的轴座上面,四周环绕钢条做成的螺旋梯子。玻璃圆柱每年环绕轴座周转一次,里面的空间,划分出教堂和会议室。玻璃核心则一个月周转一次,内部是各种活动的场所。最高的玻璃方体一天调转一次,即是说,在这件巨大的雕塑上,或者说建筑物上,它的内部结构会有一年转一周、一月转一周和一天转一周的特殊空间构成。这些空间构成作为消息的中心,可以不断地用电报、电话、无线电、扩音器等无线电通讯手段向外界发布新闻、公告和宣言。 据塔特林说,第三国际纪念塔将"把纯艺术形式(绘画、雕塑、建筑)和实用融为一体。"这也是他倡导的"各种物质材料的文化"的构成主义理论的一个实验。由于他的艺术创作与观念不适应当时苏联的无产阶级艺术标准,这个模型未能付诸实现。塔特林作为俄国早期的构成主义艺术家,尽管他未能最终实现其壮志雄心,却一直被西方艺术世界所推崇。 此件模型系由木材、铁、玻璃制成。现被收藏在列宁格勒俄罗斯国立博物馆内。 设计理念依据塔特林的解析,略谓三角形是表现文艺复兴的静力学(static)底概念,螺旋状乃象征现代动力学(danamic)概念的特征。塔特林曾应用他自己独特的手法,企图实现他的动力学底建筑(dynamic-architecture)未来主义(Futurism)的梦想。 1.铁螺旋架构含有一玻璃圆柱,圆锥体和立方体内部,悬吊相同垂直的轴; 2.圆柱为房子授课礼堂和会议室,一年旋转一次 ; 3.圆锥体为房子执行的部分,一个月旋转一次 ; 4.立方体包含有报告中心,白天旋转一次; 5.从未建造如同那么大的建筑物(这高度是第一法兰西帝国的超大型建筑物,而俄罗斯已经没有足够的钢可建造它) ; 6.现代的艺术家有能力兼备艺术的革新和工程; 综合评语(Tatlin)设计的纪念塔计画就是代表构成主义者的雄心。这个纪念塔的设计图是既往所未看到的,高1300英尺,比Eiffel Towel要高。全部由钢架和玻璃制成,内部包容办公室、大会堂及讲堂等。这种先驱的设计,正显示出构造主义的方法对机能目标的结果,以及视觉上一项最切题的证明。 塔特林的纪念塔,无疑地是第一座构成主义最优美的作品,它给予视觉世纪以革命。它象征着新动力的文明(new dynamic society)。当构成主义产生了他们的建筑理论,它的建筑正是祖先预言的一项显证。 纪念碑的概念位于下面的架构,其雕刻是有组织合成和风景地形的原理,提供纪念碑建筑的一个新形式,使一个纯粹艺术的形式与功利主义作品结合。依据这个原理,纪念碑的项目包括根据垂直枢轴的一个复杂系统构筑的三个玻璃办公室和盘旋。由于这种架构的特定机制,这些以不同速度让其运动。建筑物较低部分,以立方形形式构筑,以每年,一个运转的比率在它的轴心周遭转动。这个空间能容纳国际规定的会议。中部部分取金字塔的形式,以每月一个运动的比率在它的轴心周遭在一边转动,由实施9个国际的实施委员会,秘书处和其他行政设置。最后,这个上面圆筒,以每天一个运动的一个比率转动,打算作为群众资讯服务的中心:资讯局,报纸办公室,小册子和宣言的出版社,扼要地讲,整个国际无产阶级的群众资讯取得范围,分布电报办公室,以球形片断分布在无线电车站的轴中心,放置的大荧幕发射器能够超出纪念碑升起的天线。 俄罗斯名作系列--《第三国际纪念塔》作品简介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纪念塔这一创作任务从1919年开始接受,最后塔特林设计了这个模型。它不用传统的建筑形式,而采用富有幻想性的现代雕塑形态。如果这座纪念塔建成,将比1931年的纽约帝国大厦(120层,高318米,在本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保持着世界建筑物最高纪录)还要高出一倍,其中心体是由一个玻璃制成的核心、一个立方体、一个圆柱来合成的。这一晶亮的玻璃体好象比萨斜塔那样,倾悬于一个不对等的轴座上面,四周环绕钢条做成的螺旋梯子。玻璃圆柱每年环绕轴座周转一次,里面的空间,划分出教堂和会议 室。玻璃核心则一个月周转一次,内部是各种活动的场所。最高的玻璃方体一天调转一次,即是说,在这件巨大的雕塑上,或者说建筑物上,它的内部结构会有一年转一周、一月转一周和一天转一周的特殊空间构成。这些空间构成作为消息的中心,可以不断地用电报、电话、无线电、扩音器等无线电通讯手段向外界发布新闻、公告和宣言。 据塔特林说,第三国际纪念塔将“把纯艺术形式(绘画、雕塑、建筑)和实用融为一体。”这也是他倡导的“各种物质材料的文化”的构成主义理论的一个实验。由于他的艺术创作与观念不适应当时苏联的无产阶级艺术标准,这个模型未能付诸实现。塔特林作为俄国早期的构成主义艺术家,尽管他未能最终实现其壮志雄心,却一直被西方艺术世界所推崇。 此件模型系由木材、铁、玻璃制成。现被收藏在列宁格勒俄罗斯国立博物馆内。 背景说明毕加索于本世纪创立的立体主义,在雕塑上没有什么惊人之作,他本人也未能在法国有开拓性成果。奇怪的是,他的立体主义在俄国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不过俄国没有步毕加索的后尘。真正获得成功的是立体主义的构成方式被转化成一些具有三度的抽象构成。在俄国被称作构成主义。这一艺术风格的奠基人是俄国画家、雕塑家兼建筑家符拉基米尔·塔特林。 符拉基米尔·叶甫格拉波维奇·塔特林(1885.12~1956.5,一说卒于1953年)于1910年毕业于莫斯科美术学院。1913年去巴黎和柏林。在巴黎,他见到毕加索在铁板、木片和纸板上制作浮雕,这给他以很深的印象。回到莫斯科后,即创作了几件他自称为“彩绘浮雕”的作品,并于1915年2月在彼得格勒的未来派画展上展出,立即被莫斯科一批先锋派画家奉为领袖。 塔特林对待抽象构成的观点几乎与马列维奇不谋而合。他的第一批抽象浮雕早已失传,仅留下几幅复制的插图。从这些复制品上可以看出,他在1913~1916年间对于迷人的空间结构产生了兴趣。总之,塔特林是一位在工程与建筑技术上探索构成主义的艺术家。 塔特林原来着眼于俄罗斯最古老、最原始的艺术,当他见到毕加索等立体派艺术家利用白铁皮制作吉他时,开始喜欢起“反雕塑艺术”的作品。十月革命后,塔特林担任了莫斯科苏维埃政府主管艺术工作的委员,后转入艺术文化研究所和艺术文化博物馆工作。1920年,塔特林受苏维埃政府的委托,设计了这一座《第三国际纪念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