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地瓜镇 |
释义 | 地瓜镇位于贵州省普安县中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约18公里,东与江西坡相连,南与新店、罗汉接壤,西与三板及盘县马场乡交界,北与盘水镇毗邻,南北相距15多公里,东西相距14多公里,马普公路横穿境内。 一、镇情概况地瓜镇位于普安县中南部,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7公里。位于东经104度55分至105度41分,北纬25度41分至25度45分之间。东与江西坡镇相接,南与新店、罗汉乡接壤,西与三板桥镇、盘县老厂镇、马场乡交界,北与盘水镇毗邻。南北相距15公里,东西相距14公里,马普公路横穿境内。全镇辖5村1社区117个村民组,2010年有6720户27590人,是一个汉、彝、布依、苗等多民族杂居的乡镇。国土面积124.5平方公里,耕地承包面积21245亩(其中田5745亩,地15500亩),农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等为主,经济作物有烤烟、花生、苡仁米、天麻、洋芋等。 二、建制沿革1950年4月在该地置隶属普安县人民政府的第一区人民政府,1953年3月改第一区人民政府为第一区公所,1959年1月置地瓜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至1961年8月又恢复为区公所,1968年3月置普安县地瓜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4月置地瓜区公所至1992年1月撤销。1950年1月置隶属第一区人民政府的五龙乡人民解放委员会,同年10月置为五龙乡公所,1953年3月置隶属地瓜区的地瓜乡人民政府,1958年9月置隶属地瓜区的东方红人民公社,1959年1月置隶属地瓜区人民公社的地瓜管理区,1961年9月置隶属地瓜区公所的地瓜人民公社,1968年3月置隶属地瓜区革委的地瓜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1月置地瓜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7月置隶属地瓜区公所的地瓜乡人民政府,1992年1月撤区并乡建镇时由地瓜、莲花、岗坡3个乡和波汆乡的洋鸡箐、上木卡、下木卡3个村合并置为地瓜镇人民政府。 三、地名由来地瓜镇最早被称为“地瓜坡”,原因有二:一是地处山坡,地势呈现由北向南下降趋势,因而名字中带有“坡”字;二是在下厂河山梁上往地瓜方向看,地瓜坡最上面有一道山梁,下面有四个山包,仿佛像一根地瓜藤上拴着四个地瓜一般,因而得名“地瓜坡”,后建立行政区划“地瓜”一名便沿用至今。 四、经济特色地瓜镇是普安县典型的农业乡镇,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油菜、洋芋,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天麻,主要经济林有银杏、核桃、杜仲、花椒,素有“银杏之乡”的美称。地瓜镇是普安县矿产资源重镇。镇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煤、萤石、铁、铜、金等矿产,已探明煤矿储量达15亿吨以上,地瓜镇一、二、三号煤矿井田完成了精勘工作,有年产21万吨、15万吨的省证煤矿各1个,年产20万吨的水泥厂1个。地瓜镇是普安县森林资源大镇。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1%,有2个较大的岗坡林场和上厂林场,在莲花山有美丽的十里杜鹃。地瓜镇是普安县餐饮较有特色的乡镇。在餐饮方面有远近闻名的地瓜狗肉、辣子鸡、白果炖猪脚、天麻泡纸河酒。在农业产业方面,逐步形成了以烤烟、茶叶、草地生态畜牧业、薄壳核桃、马铃薯、天麻、梅花鹿等种养产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格局。 五、风景名胜及历史传说从地瓜集镇的坡脚,经鲁沟河流而上,有成百上千的银杏古树;往刘家湾河流而上,在城底下有古城遗址、古墓;从岱山田往岗坡方向,上万亩森林,不失为旅游观光的好地方;靠近普安县城,有明清年间建的莲花台,还有春风时节让人如痴如醉的十里杜鹃。地瓜镇的旅游业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此外在地瓜镇境内,还广泛流传着“无蚊庄”等传说。 六、取得的成绩及发展规划近年来,地瓜镇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攻坚的大好机遇,紧紧围绕“争项目、兴企业、重科教、优环境、调产业、输劳务、抓城建、强基础”的经济发展思路,采取有力措施狠抓煤炭、烤烟及畜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天麻、银杏、薄壳核桃、果蔬等后续财源,经济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0年全镇实现固定资产总投资1.1038亿元,财政收入268.3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 2840元,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在“十二五”期间,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镇”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紧扣“争项目,兴矿业,调产业,抓龙头,重科教,输劳务,优环境,强基础”的发展思路,加大争取项目力度,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编辑:普安县史志办 田有才 有花方酌酒 七、经济发展地瓜镇党委、政府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攻坚的大好机遇,紧紧围绕“矿产资源强镇、烟畜林茶富民,劳务输出助农增收”的经济发展思路,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采取有力措施狠抓煤炭、烤烟及畜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天麻、银杏、金银花、果蔬等后续财源,组织抓好劳务输出,经济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7年财政总收入700余万元,粮食总产量694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751元,人均占有粮食320公斤。镇内共有中小学校14所,在校学生4320人。全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