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第三次北属时期 |
释义 | 简介第三次北属时期(越:Thời Bắc thuộc lần thứ 3),亦有称为属隋唐时期(越:Thời thuộc Tùy Đường),越南史家陈仲金将第三次北属的年代定为603年至939年;另有定为602年-905年。是越南历史上被中国隋朝及唐朝统治,并过渡至独立建国的时期。602年,隋文帝派遣大将刘方平定了前李朝李佛子的势力,将今越南北部直接置于隋朝的统治之下。621年,唐朝取代隋朝并继续统治安南,并设置都护府(曾称作交州总管府、交州都督府、安南都护府、镇南都护府等)及节度使等军政官署,管辖当地。在第三次北属期间,该地曾爆发多起民变,并受环王国(位于现今越南中、南部)、阇婆(位于爪哇)、南诏国(位于中国西南)的侵扰。906年,交州豪族曲承裕取代独孤损成为静海节度使,建立了割据交州的曲氏政权。其后,越南人士逐渐取得自主权力,标志着第三次北属时期结束。 历史沿革隋朝对越地的统治公元6世纪中期,中国南朝梁辖下的交州地区(在今越南北部),爆发李贲的起事,并割据当地,越南史上称作“前李朝”。到589年,隋朝(581年─618年)统一中国,越地则有李佛子势力的盘踞。602年,隋文帝派交州道行军总管刘方率兵南下,行军顺利,并向李佛子劝降。李佛子“惧而降”,于是将之遣送隋朝国都大兴城,越南地区遂受隋朝统治。 其后,隋朝对越地的统治有所加强,这在稍后的唐朝政府亦沿袭下去。据中国大陆学者郭振铎、张笑梅的论述,指出隋在当地,设置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地方军政机构,加强控制越地及防止林邑国(即占婆)的北犯,务求巩固边防。早在李佛子降后,身为交州道行军总管的刘方便立刻在当地实行统治。604年,隋设立总管。隋炀帝时,605年,林邑国出兵北犯,刘方随即受任为驩州道行军总管,领兵击败林邑。此外,隋朝把以往的州、郡、县地方三级制,改为郡、县二级制,精简了地方行政架构,以免叠床架屋。在越地,亦实行了此一模式,设置了六郡(包括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和平定林邑后,一度设置了比景郡、海阳郡及林邑郡)、三十六县。 隋炀帝末年,中国全境陷入群雄割据之局,其中之一的萧铣据有荆州越之地,并与隋廷派任的交趾太守丘和发生冲突。丘和曾致力加以抵抗,后来得知炀帝被杀,便归附萧铣。及至唐政权于621年消灭萧铣,丘和再归附唐。唐朝遂展开对越地的统治。 唐朝的军政建置621年,唐朝接管越地。次年(622年),唐在当地设“交州总管府”,管治越地军政,任丘和为大总管。其后又改总管府为“都督府”,总管改为都督。628年,唐太宗对全国实行地区改制,把交州都督府划归岭南道。到679年,唐高宗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命刘延祐任“安南都护”,兼任“经略招讨使”。其后,安南都护府曾有更名。757年,安南都护府改为镇南都护府。758年,升安南经略使为节度使。768年,再改为安南都护府。791年,唐朝在安南都护府设置“柔远军”。 在唐朝晚期的唐宣宗、唐懿宗时,中国西南地区的南诏曾向安南都护府发动进攻,唐廷多次遣军与南诏交锋。到866年,安南都护经略招讨使高骈成功击退南诏军队,唐廷随即在越地设立藩镇静海军,由高骈任节度使。其后,又曾称为“安南节度使”。一直到唐朝灭亡,静海军节度使仍在越地进行统治。 唐时的越人起事越南地区在第三次北属时期,曾发生多起民变。民变的形成与唐政府官员的素质有关。从唐初开始,遇上此一问题,正如台湾学者吕士朋指出,“交州终不能得良吏以治之,州政不举,贪利侵侮之风如故”。这大大影响了唐地越南地区的民情,元代史家胡三省作这样的归纳:“史言蛮非好乱,苦于贪帅而乱。” 武后当政时,唐廷任刘延祐为都护,兼任“本管经略招讨使”。刘延祐到任后把原先岭南“俚户”的旧输半租,改为输全租,导致俚户不满,并由交州人李嗣仙领导谋反(《大越史记全书》作“李嗣先”),但被刘延祐所诛。其后,李嗣仙余党丁建、李思慎率众起事,攻破安南都护的官府,击杀刘延祐。唐廷遂派桂州司马曹玄静率兵入安南讨伐,最终擒杀丁建、李思慎等起事者。 722年,安南人士梅叔鸾(《新唐书·宦官传·杨思勖传》又作“梅玄成”、《资治通鉴》作“梅叔焉”)与林邑国、真腊国联络,攻占安南都护府,自称“黑帝”。唐廷遣内侍兼骠骑将军杨思勖前往征讨。杨思勖到当地,招募“群蛮子弟”,加入人数达十多万,于是平定梅叔鸾势力。 791年,安南都护高正平增加赋敛,遭到当地民众反对。农历四月,安南地区的“群蛮酋长”杜英翰起兵进攻都护府(一说领导人物为冯兴),高正平忧愤而死。七月,唐廷任赵昌为安南都护,成功将起事者安抚下来。 803年,安南地区的长裴泰铲去交州城中的沟地,引起民众的不满,州将王季元驱逐裴泰。唐廷任用熟悉安南事务的赵昌再任都护,到任后,当地民众庆贺,乱事平息。关于王季元起事的始末,《资治通鉴》则有另一说法:“安南牙将王季元逐其观察使裴泰,泰奔朱鸢。明日,左兵马使赵匀斩季元及其党,迎泰而复之。” 唐宪宗时,出身“酋豪”的杨清,因不满安南都护李象古行为“贪纵”,加上自身从驩州刺史迁任“牙门将”,于是郁郁不快。819年农历十月,因有黄洞蛮作乱,李象古命杨清率兵三千前往镇压。杨清在途中倒戈相向,进攻安南都护府,杀李象古。唐廷便命桂仲武任都护,意图安抚杨清,授任为琼州刺史,但杨清不从,在安南境内肆行“刑戮憯虐”,导致当地“人无聊生”。桂仲武便联络安南各地酋豪,逐步壮大实力,数月后聚集起七千余人。其后,唐军收复杨清据地,并杀杨清。事件遂平。 828年,峰州刺史王升朝反唐,旋即失败伏诛。据《安南志略》,平定王升朝的安南都护韩约,后来又被乱军所逐。 843年,安南经略使武浑命将士修筑城邑,但引来将士叛乱,烧城楼、劫府库,武浑逃奔广州。其后,监军段士则成功抚平乱局。 唐宣宗大中年间,安南都护李琢“为政贪暴”,强令以盐一斗,交易牛或马一头,又杀当地的“蛮酋”杜存诚,引来民众怨怒,因而联络中国西南地区的南诏进攻安南都护府。中国史家司马光就认为,安南民众对唐朝官吏的不满情绪,“导南诏侵盗边境”,亦即是说与后来南诏长期进攻安南都护府,有一定的关连。 越人自主及建国中国踏入唐末五代时,越南地区人士亦开始进行自主。交州人曲承裕自称静海军节度使,控制越地。到曲颢继任节度使时,与盘踞中国岭南地区的刘隐(南汉政权)对峙,“志在相图”,双方因而发生冲突。到曲颢之子曲承美继位后,于930年遭到南汉进攻,曲承美被擒。 南汉铲除曲氏后,便委任爱州人杨廷艺(一作杨延艺)继续管治越南地区,并派军驻防,以备当地人士反抗。但在931年,杨廷艺发难,成功击败南汉驻军,自称节度使,统治越地。937年,杨廷艺被牙将矫公羡(一作皎公羡)所杀。杨廷艺的另一位牙将吴权征讨矫公羡,矫公羡于是向南汉政权求援。南汉君主刘隐遂派皇子刘洪操(一作刘弘操)率军入越。南汉与吴权军队在白藤江爆发战事。结果,南汉战败,吴权在越地建立新政权,是为吴朝。 对外关系与占婆国的关系中国隋朝在602年,派将领刘方率兵南下,把越南北部地区并入版图后,位于印支半岛的占婆国(中国文献里又称为林邑国),便成为隋朝南邻。604年,刘方获任命为驩州道行军总管,与司马李纲、钦州刺史宁长真、驩州刺史李晕、上开府秦雄等,从越北地区出发,进攻占婆。605年,刘方率军到灵江口,与占婆王范梵志交战,隋军得利。其后深入至阇黎江,刘方击溃敌军,渡江后又再攻破占婆象阵。此后刘方行军甚为顺利,最终攻进占婆国都,范梵志奔逃。隋廷便在占婆国境设置比景郡(初称荡州)、海阴郡(初称农州)、林邑郡(初称冲州)。不久隋军撤退,占婆王范梵志返回故地,遣使到隋廷谢罪,其后朝贡不绝。 在唐代前期,与占婆国的邦交处于友好状态,占婆曾多次遣使到唐入贡。但到唐朝中叶,占婆国踏入第五王朝(中国典籍又称为环王国)后,双方爆发军事冲突,而唐朝治下的越南地区亦首当其冲。803年农历一月,占婆王诃梨跋摩一世的军队侵入驩、爱二州。数年后,809年,占婆再度入侵安南都护府辖地,但被安南都护张舟所击破。824年农历十一月,占婆联同黄洞蛮入侵陆州(在今越南谅山省一带),陆州刺史葛维在战事中阵亡。到唐朝晚期,安南都护府因与南诏国发生战事,未暇顾及占婆。而占婆国在第六王朝时的君主因陀罗跋摩二世,则曾于877年遣使到唐廷入贡。 爪哇地区盗寇的侵扰在中国唐代时,爪哇地区的诃陵国(又称阇婆),与中土之间有着通商和邦交的关系。到唐代宗大历年间,有一批来自爪哇的“昆仑阇婆”盗寇,入侵安南都护府地区,在767年更攻陷安南地区州城。唐廷调度军队,由安南经略使张伯仪与武定都尉高正平联手,成功击破昆仑阇婆。其后,张伯仪修筑大罗城(又称罗城,即现时越南河内),以作防卫。此后,安南未再受其侵扰。 南诏国的侵扰南诏位于中国西南,与唐朝为邻,与安南都护府所辖的越南地区亦亦互相接壤。自唐朝中叶起,南诏便与唐多次在四川地区相攻,势成水火。唐朝官府在安南的治理又时有失当,使南诏对安南有机可乘,把战线蔓延至当地。唐宣宗大中年间,李涿(一作李琢)任安南都护时,为政贪暴,强令以一斗盐市马牛一头,并杀害“蛮酋”杜存诚,惹起当地民众不满。加上李涿把峰州戍兵裁撤,使到原替唐廷担当防务工作的七绾洞蛮孤立无缓。七绾洞蛮酋长李由独经南诏利诱后,便决定协助南诏,入寇安南。858年,南诏进攻安南的交趾城(即大罗城,为现时越南河内),然而安南都护王式已早在该地设防,“树芀木为栅,可支数十年,深堑其外,泄城中水,堑外植竹,寇不能冒,选教士卒甚锐”,南诏军队知无法进攻,便撤兵而去。 其后,唐廷任李鄠为安南都护。李鄠上任不久,就杀害“蛮酋”杜存诚之子杜守澄。到860年农历十月,李鄠对南诏用兵,收复位于黔中道的播州,但杜守澄的宗党却联合南诏,合共兵力三万,攻陷安南交趾,李鄠出逃到武州(位于现时中国广西)。唐廷在861年的正月,便发起邕州一带军队抗击南诏。到该年六月,李鄠率武州兵击退南诏军队,但唐廷仍因他“失守”及“杀守澄之罪”而加以流放。事后,唐廷有感与杜氏一族在当地甚有声望,“务在姑息,冀收其力用”。 861年七月,唐、南诏双方战事不断,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邕州、巂州等地互有攻守。到862年二月,南诏再攻安南,安南经略使王宽向唐廷告急,唐廷便派蔡袭代任为经略使,发许、滑、徐、汴、荆、襄、潭、鄂等各道兵力,合共三万,准备反击。南诏军见唐军势盛而撤退。 蔡袭统率各道军队驻守安南,却引来岭南西道节度使蔡京忌恨。蔡京便向唐廷奏称“南蛮(指南诏)远遁,边徼无虞,武夫邀功,妄占戍兵,虚费馈运。盖以荒陬路远,难于覆验,故得肆其奸诈。请罢戍兵,各还本道”,要求把各道军队撤回。蔡袭虽已多番上书,极言“群蛮伺隙日久,不可无备”,甚至作“十必死状”,希望挽留驻兵,但唐廷最终只接纳蔡京建议。结果在862年十一月,南诏派军五万入侵安南,蔡袭(时任都护)告急,唐廷才急忙调动荆南、湖南、桂州等地兵力数千赴援,却又遭岭南东道节度使韦宙从中阻挠,奏请唐廷先守卫邕州。唐廷便令蔡袭退守海门镇(位于中国广西。元代史家胡三省认为这等同是“弃交趾”)。蔡袭则坚守交趾,并继续要求增援。但南诏大军已将交趾重重包围。到863年正月,南诏军攻陷交趾,蔡袭战死,唐军亦告溃败,南诏据有该地,由将领杨思缙领兵驻守,另又设安南节度使,由段酋迁任职。在唐廷方面,于同年六月废安南都护府,在海门镇另设“行交州”。但不久又复置安南都护府于行交州。其后唐朝又积极从事收复失地。 864年,唐廷任高骈为安南都护及经略招讨使。865年,高骈命监军李维周稍迟出击,自己拣选士卒五千人先行,在邕州(位于中国广西)击败协助南诏的“林邑兵”,又在龙州屯击败南诏军,南诏军烧毁物资及畜口,狼狈而逃。唐军遂开进越地,在峰州击破敌军,安抚降众,并将所获物资充当军用,并向交趾城(大罗)步步进迫。866年六月,唐军包围该交趾城,战情发展对唐军甚为有利,但这时李维周向唐廷进谗,称高骈“玩敌不进”,唐廷因而把高骈召回,派出王晏权代替高骈。不过王晏权未能胜任,而李维周又性格凶贪,军中将领不愿服从。到唐廷得知高骈破敌得胜的真相后,便令高骈复职。高骈在军中鼓舞士卒,于十月攻破交趾城,歼灭南诏军三万余人,斩其将段酋迁。当时仍有两个峒蛮依附南诏,唐军乘胜击破之,恢复了唐朝对安南的统治。战后,唐廷在安南设静海军,任高骈为节度使。 社会文化宗教发展佛教在越南地区,渐成重要信仰。中国唐朝时期,禅宗中的毋言通一派,于9世纪传入越南,其中心地区在现时河内城郊扶董一带的建初寺(另有毗尼多流支派,在6世纪后期,即第二次北属末期传入越南)。当时安南都謢府更大力鼓励佛教,在各地兴建寺院。 此外,据越南出土的唐代文物青梅社钟铭文所显示,越地佛教在中唐时期,与中国一样,传统的“社”与“法社”渐相结合,形成一种融合式的“民间社”。此外,该钟的铭文上记载的人物名字,既有佛教信众,也有道士,他们均是铸造社钟时的捐施者,此一情况,与今日越南儒释道三教融合,大概有一定程度的关连。 中国文风的南被中国的唐代为文化发展蓬勃的时期,在文学上取得突出的成就。越南地区在第三次北属时期,亦受到唐代文风的薰陶。在该时期,中国内地文人,因事被贬到越地,或受命到当地任官的有不少。被贬到当地的有王勃、杜审言、沈佺期等等,到当地任官而精通诗文的则有晚唐时的高骈,他们都留下关于在当地生活及工作的作品。与此同时,中国内地有不少人士,与越地朋友以诗文互赠,如杨巨源的《供奉定法师归安南》、贾岛的《送安南惟鉴法师》等等。由此可见中国内地和越地文人之间,有频繁的文化交往,并从而带动越地文风发展。 在越地亦有凭著文才,入仕唐廷的文人。较著名的是爱州人姜公辅。公辅在唐德宗时参加科举,登进士第,因而入仕,曾官至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为德宗一朝的重要历史人物,并与朝中名臣陆贽友好。他的作品《白云照春海赋》及《对直言极谏策》,在后世被收录到《全唐文》,反映他为具有文才及见识的安南文士。 本土习俗越南地区在此一时期当中,虽笼罩在中国文化之下,但该地仍有部分的部落民众,较少接触中国文化。这些民众被称为“生獠”。据晚唐时期曾在静海军任职的崔致远所提及,“生獠”在日常习俗、人际关系、衣着、嫁娶等方面,均与中原内地有所相当差异,保留了自身的特色。在他的《补安南录异图记》里记载:“管内生獠,多号‘山蹄’,或被发镂身,或穿胸凿齿,诡音嘲哳,奸态睢盱。其中尤异者,卧使头飞,饮于鼻受,豹皮裹体,龟壳蔽形。捣木絮而为裘(原注:獠子多衣木皮,熟捣有如纤纩),编竹苫而作翅。生养则夫妻代患,长成则父子争雄。纵时有传译可通,亦俗无桑蚕之业。唯织杂彩狭布,多披短襟交衫。或有不缝而衣,不粒而食,死丧无服,嫁娶不媒,战有排刀,病无药饵。” 越南地区的这些习俗,在10世纪后半期依然存在。980年,中国宋太宗皇帝起兵攻越时,曾下谕提到中越民俗的不同,并因此而动武:“尔民头飞,我有车马;尔民鼻饮,我有酒食……。尔民断发,我有衣冠;尔民鴂舌,我有诗书……。向化我其赦,逆命我其伐。”由此可见,越南从第一次北属到第三次北属的约一千年间,仍与中国存有显著的的文化差异,并成为两国争端的肇因之一。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