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低塘街道 |
释义 | 低塘街道位于浙江省余姚城区正北12公里处。东与慈溪城区、横河镇相连,南与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接壤,西部至梁周公路与朗霞街道为邻,北隔大沽塘与慈溪的周巷、天元镇相望。 概况南北长7.61公里,东西宽9.137公里,面积43.32平方公里,辖洋山、历山、黄湖、黄清堰、芦城、低塘、汤家闸、姆湖、镆剑山、郑巷、西郑巷11行政村和历山、直河路、郑巷3个居委会。2006年底,总户数16363户,常住人口4369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31人。社会总产值130亿元,工业总产值11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亿元,财政总收入3.3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9849元。境内东南部是丘陵地带,西北部为平原,海拔4.5—5米(按吴凇高程),平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土壤为黄斑、松泥、黄化、青紫泥、黄泥土为主。水利资源丰富。境内上河、中河、下河(按水位高低)汇集,江河网布、中江(低塘江)由低塘新堰头穿境8公里入姚江,还有剑江、大塘江、半山堰江等主要河流,全境大小河流58条,总长88公里。原黄沙湖(旧称黄山湖),据光绪《余姚县志》载,黄山湖在云柯乡二都(今黄湖村)周一百三顷三十三方一角二十步,灌田一百顷有余。1960年后逐年围湖改田,现为国营黄湖农场和监狱所在地。 种植及养殖产业农业素以水稻、棉花为主,种植水稻历史悠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黄清堰的茅湖出土了5千年前的稻谷,说明远古已有种植。市场经济后调整产业结构,已形成经济型种植及养殖产业。境内无公害名优水果舜水蜜梨种植面积3600亩,分布11个村,百亩以上基地5个,年产量6000吨,产值1200万元,杨梅1600亩,年产800吨,茶叶380亩,黄湖的“瀑布仙茗”和郑巷的“乌岭绿”名茶已打入省内外市场。新兴的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吉锋警犬养殖场驯养警犬800多只,姚北养鹿场30多头,余姚舜水野鸭养殖场年产野鸭1万只,国行养鹅场有种鹅2000只,饲养量5万只。金昌隆甲鱼养殖场年产30万只,淡水鱼、虾、蟹、鳖的养殖场达600亩,垂钓鱼塘20多个。 工业生产企业境内在清末民国期间有几家轧米、籽棉脱粒等加工厂和糕饼制糖、铁木器等作坊、工场,解放后,建起国营棉厂、米厂、油厂,至六十年代开始兴办农机厂、煤球厂、石棉厂、麻纺厂、木业竹器社等集体企业,1979年10月港商投资的浙江省第一家外向型村办企业——韩陶制衣厂在低塘落户投产。八十年代乡镇工业崛起,持续发展。目前,工业产品形成了一个家用电器、火机灯具、模具制作、精细化工等为主体且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结构。涌现了帅康集团、利顺达公司,际荣公司等一批科技型企业。目前,街道拥有“帅康热水器”等3只中国名牌,“樱奇吸油烟机”等6只浙江名牌, “帅康室外灯具”等5只宁波名牌和“帅康吸油烟机”等2只国家免检产品,“帅康”商标是国家驰名商标。至2006年全街道有各类企业1894家,从业人员2.63万人,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工业功能区1个,三资企业58家,拥有出口企业44家。已形成以芦城,美姜亮、周东货运站和姚北金属材料市场等特色型市场群,三家货运站年发送货物达到200余万吨,物流遍布全国各地,金属材料市场有经营户320家,各种金属板料齐全,年销售量15亿元。 村镇建设宋朝南迁后,境内人口骤增,固定的交易市场次第形成,低塘曾有市、街、镇之名。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县道姚周公路(胜周线)通车,纵贯低塘境内,民国三十二年(1943)低(塘)庵(东)公路建成,又凭借中江(姚江至低塘新堰头)与中河(现慈溪)联通,低塘南至余姚,北至长河庵东的交通十分便利,水陆畅通,船车频繁,此时已成为慈溪的棉花、土布、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及海盐的交易场所和集散地,有总长300米的十字街道,设有各类行、店、庄、铺。1949年后,集镇逐步发展,建立供销社,设立多个门市部,生产、生活资料的供产基本满足需求。1959年填街河200米建南朝北面两层楼的街面房子,拓宽路面。1963年低塘、临山、横河三个区合并为低塘区,辖17个公社,地域面积和人口占全县的近三分之一,驻地低塘集镇,低塘成为姚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加快了经济发展和集镇的建设。1984年低塘由乡改为建制镇,先后三次编制《低塘镇总体发展规划》。2003年改低塘街道,围绕建设现代化的新型集镇目标,优化区域功能布局,进行了规划和实施。目前城镇建城区面积2.6平方公里,主要街道8条,低塘街、镇中路、镇北路、兴业路为闹市区,建住宅小区6个,引导农民转化为市民,促使城镇人口聚集。境内农贸市场11个,专用场地2.4万平方米,姚西北供水工程低塘设第一供水站,日供水量1.46万吨。2002年建成110kv的供电所,水电可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1991年开通程控制电话,至今装机22700余台;主要公路以纵穿主境的329国道、新洋线、剑江路、振兴路形成了“四纵四横”的交通网络。通村公路阡陌相连,村村相通,硬化率达100%。 社会事业解放前,境内有12所小学,其中郑巷的溪水小学、低塘崇云小学、历山的舜耕小学先后在宋至清时期创办。解放后教育事业发展较快,1954年建低塘区中心小学,1956年建县第五初级中学(余姚五中),1960年为省二级重点中学。教育网点调整后,有中学4所,成人职校1所,小学5所,幼儿园9所,低塘成人职校、历山中学、低塘中心小学为省示范学校。有文化站1个,藏书1.2万册,健身路径1套,影剧院1座,1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1个,村文化宫4个,拥有各类文体场所800平方米,2003年创“省东海明珠”并命名。广电站1个,1992年建立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境。有低塘中心卫生院、惠爱医院(全市最大的民营医院)、郑巷门诊部各1个,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合作医疗站19家。教文卫事业蓬勃发展,制订《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广泛开展以“三德”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弘扬文明向上的精神风尚。文明村(单位)不断涌现,有省级文明村1个,宁波市文明村、单位4个,余姚市文明村、单位21家。 名优特产低塘街道盛产舜水蜜梨,有“中国早熟蜜梨之乡”之称,早熟蜜梨以翠冠、脆绿、清香为主载品种,肉白质脆,汁多味甜、果大形美。2003年确定为首批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先后获宁波市名牌农产品、浙江省精品水果一等奖、早熟梨金奖、全国优质早熟梨奖等众多美誉。 风景名胜赤山“巍然独秀,为一方之宗”的赤山,峰峦叠翠,松竹辉映,雀鸣莺转,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北麓有大湖底水库,十几条涓涓溪水流入水库,湖水清澈见底,鱼翔虾游,更有小舟游艇,是泛湖垂钓、赏景休闲的极佳去处。历山,相传尧帝派舜帝来余姚时,在历山亲自耕耘稼穑,向有 “舜耕历山”之说,曾有象田、舜井、石床和舜帝庙诸迹。黄湖村的九缸岭古越窑遗志是余姚市重点文物保护点。黄清堰村严子陵纪念碑牌坊于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3年)建成,汉光武帝刘秀为牌坊御赐“高风千古,清节流芳”八字,赞扬先生一生笑傲名利,清身全行的品德。宋文学家范仲淹有诗赞曰:云山苍茫,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现存牌坊是明万历已酉(1585)年在原址重建而成,保留了原匾原貌,古朴大方,敦实厚重,体现了古代文明特色,是余姚市重点文物保护点,牌坊近旁,有严氏宗祠,后人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纷纷解囊捐款,目前已修葺一新。 历山历山源于余姚河姆渡五千年文化,脉脉相通。相传上古舜帝为民时,曾在历山妫水边搭个茅棚住下,烧荒垦地躬耕于历山之下, 因此又称舜耕山。而之后又有渔民在出海捕鱼时在此山休息,有时在山上晒网补网,烧香祭之,因此到现在还有人称此山为沥网山。 关于舜耕历山的记载,最早见于《墨子·尚贤下》:“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濒,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据此可知,这个传说在春秋时期就已广泛流传了,其起源是很早的。 有这样的传说,自然并非虚渺,而是源自历山上的各种“物件”。 历山,约占地五万平方米,呈蛋形状,东西长度多于南北。海拔高度88米,呈宝塔形。山上有自然形成的石器。南山坡有石床,可同时容纳十来个成年人休息。北面东侧半山腰有龙殿、汤罐、洗脚盆,朝北上侧有一幅壁画。据传这些石器就是舜耕历山时留下的。 历山山南面建有两座庙宇,为历山东庙和西庙。当年每遇佛事,香火旺盛,烟雾绕山。每逢大年初一,这里的百姓都要到历山一游,讨一个吉利,祈求一年的顺风与健壮。 历山北侧是大海,西至曹娥,东至观海卫。历山的祖先谢阁老,筑起第一道海塘,称大沽塘。大沽塘是旧时重要的运输通道之一,有灯塔指引,各种运输船只频繁来往于此。 历山东西两侧,分别建有庵堂与凉亭,庵堂分东庵与西庵。而凉亭就在大沽塘边,至今还保存着。据说以前凉亭里放着各类应急物资,包括灯笼、蓑衣、食物、棺材等。行船的人遇到大雨,可在凉亭内稍事休息,行人可借用蓑衣,天黑了可取灯笼照明,鳏寡孤独者可拿凉亭内的棺材。所有凉亭内的物件全是当地的乡绅、善者捐助,时常添加,从不短缺。而当地百姓也不会对凉亭内物件心生贪念,若非必须,绝不私用,借用灯笼、蓑衣的,会自动归还,家中长者有受惠于凉亭的,晚辈有了出息也会感恩,成为乡绅、善者之列。这也应了《史记·五帝本记》中的记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意思是说,舜在历山耕治时,当地民风大变,大家懂得了互相谦让。而此种淳朴民风也从此延续下来。 历山历来被认为是一座宝山。在建设初期,历山又发挥了其另外的价值。历山石质坚硬又带韧性,是建筑之中的好材料。曾开采历山用于建筑。后来又全面开采历山,用历山之土填砌海塘。如今历山已不复存在,有的只是老人们祖辈相传的回忆,但其为地区做出的贡献却是不容磨灭的。 传说历山是独角金牛的栖息地,金牛经常在此出入,只有能力强的圣人才可以捕住金牛。五千年来,历山人民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衍发展,安居乐业。改革开放以后,历山人民更以踏实、勤奋、创新的精神发展历山,私有企业遍地开花并蓬勃发展,为历山经济注入新鲜活力,快速发展的经济使历山地区成了浙北名副其实的“金牛”。 发展目标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余慈地区将迸发出更强的发展活力。“十一五”时期,低塘街道将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建设新农村,着力打造集商贸、文化、休闲为一体的新型社区。2011年,预计经济总产值可实现26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2万元,财政收入4.7亿元。街道建城区面积5平方公里,努力使经济发展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