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邓奕军 |
释义 | 邓奕军,男,1968年1月出生,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1992年5月在深圳市参加工作,先后任深圳市鹏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秘书、营销部副经理、公司副总经理。1999年9月回到家乡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樟树布村。同年起,先后任村主任、村股份公司董事长和村党支部书记,现任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樟树布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工作站站长、深圳市樟树布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他也被社区广大居民称颂为“和谐致富的带头人”。 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邓奕军 事迹报道: 邓奕军同志一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勤政廉政、勤奋务实,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团结带领家乡人们闯出了一条致富之路,他先后连续多年被所在镇、街道评为重视妇女工作的好领导、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城市化转地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辞掉副总回乡当“村官” 邓奕军同志1992年大学毕业后到了深圳市一家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工作,他从一个普通的职员做起,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做到了公司副总经理的位置,二十多岁的他就进入了公司的高层,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正所谓春风得意。可谁也没有想到,此时,他竟然辞去了公司副总的职务,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樟树布村,当上了每月只有3000多元工资的“村官” ——村主任。有人为他惋惜:“坐着金饭碗不端去捧泥饭碗”,甚至还招来了不少议论。他对此全然不顾。其实,从他上大学起,就暗暗打算,一定要学好本领回家乡,搞好家乡建设,以实际行动报效家乡父老乡亲。1999年9月,他以高票当选为樟树布村村主任。选举结束后,他既未有高谈阔论,也没有激昂陈词,而只是向广大村民深深地鞠了一个躬。他深知这是村民们对他的信任,他也深感肩上担子的份量,深知这个村官不好当。樟树布村地处深圳市沙湾关口,属水源保护区,部分土地属生态控制线范围,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少,虽然与特区内的罗湖区仅一步之遥,但经济发展水平都相差悬殊,村内基础设施底子薄,村民的生活还不富裕……几年的时间里,他不事张扬,脚踏实地,团结带领广大村民,一方面加强股份公司内部管理,另一方面理顺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筑巢引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利用原有旧厂房引进了樟树布小学,利用社区空地和区内马路开办了夜市,由于管理规范,环境优美、吸引了大批外来经商户和流动人员,充分发挥了存量土地、存量资产和居民房产资源的作用,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盘活了社区经济,使社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近几年,社区经济总收入,纯收入和居民人均分红均以10%的速度逐年上升。1999年他上任时,村级经济总产值仅710万元,人均的分配仅为6500元,到了2006年,社区的工商业总产值达到了1870多万元,村民人均分红达13000多元,与1999年同期相比翻了一倍多,社区物业建筑总面积由2000年的50000多平方米增加到130000多平方米,社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治安环境稳定,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文明风尚蔚然成风,从2000年开始,社区先后被龙岗政府授予“无毒社区”、“卫生社区”、“社会治安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区、镇、街道先进村、先进社区,社区党支部年年都被评为区、街道优秀基层党组织。脚踏实地 勤奋务实 “天道酬勤”几个大字,挂在邓奕军的办公室里格外显眼,这是他的座佑铭。他知道,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得到上天的眷顾。人们看到,每天上班得最早的一个是他,下班走得最晚的一个还是他。白天没有干完的事,没有看完的文件、资料,就把它带回去晚上加班加点也要干完。2000年,原来租用村里厂房的一家港资电机企业,因生产规模扩大了,厂房不够用准备迁往别处,而要扩大厂房,又涉及到几十户居民房的搬迁问题,难度大。邓奕军同志了解情况后,一方面积极做好与港资方的沟通工作,同时,带领村委班子的同志一户一户地做好了居民的搬迁、安置工作,顺利完成了居民房屋拆迁和厂房扩建,留住了港商,每年为村增收300多万元。2006年7月,他咽喉声带囊肿做了切除手术,恰逢龙岗区开展全区“百日整治行动”,他刚做完手术一个星期,就带领社区全体工作人员投入到了整治行动中,清理卫生死角、整治老屋村、整顿“六小场所” ……到处都有他的身影。医生交待手术后要等二十多天才能说话,他就用纸笔来安排工作,在他的带领下,社区“百日行动”清理整治工作战果辉煌,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被评为区“百日行动”先进单位。而他,由于手术后没有休息好,原来的病灶又复发了,2007年初,他瞒着社区班子的其他领导又去做了第二次手术,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告诉班子和其他同志,说是去出差一个星期,一周后,他又悄悄回到了工作岗位。旧村改造,既是社区发展的必然,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但是这项工作牵涉到每户居民的切身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得不好就会出大乱子。邓奕军同志亲自抓这项工作,他经常深入到居民家中,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做到既严格执行城市旧改政策,又不损害居民利益。同时,他还亲自跑去规划部门,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请专家进行科学论证,认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和科学规划。特别是在整个旧改过程中,他严格要求自己和党员干部以及身边工作人员的亲属,不准任何违法抢建、搭建。“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由于党员干部带了头,整个旧改过程中樟树布社区没有出现一户违法搭建和抢建。社区旧村改造规划已获市、区规划部门审批通过,列为深圳市首批旧村改造单位。服务社区 顾全大局 邓奕军同志作为社区的党政一把手,工作中表现出了驾驭全面的卓越才能。他贡献服务社区,却能识大体、顾大局,对于执行上级的指令,从不打折扣,做到了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没有大家,哪有小家”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无论是省、市、区、街道布置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星级社区创建”,还是“百日行动”,“综合整治”、“大综管管理”和重点工程建设,每项上级布置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樟树布社区从没有打折扣、拖后腿。对此,在樟树布社区挂点的南湾街道组织部部长姜红同志深有感触,她曾经深情地说过:“我挂点樟树布社区是最舒服的啰,因为这里有一个好的当家人,一个团结的班子,一个有战斗力的队伍。”为迎接大运会召开而在建的丹平路枢纽工程和为缓解沙湾地区用电紧张而在建的110KV变电站,是两项重点工程,前者自东向西从樟树布社区贯穿而过,后者完全建在樟树布社区,两项工程需征用社区40000多平方米的土地,还要拆迁大量的居民住宅和厂房,这对于这个土地资源紧缺的社区无疑是雪上加霜,许多同志对此想不通。邓奕军同志二话没说,当即表示坚决服从大局,积极支持重点工程建设。他一方面耐心地做好思想工作,统一班子的认识,向广大居民讲清舍小家为大家的道理,取得居民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不等不靠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既支援了重点工程建设,又保持了社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敢于改革 勇于创新 邓奕军同志常说:“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创新社区才能进步和发展。”社区虽小,却是五脏俱全。过去,由于分工不明,责任不清,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服务意识差。针对这些现象,他先是从内部管理入手,制定了完善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干部周巡查制度。在用人问题,能者上庸者下,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推行政企分开。在经济开展模式上,结合社区的实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由过去的“三来一补”的工业企业结构为主,调整为以工业为基础(大力扶持和发展创新型企业),第三产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三是推进公车管理改革。2004年,他就率先在社区对公车管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实行公车全部私有化,由过去的用多少报多少,用多少,算多少改为限数报销,超额不报,节约归己,一步到位,从没反弹,事实证明不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而且仅此一项每年就为社区减少了开支10多万元。心系社区 情暖居民 邓奕军同志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放在心坎上。他经常提醒自己,社区经济发展起来了,居民的口袋鼓起来了,就应该反哺到居民,着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作为社区的管理者,不但要让社区的每位居民都能就业,有饭吃、有衣穿,而且要为他们创造一个优美、和谐的环境。几年来,他团结带领社区一班人,从解决社区居民最基本、最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筑巢引凤,利用外来资金办起了樟树布小学和医院,解决了社区居民子女“上学难”和“就医难”,硬化、修整了社区所有的道路、街道,亮化了路灯,解决了社区居民的“出行难”,建立了社区劳保窗口,积极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就业难”。环境卫生是社区居民关系最直接、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也是一个社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几年来,社区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配备了清洁工人,辖区内所有车位、店铺都实行了门前“三包”责任制。社区环境整洁干净,被龙岗区爱委会授予了“卫生村”称号。为了活跃社区文化生活,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自觉地抵制各种腐朽没落文化,为居民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园,从2003年初开始,邓奕军同志亲自跑设计部门和其它相关部门,采取向银行贷一点,向上级申请一点,自己筹一点的办法,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以社区百年荔枝林为依托,建起了樟树布公园,公园占地5万多平方米,完整地保护了占地4万平方米的百年荔枝树林,新修了网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溜冰场和反映客家文化的艺术景观墙等健身休闲设施。樟树布公园不但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阵地,而且成为樟树布社区一张亮丽的名片。邓奕军同志为人低调,从不张扬。社区的辉煌,引来了许多人刮目相看。许多媒体都想采访这位社区的带头人,还有的记者多次登门想为他写专题报道,都一一被他婉去谢绝了。他说:如果要写就写社区,要拍就拍群众,因为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