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地表物质循环 |
释义 | 是地理环境的特点之一。包括大气环流、洋流系统及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有三种模式:①低纬度模式,称哈得莱正环流圈,即空气在赤道上升以反信风形式在高空中流向热带,在热带下沉到地面,然后又以信风形式回到赤道;②中高纬度模式,称为斐瑞尔逆环流圈,即地面为西风带,高空为东风;③60度以北的副极地地带形成了正环流圈,在地面形成了极地东风带。洋流系统在北半球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循环运动,在南半球形成逆时针方向的环流。水从水域、土壤或植物的表面蒸发,进入大气后凝结,复以大气降水的形式回到陆地或海洋中。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生物从环境中吸取养分产生有机物,有机物被分解后重返环境进行再循环,其中包括水循环、气态循环、沉积循环3种主要的循环类型。水循环是指上物体中的水通过蒸腾作用返回到环境中。气态循环主要以氧、二氧化碳、氮为代表,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同化与水反应生成碳水化合物,同时向大气中释放氧气。沉积循环以磷、硫、碘循环为代表。沉积物主要通过岩石的风化作用和沉积物本身的分解作用将它从岩石中释放出来,转变为生态系统可以利用的营养物质,最终又沉积在大海中并转变为新的岩石。 关联词:大气环流 水循环 地槽-地台说 地槽—地台说是传统的大地构造学说,在板块构造学出现以前地质学界占主导地位。此说认为,地球表面分布高峻的山脉或岛弧的地区,都曾是地壳的活动地带—地槽,这里地壳升降运动的幅度和速度都较大,沉积物达到很大的厚度,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强烈,变质作用显著。地台也称陆台,代表地壳上比较稳定的地块,其轮廓呈浑圆状,在现代地形上一般表现为丘陵起伏的波状平原、低山绵延的大片高原或微倾的大陆架浅海地区。除幅度不大的整体升降运动外,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都不如地槽强烈。地槽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由下沉而转为上升,经过褶皱变质,逐渐变成稳定的地台。在地壳演化的不同地质时期内,都有一部分地槽向陆台转变,因而地槽的面积逐渐缩小,地台的面积逐渐扩大。根据槽台论的基本观点,地壳的发展和地表形态的演化,大致经历了太古代和元古代、古生代后期、石炭纪到二迭纪、从侏罗纪开始到白垩纪、新生代五个主要发展阶段。此学说说后被板块构造学说所取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