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滴水岩 |
释义 | 义乌苏溪滴水岩概述苏溪镇位于义乌市东北部,距闻名遐迩的国际商贸城仅5公里,属义乌市副中心。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栏”。这是唐朝戴叔伦所作“过苏溪”中的诗句。如今,苏溪之上山环水萦、林木郁深、清气袭人的那种景致不减当年。 景区简介走过苏溪下桥向左拐,面前就是滴水岩(又称水竹洞天)。相传朱元璋率将士经苏溪憩息时在溪里喝水,觉得苏溪的水特别清甜可口,且看溪水中竹影摇曳,山上秀竹叠翠风姿绰约,遂美其名为水竹洞天。加上长年有水从巨岩上滴下,又称滴水洞天。 沿巨岩拾级而上就是胡公殿。殿内不仅有胡公塑像,还有宋朝抗金名将(义乌本土人士)宗泽的塑像。出胡公殿,绕石级而上,是弥勒寺。寺内大殿中高7.5米、腰围直径7.3米的弥勒佛由一巨岩雕凿而成。大殿前两侧,还有两尊缅甸玉佛。这两尊玉佛原是缅甸佛教界赠给乐清法华寺的,法华寺方丈得知滴水岩风光秀丽,且颇有建树,故而转赠。佛像石质细腻、滑如琉璃。 出弥勒寺沿南侧巨岩再继续攀登数十米,就是滴水岩巅。这里一座新建成的七层宝塔,游人可沿塔内的石级盘旋而上,不仅能欣赏塔上的石狮、石龙和内壁的千尊佛像,而且每登上一层,还可沿塔外的走廊绕一圈,观赏一番山下的景致。直到登上塔顶,苏溪新貌尽收眼底。 名人览胜苏溪山明水秀,绿树成荫。境内有滴水岩公园、齐庐山景区和双溪风景旅游区。1997年群众自筹,在滴水岩公园的讲学山山顶建造聚宝塔1座,塔身为缙云石块砌成,7层,高35.50米,塔壁上饰有浮雕佛像1000尊,内有蹬高楼梯108级,盘旋而上,蹬上最高层朝南远眺,可看到东阳市的白云塔,两塔南北呼应,其间高楼、田野、道路交融。齐庐山和高殿山的绿树丛中各建有革命烈士陵园,安眠着几十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英勇牺牲的烈士。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人们前往祭扫。墓旁有亭、殿,又成了人们游览、小憩的景点。滴水岩公园的水竹洞天更是清幽迷人。古时文人墨客到此即触景作诗。清朝唐肃《水竹洞天》:“人间洞天三十六,谁到苏溪溪上头。湘水有人裁玉笛,武陵无地入渔舟。半泓龙起或成雨,六月夜来疑是秋。更有高楼名积翠,重重帘箔不须钩。”清朝范干《水竹洞天》:“苏溪溪上亭还好,水竹清幽胜倍加。万干修篁领风月,一泓寒玉浸烟霞。讵知洞府神仙窟,便在山林处士家。安得携朋并载酒,烂题诗句发英华。” 福建大蚶山滴水岩地理位置滴水岩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田边村大邦。 大蚶山北麓的滴水岩自然风景区,是个美丽有着神奇传说的地方,以奇石而闻名,尤以谜一样长年滴水不止的滴水岩最为突出。 游记来到滴水岩风景区,在滴水殿前有几座新建的宝殿,而与这些崭新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旧的考亭书院和滴水殿。考亭书院建于明代中叶,关于滴水殿的记录汉代就有了。看外观,滴水岩也不过是一块很大的石头,反而是滴水石上面背的一块小石头更为抢眼,两块石头之间只有一个小小的接触点,眼看这块小石头就要掉下来了,但是多少年过去了,小石头似乎被卡在那里,任凭风吹雨打,巍然不动。清脆的滴水声把游人引进滴水殿,滴水岩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了。滴水石有两只“石眼”, 源源不断的水从这两眼当中流出来。村民们做了一个莲花型的石盆来接滴水,舀一勺,喝一口,这水果然不一样,清甜可口,很多游客来这里,都会装一瓶回去。村民们还告诉我们,这水比自来水来的重。 环顾石头四周,附近并没有山泉河水,也没有茂密的森林,周围并没有水源,那么滴水石缘何会长年不间断的滴水,就是久旱也从来不中断?关于这个谜,村里的老人告诉我们,传说是因为天河水照到了这里的缘故。据说天河日行360度,天河在运行的过程中,照到了滴水岩,所以滴水岩才会滴水不止,也就是说滴水岩滴的是天河水。村里还有一种说法,据说这里的渔民出海,船行至北高的时候,从北高的海面上看过来,居然看到了有一位神仙卧在大石上,大石上还摆着一个茶壶和四个茶杯,这位神仙正在这里喝茶。 前些年,省里的专家也来这里勘察,但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据专家们初步分析,石头滴水应当是和天气等自然条件有关。雨天时,石头能吸收雨水,并把雨水“储存”起来。另外,石头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清晨的雨露。 历史滴水岩的由来要追溯到汉朝。据说当时有位叫王姜的僧人来到这里后,在滴水石的下方凿了一个大约2米高、十几平米大的房子,生活在这里。现在这个石房还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就位于滴水岩另一侧下方,有个很小的洞门,里面是一房一厅的两间房。走进房子,还清晰可见有人生活过的痕迹,房间用石块隔成了两间,房子的地势里高外低,水进不来,所以房间里很干燥。僧人王姜,村民们确信有其人,曾文乞说,原来在这里还保留了一尊王姜的石像,只是后来这尊石像被破坏了。 滴水岩旁有座考亭书院,是明代中叶由该村民众创办的。土木建筑,三进三开间,村民创办书院,是希望子孙们考取一官半职,荣宗耀祖。明万历十四年(1586),考亭书院的书生吴洪绩和曾光鲁同时考中进士,一时考亭书院名闻莆田。他们考中进士后,回乡省亲,荣归故里,各为滴水岩和考亭书院写一副对联:“灵岩晴昨雨,鹫岭石为天”;“一窍有灵通地脉,半空无雨滴天浆”。生动地形容滴水岩的由来及景观,现在这两对对联被刻在滴水殿。 滴水岩风景区因为滴水岩石而闻名,但是很多人来到这里后发现,这里的石龙阵也很迷人。这里曾经有十二块大石,形态似十二生肖,称为石龙阵。只是前些年,由于村民们过度开采石头,这道风景被破坏了,现在保留下来的就只有石鸡。除了十二生肖石,还有石瓶、石龟。石龟也差点被毁,他原来是“趴”在另外一块大石上面的,由于炸药的威力,石龟终于“撑”不住了,滑落了几十米,现在还精神地“抬头”看着自己昔日的同伴。迷宫一样的石龙阵里还有一个洞可以通往滴水殿。 滴水岩风景区,现在建筑面积有一千多平方米。投资了两百万元,建了两座钟楼、滴清殿、三一殿、佛殿。玉皇文化研究会也准备把埭头天云洞、天花洞和滴水岩三个旅游景点打造成沿海旅游胜地。 从滴清殿右侧往北拐约100米,就是考亭书院,考亭书院系旧迹,今人观之,徒发思古之幽情,也让我想起一句名言:苦读精神是一切成功的发端! 考亭书院斜右侧是飞岩天府,殿旁岩阵群立,怪石杂陈,真让人疑心这怪石乃是天外来客! 出了考亭书院,沿山道往南拐,在滴清殿后可见一巨石,若巨斧劈开,石上刻有“云水风度”四个大字,其字撑挺劲健、仪态大方!再往石刻后面,有一奇石,人称“龟王窥天”,惟妙惟肖,让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滴水岩众景之中,又属“天浆”最为稀奇!“滴水岩”乃一天然巨岩,上不着山,下为空穴,竟能终年滴水不断,实为稀奇罕见!相传滴水岩下的洞屋“考亭书院”是明朝礼部侍郎曾光鲁和吏部尚书吴洪绩的读书处。该岩屋长宽各约8米,岩屋常年滴水不歇,地面有滴水穿石的小洞——让人遥想当年他们是在一种怎样的精神鼓舞下耐心苦读!曾光鲁留诗赞曰:“灵岩晴乍雨,鹫岭石为天”,吴洪绩亦发出“一窍有灵通地脉,半空无雨滴天浆”的由衷赞叹! 滴水岩所在地系大蚶山的余脉蜿蜒至此,是天云洞景区的一大景点。景区内楼阁依峰就势,以怪石林立、洞洞相通、石像成群而闻名,景区内有滴水岩,照妖镜、龟王窥天等景点20多处。2001年经原莆田县人民政府划定为旅游资源保护区,优美的自然奇观和悠久的历史景观构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伫立山巅,居高临下,景色的确迷人!放眼望去,埭头一带的风光尽收眼底……大凡“界外”之山多不毛,只见石头不见草,然滴水岩周围苍松翠柏傲崖挺立,奇花异草点缀其景,不失为一处假日休闲,登高揽胜的好去处。 礼门滴水岩滴水岩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礼门乡礼门村。明景泰三年(1452)始建,崇祯四年(1631)、清光绪六年(1880)及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建。大雄宝殿建在岩洞(狮子洞)内,坐北向南,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殿内斗拱分层叠涩成八角藻井。198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余姚滴水岩滴水岩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境内四明山镇溪山村,距镇驻地约15公里,明朝诗人杨珂到滴水岩山景瀑布赞到:“滴水岩头隐玉龙,赤城山下海云封。夫风欲散千生锦,人在青霄倚碧空。”在山顶有一瀑布,两侧怪石嶙峋,一溪清水向山下婉转流去。瀑布上头名为青龙潭,遇雾水天气,山岗若隐若现,似青龙于云中盘旋。 沙湾滴水岩森林公园简介滴水岩森林公园是番禺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之一,园内主要有马尾松林、湿地松林、针阔混交林、相思林、桉树林、阔叶混、竹林等,公园前为滴水岩鸟类自然保护区,自1997年建立保护区以来,这里就成了鸟类的野生动物的乐园,现公园有灰鹭、白鹭、猫头鹰、猴面鹰、山雀、黄莺、毛鸡等多种鸟类。 南丰村滴水岩滴水岩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境内任村镇南丰村,距镇地约有7、8公里,滴水岩依山壁而建,陡峭险峻,岩内庙宇林立,人文气息较为浓厚,是当地人集会的主要场所之一。 明溪县滴水岩在明溪县城东北2公里的黄坡山下。传说古时洞内龙蛇作祟,被玉虚仙翁镇服,故名;因宏阔高爽的明洞顶端终年滴水,又称“滴水岩”。 玉虚洞是典型喀斯特地貌,石色如白玉黄蜡。洞分明洞、暗洞。明洞明亮不燥,怪石嵯峨;暗洞阴暗不潮,洞穴深幽。洞前有明代人所撰“玉虚洞天”、“玉虚仙侗”和“玉宇天浆”等题刻。 明洞前为观音殿,面积约100平方米,由左、中、右三根天然石柱支撑,内有天泉、“斗狮”、龟石、“蜂窝”、步月台等10多个景观;后为桃花洞,可容千人,石色晶莹斑斓,有仙桥、佛头岩、祥云岩、隐鹊岩、晃石、跃鲤石等景观,其中“天鼓”和“虚鸣窍”最妙,用芦扫轻拍,即发出巨响,经久不绝。 暗洞因地因景安装各色彩灯照明投影,内有镇鲤石、“龟蛇入洞”、一线天、沉溪、天河、“仙人床”、“洞底日月”等景致。洞内外有宋以来摩崖石刻近百处,还残留着40多个碑座。洞内全部游程只要20分钟,是难得的景观集约型岩洞。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所编《天下名山游记》,收有写福建山水的游记8篇,其中《游滴水岩记》是明代文学家、有“后七子”之称的宗臣的作品。宗在文中称:“此岩之奇,天奇之也”。 观音殿左侧建有振衣亭,洞顶建有望月亭。 有公路直达洞前。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滴水岩滴水岩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田边村境内的大蚶山西面。建筑物有两座钟楼、滴清殿、三一殿等。滴清殿前两侧是两座高耸的精美石塔,殿的墙壁上刻有古朴的二十四孝图。殿右侧是考亭书院, 土木建筑,三进三开间。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考亭书院的书生吴洪绩和曾光鲁同时考中进士,一时考亭书院名闻莆田。他们考中进士后,回乡省亲,各为滴水岩和考亭书院写一副对联:“灵岩晴昨雨,鹫岭石为天”;“一窍有灵通地脉,半空无雨滴天浆”。生动地形容滴水岩的由来及景观。两对均已刻为岩屋楹联。考亭书院后为岩屋,长、宽约8米,岩屋常年滴水不断。滴水石有两只“石眼”, 源源不断的水从这两眼当中流出来,滴在下方一个莲花型的石盆。这滴下来的水清甜可口,很多游客来这里,都会装一瓶回去。滴清殿后有一巨石,如巨斧劈开,石上刻有“云水风度”四个大字。石刻后面有一奇石,人称“海龟朝圣”。 据说当时有位叫王姜的僧人来到这里后,在滴水石的下方凿了一间房子,生活在这里。这石房还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就位于滴水岩另一侧下方,有个很小的洞门,里面的房间用石块隔成了一房一厅的两间房,房子的地势里高外低,水进不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