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地藏祖庭 |
释义 | 地藏祖庭-小九华仙山位于浙江省长兴县仙山湖文化旅游区。仙山,古称四安山、浮云山,又因状似日本富士山,而称尖山。因地藏王菩萨曾在此山驻锡修行而闻名于世,素有“地藏祖庭”、“小九华”之称,为著名地藏王菩萨道场、祖庭。 地藏王菩萨原是新罗国王子,姓金名乔觉。公元719年(唐开元七年),金乔觉携白犬“善听”,从新罗国航海入唐求法,先后到普陀山、绍兴和金华等地,途经泗安仙山,见此山地理位置独特、风景秀丽,而停留于此修行布道,是为地藏王菩萨在中国驻锡修行第一站,历史上有“先有小仙山,后有大九华”之说。 据长兴旧志载,显圣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年—756年),玄宗李隆基“帝闻空中语,因敕建天下建寺”,浮云山为地藏王菩萨在中国驻锡修行第一站,故在敕封之内。寺由陂阳禅师开山,初名“空隐教寺”。宋治平二年(公元1127年)钦宗赐铜钟并建明心亭,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立为丛林,后毁。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相传地藏菩萨应化山顶并发光显圣,故孤标大师重建地藏宝殿于山巅,更山名为仙山,更寺名为显圣寺。其时建筑宏伟,有大殿三进,全部房屋计九十九间半(实际超百间),可容千人之大殿皆隐于参天大树中,殿、阁、亭、堂、房、池、井均以回廊相衔,融于一体。以雕有荷花青石筑成上山香道,自山脚直达山顶三里有余。有僧众三十余人,置寺田五百余亩。 据史料显示,仙山显圣寺又称“北天目地藏王庙”,因仙山、仙湖周边水系相当发达,每逢佛诞日、地藏王菩萨圣诞和农历传统节日,香客便从水路纷至沓来。清·长兴知县鲍珍曾题诗于寺:“路转山凹望上方,翠微松顶出红墙。林深只道无人觉,已有方袍迓道旁”。其山势幽静,僧人众多,佛事兴盛可见一斑。清·周昱诗“破碎玲珑干髻鬟,高低围绕九华山。此中形势差相似,只隔称名大小间”。不仅写出了仙山与九华山不仅形似,更突出了仙山与九华山的特殊的历史渊源。 显圣寺历史上曾有数次被毁后重建。最后一次是在抗战期间,被日寇纵火焚毁。1992年,道光法师主持重建显圣寺。先后建有山门牌楼、天王殿、地藏宝殿、大雄宝殿、无量光殿、观音殿及配套厢房数十间,并于仙山之巅建有地藏宝塔(涅盘城)。在仙山东侧建有五百罗汉堂、弥勒大佛殿、白云寺。由于先期工程为民间募建,无整体规划及施工方案,寺院殿堂布局不够合理,与长兴县及泗安镇二级政府为打造仙山湖文化旅游区主要景点及“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仙山显圣寺格局不符,故迫切需要重新改建显圣寺。 为了打造显圣寺的“地藏祖庭、仙山显圣”,现重新对显圣寺进行全面规划,做到“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地藏祖庭主要形象标志为仙山之巅的9.9米三面地藏大佛铜像,本工程现已着手规划设计,将建2008年5月1日前建成开光。寺院整体规划为仿唐结构,主要建筑有999平方米大愿宝殿、钟、鼓楼、天王殿、灵官殿、山门牌楼、藏经楼(法堂)、上客堂、左右厢房、明心亭(内悬9.9吨大铜钟)、佛迹亭(观音地藏足印处)、牌位堂、上山步道、寺院殿、堂、楼、阁、亭之间建设佛教文化长廊及环山文化长廊。 作为寺院的总体规划一部分,白云寺大殿改造后可作为主供观音的道场,增加天王殿,适当增加生活配套用房;五百罗汉堂扩建成消灾延寿药师佛道场,建琉璃宝殿来供养,五百罗汉堂改造后功能不变,但需重塑五百罗汉像;弥勒大佛殿无需大规模改造,加以修缮,可在适当位置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殿。此工程将在二期进行。 仙山显圣寺交通便利,距长兴县城23公里。杭宁、申苏浙皖、杭长高速,104、318国道及众多省道,宣杭铁路都在此集聚,离杭州85公里,上海170公里,南京200公里,与长三角主要城市形成二小时交通圈。仙山湖文化旅游区南接“中国竹乡”安吉,西接安徽广德,北与江苏隔山相望,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交通条件发达便捷。 目前,寺院正在进行大规模改建当中,大雄宝殿将月九月底动工建设,三面地藏大佛铜像亦于近期动工建设,恳请十方大德、善信鼎力护持,共成无上菩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