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邓小平文选 |
释义 | 邓小平著作、讲话选集。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至1993年,已出版3卷。《邓小平文选(1938~1965)》,1989年8月20日在全国公开发行。《邓小平文选(1975~1982)》,1983年7月1日在全国公开发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93年11月2日在全国公开发行。前2卷再版时,分别改称为《邓小平文选》第一卷、《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95年9月1日《邓小平文选》(全三卷)线装本发行。 简介《邓小平文选》第一卷集中了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以前28年中的重要文章、讲话共43篇。其中30篇为第一次公开发表。文选收入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9篇,解放战争时期的著作7篇,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著作7篇,到中央工作后的著作20篇。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收入邓小平在1975~1982年中共十二大以前的讲话、谈话共60篇。文选收入1975年的著作9篇,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著作17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讲话、谈话34篇。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邓小平1982~1992年期间的重要著作,共119篇。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曾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1987年2~7月)》等小册子和报纸上发表过的著作,这次编入文选时,又作了文字整理,许多篇根据记录稿增补了重要内容。文选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作为开卷篇,以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作为结束篇。 3卷《邓小平文选》是一个整体。第三卷以及10年前出版的第二卷,展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步形成的历史全貌,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华。 目录第一卷 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 (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二日) 党与抗日民主政权 (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五日) 一二九师文化工作的方针任务及其努力方向 (一九四一年五月) 庆祝刘伯承同志五十寿辰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 (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六日) 根据地建设与群众运动 (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日) 太行区的经济建设 (一九四三年七月二日) 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日) 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 (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七日) 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 (一九四八年四月二十五日) 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 (一九四八年六月六日) 关于今后进入新区的几点意见 (一九四八年八月二十四日) 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一九四九年三月三十一日) 打破帝国主义封锁之道 (一九四九年七月十九日) 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一九四九年八月四日) 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一九五○年五月十六日) 克服目前西南党内的不良倾向 (一九五○年六月六日) 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 (一九五○年七月二十一日) 在西南局城市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提纲 (一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全党重视做统一战线工作 (一九五一年三月二十六日) 关于西南地区的土改情况和经验 (一九五一年五月九日) 财政工作的六条方针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三日) 地方财政工作要有全局观念 (一九五四年一月二十五日) 骄傲自满是团结的大敌 (一九五四年二月六日) 办好学校,培养干部 (一九五四年七月九日) 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一九五六年九月十六日) 马列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 (一九五七年四月八日) 共产党要接受监督 (一九五七年四月八日)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五日) 办教育一要普及二要提高 (一九五八年四月七日) 正确地宣传毛泽东思想 (一九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九六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大批提拔年轻的技术干部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重要的是做好经常工作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六二年二月六日) 克服当前困难的办法 (一九六二年五月十一日) 怎样恢复农业生产 (一九六二年七月七日) 执政党的干部问题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立足现实,瞻望前途 (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日) 建设一个成熟的有战斗力的党 文摘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 (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二日) 一 当前的战局,是处于暂时的局部的失利的境况,决不是抗日自卫战争的最后失败。战争的最后胜败,要在持久抗战中去解决。 今天的战争,要求我们充分运用半年抗战的宝贵经验。不仅应研究战略战术,而且还应以最大努力,利用一切可能,动员广大民众加入军队,补充现有兵团,组织新的部队,积蓄与扩大国家的武装力量,以支持长期艰苦的战争。 没有疑问的,中华民族的儿女,是要站在最前线与日寇拼命的,他们是能够以自己的血肉,换取民族的解放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动员新兵的工作,没有任何的困难。首先,是由于历史上“好子不当兵”的传统观念我们还未能给以有力的克服;其次,是由于过去对民众缺乏民族的教育特别是抗日的教育,甚至在抗战爆发后,这一重大的工作,依然表现着异常的不够;第三,是由于我们今天征调壮丁的方式,还不无强迫的错误,这种错误的继续,造成了动员新兵的极大困难,且使入伍者缺乏坚定的意志与作战的勇气,甚至还可造成民众与政府、军队的对立,给日寇、汉奸以活动的口实与机会;最后,也由于对抗日军人家属的困难,没有切实实行政府所颁布的优待办法,给以最低限度的解决,使前线战士能够抛开家庭的顾虑而安心作战,并以这样的影响提高民众加入军队的决心和勇气。 假如我们冷静地回顾几个月来征调兵员的经验,我们当可看到在某些地区,正因为有了上述的缺点和错误,致使民众不能充分认识国家已经到了存亡绝续的关头,以最高的民族仇恨,奔赴抗日的前线,反会产生和增长避免兵役的心理。这种结果,将使民众不能充分了解政府积蓄与扩大国防力量,以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方针之重要,反会在部分人民中增加对于政府的不满情绪。这种结果,将使民众不能充分认识前线官兵的艰苦奋斗与国与家的关系,而热烈地拥护和慰劳军队,实现大革命时代军民一致的优良传统,来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反会增加部分民众厌恶军队不愿当兵的观念。日寇、汉奸、托派之辈,则更利用这些缺点和错误,来进行其挑拨煽惑的阴谋,企图造成民变,以威胁和扰乱抗日的后方。这些严重的现象,即使是在一个两个村庄发生出来,即使在一极小部分民众中表现出来,已经足够引起我们 的最高警惕了! 不错,这一时期的征调工作,已有其相当的成绩,前线军队一般地得到了相当的补充,但这决不能成为一种根据,认为我们还可以继续那些不好的征调方式。它纵然可以供给一时的补充,但绝不能满足长期抗战的需要。只有纠正那些不妥当的方式,才能保证今后动员任务的实现。 二 我们指出由于征调方式的不当,而可能产生的不好结果与影响,其意义不在于消极的批评,而在于如何去纠正,采取好的动员方式,使前线能够得到源源不绝的补充,益能组织足够数量的新军队。 必须了解,全国民众对日寇的侵略是深恶痛绝的,只要我们能采取较好的方式,去诱导他们,鼓动他们,必定能够很快地打破部分民众中的不健康的心理,必定能够鼓起他们最大的决心与勇气,自动地奔上前线,鼓励自己的夫、子、兄、弟上前线,为光荣的民族解放事业而战斗。这从某些区域进行动员工作收到显著成绩的例子中,可以充分地证明出来。 这些动员较好的区域,给我们显示出了一些可贵的经验。在那里,进行了充分的宣传鼓动工作。运用了各种宣传的武器——戏剧、歌曲、壁报、群众大会、小的飞行演讲、个别谈话等等方法,向群众说明目前形势和生路,揭露敌人的残暴。经过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后,民众的抗日热情很快地激发起来,自动加入军队的踊跃,是远远超过强征的效果。 在那里,进行了团结抗日积极分子与在群众中有信仰的分子(不是投机想升官发财的那些人)的工作,经过他们去进行招募,常常收效极大。 在那里,进行了抗日军人家属中的工作,召集了各军军人的家属开会,有可能时甚至举行会餐,向他们宣传解释各种抗日的问题,说明他们的光荣,给以光荣牌匾,并征询他们的意见。对于他们的困难,已在可能的范围内,向当地政府或民众团体提出意见,求得部分的解决。这些工作的结果,给了一切人民以抗日军人家属光荣的榜样,创造了不少妻子送丈夫、父母送儿子、哥哥送弟弟参加军队的新模范。 在那里,动员了政府和民众团体,来协同地进行这一工作,推动了这些组织进行宣传、慰劳与欢迎新兵上前线的工作。 在那里,驻扎的军队,首先起到了模范的作用。军队本身有了模范的纪律,与民众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举行军民联欢晚会,请民众吃饭(常是以连队为单位每家请一人代表)。这些工作给了民众以最切实的影响,使他们从经验中改变了惧怕军队的心理和“好子不当兵”的观念,给了政府与军队招募新兵以便利。 在那里,军队中已动员了自己的战士去进行招募工作。只要保证自己的战士不会扰民,态度和蔼,所收成绩常常是可观的。 最后,在那里,有些地区是处在敌人的后方侧翼,或者处在时常被敌侵扰的范围内,他们充分地运用了组织游击队的方式,动员敌人后方我接敌区域的群众进行广泛的游击战争。这些游击队本身的壮大与战斗力的增强,还逐渐成为正规的劲旅,实际上扩大了国防的力量;甚至在可能的时机,在不妨害与削弱游击战争的开展之条件下,还可动员一些游击部队加入正规的军队。这一方式的运用,在今天不少领土变为敌人后方的条件下特别重要,既是增强国防军队的一种良好手段,在持久抗战的战略上更有极伟大的意义。 我们热望全国一切军队能够得到适时的补充与扩大。在全国的征兵制还没有可能实施以前,我们盼望政府和军队都能运用这些经验。固然这些经验仍然是不充分的,但是只要我们毅然地抛弃强征的手段,而着眼于宣传、教育、组织、影响等等动员民众的方式,新的经验将不断地创造出来,动员的收获也必然日益丰富起来。 三 动员新兵的责任,在于一方面保证动员计划的完成,一方面还要从政治工作上,保证这些新战士具有高度的热情和自动性而开赴前线,这对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一工作依靠于动员机关和军队本身协同地完成。 用不良方式征调新兵,巩固部队与提高战斗力的工作自然是极困难的,急需接收新兵的部队,以坚强的政治工作,去弥补征调时的缺点。即是用好的动员方式征调新兵,也不能丝毫忽视这一工作。 必须认识,新战士在昨天还是一个老百姓,家庭的观念是浓厚的,部队的生活是不习惯的,军事技术是不懂得的。为着巩固新战士,使他们很快地习惯部队生活,很快地成为熟练的战士,我们必须进行许多切实而艰苦的工作。 我们不能同意这样的观点,以为完全用长官的严厉统制办法,就可以达到上述目的。固然,军队的严格的纪律与合理的统御是必需的,但是不够的,还要求政治工作的配合。我们不仅要武装战士的手足,尤其重要的是武装战士的头脑。完全采用压制的办法,其结果,纵然可以在表面上收到一些效果,也绝不是巩固的,更不会发扬战士的自动性,从战士自己的觉悟中发生出无比的战斗威力,尤其不能在任何困难环境中还会保持一致以支持艰苦的斗争。 政治工作,在巩固新战士与提高其战斗力上,是应该而且能够发挥其极大作用的。 在接收新兵的时候,必须协同征募机关,举行隆重的慰劳与欢送;在开赴前线的途中,尽可能组织沿途群众的欢迎与欢送;并在接收部队举行热烈的欢迎。 新战士到达部队之后,应首先了解征募时的情形,战士的情绪,以及可能发生的问题,针对这些,进行及时的解释,特别是立即加强抗日的教育,提高新战士的觉悟。 在部队中,应动员老战士,提倡友爱的精神,发动老战士帮助新战士学习军事和政治,反对老兵欺侮新兵的现象。同时,注意新战士的伙食及衣物的供给,尽可减少新战士的困难与苦痛,使新战士的精神感到愉快。这是巩固部队的重要因素。 提倡合理的统御,采取更多的教育说服方式,推动新战士自觉地遵守纪律,努力学习。 提倡战士写信回家,告诉自己在部队的愉快生活,宣传家属抗日救国。允许战士家属到营地看望,并给家属以很好的安慰和招待。 做好这些工作,不仅可以补足动员时的弱点,且可生长将来动员的新的力量。我们希望做政治工作的同志,能以最大的努力去进行,我们还希望军事长官也能给政治工作以赞助。 新兵动员方式的改善,与部队政治工作的加强,将配合着战略战术的进步,锻炼出最大数量的有优良技术的有最高战斗力量的国防军队,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 本文刊载于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二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前线》周刊第三、四期( 合刊)。邓小平同志作此文时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 不久,调任第一二九师政治委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