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地力 |
释义 | 读音【词目】地心引力 【拼音】dì lì 【五笔编码】F LT 解释基本解释:地力,科学定义为地球对物体的作用力,包括重力和向心力,属于万有引力等,或者dì lì[释义] (名)土地肥沃的程度。 [productivity of the land] 肥力,土壤供应作物营养的能力。 详细解释分类第一种解释——地球的引力地力遵循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会产生相互吸引的作用力。接近地球的物体,无一例外地被吸引朝向地球质量的中心。因为在地球表面上的任何物体,与地球本身的质量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任何在地球上的物体,都会被地球所吸引,这种吸引力被通俗的成为地力。 地球引力最早发现者牛顿(Isaac Newton)最早发现了地球引力,且与万有引力有关。艾萨克·牛顿,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FRS(Sir IsaacNewton,1642年12月25日-1727年3月31日)是一位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从而消除了对太阳中心说的最后一丝疑虑,并推动了科学革命。牛顿是经典力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系统的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得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在牛顿以前,天文学是最显赫的学科。但是为什么行星一定按照一定规律围绕太阳运行?天文学家无法圆满解释这个问题。万有引力的发现,说明天上星体运动和地面上物体运动都受到同样的规律——力学规律的支配。 第二种解释1. 土地的出产能力。 《韩非子·五蠹》:“严其境内之治,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 《史记·平准书论》:“ 魏用李克 ,尽地力,为彊君。” 宋 梅尧臣《和孙端叟农具·耒耜》:“稼穑尽民勤,垦耕穷地力。” 2. 土地的肥沃程度。 土地中含氮、磷、钾等植物营养元素的多少和比例、是影响土地肥沃的重要因素,所以一般所称的地力主要指这些营养元素的多少。 元 唐元《艺圃》诗:“种苋甲已坼,苦菜行亦秀。耰耡不惮勤,常恐地力瘦。” 第三种解释地力俗称马蹄,荸荠淀粉,勾芡用。【功效】:马蹄又叫荸荠,含丰富的维生素B和C、植物蛋白、磷质,有清热去湿解毒的功效。 是莎草根植物荸荠的球茎。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 马蹄中含大量的淀粉,加上低聚糖和单糖,占干重的86%以上,淀粉18.8%,蛋白质2.3%,脂肪0.2%,灰分1.6%。多种维生素A、B1、B2、C和矿物质钙、磷、铁等。除此,还含有一种不耐热的抗菌成分荸荠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轮胎与地力轮胎的垂直载荷附着与车轮动载。轮胎的外倾角应设置合理,尽量保证轮胎在各种情况下与地面垂直,进而获得更大的附着力。 轮胎的附着力取决于轮胎与地面的接触区的压力分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