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等扎村
释义

村情概况

等扎村隶属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勐秀乡,地处乡西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到乡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市35公里。东邻唐家富家,南邻村医疗室,西邻等扎小组文化活动室,北邻戴德文家。辖等扎、高里、等撒等7个村民小组。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6人,少数民族党员7人,其中男党员33人、女党员4人。该村现有农户376 户,有乡村人口1629人,其中男性852人,女性776人。其中农业人口1629人,劳动力118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40人。全村国土面积43.87平方公里,海拔1362.2米,年平均气温 26 ℃,年降水量 1455 毫米,适合种植甘蔗、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7837 亩,人均耕地4.8亩,林地17752亩。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甘蔗,主要销售往市内。2009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39.7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1.63%。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25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以养殖业,种植柠檬、八角、核桃、草果、杉木为主。

农村经济

该村有耕地总面积7837亩(其中:田1071亩,地 6766 亩),人均耕地4.79亩,主要种植甘蔗等作物;拥有林地17752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792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1亩,主要种植柠檬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602.7亩,其中养殖面积9亩;荒山荒地3561.45亩,其他面积36048.18亩。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5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96万元,占总收入的52.24%;畜牧业收入146万元,占总收入的19.2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605头,肉牛38头,禽畜1868只);渔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0.26%;林业收入93万元,占总收入的12.27%;第二、三产业收入24万元,占总收入的3.17%;工资性收入7万元,占总收入的0.92%。农民人均纯收入272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39人(占劳动力的12.38%),在省内务工59人。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7人,少数民族党员9人,其中男党员38人、女党员9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组成,下设7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7个,共有团员129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3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991亩。年末集体总收入1.7 万元,有固定资产34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 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的方式公开。

基础设施

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283户通自来水,有59户饮用井水,有34 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9 %)。有356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82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5%和 4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4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79户(分别占总数的64%和47%)。该村到乡道路为弹石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集贸市场7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5辆,农用运输车10辆,拖拉机17辆,摩托车269辆。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8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户。全村有6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有7个自然村已通路;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5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7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7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32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民族风情

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景颇族混居地),其中景颇族336人,汉族1066人,其他民族177人。该行政村有7个村民小组,以汉族、景颇族、傈僳族三种民族为主。汉族主要继承和沿袭汉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有“春节”、“中秋”、“端午”、“清明”、“七月半接祖”,还有景颇族的目瑙纵歌、尝新米活动,傈僳族的刀杆节,有景颇山寨等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资源,有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目瑙纵歌是景颇族的一种大型的群众性歌舞活动,是一年之中,景颇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在每个人看来,目瑙纵歌就像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已经溶入了他们的血液之中。目瑙纵歌这个词本来是一个合成词语。景颇族共有景颇、载瓦等五个支系,目瑙是景颇支系的语言里,集体歌舞的意思,而纵歌则是载瓦方言中,集体歌舞的意思。这两个词合起来,就形成了目瑙纵歌。后世的景颇族男子,人手一把景颇长刀,作为自己民族的标志。在每年为目瑙纵歌编排的节目中,长刀舞都会是一个重要的节目。

人口卫生

2010年该村现有农户386户,共乡村人口1620人。其中农业人口1615人,劳动力1103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景颇族混居地),其中景颇族335人,汉族1042人,其他民族238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538人,参合率97.34%;享受低保251人,五保户8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卫生所面积为93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12 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人畜混居的农户371户,占农户总数的97.89%。

新农村建设

2010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村容村貌整治、管理民主”的发展目标,立足乡情实际,合理布局,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田水利设施差,就医就学困难,劳动者科技能力低下。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以养殖业,种植柠檬、八角、核桃、草果、杉木为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0: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