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 |
释义 | 略称地藏十王经、十王经。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本经叙说人死亡后,于冥途中经十王殿受善恶审判之情形,及地藏菩萨发心之因缘。即初述佛临涅盘时,放大光明照耀阎罗国,阎魔王及十大王众皆来集会;次述众生之三魂七魄,及命终后须经秦广、初江、宋帝、五官、阎魔、变成、太山、平等、都市、五道转轮等十王殿,受生前所造善恶业之审判,并叙述地藏菩萨发心之因缘与本愿,及明示阎魔王之本地即是地藏菩萨;最后则以佛性偈为终结。 简介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一卷。成都府藏川述。略称《地藏十王经》、《十王经》,收录于《卍续藏》第一五0册。本经内容叙述冥界十王事迹及地藏菩萨的发心因缘。经中首述佛入涅盘时放大光明照阎罗国,阎魔王及十大王众等来会。次说一切众生有胎光业等三种魂识、雀阴等七种魄识。又说众生命终之后,经秦广、初江、宋帝、五官、阎魔、变成、太山、平等、都市、五道转轮等十王厅,接受生前所造罪业之裁断。此经之注疏有禅珍《选注十王经》五卷、了意《十王经直谈》十三卷。科注有叶阿《地藏十王经》十卷、实藏《地藏十王经讲义》三卷等。成都府慈恩寺僧藏川述。 详情一般所谓之十王经,系指本经与‘预修十王生七经’二经,关于二经之异同处,有诸多异说,略述于下:本经之经名下题有成都府大圣慈恩寺藏川述,此与预修十王生七经之署名相同,且据本经古本卷末之记载,本经系东汉严佛调三藏于入定时,承真佛示现授与,后至宋仁宗天圣十年(1032),由藏川法师译述,与预修十王生七经为同本异译。 然日人景耀于其所著之考信录卷四中则举出,本经之文体稍杂乱,且混合许多日语在文句中,故推测本经非为我国之译述,或系日本平安末期或镰仓初期,由日人根据预修十王生七经而伪撰者。(参阅‘预修十王生七经’5701) 一卷。成都府藏川述。略称《地藏十王经》、《十王经》,收录于《卍续藏》第一五0册。 本经内容叙述冥界十王事迹及地藏菩萨的发心因缘。经中首述佛入涅盘时放大光明照阎罗国,阎魔王及十大王众等来会。次说一切众生有胎光业等三种魂识、雀阴等七种魄识。又说众生命终之后,经秦广、初江、宋帝、五官、阎魔、变成、太山、平等、都市、五道转轮等十王厅,接受生前所造罪业之裁断。其中,在叙述阎魔王之文中,兼述地藏菩萨的发心因缘及其本愿,并谓阎魔王本地即地藏菩萨。最后列出诸行无常等四句作为佛性偈。 本经经题下记‘成都府大圣慈恩寺藏川述’,此与《预修十王生七经》之署名相同。依据此经古本之〈末记〉(禅珍《选注十王经》卷一所载)所说,本经是由后汉严佛调传入我国,后于宋仁宗天圣十年(1032)由藏川译述。与同为藏川所译述的《预修十王生七经》为同本。但本经内容曾出现‘光禄司、大山府君’等中国道教方面的词汇,因此有谓本经系受道教影响而成立的伪经。或说经中文句夹带许多日语文气,因此谓本经乃日人依据《预修十王经》所妄作,于平安末期或镰仓初期左右行于世。 此经之注疏有禅珍《选注十王经》五卷、了意《十王经直谈》十三卷。科注有叶阿《地藏十王经》十卷、实藏《地藏十王经讲义》三卷等。 参考《私聚百因缘集》卷四;《持宝通览》卷中;《录内启蒙》卷二十四;《录外微考》卷下;杜斗城《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校录研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