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地槽区 |
释义 | 一、地槽区 地槽区代表地壳上构造运动强烈活动的地带,垂直运动速度快、幅度大,沉积作用、岩浆作用、构造运动和变质作用都十分强烈和发育。如北美西部的科迪勒拉山脉、南美西部的安第斯山脉、亚欧之间的乌拉尔山脉、横贯欧亚大陆呈东西走向的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以及我国的天山、秦岭、祁连山等山脉,都是世界著名的地槽区。地槽区呈狭长带状,宽可数百千米,长可达数千千米。 一)地槽区的发展过程 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以下降运动为主,但伴随着次一级的上升运动;第二阶段以上升运动为主,但伴随着次一级的下降运动。 1、下降阶段 整个地槽区以下降运动为主,下降速度快、幅度大。 在下降初期阶段,从相邻地台或地背斜剥蚀下来的碎屑物质迅速堆积在地向斜中,并明常伴随有海底火山喷发活动;在下降占优势阶段,海水面积扩大,有些地背斜也被海水覆盖,广泛地沉积了碳酸盐岩。 2、上升阶段 整个地槽以上升运动为主,又称回返阶段。局部回返→中央隆起→ 山前或边缘拗陷。 在上升后期阶段,各个地向斜都上升隆起,连同在边缘拗掐中的碎屑沉积也一起发生褶皱,这时在两个相邻的中央隆起之间,即相当于原来地背斜的地方,形成新的拗陷区,称为山间拗陷。在这些拗陷中,有时有一部分海水残留下来,形成澙湖。 最后,地槽区的各部分先后隆起,这种现象称为普遍回返。这时,岩层强烈褶皱隆起,海水完全退出,地槽区变成了错综复杂的褶皱山脉,称为褶皱带。从地槽区下降,经过回返隆起成为褶皱带,这样一个完整的构造发育过程,称为一个构造旋回。一个构造造旋回大约要经历几千万年到1亿多年。 地槽区的特征 地槽区表现为以下的各种特征: 1、巨厚的沉积建造 2、强烈的构造变动 3、频繁的岩浆活动 4、显著的区域变质作用 5、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