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邓平寿 |
释义 | 邓平寿于1998年任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上任以来,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服务农村农业农民为己任,发展本地经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兴办社会事业,使虎城镇由一个山区穷镇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镇。 中文名:邓平寿 别名:泥脚、草鞋、田坎书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重庆市梁平县 出生日期:1955年12月17日 逝世日期:2007年2月2日 职业:虎城镇党委书记 信仰:共产主义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个人简介邓平寿(1955—2007),男,汉族,原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泥脚书记”、“草鞋书记”、“田坎书记”,他多年来扎根深山,带领干部群众,把虎城从一个山区穷镇变成远近闻名的富镇;积劳成疾的他倒下了,老百姓深深地怀念他,党员干部从怀念里体会着党的优良作风的力量。 1955年12月17日(编注:此记录的出生日应为农历)出生于四川省梁平县(今重庆市梁平县)原虎城乡上丰村。 1962年9月至1968年8月,在原上丰村小学和原虎城乡中心小学读书。 1968年9月至1971年8月,在原虎城镇中学初中毕业(此为邓平寿接受的全日制教育最高学历,其后曾在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学习现代乡村综合管理,学制3年)。 1971年8月初中毕业后务农,其后到生产队的面房加工挂面,并负责账务;在一份写于1977年11月27日的《关于对邓平寿同志选干的调查报告》中,有这样的记录:1975年,邓平寿带领生产队的广大群众大搞科学种田,试验小麦亩产达500斤,在生产队面房工作后,群众说:“我们这个面房换了几个人都没搞好,只有邓平寿把它管好了。” 1975年8月8日,邓平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党志愿书》中,邓平寿有这样一段朴实的话:我入党以后,要积极参加党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党组织的一切活动,按时交纳党费,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保持优良作风,去掉不良作风,有事同群众商量,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群众意见。我一定要向刘胡兰、杨子荣等英雄学习,学习他们专拣重担挑在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我要求入党,不是为了名誉好听,不是为了给人民当老爷,而是为了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安排,党叫我干啥就干啥,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1976年11月15日至1978年4月1日,在县基本路线教育工作团工作,后在工作团任组长。 1978年4月1日至1981年:在原虎城区波漩乡任团委书记。 1981年至1989年11月23日,任原波漩乡乡长;在一份写于1983年3月24日的《关于邓平寿提任职务的考察报告》中,有这样的记录:该人在管计划生育工作时,多数时间就在各大队与计划生育干事一起工作,走到哪里就在哪里住,计划生育抓得好……作风正派,不谋私利,不搞歪门邪道。 1989年11月23日至1992年11月8日,在原虎城区楚家乡任党委书记兼乡长。 1992年11月8日至1998年12月27日,任虎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1998年10月25日至2007年2月1日,任虎城镇党委书记。 2007年1月14日,正在桑田里奔波的邓平寿突然腹痛如绞,全身乏力,被送进医院;第二天清晨7点5分,虎城镇大兴村村主任袁家福还接到他的电话,听筒中的邓平寿声音虚弱:“桑树栽得怎么样了?要栽好。”2月1日凌晨,身患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邓平寿经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当时他还差3天满51岁;噩耗传出,上万名村民自发赶来,捧着他的相片,伫立在雨中为邓平寿送行。 2007年6月17日,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春蚕到死丝不尽——记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全面介绍了邓平寿的感人事迹,随后,全国多家媒体先后刊发报道,掀起了一个学习邓平寿的热潮;重庆市授予邓平寿“重庆直辖十年建设功臣”荣誉称号。 2007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通知,要求广泛开展向邓平寿同志学习的活动。 2009年,邓平寿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田坎书记重庆梁平县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被群众亲切称为“田坎书记”,他下乡从不坐车,他的办公室永远都向群众敞开,他让虎城镇从一个山区穷镇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镇,最后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出殡那天,成千上万的群众,佩戴白花自发前来为他送行。 邓平寿喜欢下乡,除了镇上开会和赶场,他都要往下跑,不坐车,用脚走,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记一路。虎城的老百姓都说他“不架势”(没架子),给他编了一个 “四子歌谣”:不坐车子,不戴(草)帽子,不摇扇子,手上有块汗帕子。 每月二、五、八赶场这几个日子,一清早开始,一拨一拨的农民往他屋里跑,靠墙边能挤下10个人的长沙发,一整天都是满满当当的。 夜晚他总在做两件事:一是打电话,17个村的村主任挨个打一遍,询问各村的情况,交流他白天看到的问题。第二件事就是读书,特别是农业技术书籍。 邓平寿的节省出了名。他在县里开会,总是当天赶回。1999年,他带领镇干部职工10多人到宜昌、武汉考察,原计划6天的行程仅用了3天,节省开支5000多元。然而,镇里有块“永不消失的光荣榜”,榜上公布的都是捐款人员及数目,邓平寿的名字总是排在第一,每年不少于5000元。而到他去世为止,他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900多元。 用生命铸就忠诚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最高贵的品质就是“忠诚”,而“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最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用生命铸就了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忠诚”。他能赢得那么多老百姓的爱戴,生前被称为“泥脚书记”、“田坎书记”、“草鞋书记”、“挎包书记”,病逝后竟有数千名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护送他的灵车回家,靠的正是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一位镇党委书记,在病逝4个多月后仍被人民深深怀念,全县那么多干部几个月来一直在学习他,那么多普通的村民直到今天提起他的名字还泪流满面,一些和他相识不久的外来投资者至今仍觉得他的离去就像“失去了一位自己的亲人”……“泥脚书记”邓平寿劳碌、为民的一生告诉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都会受到人民的爱戴,这样的好干部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最需要的。 重庆直辖十年建设功臣被群众亲切称为“田坎书记”的重庆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一心为民办事,最后病死在工作岗位上;他的事迹经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重庆市授予邓平寿“重庆直辖十年建设功臣”荣誉称号;前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说,全市党员干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有一大批像邓平寿这样的干部辛勤工作、无私奉献,我们就一定能够闯出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敬老爱老传佳话2005年6月11日,是千丘村龚仕珍老奶奶90岁生日。 当天晚上,邓平寿来到老人家的身前,拉着她的手,问长问短。那股亲热劲,简直就像一个孩子回到母亲身边。龚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 第二年,与龚奶奶隔壁的王奶奶90大寿。当时,邓平寿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无法亲自到场,事后,他备好礼品和礼金,专门托村主任为王奶奶补寿。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邓平寿常这样说,邓平寿爱老、敬老,在虎城传为佳话。 1997年的冬天,楚家村一位姓陈的57岁的单身妇女,结识了邻村的一位老人,两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彼此情投意合。当他们把这事告诉双方子女时,却遭到陈家儿子的强烈反对。两个老人没办法,私下去进行了结婚登记。 迎亲那天,陈家儿子坚决阻拦,不让母亲出门。无论村民怎样劝说,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双方的冲突越来越激烈,甚至抓起了棍棒。 有人给时任书记的邓平寿打电话。不到半小时,邓平寿赶来了。 "啷个回事?大家有话好好说。"邓平寿劝道。 "我不同意他们这桩婚事。老都老了,还嫁什么人?"陈家儿子很生气,认为母亲出嫁丢人。 "陈兄弟,这就是你的不对了。"邓平寿说,"《婚姻法》明确规定,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你干涉母亲的婚事,是违背法律的哟!"邓平寿又劝道:"你们不在她身边,她多寂寞啊!她找谁说话?话说回来,两个老人自己决定了的事,你也不可能改变噻?要尊重老人的意愿。" "我就是想不通。" "如果你阻拦,你就违法了。老人有老人的生活方式,老人与老人之间有他们的共同语言。" 经过反复劝说,陈家的儿子总算同意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械斗就此平息。两位老人在人们的祝福声中喜结连理。 事后,有人悄悄问邓平寿:"这些事,你也管呀?"邓平寿"嘿嘿"笑两声,未作回答。 邓平寿除了任镇党委书记这个职务外,还担任着镇老龄委主任这个职务。多年来,他先后为老人们办了许多实事、好事。镇里先后成立了老龄委、老年人体育协会分会、老年大学、老年人文体活动室、"五保"老人家园,各项老年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耍好龙壮大虫虎城镇在重庆市梁平县是一个偏远的农业大镇,柚子和蚕桑一直是虎城镇的传统农业项目。邓平寿响亮的提出了“耍好一条龙,壮大一根虫”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虎蜜柚和栽桑养蚕。前些年,由于市场行情的影响,蚕茧价格逐年下滑,有些百姓的信心开始动摇,有的甚至挖桑树。邓平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带着镇里的干部天天下村组,给群众做工作,他邀请西南农业大学教授、蚕桑专家到虎城讲解技术、传授科学养殖方法,还在自己家里带头载桑养蚕,为群众做示范。在养蚕的季节和桑树冬管嫁接时,他的挎包里总是带着蚕药、桑剪,随时随地为人民服务。通过10余年的努力,蚕桑和柚子均得到巨大发展。一次,在千丘村二组,邓平寿听说养蚕大户罗立德的三张蚕不吃桑叶,他便立即赶过去,蹲在蚕房里仔细观察,最后确定是轻微农药中毒,马上从挎包里拿出蚕药救治。只花了半天工夫,蚕子就恢复了正常。罗立德拉着邓平寿的手,激动的说,“如果不是你,我这三张蚕就全完了!” 为了大力发展柚子产业,镇党委政府邀请华中国农业大学和县科委、县农业局的科技人员对全镇的果农进行规范化的技术培训。邓平寿组织镇干部下村组蹲点服务,他向礼仁村的种植柚树的能手学果树嫁接技术,并带头在家里种植果树,进行虎蜜柚的嫁接改良,很多群众都到他家参观学习。虎城镇大力加强优质虎城尖柚的优选,进行分级鉴定和管理,注册了“猫儿寨”商标,优选培植出来的虎蜜柚荣获了国家金奖;组建柚子专业合作社,并利用自办网站开展网上宣传与招商,产品远销重庆、成都、香港、澳门等地。虎蜜柚也成为虎城农民群众增收项目之一。 4万人走路不湿鞋万人为邓平寿送行1997年以前,虎城仅有一条出境的泥结碎石路,老街只有三四米宽,全是石板路,破烂陈旧。改造老街已成为老百姓强烈的愿望。可是,要改造老街就意味着原来的门市面积将会减少。为此,镇党委书记组织居民座谈,邓平寿带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问原因,找问题,解疙瘩。在整个改造过程中,无一人上访。改造后的街道达16米宽,街道平坦干净,店铺生意兴隆。 2002年,虎城第一条村组级水泥路——上丰村二组公路修建成功。之后,通过典型引路、扎实工作,全镇迅速掀起大办交通的热潮,一条条村组公路相继修建和硬化。邓平寿同志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奋战在村组公路修建、硬化第一线,在千丘村,由于过度疲劳,晕倒在工地上。2003年,陈家村决定修建一条村组公路,要经过村民刘某住宅后山,刘某认为修路会破坏他家的风水,死活不准施工,镇村干部想尽办法,都无功而返。当时邓平寿在重庆做了肺肿瘤切除手术回来,正边打吊针边工作,知道这件事后,他马上拔掉针头,叫上几位镇干部就往刘某家赶,耐心的做思想工作。刘某看到邓平寿捂着胸口,脸色苍白,只冒虚汗,终于被感动了,答应施工。邓平寿同志就是这样,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通过6年的努力,虎城镇基本实现了县道连村道、村道连组道的水泥路交通网,公硬化村组级公路48条,直接受益群众近4万人,多数群众过上了“走路不湿鞋”的生活。 大事年表1962年9月至1968年8月:在原上丰村小学和原虎城乡中心小学读书。 1968年9月至1971年8月:在原虎城镇中学初中毕业,其后曾在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学习现代乡村综合管理。 1971年8月初中毕业后务农,其后到生产队的面房加工挂面,并负责账务。 1975年,邓平寿带领生产队的广大群众大搞科学种田,试验小麦亩产达500斤。 1975年8月8日:邓平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6年11月15日至1978年4月1日:在县基本路线教育工作团工作,后在工作团任组长。 1978年4月1日至1981年:在原虎城区波漩乡任团委书记。 1981年至1989年11月23日:任原波漩乡乡长。 1989年11月23日至1992年11月8日,在原虎城区楚家乡任党委书记兼乡长。 1992年11月8日至1998年12月27日:任虎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1998年10月25日至2007年2月1日:任虎城镇党委书记。 2007年2月1日病逝。 个人荣誉邓平寿被群众誉为“农民书记”、“泥脚书记”、“田坎书记”、“桑蚕书记”、“草鞋书记”、“挎包书记”; 邓平寿曾两次成为《当代党员》杂志的“封面人物”,一次是生前,一次是生后。 重庆市授予邓平寿“重庆直辖十年建设功臣”荣誉称号。 个人精神邓平寿同志为农民群众奉献一生的精神的行动用在带领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上,努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为构建和谐农村而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满怀至孝至爱的家庭亲情 他对母亲:“晚饭后,母亲安坐起来,儿子打来洗脚水,先用手试试水温,才慢慢将母亲的鞋脱去,小心把脚放进去。一边慢慢揉搓,一边和颜悦色地拉着家常,最近脚还疼不疼?咳嗽好些了吗?50岁的汉子蹲坐在母亲膝下,一脸认真,仿佛一场仪式。夏天天气热,儿子拿湿毛巾帮母亲擦擦背;冬天冷得快,儿子把母亲的脚放在自己怀里暖热了才离开。” 对妻子:每天晚上接到丈夫的电话,已成为唐有清的习惯,不管是出差还是在镇上,即使忙到深夜,邓平寿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老唐啊,空了没?”“老唐啊,今天忙啥了?” 对女儿:小女儿从小喜欢吃肉皮子,邓平寿就把肥肉咬下来,剩下皮子夹到女儿嘴里:“来,邓小狗儿,吃块皮皮……”这些细节,生动地体现了邓平寿这个至孝至爱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的真实形象。这种至孝至爱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的真实形象, 他满怀至真至实的百姓真情 为了帮助群众致富,邓平寿“用脚踏平了办公室与田间地头之间那道坎”,下村时,黄挎包里常常背着桑剪、嫁接刀和蚕药,也常常手把手地教农民修枝和嫁接。在路上,看到哪个农民挑一挑担子,他会接过来帮他挑一肩;看到哪个农民在给果树修剪枝条,他会摸出剪刀来帮他一阵。报道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村里自家的副食品店前,唐春艺刚说两句话,泪就往下掉。她指着身后的房子说,刚结婚时家里没房,邓书记就从批地到贷款帮着跑,新房竣工了,又拿出100元钱让她家做起了豆腐生意。“受过帮助的,又何止我一家人哦!”她拉着我们就在村里转,这家鱼塘是邓书记帮着修的;那家的房子是邓书记帮着盖的;这家修公路的钱是邓书记帮着垫的;那家家里穷,邓书记每年都要出钱给买肥料……” 为了修通群众的致富路,“他每年捐款不少于5000元。他过世后,小女儿找出各村开给父亲的修路捐款收据,就有近8000元。而大家都知道,邓平寿家并不宽裕,他一个月工资1000多元,要赡养88岁的老母亲,弱智的哥哥,多病的妻子……但是,他以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实践着一句名言: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个人语录“我要求入党,不是为了名誉好听,不是为了给人民当老爷,而是为了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党叫我干啥就干啥。”“农民的问题在地里,我坐在小车里,农民不会来找我说话办事” “管你金生银生,把老百姓的路修好了才是你的人生!” “是的,基层做事难,但关键还在于我们怎么对待。我认为,只要真心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群众就会理解你、支持你。”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我们要对得起这张皮皮 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办公益事业出点钱,我们也不得穷。 拿着共产党的钱,起码要对得起那份工资。 一个老鸦一个滩,一个鱼儿一个沱。 人物评价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接见邓平寿先进事迹报告团全体成员中指出:邓平寿先进事迹的震撼力,来自于他对党的事业至忠至诚的炽热感情,来自于他与老百姓至真至纯的鱼水深情,来自于他对老人妻子孩子至孝至爱的浓厚亲情。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集中体现了党的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公仆本色,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忠孝仁爱的传统美德。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可敬、可亲、可学。 “邓平寿身上集聚了众多基层干部的优秀品质,他用整个人生为我们立起一根标杆。”梁平县蟠龙镇党委书记王建平说,“我是在今年换届中上任的镇党委书记,邓书记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35岁的王建平与邓平寿比照的结果是:“我们的路还很长,基层干部有学头、有干头,也有奔头!” 王建平是在县里召开的一次会上认识邓平寿的,凭直观感受,他认为邓平寿是个了不起的人。王建平说:“干部把百姓放在什么地方,百姓就把你放在什么位置!” 邓平寿的事迹成为大学生热议的话题,西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孙楚航告诉记者,在网上看见有关邓平寿的事迹后,他感动得落泪了。他说:“大德无碑,这样把老百姓放在心坎上的基层干部让人肃然起敬。谁的心里装着老百姓,老百姓就把谁刻在心上。”孙楚航还和同学们将邓平寿的有关报道整理成集,通过网络传送给朋友、同学。 西南政法大学教师张北坪说,邓平寿是新时期基层干部的楷模,也是一面“镜子”。领导干部可以从他的事迹中受到启发:怎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怎样才能和群众心连心。 社会影响邓平寿事迹报告会感动全场中共重庆市委机关刊物当代党员杂志社下辖的《当代党员》、《党员文摘》、《党课参考》与中国当红网(通称“三刊一网”)共同隆重推出“特别报道”专题——《公仆楷模邓平寿》,以供全国广大党员、人民群众学习之需。英雄逝世后,“三刊一网”集中报道了他的动人事迹,引起中央领导重视、社会各界关注。中央决定,将邓平寿树立为全国重大学习典型。 邓平寿的事迹成为大学生热议的话题。西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孙楚航告诉记者,在网上看见有关邓平寿的事迹后,他感动得落泪了。他说:“大德无碑,这样把老百姓放在心坎上的基层干部让人肃然起敬。谁的心里装着老百姓,老百姓就把谁刻在心上。”孙楚航还和同学们将邓平寿的有关报道整理成集,通过网络传送给朋友、同学。 社会意义邓平寿同志是新时期乡镇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尽管离开了我们,但他优良的干事作风,宝贵的工作经验,高尚的风范和人格魅力永远值得我们基层干部学习。学好用好邓平寿同志的精神,对尽快让农民富裕起来,让农村经济发展起来,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邓平寿同志优良的干事作风值得学习。 邓平寿同志为虎城4万余群众奔波忙碌靠的是一股劲,出发点是对虎城人民的一种情,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让虎城人们过上好日子这一个梦。正是为了这个梦,邓平寿同志在条件并不好的虎城一呆就是30年;肺部手术7天后就回政府工作;经常冒着严寒酷暑步行下乡入户;一年近300天泡在农村。邓平寿同志能做到这些就是因为他有要实现那一个梦的坚强毅力!可以说,他那种扎根农村、奉献农村,为农民利益牺牲一切的崇高境界和不断忘我拼搏的坚强毅力是最值得我们基层领导干部学习的地方。我们的基层领导干部就应该树立农民不富我们就不走的远大目标,真正做到为人民利益牺牲一切。 邓平寿同志宝贵的工作经验值得学习。邓平寿同志文化水平不高,可他却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怎么来的?是邓平寿同志在30余年的农村工作中积累的,是邓平寿同志处理千万件大大小小的事情总结积累的。正因为这些日积月累的经验,邓平寿同志才具有了驾驭各种矛盾的实力,才成为了四万虎城人民的主心骨,才成了虎城人民心中的脊梁。群众信任他,职工佩服他。我们基层领导干部,就要不断学习邓平寿同志的干事能力,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了解农村、了解农民,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代言人,让广大人民群众相信自己,踏踏实实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邓平寿同志高尚的风范和人格魅力值得学习。邓平寿同志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虎城镇之所以风正、气顺,与邓平寿同志高尚的风范和人格魅力有着很大关系。邓平寿同志为了全镇百姓走上好路,年年捐款2000元以上;为了节约成本,还鼓励群众自己经营水泥路硬化;为了引进企业,亲自为企业解决方方面面的困难和问题,而且从不给企业增加一点负担。外来企业的老板称:到虎城投资,除了优惠的政策和条件外,还有就是邓平寿同志的人格魅力。邓平寿同志去世后,数名企业老板送葬数里。一个镇乡、一个部门的一把手的人格魅力至关重要,我们每一个基层领导都应该注重增强素质,完善人格,树立高尚的基层领导干部的风范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带动广大干部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牺牲小我,实现大我,全心全意做群众的贴心人。 邓平寿同志,我们要真学、真懂、真干值得学习。我们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理想的起点、信念的支点和事业的核心,把学习邓平寿同志为农民群众奉献一生的精神的行动用在带领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上,努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为构建和谐农村而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相关影视基本资料电影:我是花下肥泥巴 导演:黄河 制片:黄河 编剧:李本深、刘文娅、熊明国 主要演员:孙敏——邓平寿、王柠——唐贵香 剧情简介《我是花下肥泥巴》影片讲述了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将一个欠发达乡镇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奇迹”。他扎根偏远艰苦农村30多年,为了筹集修路资金,他不惜向两个蛮不讲理的乡民当众下跪……虎城镇在几年内甩掉了穷帽子,城镇面貌改变了,百姓富裕了,积劳成疾的他却倒在了礼花缤纷的夜空之下。那一瞬间,他心里闪过的最后一个念头是他对妻子说过的话:“你是地上一枝花,我是花下肥泥巴”。 影片用镜头语言描摹了一个乡镇干部平凡而真实的形象,平平淡淡中流露出真实的感动。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