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翟镇镇 |
释义 | 翟镇镇位于河南省偃师市伊洛河滩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全镇辖19个行政村,总面积3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525亩,全镇总人口41592人。2004年度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762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833.12元,财政收入达到89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11.61元,城乡居民储蓄总额13000万元,人均居民储蓄总额3090.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10.00元。 乡镇简介河南省 洛阳市 翟镇镇位于伊洛河滩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全镇辖19个行政村,总面积3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525亩。辖翟西、翟东、宁南、宁北、田中、田西、田北、大炉庄、东洼、西洼、北许、二里头、四角楼、圪当头、前李、甄庄、王七、卧龙、前王19个行政村。 辖区代码410381103:~200翟西村 ~201翟东村 ~202宁南村 ~203宁北村 ~204田中村 ~205田西村 ~206田北村 ~207大炉庄村 ~208东洼村 ~209西洼村 ~210北许村 ~211二里头村 ~212四角楼村 ~213圪当头村 ~214前李村 ~215甄庄村 ~216王七村 ~217卧龙村 ~218前王村 历史沿革1958年设翟镇公社,1961年改区,1983年改乡,1994年建镇。1997年,面积31.8平方千米,人口3.9万,辖翟东、翟西、宁南、宁北、田中、田西、田北、大炉庄、东洼、西洼、北许、二里头、四角楼、圪当头、前李、甄庄、王七、卧龙、前王19个行政村。 产业结构翟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利条件好,农业以种植为主,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优质小麦高产区。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21世纪万亩小麦超高产样板田在翟镇镇实施,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607.2公斤。2000-2007年以来,养殖业发展也较快,建设了二里头、田西两个标准化奶牛小区,存栏奶牛达500余头。针织业是翟镇的特色产业。全镇拥有针织企业135家,针织户3000余家,从业人员20000人,针织产品数十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全镇针织产业创产值13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 历史遗址翟镇历史悠久,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建都于此,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村位于伊、洛二水之间,距离洛阳市约18公里,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是夏代都城遗址。1959年这里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小件铜器如刀、爵、铃等,是中国迄今所见最早的青铜器。第三期文化层中发现两处大型宫殿夯土台基。其中西边一处面积约10000平方米,在台基中北部有一座面阔8间、进深3间的宫殿基址,四周环以廊庑。二里头遗址距今4000多年,遗址辖二里头、圪当头、四角楼三个行政村,二里头遗址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历史上发现最早的唯一一座都城。在遗址东南部还发现大面积铸铜、制陶作坊遗址。该处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区域特点寇店镇土地资源丰富,可耕地面积4.3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面积达3万亩。北部地区地势平缓,土壤肥沃,农业较为发达,南部地区宜林面积较大。经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小额支农贷款的扶持下,全镇迅速普及了高效种养殖模式,形成了五龙、水泉万亩干果林开发、韩寨千头优质高产奶牛养殖、马寨优质无激素麻鸭养殖、壳蛋鸡养殖和绿色蔬菜种植等五大产业化块状基地,并孕育出了河南省首家信用村杜寨村和一批信用单位,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产业结构党的十五大以来,翟镇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翟镇具有较好的农业发展优势,水利条件优越,地下水层浅,同时,多年来农民掌握 了水稻、小麦、葡萄等作物的种植技术。由翟镇镇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21世纪万亩小麦超高产样板田,2000年圆满完成项目攻关目标,万亩小麦示范区小麦平均亩产达到607.2公斤。镇党委、政府以农民育种专家徐才智创办的才智种子公司为龙头,形成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同时,镇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温棚葡萄和优质葡萄品种改良,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翟镇镇私营经济起步早,一家一户的针织业从1981年起步至今,广大群众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营理念,私营经济形成了一定规模,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以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翟镇镇的主导产业——针纺织业,以偃师仲月(针纺)集团公司和偃师群乐纺织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全镇2000多家针织户勇闯国内外市场。目前针织业从业人数达到20000余人,各类针织机械1万余台(套)。年创产值8亿元,产品以针织(套)帽、围巾、方巾、浴巾、毛巾被、毛毯、被单为主,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基础建设翟镇两个示范村(北许、二里头)、重点整治村(圪当头)已按“三清七集中”标准对村内各条道路进行定期清扫,垃圾定期清理并建立保洁队伍,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已建立。现正开展以“三清、三治、三建”为主的集中整治,方案已初步拟定,实施全面整治,突出亮点,对各条道路、各条街道进行彻底的清理,对无排水设施的路段的污水进行疏散,并安排下一步修建排水沟等设施。其他16个行政村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已建立,并在全面治理基础上,找出一条路段重点整治。 二里头、北许目前已完成道路绿化全长3500米,共植花卉树木34000余棵,建设绿化带2000米共投资资金7万余元。并完成部分街道规划和沿街垃圾和违章建筑清理。重点整治村圪当头村部门前沿街旧房拆除已全部完成,现在新房建造正在进行。 沼气建设翟镇镇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迅速掀起沼气建设高潮一是翟镇镇将1500座沼气池建设任务按照各村户数占全镇总户的比例进行合理分解,同时,采取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每人联系15座沼气池建设任务,分阶段进行考核,2008年4月底完成5座,5月底完成5座,下半年完成5座,每月一排队一总结,督促村镇干部加快沼气建设进度。 沼气池 二是沼气工作实行积分制,建成第一座沼气池,机关干部积1500分,建成最后一座沼气池,机关干部积1分,以此提高全镇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与有资质证书、信誉度高的沼气施工队签订协议,坚决杜绝不具备资格的施工队进镇建沼气池,确保为全镇欲建沼气的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施工队,从源头上保证了户用沼气的质量。 四是激励推进,对沼气建设户除享受洛阳市、偃师市的300元补助外,翟镇镇还对前100名沼气建成户再补助300元,101—200名补助200元,201—300名补助100元。 五是实行服务卡片制,免费为沼气户发放明白卡,详细注明沼气户建成序号、各村具体编号、包村人员电话等,把沼气户全部纳入镇政府的统一管理和服务。翟镇镇沼气工作已有条不紊地展开。 历史古迹翟镇镇历史悠久,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建都于此,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二里头文化。二里头遗址距今4000多年,遗址辖二里头、圪当头、四角楼三个行政村,二里头遗址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目前历史上发现最早的唯一一座都城。二里头村位于伊、洛二水之间,距离洛阳市约18公里,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是夏代都城遗址。1959年这里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小件铜器如刀、爵、铃等,是中国迄今所见最早的青铜器。第三期文化层中发现两处大型宫殿夯土台基。其中西边一处面积约10000平方米,在台基中北部有一座面阔8间、进深3间的宫殿基址,四周环以廊庑。在遗址东南部还发现大面积铸铜、制陶作坊遗址。该处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41268 男 20977 女 20291 家庭户户数 9333 家庭户总人口(总) 40811 家庭户男 20730 家庭户女 20081 0-14岁(总) 11964 0-14岁男 6502 0-14岁女 5462 15-64岁(总) 26248 15-64岁男 13221 15-64岁女 13027 65岁及以上(总) 3056 65岁及以上男 1254 65岁及以上女 180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996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