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低保真 |
释义 | 定义低保真(Lo-Fi)的发展及其影响在80年代初90年代末的时候,低保真已经不再只是对某张特定专辑录音质量的描述,它本身就成为了一种流派。贯穿整个摇滚史,唱片的录制往往都是在不合规格的设备上廉价而迅速地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最早的摇滚唱片、60年代绝大部分的车库摇滚和70年代后期许多的朋克摇滚都可以贴上低保真的标签。然而后来,低保真谈及的是搞地下独立摇滚的一类音乐人,他们用四轨的仪器在家录制其音乐素材。大部分这种音乐发源于80年代的美国地下,包括像R.E.M这样的乐队;另外还包括一批英国的原型朋克乐队和新西兰的乐队,比如the Chills 和 the Clean. 通常,这些低保真乐队会从简单的流行摇滚歌曲波动到自由形态的歌曲结构或纯粹的噪音与艺术性的实验音乐。尽管这些乐队保持了音乐的相对简单易与直接,但唱片质量低下的灌制、磁带涂层的声音失真与嘶嘶作响、以及抽象而愚钝的歌词依然使得他们的音乐声音显得不寻常而激进。最开始的时候,低保真的唱片都以自制磁带的方式进行交易,但也有一些独立的厂牌发布了正式的专辑,最著名的就是由Calvin Johnson经营的,领导了Beat Happening乐队的K Records.80年代末期,一些像Pussy Galore, Beat Happening 和 Royal Trux这样的乐队,在美国地下拥有了一小批狂热的追随者。到1992年,像Sebadoh 和 Pavement 这样的乐队已经通过他们蓄意做出的嘈杂而混乱的唱片成为在英美大受欢迎的崇拜偶像。几年之后,这种低保真美学在Liz Phair 和 Beck的帮助下以一种改进过的更加新型的式样侵占了主流市场。 低保真(软件测试)在软件测试中会有低保真一说,主要是指了解系统界面情况以及内部的业务流程情况,方便以后对照开发出来的产品进行相关测试. 周边具有该风格的乐队/艺人 Beck, Elliott Smith, Logh, Of Montreal,Pavement, Sebadoh, Ween ,TIMES NEW VIKING,Prumice lo-fi的低保真、高品质生活 lo-fi的低保真、高品质生活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潮流。 lo-fi(低保真),最早是摇滚音乐上的一种说法,也即是hi-fi(高保真)的反义词,通常使用粗糙、怪异、不和谐的音色和生硬、歪曲的演奏技巧,着力营造出一种噪音效果。但是现在lo-fi大行其道,已经不局限于摇滚乐内部,大凡是那种追求简单、自然、直接、反科技、DIY之类追求快感的生活方式,通通都被贯以lo-fi之名。一时之间,你lo-fi我也lo-fi,好像人人都是愤怒青年,个个都有特殊品位。 lo-fi族的居所 一个理想的去处:平房,郊外,没有床,没有电视天线接口。屋里屋外到处是花草,连干枯的落叶也从不清理。自己做的凳子,从附近学校捡回来的旧课桌。电脑、DVD机、音箱、20G的苹果ipad扔在草篮子里。一万本书,没有空调。附近是空地、工厂和山,远处有脏乱差的农贸市场。院子里有草莓和草。门口挂着雨衣、刀、登山包。靠耐心和蚊子作战。自行车已经生锈。 lo-fi族的服饰原则 千万不要戴手表,保证家里没有任何领带、西装、套装、厚垫胸罩、翻领T恤、尖头女式皮鞋、Nike气垫鞋、黄金首饰。没有任何象征财富、地位、教养、品位的附加物。至少有5件从二手市场买来的衣服或鞋,尤其是50元以下的旧皮衣。除非街头运动品牌,否则尽可能剪掉商标。衣服无论多旧多破都可以穿,但袜子不可以是破的———因为会不舒服。 lo-fi族的交通 根据统计,一个美国人花在汽车上的额外时间,相当于他用汽车节省下来的时间。我们知道,汽车主要是一种中产阶级的自我表达方式,所以除非必要,决不买车,要买也买吉普,尽管它很费油。此外,能骑车就决不坐车;能坐公共汽车和地铁就决不打车;倘若出门旅游,则一定坚守背包族原则,尽量坐大巴、普通客轮、火车,与人分租包车,尽量和当地普通人使用同样的交通工具。 lo-fi族的科技观 决不购买品牌电脑和组合音响。凡是懒人不愿意学习的东西,都可能成为lo-fi族人的武器。相信一些信息都应平等共享,并为此行动。科技不过是工具,在科技迷信愈演愈烈的今天,lo-fi人擅长和偏爱旧的技术、自然的秩序、手工劳动的快乐、生态学和混沌物理学的成果。他们用丝网印刷机自制T恤,用经过破解的软件加工实验电影。 lo-fi族的音乐 lo-fi在音乐里,本来是一个特定的流派,指一种使用并研究扭曲的旋律、跑调的嗓音、天真的错误和粗糙的音效的摇滚乐。后来lo-fi这个词演变为一种技术和美学,专指对粗糙效果的开发和喜好,以及对偶发精神和游戏感的尊重。 lo-fi族的消费 惟一的原则:尽量不消费。原则背后的原则:成为消费社会的绊脚石。不做物质的奴隶,也不用曲线救国的方式去追求宁静幸福———所谓等我有了钱就可以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其实是商业机器驱赶人加入社会机器的阴谋。lo-fi人通过劳动养活自己,通过知识来提高劳动技能,但目的决不是让利润原则变成这个世界惟一的动力。lo-fi人不会为了不必要的方便而花费更多的钱,同时也丧失双手实践的乐趣———做饭的乐趣、步行的乐趣、修理的乐趣、洗胶卷的乐趣,也决不认为体力劳动是下贱的。 lo-fi族的影像 DV和16毫米摄影机,不过是工具。如果没有发现并利用其中的特性,那么它们也和35毫米没有什么不同。要强调它的质感,还是它的灵活?是看重它的亲和力?还是看重了民主化也就是便宜?艾里克·侯麦和维姆·文德斯用DV拍的电影,说什么也不是lo-fi的。 lo-fi族的宗教、政治、哲学和美学 lo-fi人天生偏左,偏好佛教(或印度教,或广义的新世纪运动),崇尚个人主义,倾向于民主社会主义,迷恋古代东方哲学和尼采-福柯-德勒兹体系的后现代哲学,他们的美学是浑然天成,注重人、艺术、生活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以音乐为例,lo-fi是对hi-fi的纯技术论和文化霸权的抵制,它强调个人的趣味和感受,而不是外界的物质条件和文化金字塔的积累。 lo-fi族人的社会属性 漠视国籍、语言、种族、性倾向、收入、教育等等界限,注重道德而不是法律,以共同的亚文化聚集成为群体。但同时对不接受此类信条的人保持距离。也就是说,lo-fi人认为自己是开放和宽容的,但实际上他们强调生活态度,对持不同生活态度的人敬而远之,因而,一个可以周游世界的徒步旅行者,可能连一个最小的政府机构或商业机构都无法融入。因为他们对物质和财富的独特看法,他们在那些强调现实性的环境中会变得毫无价值,而且会被认为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逆流。 lo-fi族的时尚 lo-fi从不时尚,一旦成为时尚,就意味着它的hi-fi化。lo-fi是时尚的源泉,但具有匿名、去中心化、反商业的特征,所以它只为时尚提供灵感,本身却不加入。或者说,所有以lo-fi命名的时尚,都是被赋予了商业价值的lo-fi元素的再加工;而lo-fi本身强调的手工性、平民性、随机创作,都将在标准的建立之时死去。如果说布波族文化重新发掘了朴素和自然的价值,那么它也只是想象中的时尚———因为它和lo-fi文化一样不可模仿。在陈逸飞都开始谈论I-D杂志的时候,我们知道,后者已经从很小一群人的生活美学演变为较小一群人标榜的规则。而lo-fi的自发性,不允许被它的敌人———例如陈逸飞———利用并传播,因此它会选择文化自杀,然后另辟蹊径。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