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地栽黑木耳技术
释义

“地栽黑木耳”也叫做“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是一种黑木耳代用料、园田化栽培技术。该技术以木屑、秸杆为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装,每袋装0.5千克干料,经过灭菌、接种、养菌,摆在田间大地、果园林下出耳。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极大地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回归自然的栽培方式产品实现天然无公害,提高了生物转化率,提高了产品商品性,更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塑料袋地栽黑木耳由辽宁省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发明成功。

名词含义

改变了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使黑木耳栽培从林区走向了田间大地。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同年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ZL 94110092。8;ZL 94110204。5),200

0年获得“全国食用菌行业十佳优秀科技成果”,2006年得到世界银行、国务院扶贫开发小组、民政部的奖励和支持。

工艺流程

原种培养基配制—装瓶—灭菌—接种(母种)—培养—原种—栽培袋培养基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原种)—培养划口—出耳管理

季节安排

黑木耳子实体最理想的生长温度为15—25℃,所以北方大部分地区就应在春季和秋季出耳,地理位置不同,根据气候条件应提前和错后,比如长江以南就应在冬季出耳,而在大兴安岭就应在春末到秋初出耳。

科学的安排出耳时间,选择适宜黑木耳子实体生长的季节出耳,使长耳温度与大自然相吻合,是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来于大自然,又回到大自然”理论的核心,只有根据黑木耳子实体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和生产者当地当时温度一致,顺应自然,模仿野生条件,使人为创造的条件和自然条件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黑木耳生长对外界条件的需要,使人为创造的小气候环境和野外大气候环境一致,不是以人的小力,而是靠天的大力形成的条件让黑木耳生长,这样做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批菌种、同样的管理方法生产,不同季节出耳效果是不一样的。人工浇水形成的小气候环境是受自然大气候环境制约的。盛夏高温干旱季节出耳,虽然人为反复浇水空气湿度还达不到要求,逆天而行会加大生产成本,还会因高温导致菌丝死亡或子实体腐烂。

春季春暖花开,温度在15—25℃,湿润,凉爽,春雨多,雾也大,很适合黑木耳生长。这时出耳产量、质量有保证,又不易产生杂菌。

下表是以辽宁省朝阳市气温为例安排的。各地参照当地气温提前或延后,以摆袋划口时间倒计时安排生产(在当地气温达到10℃左右,即大田春播期间划口)。如朝阳4月10日左右种大田,倒退60—70天装袋养菌,即2月初开始装袋养菌,12月—1月制二级种,(适宜温度情况下,二级种大约30天长满瓶,栽培袋30—40天长满袋,划口出耳到采收一茬约需20—30天)做到“冬养菌、春出耳;夏养菌、秋出耳”,按照黑木耳生长对温度的需要来安排出耳季节,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春茬生产时间安排表

月份 平均气温 生产内容 注意事项

1 —10.6 备足生产原料购买生产物资,准备好设备、工具、仪器、购买一级种 注意原料质量,保管严防变质。物资早购早贮,防止措手不及,设备提前检修,保证及时生产。

2 —7.1 制作二级菌种和栽培袋,室内养菌温度25—28℃或购买二级菌种 注意配方比例,拌料水分适宜,灭菌严防假温,接种环境严密。

3 1.0 栽培袋养菌,室内或棚内养菌,温度25—28℃。备好出耳床、草帘、做划口出耳前的准备工作。 养菌切忌超温,保证经常通风,室内遮荫避光,防止散光出耳。

4 10.9 头茬出耳,适宜温度15—25℃。低温,可盖塑料布增温,但注意通风 分清出耳阶段,注意干湿关系。

5 18.4 头茬耳采收,进入二茬耳管理 保证及时采耳,防止老化流耳。采后降湿见光,控制断面感染。

6 22.3 二茬耳采收,进入三茬耳管理 树立质量意识,保证木耳质量,采后洗沙去根,晒时防止落灰

7 24.6 气温逐渐升高,春茬生产结束还能继续出耳的待暑期高温过后,浇水管理出耳 干晒耳袋草帘,遮荫降温越夏秋茬生产时间安排表

月份 平均气温 生产内容 注意事项

6 22.3 备料,购买二级种 气温渐高,购买的菌种要低温避光贮藏,生产原料要防雨淋变质

7 24.6 栽培袋制作,养菌管理,室内养菌或室外搭遮荫棚养菌 夏季生产拌料后及时装袋灭菌,防料酸变质,养菌时注意遮光、降温、通风、防止超温

8 23.1 栽培袋养菌,下旬划口 出耳床做地下床,既降温又保温,注意高温多雨天气,有降温排水措施

9 17.3 出耳期管理 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防止高温烂耳

10 9.9 二茬耳管理 气温逐渐下降,子实体黑厚质量好,要利用好这段时间出耳

11 0.1 盖塑料布增温管理出耳或进入塑料大棚内管理出耳 要注意遮光、保温和通风

12 —7.7 未出完耳的袋,进入越冬期后,直接摆在野外盖上草帘子越冬 袋还象出耳时那样摆,不要上大垛,春天气候回升,继续出耳。

技术要点

1、合理配置培养基,提高pH值

根据不同代用原料营养特点,经过多年实验,筛选了许多高产配方,并使pH值达到8—9,偏碱性培养基能抑制杂菌生长。培养基举例如下:

木屑配方:

阔叶杂木屑84.5%,麦麸或米糠15%,石膏粉1%,生石灰0.5%。

豆秸、棉杆玉米芯(粉碎)配方:

豆秸或棉杆或玉米芯80.5%,麦麸或米糠18%,石膏粉1%,生石灰0.5%

棉籽壳配方:

棉籽壳88.5%,麦麸或米糠10%,石膏粉1%,生石灰0.5%

甘蔗渣、甜菜渣、木糖渣配方:

糖渣50%、木屑33.5%、麦麸15%、石膏1%、生石灰0.5%

2选育优良菌种

通过生物技术选育驯化适于代用料栽培的888黑木耳菌种,其特点是抗杂菌、能在偏碱性培养基上生长,子实体菊花状,朵大、肉厚、色黑。

3采用特制折角塑料袋

以无毒的特制聚丙烯材料加入特殊成份制作特制折角塑料袋,这种袋不硬不脆不易破损,适于装袋机装袋,尤其能随黑木耳菌体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收缩而收缩,不与培养基分离,以保证出耳袋内不进水、不污染、不满身乱长原基。袋的半周长以15.5cm为最佳,基内营养转化输送率最高。

4机械拌料装袋

采用“全禾”拌料装袋生产线,三次搅拌,拌料均匀,装袋速度快,质量好,防止料长时间堆放发酵变酸。

5装筐灭菌

栽培袋用筐盛装灭菌,防止挤压造成塑料袋与培养基分离,又能提高灭菌锅蒸汽流动穿透性,灭菌效果好。

采用最新发明的液体菌种培养器制备液体菌种,制种快,3d完成,接种萌发快、24h萌发吃料、污染率低、养菌快、20d长满袋,上下菌龄差异小、出耳齐,比固体菌种效果好。液体菌种培养器采用国际领先技术,自动控制,已获中国发明专利。

7无菌室自动接种机接种

接种室达到百级无菌,不用任何化学药物消毒,木耳菌丝体不受药物损伤,每筐12袋同时自动接种,6s一次性完成,有效控制污染。

8室内外结合养菌

除传统的室内层架式直立养菌外,可在适宜季节,在大地(或林地)垛垛养菌,室外空气新鲜,温差大,既锻炼菌丝生活适应能力,又能抑制杂菌生长。

9及时划口、规范口形

改变菌丝长满袋后,“困菌”的传统方法,菌丝长满袋,及时划口,划8—12个口,交错排列。改变传统的开洞和交叉口型,口型“V”型,深划口,划入培养基0.5cm,划口线1.5cm,两条划口线∠50°。

10适宜季节出耳

北方一般在春、秋季,南方在秋冬季出耳,适宜在8℃—28℃的自然气候下出耳,天冷可罩塑料拱棚,切忌高温出耳,以防病虫害发生。天热可选林地出耳。

11大地摆放集中催耳

划完口的袋密集直立或倒立摆放在大地出耳床上罩草帘或塑料布,保持床面湿润,7天左右原基形成。

12干干湿湿、干湿交替、干湿分明

原基形成后,菌袋分散摆放,袋距10cm,每平方米摆放25袋,露天地可罩遮阳网,林地可裸露菌袋,这样光线充足,空气新鲜,耳片颜色深黑。采用专用雾化喷水袋浇水,浇水干湿交替,干时菌丝积累营养,湿时子实体生长。浇浇停停,七干三湿,干就干透(耳片发硬),湿就湿透,切忌不干不湿或浇水不停。

13适时采收

黑木耳子实体经25d左右长至成熟,要及时采收,防止过熟发生烂耳。采收将子实体连“根”采下,洗净杂质后晾晒。

14及时晾晒

黑木耳采收后自然干晒,一般在纱网上晾干更快。翻动不要过勤,以保持耳片舒展。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其“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方式,顺应了黑木耳“冷冷热热、干干湿湿”的生活习性,栽培成功率和产量、质量高,成了现在黑木耳栽培的主流。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方面有“五大发明突破”和“六项技术改进”:

“五大发明突破”是:1.选育出适宜于代料地栽的专利菌种(专利zl94110092.8),抗杂菌、吃杂菌,片大、肉厚、黑色;2.发明了碱性抗杂菌的培养基配方;3.研制出特制专用折角塑料袋,不袋料分离;4、发明了新型接种机的应用,不伤害菌种和工作人员;5.发明了模拟自然的大地排袋出耳方式。

“六项技术改进”是:1.改变了传统的装袋规格;2.变室内养菌为室内外结合养菌;3.“V”字型划口法;4.改变了划口时间;5.改变了划口深度;6.改变了出耳期传统的浇水方法,干干湿湿。这一系列完整的技术措施,在黑木耳生产技术上具有独创性,能够确保人工栽培黑木耳获得最佳效果。

经济效益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袋产干黑木耳40~60克,是木段产量的7.9倍;周期仅2~3个月,是木段的1/10;效益是木段的24倍;经辽宁省科委组织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目有“五大发明突破”、“六大技术改进”;改变了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使黑木耳栽培从林区走向了田间大地。这项技术很快得到国家科委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94年3月通过了辽宁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与会专家对塑料袋地栽黑木耳给予了高度评价,称“此项技术属于国内首创,世界领先”专家们认为:该技术面对森林资源枯竭,“选题准确、技术路线正确,资料完整、数据可靠”;“五项发明突破和六项技术改进,解决了黑木耳代料栽培的一系列的技术难题”,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同年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ZL 94110092。8;ZL 94110204。5),2000年获得“全国食用菌行业十佳优秀科技成果”,2006年得到世界银行、国务院扶贫开发小组、民政部的奖励和支持。

截至2007年,全国黑木耳年生产量突破20万吨,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其中木段栽培数量微乎其微,塑料袋地栽黑木耳占90%~95%以上。目前全国有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栽培户60多万户,从业人员近200多万人,种植量达50亿袋左右,栽培量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递增。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极大地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回归自然的栽培方式产品实现天然无公害,提高了生物转化率,提高了产品商品性,更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