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地正星 |
释义 | 人物资料地正星铁面孔目裴宣 排名:坐第47把交椅。星号:地正星 性格:忍辱负重,忠诚憨厚。 上山前身份及职务:京兆府六案孔目。 上山原因:原为管府之人,喜欢研究法律,后被贪官诬陷,发配沙门岛,路过饮马川被邓飞等人劫上饮马川,后经戴宗、杨林介绍上梁山。 武器:生死阴阳剑。 必杀技:阴阳双杀阵,十字夺命斩。 裴宣本是京兆府的一个小官,人称“铁面孔目”,为人正直。因得罪了知府,被发配沙门岛。途经饮马川时,被邓飞、孟康救下,推举为饮马川寨主。戴宗、杨林在饮马川与裴宣相会后,裴宣等就归顺了梁山。裴宣在梁山做定功赏罚军政司官员,排座次时,为第四十七位好汉。一生专记人功过,铁面无私,威望高。 绰号由来孔目原指档案目录。唐朝i州、镇中设“孔目官”掌六书,如严庄曾为安禄山之孔目官,孔谦以魏州孔目官为度支副使。“孔目”之意,据宋人胡三省说:“孔目者如一孔一目,无不经其手”。宋朝以后渐不用此名,独翰林属官有孔目,北宋於三馆书院设孔目官,掌管图籍。南宋设都孔目、副孔目,秘阁设都孔目,副孔目2人,管理图籍。清代翰林院设孔目,满、汉各1人,从九品。梁山好汉中有个铁面孔目裴宣,这个绰号不是乱起的,因为裴宣曾在京兆府任职为孔目“为人忠直聪明,分毫不肯苟且。本处人都称他“铁面孔目”。征方腊后,朝廷封其为武奕郎都统领,后回饮马川求闲。 相关记载水浒传(节选) 第四十四回邓飞介绍裴宣;“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极好刀笔。……本处人都称他铁面孔目。……为因朝廷除将一员贪滥知府到来,把他寻事刺配沙门岛,……被我们杀了防送公人,……现在山寨中为主。” 第四十七回时,宋江说:“如今新近又立了铁面孔目裴宣做军政司。” 第五十一回裴宣被派“专管军政司赏功罚罪”。 第六十回宋江道:“掌赏罚,裴宣。”第七十一回末正式分配工作,他是“掌管监造诸事头领”中的“定功赏罚军政司”。 人物评价裴宣被任命为梁山泊定功赏罚军政司。有人认为,梁山泊诸多事情,该奖的未奖,该罚的未罚,裴宣不过是聋子的耳朵,仅属摆设而已。 这看法虽然不无道理,却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之片面。在裴宣本人,说不定还有满腹的委屈呢:一是梁山泊并非法治社会,没有什么法律能够作为准绳可用。一切由宋江说了作数。宋江说对就对,说错就错。宋江的话就是律,裴宣按宋江的脸色办事,就是按法律办事,这道理是很简单的,若真以法治社会的眼光看,梁山泊就难得找出几件正确的事情来:宋江当头领,既不是遵晁盖的遗嘱,也没有经过民选;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样有关政治路线问题的大事,也没有开过头领大会讨论;梁山好汉排座次,则纯属用封建迷信手法欺骗群众,桩桩件件,哪件可以称得上是依法办事?既然没有什么法律可作赏罚依据,怎么能要求裴宣奖罚分明?裴宣对宋江的作法不提反对意见,就是尽职尽责,不得以尸位素餐论之。 二是《水浒传》只写到众头领,对下面当兵的为民的很少顾及。宋江本意,设军政司并非为了管理众头领,而是为了管理下面的老百姓。也许军政司制定有赏罚条例,并非真的无法可依,老百姓犯了事,绝对有条条框框来套住你的。不用法律条例来管束众头领,或许是宋江对古代的“刑不上大夫”的继承与发展,这分析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如果梁山泊有心要裴宣用法律来约束管理众头领,裴宣的位子一定会往前挪,起码可以进入天罡星的行列,绝对不至于排在第四十七位地煞星之列了。 裴宣到底是“忠直聪明”之人,想当年在京兆府当六案孔目,是个“分毫不肯苟且”之人,这么认真得到的是什么呢?是被知府“寻事刺配沙门岛”,吃一堑,长一智,裴宣这么聪明的人,岂不从此误出一些道理来。在官场受了委屈,还可以上山落草,若在山寨被寻了过失,则只有死路一条了,何苦认真来着!裴宣最后能得以善终,全在于他这聪明。 诗词评价京城孔目讳裴宣, 铁面无私做判官。 欠懂官规驳上司, 方知获罪做囚男。 途逢孟邓解灾难, 开锁拆枷坐寨元。 聚义梁山掌法律, 招安职授武都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