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第36个故事 |
释义 | 影片主人公朵儿和蔷儿是一对姐妹,两人一起经营着“朵儿咖啡”,因一场意外,她们的咖啡厅开始进行名为“以物易物”的活动。片中张翰饰演的咖啡馆客人,为朵儿讲了35个发生在世界不同城市的故事,并希望由朵儿与自己来完成第36个故事,也就是属于台北的故事。 中文名:第36个故事 外文名:Taipei Exchanges 制片地区:中国台湾 导演:萧雅全 编剧:萧雅全 类型:爱情,剧情 主演:桂纶镁,林辰唏,张翰 片长:82分钟 上映时间:2010年5月14日 分级:Taiwan:GP、韩国:All 对白语言:普通话、闽南语 色彩:彩色 imdb编码:tt1682949 MDB评分:6.7/10 23 votes 电影剧情《第36个故事》,是一个发生于台北咖啡店内35个“以物易物”的交换游戏,继而发展出引人入胜的动人故事。由《命带追逐》萧雅全导演,侯孝贤监制,《不能说的秘密》桂纶镁、《街角的小王子》林辰唏和《双瞳》张翰主演。 浓密的行道树拥抱着安静的街道,路旁的"朵儿咖啡馆"亮起温暖的灯光,咖啡馆的主人是一对年轻的姊妹-朵儿和蔷儿。因为喜欢咖啡和甜点,朵儿利用工作积蓄下来的存款以及家人的资助,和妹妹蔷儿打造了一间风格别具的"朵儿咖啡馆"。在她想像的蓝图中,她自己就是这间咖啡馆的招牌,就像同心圆一样,她的好朋友会带来另外一群好朋友捧场,她的人缘也将转化为店里一波又一波的人气。 果然,开幕当天来了好多的朋友,带来好多有趣的贺礼,朵儿高兴极了,说要让这家店长长久久经营下去。言犹在耳,开店之后的营运状况却让人大失所望,连续几天客人稀落,空荡的店面对照着满仓库的贺礼更显冷清,朵儿的好人缘反倒成了仓储的负担。 出师不利的朵儿和蔷儿,在一次偶然的对话中,开启一场"以物易物"的活动,在这间咖啡馆里,唯一能用金钱买到的只有咖啡,客人如果想要拥有其他东西,就必须拿出等价的物品和主人交换。因此,客人可以用无敌铁金刚公仔换到一张老相片、可以用清水沟换到店内的泰文食谱,不谈客观的金额,只在意彼此对价值的共识。"朵儿咖啡馆"于是不再仅是一般的咖啡馆,反而更像一处串联城市情绪的集散地。 这样的想法竟意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人,其中包括一位带来了35个城市故事的副机师群青。这些交换的过程,不停地让朵儿和蔷儿重新衡量自己的判断标准,最后甚至改变了彼此的价值观,让两人决定出发去寻找第36 个故事,实践真正属于自己的目标。 附:朵儿咖啡馆每日甜点 星期一 生乳酪蛋糕 星期二 提拉米苏 星期三 手指泡芙 星期四 布朗尼 星期五 烤布蕾 星期六 戚风蛋糕 每日果酱 演职员表演员表角色 演员 备注 Joise Zaizai Lin Chou Chun-Ching 张瀚 朵儿 桂纶镁/Lunmei Gwai 日本客人 中孝介 职员表▪ 制作人:侯孝贤;Jui-Lan Hsiao ▪ 导演:萧雅全 ▪ 编剧:萧雅全 ▪ 摄影:林哲强 ▪ 配乐:Zhi-Jian Ho;Summer Lei ▪ 剪辑:Chu-Chun Tao ▪ 艺术指导:Tung-Kang Lee ▪ 美术设计:李敦纲 精彩对白从今天开始,有一个屋檐下,她终于可以全权做主。 这一切的标准,就是心理价值。 城市是空的,故事是人写的 你的梦想是什么 你觉得用什么能够让你交换梦想任何事物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价值吧 ……在别人看来一文不值的东西 也许在我们的心里却是无价之宝 这就叫做心理价值。 用车的保险杠换满满一车海芋,还是换维修车的费用。是用海芋换旧物,还是换咖啡豆和可可粉。如果用旧物能换一个故事,那么故事是不是能换来一段感情。是应该用青春换一场爱情,还是用生命换一段旅程。怎么换比较有价值呢?想了很久都无解……等价交换到底怎么等价,如何换来换去才换的公平……所以只要是心里觉得合适,那么就是用飞机换一辆自行车,都会是有价值的了吧。 事情常是这样 不会都照着你的意思走 在这个城市里 一定有人少了骨瓷 也一定有人多了骨瓷 一定有人少了沙发 也一定有人多了沙发只是还没找到彼此而已 这就是城市 这就是城市日复一日的故事... “有一天,有一个画家在一座高高的40层旅馆房间里醒来,站在落地窗前,发现这座城市里一个人都没有。他就画了一个女孩,把她剪下来,飞出去,女孩在城市里一个人漫游着,非常寂寞。画家又画了一个男孩,剪了下来,又飞了出去,却没想到,纸片男孩却向着另一个方向飞走了。于是,女孩和男孩,在城市的两个地方继续着各自的寂寞。” 朵儿突然觉得,她想去环游世界了。因为她也想要有属于自己的那第36个故事…… 而蔷儿要独自经营咖啡店,她的梦想变成了存钱。 妈妈说“你们当初一个要存钱,一个要环游世界,现在一个要环游世界,一个要存钱,真搞不懂你们要做什么。”出租车司机说“这有什么不一样吗?” 有什么不一样吗?不过都是在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那种生活。朵儿最初的理想是学设计,蔷儿最初的理想是学贸易。但好像都觉得设计和贸易并不适合自己,于是放弃了各自的专业,一起开一间咖啡店,卖起了卡布基诺和提拉米苏。 原声资料电影配乐由导演萧雅全多年来合作的工作伙伴—音乐人侯志坚、唱作人雷光夏组成的BIT sound (雷猴乐团)操刀。BIT sound 更邀集知名乐手、弦乐团和金曲奖最佳编曲得主钟兴民共同参与配乐,为电影中的姊妹花朵儿与蔷儿创作出流行、爵士、探戈等跨界的动人乐章。在侯志坚伴奏下,雷光夏也为电影献唱主题曲「第36个故事」和点题之作「她的故事」,歌声之中表达出对那份人情感的怀念。 曾参演《海角七号》的日本美声歌手中孝介特别为《第36个故事》友情演出,饰演一位旅台的台湾的日本游客,剧情中他因交换童谣书而现场清唱「故乡」。经雷光夏谱上中文填词后,这首日本名谣同时收录于这张电影原声音乐大碟内。 所有曲目 1. 她的改变 2. 朵儿咖啡馆 3. 只是还没有找到彼此而已 4. 第36个故事 5. 心理价值之一 6. 心理价值之二 7. 骚动 8. 流动的故事 9. 这就是城市 10.朵儿与蔷儿之一 11.朵儿与蔷儿之一 12.第36个故事 (Bonus Track) 13.交换 (尾曲) 14.故乡 歌词 《第36个故事》 词/曲 雷光夏 夏天的雨水飘落 宁静公园 深夜的微风拂过 吹干了树 在街角的咖啡店 相遇的一刻 故事从头 我对你依然心动 温暖的太阳照着 冬天的花 你微微笑着让我 抹去眼泪看这座城市漫漫 被时光移动 若伸出手 还是渴望被你把握 给我 我想要的生活 面对 最坦白的眼眸 前方 是一篇晴朗星空 答案 紧紧拥抱我 《她的改变》 词/曲 雷光夏 她微笑关了窗 城市灯熄灭 她开始的旅行 奇幻又美丽 在夜的凤尾蝶 渴望那气味 预知的情结 她说你别跟随 这瞬间被建立的城市 是谁梦中片刻的意志 形状如此真实 回忆如此虚伪 你摧毁她经历的世界 或探索她已展开的边界 清晨苏醒之后 她已有了改变 这瞬间被建立的城市 是谁梦中片刻的意志 形状如此真实 回忆如此虚伪 你摧毁她经历的世界 或探索她已展开的边界 可是有了改变 她已有了改变 影片评价首先是色调,故事的发生地是姐姐开的朵儿咖啡馆,借着咖啡馆这一场景,画面采用了胶片色感的暖色调。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的咖啡店,甚至是午后的台北街头,都洋溢着温暖柔和的气息。 其次是场景,咖啡店的布局像很多文艺青年喜欢的咖啡店一样,每一样东西都整洁精致,再加之咖啡店以物换物的特色,店里堆砌的许多凌杂物品却也都带着时光的味道。 第三是配乐,片子刚刚开头我便在想这配乐莫不是雷光夏做的,翻了电影详情后发现果然如此。雷光夏的电影配乐有着独特的基调,大提琴的音色与她的温厚嗓音铺垫出的感觉仿佛诉说着时光的缓慢流动。这样的配乐放在这样的咖啡馆中,像是一条辅助线般清晰着故事的脉络,把散落在咖啡馆里的点点滴滴串联成那35个动人故事。 第四是演员,桂纶镁和林仔仔都是非常喜欢的人。 26岁的桂纶镁身上褪去了19岁时蓝色大门中孟克柔的稚气,却坚定地保留着那份独特。女主角朵儿的文艺青年的气质与咖啡馆的属性相投,当桂纶镁弯腰偏着头在蛋糕上撒坚果的时候,人物和角色的契合度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蔷儿是片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演员是林宸希。林仔仔本身的叛逆和异想天开自然而然地变成了片中蔷儿的角色特点,依旧是很好的贴合度。第五是剧情,没有融合台北的城市特色其实又何妨呢,这只是一部讲述故事的小品电影,不需要承担上这样的责任。情节平铺直叙又带着淡然的美好,刚刚辞职的副机师带来了35块香皂和35个故事兑换,不知道该换什么的情况下,蔷儿灵机一动想出那就兑换35份情书好了。 影片就像大多数台湾文艺片一样,在平庸的城市中捕捉个性和细节。仿佛漂着水汽一般潮湿温暖的台北,孕育着具有各种可能性的人和爱情。感动人的地方也许是采访街头行人时说的某句话,也许并不是来自副机师的信,而是朵儿出发时的喜悦。朵儿一如桂纶镁般执拗,执拗地出发去寻找自己的35个甚至更多的故事。 片尾两个女儿的妈妈坐在计程车里念着,你们两个当初一个想存钱一个想环游世界,现在呢一个想环游世界一个想存钱,你们到底是想怎样。 被司机提醒这好像没有差啊的时候妈妈自己也糊涂起来了,两姐妹就这么不知不觉地交换了彼此的目标。 这就是第36个故事,关于两个姐妹,关于朵儿咖啡馆,关于一段文艺情结。 获奖记录2010年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雷光夏 2010台北电影节 观众票选奖、最佳音乐奖 影片制作主创谈角色:像还是不像 林辰晞与蔷儿林辰晞:我觉得我自己跟蔷儿蛮像的,当然也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我觉得我私底下还蛮严肃且现实,…或是说理性吧。但电影中的蔷儿是比较三八的,其实这角色我是我参考我妹(笑),因为我妹就是比较三八。不过我感觉自己演完蔷儿后,好像骨子里的那种三八特质有稍稍浮现一些…。 张翰与群青 张翰:其实我跟这角色一点都不像!我觉得群青是那种标准的中产阶级思维,虽然这角色在电影里并没有过多着墨,但其实他自己心里也在经历一种旅程,一种核心价值的追寻。透过那些自己经历的旅程以及自己认知的价值观中,逐渐转化为一种比较接近'人'的价值,而不是'社会'的价值。虽然这部分并没有被刻意强调出来,但跟着电影走你会从中发现到群青比较清楚方向,最后也能坦然面对他自己的生活,内心得以平静。因为他从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虽然他有不错的社会地位,某种头衔或专业技能,但他过的并不是很快乐。那种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工作的人,往往会产生价值观上的错乱,群青这角色正是如此。直到他把过去那些无法安稳睡觉的东西拿出来,然后碰到姐妹的交换机制,让他终于可以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最后勇敢走出属于自己的价值观。 萧雅全谈群青与蔷儿萧雅全:群青这个角色没有太多线索是故意的,因为我觉得来咖啡馆的客人都会用一种方法让自己在这里被认识,那个形象可能只有在这个空间才会出现,但那未必就是他平常的样子。应该这样说,群青只有一种面貌在咖啡馆被认识,他是一个说故事的人,每次都点一样的东西。你不能说你认识这个人,你只能说你认识他在咖啡馆的样子。这往往是片段式的而非全貌。群青是这种概念而定的角色。 至于蔷儿,我觉得这个角色反而是电影里很重要的真实感。其实安排张翰说那些象征的故事,一开始会担心很不切实际。但后来觉得可行,主要是因为想到有蔷儿这个角色,因为她能呈现出其他面向的冲突性。电影中如果没有蔷儿,只剩下群青跟朵儿这样两人在那说故事其实有点可怕(笑)。所以一定要有个现实点的存在感。而蔷儿就是一个现实观感。 谈到为什么会想用以物易物这个原点的来源几乎不可考。萧雅全表示,自己其实觉得金钱制度也没什么不好,它是一种规范。但在《第36个故事》中萧雅全想带给大家的,是在这个制度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可能性,这恐怕是金钱制度里无法获得的。如果把金钱制度视为理性,那以物易物可能就是感性。但肯定每个人都会有理性与感性的两面,人的心中都有座天平,但随着生活经验、社会、职业等关系,天平会失衡。于是要学会自己去提醒自己,然后努力去调整到比较平衡的状态。像是电影里的朵儿,一开始感觉比较现实,然后蔷儿比较感性;但后来似乎会看到了相反的状态。其实那并不是改变,而是内心的某种自我被唤醒。 原著信息《咖啡馆里的交换故事》 作者:李亚、希牛、王彦铠、林怡洁、萧雅全、骆以军、陈永凯、孙梓评、火柴、蓝汉杰、丁丁&阿巧、郭昱沂、曾玉洁 绘者:吴孟芸 出版社:大块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5月10日 语言:繁体中文 ISBN:9789862131848 装订:平装 你知道——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个小人国,但这个故事并不是一则关於模型的故事。K君从阿姆斯特丹露天市集带回一个巴掌大的小女人,不久就吃足苦头,因为这晶莹剔透的小女人公主病极其严重;在哥伦比亚的波哥大波利瓦尔广场旁边的咖啡店,旅行者打了一通电话给接驳者,然後独自前往城北,搭电缆车到蒙塞拉特山顶;六岁的希玛以为有一天来到印度新德里是为了婚礼,然而不是。几年以後,她被父亲千里跋涉从临海的南端村落给「扔」进了一场葬礼中;中国的北京城内,有个大家闺秀名叫包芙蓉。芙蓉长得闭月羞花,却一直不曾有人上门提亲;原因说来有点论神说鬼之嫌,那就是人们耳传说,芙蓉总会听见别人听不见的声音…… 这家咖啡店不用回纹针换房子,她用故事交换故事。 有个爱听故事的咖啡店老板娘,她总是在咖啡店的香气中,听著倦游归来的旅人絮絮说著不可能的魔幻故事,而她,将每一个故事画成一张一张明信片,让故事随著道听途说,衍生出新的想像。 国内知名插画家吴孟芸与十四位小说好手,包括骆以军、孙梓评、李亚、萧雅全、希牛……根据三十五个城市的特殊气味,合作创造的三十五则时而鲜烈冲突、时而幽默温馨,风格各异的短篇故事。而这些故事也因为吴孟芸独具的构图,错置的空间感,绝佳的配色与略带欧味的人物造型,让这些想像的故事多了浪漫的色彩,带领读者/观画者穿梭於时空,进行一次纸上旅行。 绘者简介 吴孟芸 台湾知名插画家。台北艺术大学毕业,主修油画,毕业後远赴意大利修习版画,作品散见於各书刊报章杂志,也担任过台北金马国际影展的绘制视觉。除了风格特立的插画之外,也是布娃娃的精造者。 详细资料top 丛书系列:Catch规格: 平装 / 112页 / 17*23cm / 普级 / 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湾 制作发行制作公司原子映象有限公司[中国台湾] Brick Image Team 发行公司原子映象有限公司[中国台湾] Atom Cinema(2010) (Taiwan) (theatrical) Cathay-Keris Films Pte. Ltd.[新加坡](2010) (Singapore) (theatrical) Festive Films[新加坡](2010) (Singapore) (theatrical) 其他公司3H Sound Studio Ltd.sound production Lee Rong Film & TV Equipment Co.camera equipment Parks and Street Lights Office, Public Works Department, Taipei City Governmentthanks to 影片看点空间利用戏剧中使用空间时,常会考虑'人前人后',这很容易表达人物角色的个性。很多空间有其先天性格和属性,客厅就是典型的人前,一般招待客人就是在客厅,如果要讲悄悄话,就会拉到厨房或阳台,这样的空间相对于客厅就变成人后。或者不一定是要跟人讲悄悄话,在客厅是一种表现,跟客人在一块儿的时候是一种样子。有一幕萧雅全拍摄了一个人到阳台抽烟,就会看到这个人在人后的样子,人物的个性就建构起来了。在戏剧里头空间的运用挺有趣的,在电影里面摄影机可以无所不在,就有机会看到人前人后如何表现。 在想像这个场景的时候,萧雅全觉得有一个ㄇ字型的吧台很重要,用意是想让观众感觉到主人翁喜欢跟人交往,喜欢跟人相处。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咖啡店主人是一个非常害臊靦腆的人,吧台的设计大概就会窝在一个小角落,他把咖啡递给客人的时候可能也就躲在吧台后面。因为希望主人翁是大方热情,喜欢跟人交往,《命带追逐》(萧雅全的首部剧情长片)中的当铺显然就不是这个气氛,男主角东清永远在铁窗后面,防止抢劫,视觉上就觉得他的状态是被捆绑住的,当时确实是想藉此讲一个人的心很想飞,却被捆绑住了。《第36个故事》在空间的设计上,则希望传达出角色乐于与人交往、接触的感受,片中,朵儿在第一分钟就完成梦想了,她成功开了咖啡馆,但最后一分钟她改变了,她要去实践第二个梦想,这个变化的过程并非她个人的自觉,而是被人影响的,好多人来,听了好多故事,于是她改变了。这些影响或改变是别人给她的,别人带来的,她是受惠的。这是人与人互相带来的正面影响,就应该营造出一个适合人交流的空间,这部影片的观点是在赞美人跟人的交往。 街头访谈片中插入数段街头访谈,让民众直视镜头,谈他们心中认为最具价值之事、追求的梦想等等。萧雅全开始决定在片中加入这一段的时候是出于直觉。就是想把一些话题开放给一般观众,让他们参与或回答,然后就想到街访这种形式,便到街上问人。但剧组也不是随机在路上抓人,而是先透过朋友约访,只是他们也不知道会问什么,答案也完全没有规范,希望他们凭直觉说。 萧雅全想在影片放入了这段街访,想听听观众的反应,因为有不同意见,光我们工作人员当中就有些人很支持,有些人很反对,支持的一方觉得很有趣,很有另外一种空间感;反对的人则是认为会破坏故事线,故事会被打断,或是认为把一个抽象的事情讲得太具体了、太露骨了。萧雅全犹豫了非常非常久,在最后版本敲定前一直卡在这里,到底要不要放街访,他们做了两个版本相互比较,最后决定要街访。决定的理由就是因为觉得有趣,很好奇观众会怎么看,会觉得是打断或让影片变得更丰富。 影片音乐雷光夏和侯志坚担任了本片的配乐。两人都与导演萧雅全有着长期的合作。雷光夏的音乐有一种很难言语的美感,非常优雅。侯志坚的音乐则一直都很灵活,可以呈现非常多种不同的情绪跟情感。萧雅全表示从好多年前就很希望他们两个可以一起合作,有一种音乐上的撞击,几年前他们一起做过一支短片《地图》,觉得很好玩,一直希望再合作。这次看看他们合作的方法是,这个人丢了一段旋律,下个人就接棒,再丢回来、再丢回去,两个人的互动非常有趣。电影开拍前和拍摄期两人就一直来朵耳咖啡馆做音乐,收一些声音,包括剧组跟演员见面、谈剧本,他们也加入,去想像角色种种,然后开始做音乐了。拍摄期间两人已初步做出来一些旋律,这些音乐其实也会反过来影响导演的执行,摄影师和演员也会觉得被音乐感染。 最后镜头《第36个故事》里头的台北显得轻盈、自在且充盈着温润的人情。片末有一个镜头是利用台北市举行万安演习时特别拍摄的,从淡水河的彼岸俯瞰台北城,平日车水马龙的忠孝大桥竟顿时空无一人,透露出静谧、开阔或者一点点寂寥的意味。对于这个镜头,导演的解释是:"那个画面当然有些象征,但跟那一句话必须放在一起看,我喜欢我自己写的那段台词:城市是空的,故事是人写的。我想谈的也是这件事,若是要讲台北,最真实的台北也不是这些硬体建筑,而是里头的人。如果把人全都抽离,就像画面中那样,你说这是台北吗?其实也不对。什么叫台北?你如果形容给别人听,一定不会讲说台北有五座桥、四个摩天轮,而是会说台北人如何如何,其实都是在形容人。这些人物和城市是相互影响、相互养成的,但如果我们想说故事,故事是在人身上,所以那个空城其实是想谈人才是城市的核心。" 35幅插画 造就 《第36个故事》 气质女星桂纶镁在国片《第36个故事》中,听了35个故事,画了35张画。但其实导演兼编剧萧雅全最初只构思了两个故事,根本没想过要编出35个。倒是为桂纶镁捉刀的插画家吴孟芸,在一个月内找齐了35个风格迥异的故事,并且集结成书。 电影中,桂纶镁饰演的咖啡馆主人朵儿,在与客人交换故事后会把故事画下来。她笔下变成仙人掌的男孩、散发出诱人香味的魔鬼树等画,都是出自吴孟芸之手。 “卅五只是剧情需要信手拈来的一个字”,导演萧雅全并不真的想说这麼多故事。但吴孟芸与几个好友认为《咖啡馆里的交换故事》是个好题材,于是找了十四位小说好手,写下全球35个城市的故事;吴孟芸也如同电影中的朵儿一般,把故事画出来。 吴孟芸认为,最困难的不是要在短时间内画出35幅图,而是必须在细读、分析每个不同风格的故事后才下笔。“觉得真是出自朵儿的性格、笔触”。 “我没有为这35张画设定基调”,吴孟芸为了这些插画使出浑身解数,运用了各种技法。电影上映后,真的有不少观众在问从哪里可以看到桂纶镁交换的那35个故事。他认为,《咖啡馆里的交换故事》这本书集结了35个故事和插画,虽然是意料之外,却也丰富了电影的内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