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登封嵩山地质博物馆 |
释义 | 嵩山地质博物馆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城北三公里的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座北朝南,北濒伊洛,南环颖河,滨河溪水淙淙缠绕,环境幽雅,四季长青,绿树成荫,是一座充满着璀璨宝矿的宫殿,是欧亚大陆桥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嵩山里的地质博物馆深远意义(地质背景 地质遗迹类型 三大构造运动遗迹) 世界地质百科全书(地质遗迹类型分布 地层及接触界线 中生界三叠系剖面 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剖面 古生物化石 矿物构造 土壤 区域构造) 走进这座宫殿,你将融入无穷的地质知识的海洋。无论是地质勘探的乐趣,还是通识矿物宝石的兴奋,或是了解地球内部奥秘的冲动,这里都可以让你得到满足。你可能想象不到地下居然还有如此灿烂的东西,更可能激发你去探索地质科学的全部密秘。。 她浓缩了嵩山地区在不足20平方公里范围内,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5亿年、18.7亿年、5.43亿年的构造形态遗迹;在嵩山不到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完整出露着全球绝无仅有的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时期的变质岩和沉积岩地层序列精华,被地质学家誉为“五代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嵩山地质博物馆创建于2003年,占地面积33333、33平方米,(约50亩),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总投资2800万元。分为前庭院、展厅和后庭院。前庭院由花园、广场、灯光喷泉和停车场组成。中间是博物馆主体建筑,内设有三个展厅,日前对外开放两个展厅:地球科普厅和嵩山地质公园厅,第三展厅正在规划设计当中。地球科普厅采用先进的多媒体为大家诠释嵩山的奥妙,展厅内陈列的是登封地区所有的矿种、三大岩类以及古生物化石。嵩山地质公园厅陈列的是五个地质时期的岩石,和登封具有特色的1:7500沙盘及经典景观。后庭院主要是以标志碑为主体,其造型为一本打开的地学百科全书,五种不同时期岩层中所取的岩石组成五层环形基座,三组台阶分别代表三次前寒武纪区域性地壳构造运动(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标志碑基座直径为21米(代表二十一世纪),建筑总高度为15.12米(是嵩山最高峰连天峰海拔的1%)。 而且她以历史悠久、典藏量大、珍品率高、陈列精美、科研成果丰硕称雄于亚洲地学博物馆。不仅具备典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三大传统功能,富有时代特色,融科普、教学、学术交流、观赏、休闲于一体,社会影响日益广泛。社会教育广泛深入,常年开放独具特色的陈列展览,长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游客至上”建馆理念,耗巨资、精设计、善管理,硬件设施整体升级,陈列展览全面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已基本建成名符其实的国土资源事业的窗口和青少年素质教育地学平台。 嵩山里的地质博物馆深远意义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地质背景嵩山位于华北古陆块南缘,嵩箕地块的北中部。地层出露齐全,构造形迹清晰。该区基底岩层为太古代和早元古代地层,属海底基性火山喷发及浅海碎屑岩、粘土岩相,岩层遭受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此后,转为盖层沉积,自中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早期,主要为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缺失晚奥陶纪至早石炭纪沉积。晚古生代中期为海陆交替粘土质岩-夹含煤建造)沉积,晚古生代后期为陆相含煤建造和陆相碎屑岩建造。中生代-新生代早期为内陆断陷盆地碎屑岩沉积。区内地层层序清楚,徽体古生物遗迹和古生物化石丰富,接触关系清楚,岩相、厚度变化稳定,具有稳定地块的沉积特征。基底岩层经嵩阳运动和中岳运动改造,表现为紧密的、复杂的褶皱形态,呈近南北向构造。盖层主要表现为升降运动,经历了少林、晋宁、燕山、印支、喜山运动,以强烈的断裂活动为主,褶皱运动次之,多形成近东西向的开阔背向斜。 各期构造运动均伴随有岩浆活动。嵩阳期以海底火山喷发为主,基性火出喷发夹中酸性火山喷发,均受深变质作用而形成变质岩石。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中岳期的岩浆活动为基性火山岩和酸性侵入岩。以后的构造期,岩浆活动微弱。 地质遗迹类型(1)“嵩阳运动”(SG1)不整合界面遗迹三处。 SG1—1龙山头不整合遗迹; SG1—2玄天庙不整合遗迹; SG1—3石船北不整合遗迹。 (2)“中岳运动”(SG2)不整合界面遗迹三处。 SG2—1少林水库水坝西山坡不整合遗迹; SG2—2尖哨不整合遗迹; SG2—3大岭不整合遗迹。 (3)“少林运动”(SG3)不整合界面遗迹二处。 SG3—1少林寺西山不整合遗迹; SG3—2塔水磨不整合遗迹。 (4)“五代同堂”(SG)地层剖面遗迹九处。 SD1石牌河—老羊沟太古界登封群地层剖丽; SD2罗汉洞—峻极峰下元古界嵩山群罗汉洞组地层剖面; SD3猎渔沟—张庄下元古界嵩山群五指岭组地层剖面; SD4庙坡山下元古界嵩山群庙坡组地层剖面; SD5小花峪下元古界嵩山群花峪组地层剖面; SD6峡口—何瑶中元古界马鞍山群、五佛山群地层剖面; SD7关口—涉村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地层剖面; SD8新新煤矿—陈楼古生界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地层剖面; SD9告成贾沟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剖面。 综上所述,选择构造遗迹保护对象八处;典型层型地层剖面保护对象九处。共十七处。 三大构造运动遗迹(1)“嵩山运动”构造遗迹 1951年张伯声在嵩山创名,是指发生在早元古代嵩山期沉积以前的一次强烈造山运动,使太古代绿岩地体登封群遭受了经向构造变形,从而奠定了华北陆块的基地层序与构造面貌,盖在登封群各组不同层位之上。嵩阳运动的界面既是不整合面,又是一个古风化面,还是一个顺嵩山群底面的滑动断裂面。不整合界面在嵩山地区多处可见,如登封城北龙山头、登封玄天庙、登封市老母洞北石船等处。 (2)“中岳运动”构造遗迹 1954年张尔道先生创名,指发生在中元古代马鞍山群沉积以前的一次强烈造山运动,马鞍山群以高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嵩山群及登封群之上,中岳运动奠定了结晶基底地层的构造基础。 中岳运动塑造了嵩山群主题近南北向的构造形态。形成了极为复杂的褶皱带,其间不同等级、不同尺度的构造形迹结合在一起,不同世代不同成因的形变和地质事件叠置在一块,构成一幅复杂的构造图象。中岳运动的结果,使整个嵩山群谐调地产生紧密的、走向近南北、轴面向西倾斜、 向东倒转的复式背斜和复式向斜。每个复背斜和复向斜又由一系列次一级和大小不等、形态相当复杂的同斜倒砖褶皱叠加、组合而成,次一级褶皱中又发育着劈理、片理和石香肠、窗棱构造等,复背斜和复向斜相间分布、翼翼嵌联、互相过渡。轴面倾向由陡到缓逐渐变化,出现一系列斜歪、平卧乃至翻卷褶皱。与褶皱构造伴生的还有断裂构造及岩浆活动。 (3)“少林运动”构造遗迹 1959年王曰伦先生创名少林运动,为发生在前寒武世的一次构造运动。在华北古陆块上,它的表现呈明显的沉积间断,寒武系下统馒头组与前寒武系分界清楚,馒头组底部杂色页岩下均有侵蚀面存在。出于对该运动性质的认识尚不统一,故命名各异,蓟县地区称蓟县运动,皖北称霍丘运动。 地处华北古陆块西南边缘的嵩山地区,少林运动表现为明显的交角不整合,寒武系下统馒头组之下的辛集组底部砾岩呈角度不整合覆盖在五佛山群何家寨组之上,或超覆于马鞍山群或嵩山群之上。这一角度不整合界面在玉寨山-嵩山北坡及五指岭、尖山一带到处可见(见照片集),尤其是少林寺西山露头良好,界面清晰。一目了然。故称此构造运动为“父林运动”。少林运动在本地区表现为不均衡的升降运动,使少林旋回形成了近东山向的平缓开阔褶皱,并伴有与褶皱构造轴线相平行或近于垂直的断裂组合。对于少林运动在五佛山区所形成的构造形态,马杏垣教授等建立了“重力滑动构造”的观点和理论。他们认为由于南部基底块断翘起,在重力控制下,上覆地层经过长期流变—断裂—滑动的复杂发展过程,而形成表层滑动构造。滑动构造的下伏系统是登封群、嵩山群和马鞍山群;五佛山群葡萄峪组是主要润滑层,其底面为主要滑面;骆驼畔组、何家寨组属于滑动系统(其中何家寨组内还有次一级的滑面)。重力滑动构造使本区产生了特有的“飞来峰”和“构造窗”。 登封群为一套变质程度较深并受不同程度混合岩化的岩层,据区域变质作用特点、变质岩岩石组合特征及原岩建造特点,划分为三个组:石牌河组(Ars)、郭家窑组(Arg)、老羊沟组(Arl)(据1:20万许昌幅区测)。石牌河组主要由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及黑云变粒岩组成,原岩为中基—中酸性火山岩;郭家窑组主要由斜长角闪片岩夹二云石英片岩组成,其中夹大理岩铁矿层,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夹少量泥钙质沉积;老羊沟组出露于登封群顶部,以石英片岩或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反映其原岩为粘土质及半粘土质沉积建造特点。登封群属于太古宙海槽环境下发育的火山沉积组合,普遍遭受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登封群经历了多期褶皱、断裂和变形,不仅有嵩阳运动的痕迹,还有中岳运动的变形烙印,加以多期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和混合岩化作用的改造,其构造面貌极为复杂,是研究古老地层构造变形的理想场所。登封群与上覆嵩山群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4)早元古代嵩山群剖面 嵩山群分布于西起鞍坡山,东至密县尖山的广大地区,总面积为400平方公里,构成了嵩山群峰主体。 嵩山群是一套经历了多期变形和变质作用的沉积变质岩系,区域变质程度达绿片岩相。根据沉积旋回和岩性特征共分四组,由下而上为罗汉洞组、五指岭组、庙坡组及花峪组。与下伏登封群、上覆中元古界及寒武系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关系。 (5)古生界剖面 寒武系在嵩山地区发育齐全,主要分布在嵩山大背斜的北翼,自下而上分三统八组,在登封唐庄关口—教粮坑—巩县涉村剖面上可见寒武系全部地层,并可见辛集组关口砂砾岩角度不整合在嵩群上,该段地层露头好,化石丰富,被列为保护段(总体规划图SD7)。 古生界地层缺失中奥陶统以上层位及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统,说明本区下马家沟期末地壳抬升为陆地,并经长期的沉积间断,至中石炭世才接受沉积。 因第四系覆盖和断层破坏,石炭系地表出露零星,仅申家 出露较完整,其他地段主要依靠钻孔资料。中统本溪组(C2b)为铁铝层,属浅海相沉积,产山西式铁矿,上统太原组(C3t)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含煤建造,其中有可采煤层。本组含丰富的蜓类、蜿足类、苔藓虫等化石,剖面保护段地区在新新煤矿—陈楼一带见规划图。 二叠系,在本区西部出露较好,二叠系为区内主要含煤岩系,与上覆石炭系,下伏三叠系地层为整合接触。 世界地质百科全书地质遗迹类型分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令第21号《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1995年5月4日发布施行),“嵩山地质遗迹”应属于第二章地质遗迹的保护内容第七条第一款“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典型层型剖面(含副层型剖面)、生物化石组合带地层剖面、岩性岩相建造剖面及典型地质构造剖面和构造形迹”中的“典型层型剖而和典型地质构造和构造形迹”类地质遗迹。 依据嵩山地区助质遗迹的分布特点,确定对构造遗迹点采用点保护,对“五代同堂”典型层型剖面采用线保护,确立了8个保护点,9条保护线。17个保护对象分布在嵩山地区东经112°45ˊ至113°18ˊ,北纬34°18ˊ,至34°40ˊ,至34°40ˊ的20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遗迹保护点的范围确定,以出露最佳部位为基准点,通过不整合接触界面走向画轴线,划定保护范围。 剖面保护线的确定,依据出露最佳部位及地理状况自起点到终点划定剖面线长度,平行剖面线向两侧各延伸50米为保护范围,具体保护地点(段)及范围如下: (1)“嵩阳运动”(代号SGl)、“中岳运动”(代号SG2)、“少林运动”(代号SG3)构造遗迹点保护面积 SGl-1登封市龙山头不整合遗迹保护区面积l00000㎡ SG1-2登封市北玄天庙不整合遗迹保护区面积229400 ㎡ SG1-3登封市石船北不整合遗迹保护区面积480㎡ SG2-1少林水库水坝西山坡不整合遗迹保护区面积180000 ㎡ SG2-2少林水库尖哨不整合遗迹保护区面积750000 ㎡ SG2-3少林水库大岭不整合遗迹保护区面积500000 ㎡ SG3-1少林寺西山不整合遗迹保护区面积500000 ㎡ SG3-2少林寺塔水磨不整合遗迹保护区面积400000 ㎡ (2)“五代同堂”典型层型地层剖面遗迹保护区(代号SD)保护面积 SDl登封君召北石牌河—老羊沟太古界登封群地层剖面遗迹保护区长期2800m,面积280000 ㎡。 SD2登封罗汉洞—峻极峰下元古界嵩山群罗汉洞组地层剖面遗迹保护区长2100,宽l00m,面积210000 ㎡ SD3登封猎渔沟—张庄下元古界嵩山群五指岭组地层剖面遗迹保护区长2650m,宽100m,面积265000 ㎡ SD4登封庙坡山下元古界嵩山群庙坡组地层剖面遗迹保护区长100m,100m,面积1l0000 ㎡ SD5登封小花峪下元古界嵩山群花峪组地层剖面遗迹保护区长1550m,宽100m,面积155000 ㎡ SD6登封君召北峡口—偃师佛光峪乡何瑶中元古界马鞍山群、五佛山群地层剖面遗迹保护区长3000m,宽100m,面积300000 ㎡ SD7登封关口—巩义涉村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地质剖面遗迹保护区长6100m,宽100m,面积610000 ㎡ SD8登封新新煤矿—陈楼古生界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地层剖面遗迹保护区长3600m,宽l00,面积360000 ㎡ SD9登封告成贾沟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剖面遗迹保护区长4800m,宽100m,面积480000 ㎡ 地质遗迹保护区总面积5429880 ㎡ 地层及接触界线嵩山地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区豫西分区嵩箕小区,地层出路齐全,几乎出露了华北各时代的地层,层序清楚。出露有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太古界、下元古界构成该区基底,岩层走向近南北,晚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构成盖层,岩层近东西向展布,其盖层、基底格局非常显著,接触关系一目了然。 登封群(Ar)分布于登封城至鞍坡山以西,总体呈东西向展布,构成登封大背斜的核部,同时呈现许多向北伸展的分支,一条深入嵩山腹地,一条分布于登封城至十里铺一带,往西在莲花寺,如风庵及挡阳山、鞍坡山以西都有向北伸出的登封群分布,它们构成一系列向北北东倾伏的主要由嵩山群复背斜的核部。 登封群的研究始于解放初期,张伯声发表的《嵩阳运动和嵩山区的五台系》一文把不整合于嵩山石英岩下的片麻岩称为“泰山杂岩”(张伯声,1951)。后来,马否垣(1957)命名“登封杂岩”,登封群始得名。1964年1:20万临汝幅区测在登封市西部君召老羊沟—石牌河一带建立嵩箕小区太古界标准剖面。 中岳运动使嵩山群谐调产生紧密走向近南北,轴面向西倾斜、向东倒转的复式背斜和复式向斜,其内部构造极其复杂,不同等级或尺度的构造形迹在一起,不同世代、不同成因的形变和地质事件叠置,构造形迹极其复杂,为构造解析及研究提供了从手标本到大型构造范围的实验场。 嵩山群各组剖面保护区段选在出露齐全的四个地段 SD2罗汉洞一峻极峰下元古界嵩山群罗汉洞组地层剖面;SD3猎渔沟—涨庄下元古界嵩山群无指岭组地层剖面;SD4庙坡山下元古界嵩山群庙坡组地层剖面;SD5小花峪下元古界嵩山群花峪组地层剖面。 元古界马鞍山群、五佛山群剖面 马鞍山群Pt2mn分布在本区广大地区,岩层近东西向延伸(见地形地质图),划分为上、下亚群两部分,为一套滨海—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底部砂砾岩,局部见巨砾,岩性较单一,层位稳定,为紫红色中厚—巨厚层状中—粗粒石英岩状砂岩。(见图6-1-9)与下伏嵩山群呈角度不整合。 五佛山群分布在木区嵩山西坡到偃师佛光峪一带,为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岩性主要为灰色、背色中厚—薄层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泥页岩建造,自下而上划分为葡萄峪组、骆驼畔组、何家寨组。与上覆地层寒武系辛集组呈角度不整合关系,此为少林运动的不整合面。 对于少林运动在五佛山区所形成的构造形态,马杏垣教授等建立了“重力滑动构造系统”。下伏系统是登封群、嵩山群和马鞍山群;葡萄峪组为主润滑层,底面为主滑面;骆驼畔组、何家寨组属于滑动系统。重力滑动构造使本区产生了特有的“飞来峰”和“构造窗”及许多滑动构造景观。选取露头好,层序完整的峡口—何瑶剖面做为马鞍山群、无佛山群保护段。 本区由于晚元古时期叶舞运动使嵩箕地区隆起,处于受剥蚀状态,大部分地段缺失震旦纪沉积,仅南部有罗圈组的出露。 中生界三叠系剖面三叠系地层发育齐全,为一套陆屑复理石式沉积建造,含丰富的轮藻、介形虫、双壳类及植物、脊椎动物等化石,层序上划分为三统六组;下统刘家沟组(T1l)、和尚沟组(T1h)、中统二马营组(T2e)、油房庄组(T2g),上统椿树腰组(T3c)、谭庄组(T3t),岩石中具泥裂、波痕、槽沟、雨痕等层而构造反映当时沉积环境属内陆河流、河流三角洲、滨湖—浅湖沼泽等复合成因的沉积环境。(图6-1-13)。 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剖面区内第三系分布零星,多为第四系覆盖,少量沟谷中可见露头,多分布在山前丘陵岗坡地带,根据岩性特征和岩层上下接触关系,分为下第三系陈宅沟组(Ec)和上第三系洛阳组(NI)。陈家沟组在告城李家外、肖家沟一带出露较好,发育完整,为一套碎屑沉积建造,洛阳组主要分部于西部登封周家沟、北旨村、大龙屋等沟山前垄岗带,为一套碎屑岩沉积建造,为山麓洪积—湖泊沉积环境。 第四系分布广泛,出露面积广,约占本区的40%,主要分布于颖河两岸和嵩山南北两侧的山麓地带,由松散的碎屑沉积物组成,局部呈半胶结状态。各统地层发育较好。出露齐全,成因类型复杂。以冲积、洪积、冰碛为主,次风积、残积、坡积、沼泽及牛轭湖沉积等,多为复合成因类型,是研究第四纪地质的良好区域。区内黄土、砂、砾层发育,其中赋存丰富的粘土矿和砂矿。根据古生物组合,成因类型、岩性岩相、地貌特征、层位关系和考古资料等,第四系划分为下更新统(Qlgl),中更新统(Q2al-pl),上更新统(Q3al),全新统(Q4),各地层剖面。 第三系、第四系剖面保护地选在出露、发育良好的登封告成李沟唐庄一带。 古生物化石岩石(含沉积岩、火山岩、变质岩及特有成分结构、构造)区内岩浆岩主要为中基性岩脉或岩墙及花岗岩体,主要为嵩阳期、中岳期构造运动伴随的岩浆侵入。 太古代侵入岩为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辉绿玢岩,呈小岩株或脉岩产出 侵人各类片麻岩或者老岩体内,一般数米至数十米,大者300-400米,岩石深受变质,片理发育。 早元古代末伴随中岳运动的岩浆活动,根据侵入时间的前后,可分两个序列。基性岩体—伟晶岩脉—石英脉系列,以及花岗岩—辉绿岩—石英斑岩系列。形成两个较大的岩体——石称花岗岩体、向家寨花岗岩体。其它均沿裂隙贯入,形成岩脉或岩墙。石称花岗岩体出露面积约70km2,侵入到嵩山群中;白家寨花岗岩体出露约4km2,被马鞍山群不整合覆盖。两个岩体代表了中岳运动晚期的异地花岗岩。 矿物构造嵩山地区近三十亿年的地壳发展历史,可分成太古宙(登封群Ar)、早元古界(嵩山群Pt1)、中元古界(马鞍山群、五佛山群)及显生宙四大阶段或巨旋回。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地质事件组合,特别是地壳运动的多幕性,留下多期变形的构造特征,构成各自的形变历史序列。 根据嵩山地区不同时期的沉积建造及各建造之间发生的构造运动,将区内沉积划分为四个构造巨旋回,八个构造旋回和四个构造亚旋回。 重要矿床 古采矿遗址 冰川地质 地质灾害 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 土壤地貌景观(岩熔地貌、冻融地貌、冰川地貌、(现丹霞) 地貌、风成地貌(雅丹、风积)、火山地貌、海岸地貌、黄岗岩地貌、砂岩峰林地貌、变质峰林地貌、土石林地貌、峡谷地貌、构造地貌) 嵩山有七十二峰。峰峰有名,峰峰有典,峰蜂峻拨,峰峰诱人。山中涌泉、天溪、飞瀑、龙潭,细流滚涌、珠雾飞溅。青山绿水构绘了嵩山既雄伟又秀丽的景色。嵩山素有二十景,以诗为证:“月满嵩门正中秋,轩辕早行雾中游。颖水春耕田歌起,夏避箕阴溽暑收。石淙河边堪会饮,玉溪台上垂钓钩。余雨少室观晴雪,瀑布崖前墨浪流。龙潭贯珠琼浆飞,嵩阳洞天景色幽。少室夕照垂金线,御寨落日苍谷口。石池高耸云崖畔,石僧迎宾座山头。石笋闹林柏涛滚,珠帘飞瀑震山吼。高峰虎踞云天啸,猴王观天盼解咒。熊山积雪称奇观,峻极远眺大池悠。” 嵩山景色惊险处让人魂飞魄散,迷人处使人逗留忘返。奇观令你盘桓,佳致命你留连。而此,自古以来吸引了众名帝王将相、文人学士、高僧名道、骚人墨客等来嵩山禅祭、隐居、传道、讲学、习武、游览,成为世人向往的游览胜地。 区域构造组合情况(景系、景群、景点、景物) 分布情况 特征性(与国内、外比较) 保护状态 形成史 嵩山国家地质公园范围内,主要保护清晰、完整保存下来的嵩山地区近三十亿年地壳历史发展重要转折时期的三次前寒武纪造陆和造山运动——嵩阳运动“(23亿年±), “中岳运动”(18.5亿年±),“少林运动”(5.7亿年±),所形成的角度不整合接触界面及典型构造形态遗迹;嵩山地区小范围内连续、完整出露的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记录着地质构造演变历史的变质岩、沉积岩地层层序,即地学界称之的“五代同堂”,以及各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质地貌景观。 研究程度和重要成果概况分析嵩山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其所展示的近三十亿年漫长地质构造历史、完整的地层序列,错综复杂纷繁多姿的构造形迹以及蕴藏着的丰富矿产资源,吸引了众多地质学家和地质工作者来到此地进行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六十年代以来有关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均对木区投入了大量的工作,提交了不同类型和等级的报告、专著和论文等,大大提高了本区的地质研究程度,使之成为中外地质学家憧憬和瞩目的地质场所。 几十年来许多中外地质学家慕名而来,相继而至,不辞辛苦,足遍本区,对区内地层和构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50年,张伯声对嵩山进行地质调查,确立了“嵩阳运动”;1954年,张尔道在嵩山地区地质调查确立了“中岳运动”,1958~1959年王曰伦等对嵩山地区进行路线地质研究,提出了“少林运动”的存在;1958年以来马杏垣等对五佛山的层序划分和嵩山构造变形史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区内“重力滑动构造系统和模式”,以上这些研究奠定了嵩山地区的地质研究基础。六十年代以来,河南省地质局区测队和武汉(北京)地质学院等单位相继开展了包括嵩山地区的1:20万和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1965年和1977年1:20万临汝幅、许昌幅对区内基底与益层构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北京(武汉)地院、西北大学、南京大学、西安地院以及省内各系统的有关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均对本地区投入了大量的工作,出版和发表了数以百计的研究专著和论文,大大提高了嵩山地区地质研究程度。 嵩山地区伴随着历次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形成了丰富的内、外生矿产,目前发现的有煤、铁、铝土矿、磷矿、白云岩、石英岩、水晶、油石、粘土矿等,较大的矿区有登封新新煤田,登封庄头铝土矿、粘土矿等,针对这些重点找矿地区,作了详细地质勘探工作。 嵩山不仅是地质学家的舞台更是众多地质工作者的摇篮,北京—武汉地院、西北大学、郑州地校、河南大学、焦作矿院都把嵩山作为培养未来地质学者的基地。几十年来,以嵩山为师,成百上千的师生一次又一次来到它的身旁学习、实践和认识。他们中的许多人目前已是地学界的知名人士或单位的技术骨干。有多少莘莘学子都幢憬和向往这一片神秘的地方。 另外我们国家总理温家宝毕业论文为《嵩山地质结构》。 评价等级嵩山地区在20km2的范围内,清晰的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3亿年、18.5亿年、5.7亿年的三次前寒武纪全球性地壳运动所形成的沉积间断和角度不整合遗迹,是世界前寒武纪构造典型发育区之一;嵩山地区在不足400km2范围内,连续完整地出露着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变质岩、沉积岩地层层序,被地学界称为“五代同堂”。加之伴随历次构造运动的岩浆活动和丰富的内、外生矿产等,被地质工作者誉为“地质博物馆”、“地学百科学书”。实属全球罕见。《中国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不整合遗迹》列入《地界地质遗址名录》中东亚区优先一等,是我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十分珍惜的地质遗迹。把这些地质遗迹保护起来是造福干秋的事业。 嵩山地质遗迹是对嵩山地区乃至全际演化过程中地质历史演化阶段提供主要地质证据的地质遗迹及具有国际或国内大区域地层(构造)对比意义的典型剖面。符合《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第九条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国家级分级标准: 能为一个大区域甚至全球演化过程中,某一重大地质历史事件或演化阶段提供重要地质证据的地质遗迹; 具有国际或国内大区域地层(构造)对比意义的典型剖面、化石及产地; 具有国际或国内典型地学意义的地质景观或现象。 故而嵩山地区的地质遗迹应列为国家级保护区实施一级保护。 相关景观人文景观(文化、摩崖题刻)嵩山文化的发展历史早在公元前六千多年就已开始,现发掘有新石器遗址(八方石器遗址、颖河两岸遗址、唐庄新石器遗址、焦河康村遗址、胡杜坟原始坑穴居遗址)五个;冶铸遗址(告成战国冶铁遗址、大冶沙沟冶铁遗趾、冶上村冶铁遗址、冶铜遗址)四个;春秋战国——汉代古城遗址(古阳城遗址、王城岗遗址等)七个;曲河庙宋瓷窑遗址一个。古文化、古科技遗址遍及风景名胜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缩影。 风景名胜区内,人类文明的产物——寺、庙、宫、观、庵、洞、坛、台、阙、院、碑、塔等等举目即拾。据统计有十寺、五庙、五宫、三观、四庵、四洞、三坛、二台、三阙、一院,碑刻数百通,宝塔二百七十余座。真可谓历代典型建筑大荟萃,艺术境界巧夺天工,是祖国少有的建筑艺术宝库。 嵩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人文景观有142处,其中有我国最早的寺院之一——法王寺;有我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嵩岳寺塔;我国最古的天文台——观星台;最古的汉代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武术和禅宗圣地——少林寺;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和道教道场——中岳庙;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最大规模的古塔群——少林寺塔林等等,足以说明嵩山——这个历史上佛、儒、道三教荟萃之地,是名胜之乡,文物福地。 嵩山地区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三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十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六十处。这些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我国历史上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社会文明的“百科全书”。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