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等秀村
释义

等秀村隶属瑞丽市弄岛镇,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27公里。辖 等秀、畔弄等11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 927 户,有乡村人口3765人,其中农业人口 3765人,劳动力260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2057人。

中文名称:等秀村

别名:村庄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

面积:6.47 平方公里

人口:3477人

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20.3 ℃

村情概况

本行政村隶属瑞丽市弄岛镇,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27公里。辖 等秀、畔弄等11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49 户,有乡村人口3477人,其中农业人口3472 人,劳动力 2448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074 人。全村国土面积 6.47 平方公里,海拔 700 米,年平均气温20.3 ℃,年降水量1454.2 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甘蔗、橡胶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8675 亩,人均耕地1.9 亩,林地874 亩。200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34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3 元。农民收入主要以 种植业 为主。

全村共有农村党支部10个,农村党员98人。以傣族为主要居住民族,傣族有3080人,占总人口的86.6%,汉族有460人,占总人口的12.9%,其他民族有4人,占总人口的0.5%。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12元。主要产业为粮食(水稻、玉米)、甘蔗、西瓜,其他经济作物有麻竹、油菜、橡胶等。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8675亩(其中:水田6488 亩,旱地 2187 亩),人均耕地 2.3 亩,主要种植粮食、甘蔗、橡胶等农作物;拥有林地 1202 亩,水面面积 153 亩,其中养殖面积 37 亩。

基础设施

2009年底,全村已实现通电、路、电视、电话四通,无路灯。全村未通自来水,有 927户饮用井水,有 927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927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 928 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 664 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 495户。

本村委会到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委会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委会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公里,距离集贸市场3 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45辆,拖拉机 382 辆,摩托车807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 6488 亩,有效灌溉率为74.79%,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6488 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87 亩。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6 户;装有太阳能农户 58 户;全村未通自来水;有11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1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1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1个自然村已通电话;全村未通路灯。有11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全村农户住房以其他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 20户属于砖混结构住房;有417户属于砖木结构住房;有29 户属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461户属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全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2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661万元,占总收入的68.41%;畜牧业收入402万元,占总收入的16.5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228头,肉牛652 头,肉羊78 头,鸡11999只);渔业收入 52 万元,占总收入的2.14%;林业收入84万元,占总收入的3.46%;第二、三产业收入208万元,占总收入的1.15%;工资性收入21 万元,占总收入的0.86%。农民人均纯收入3493元,农民收入以 种植业 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3人(占劳动力的2.74%),在省内务工39人,到省外务工64人。

党建工作

等秀村党总支对创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工作非常重视,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参观学习了其他乡镇农村基层党建的先进经验。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并就创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工作成立了工作小组,由村委会主任具体抓此项工作的落实。村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充分 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大力宣传、发动、组织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建设工作。

根据上级的要求,等秀村党总支文化活动中心由省立项投资兴建,没有在群众中摊派集资,没有拖欠工程款,没有增加群众的任何负担。村委会积极配合施工单位进行建设,给施工队提供了住房,解决了用水用电问题,积极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设施建设

以点带面,树立典型。在村两委的积极努力下,首先选择党务工作好、创建意识强、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村,先行示范,进行文化活动室的规范化建设。先后为5个自然村出谋划策,通过自筹资金,并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为跌沙、弄贺、等秀、喊等、畔弄五个自然村建盖了村文化活动室,总投资49.8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34.8万元,向上级争取资金15万元。总建筑面积1520 m,房屋采用砖木和砖混结构。在这些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中,首先加强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包括党支部职责、组织生活制度等在内的19项制度。其次对这5个村的文化活动室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制作了内容全面、外观精美、高档次的标准化板牌,全力推行“五个三”规范化管理。第三,村上还为文化活动室购置了桌椅,各类图书和必需的电教设备。我们首先在这5个村树立标准化文化活动室的典型,然后在全村整体推进,全面开花。目前又有3个自然村的文化活动室正在建设当中,总投资为62万元,建筑面积1200 m,均为框架结构。

文化教育

全村建有小学 2 所,校舍建筑面积 1814 平方米,拥有教师 20 人,在校学生567人,距离镇中学2 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830人,其中小学生567人,中学生263 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4 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人文地理

本村主要以傣族为主,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主要地区之一,存有众多佛教文化古迹,文化和民间艺术丰富多彩,舞蹈、音乐、文学艺术各具特色,傣家人热情好客,主要的民族节日为泼水节、傣历新年、进凹、出凹等节日,民间的象脚鼓舞和戛央更具有浓厚传统的傣文化。美丽的亚热带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古老的宗教文化,和平友好的边境,构成了独特的傣寨风情。

发展重点

全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1、人畜饮水困难;2、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休闲、娱乐等公共设施缺乏,人居环境较差;3、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规模化经营体系尚未建立;4、农民受文化教育程度少,文化教育滞后,劳动技能差。

本村委会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1、加强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2、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劳动技能;3、重点发展粮食、甘蔗、果瓜、大牲畜养殖等产业发展;4、加大培育优势产业,加大对大牲畜养殖的技术培训,引进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体系。

新农村建设

2008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本村委会在镇政府积极组织下,努力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主要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特色产业

全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市。2009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661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68.41%。该村委会目前正在发展大牲畜养殖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产业。

人口卫生

全村现有农户927户,乡村人口3765人,其中男性1878人,女性1901人。其中农业人口3765 人,劳动力 2609人。全村以傣族为主,其中傣族3226人,汉族510人,其他民族29人。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765人,参合率100%;享受低保236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镇卫生院,距离镇卫生院 3 公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