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登封市人民法院 |
释义 | 登封市人民法院位于市区少林大道中段12号,背依嵩岳,面对颍河,群峰环拱、岗岭围护;其前身为登封县人民法院,1994年10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更名为登封市人民法院。现有法官及工作人员162人,内设22个庭室科队局,大冶法庭、城关法庭等七个法庭先后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命名为“标准化法庭”;1996年以来连续四次荣立集体二等功、二次荣立集体三等功,1998年被河南省高级法院授予“优秀人民法院”称号、1999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荣记集体一等功。 基本信息成立于2002年3月的登封法院新的领导班子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确立了“以学习强素质以德治院、以作风树形象公正振院、以科技促审判改革兴院、以制度抓管理效率强院”的建院方针,遵循“高、新、严、公、实”的工作准则,(“高”即高标准,勇争一流;“新”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严”即从严治警、从严治院;“公”即公心待人,公正执法;“实”即实事求是,务求实效),抓班子、带队伍、重改革、精审判、强执行、整作风、促优化,内炼素质,外树形象,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步入了良性循环。 一、队伍建设1、班子建设方面,组织实施了“123456”长效机制(即提出一个口号、坚持两个原则、落实三项制度、做到四个好、树立五种风气、遵守六项要求),在班子成员与中层干部之间实行上对下、下对上暨审判工作与廉政建设双负责的“一岗双责”制度,叫响“班子成员向一把手看齐,全体干警向班子看齐”这一口号,勤念紧箍咒,紧绷廉政弦,慎微慎独,从不懈怠。 2、针对当时存在的干警思想混乱、人心涣散等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思想纪律作风教育整顿。(1)组织了为期八个月的“五学习、四教育、三整顿、两树立、一实现”学教活动及“假如我是一名当事人”换位思考大讨论,培养干警“顾大局、识大体、严谨务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2)组织开展了“回顾过去、开拓未来”专题教育及“三摆三议”(即摆院情议差距、摆经验议教训、摆成绩议不足)专项活动等,要求干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3)针对个别干警存在的“身懒、手长、嘴馋、眼斜、耳偏”等问题,开展了“六查六看”活动,要求干警勤勉廉洁,自强自立;(4)组织开展了“两不耽误(不耽误干警成长与进步、不耽误法院前进与发展)”、“三对得起(对得起干警、对得起家属、对得起法院)”、“四算帐”专项教育等,通过这些活动,弘扬正气朝气,打击歪风邪气,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以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在职法官的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1)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每周二晚上为固定集中学习时间,做到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2)坚持岗位业务培训规范化,针对干警“三多一少”的构成状况,按近期、中期、长期三种类型,分批进行集中强化培训,除院领导及部分素质较高的中层干部轮流给全体干警讲课外,还定期举办疑难案件研讨会,请专家学者点评释疑。(3)坚持干警教育多元化,现已有39人参加了法律专项培训及各种法律短训班,66人参加了学历教育及北大远程教育;分三批组织干警参加司法考试,限期通过。(4)坚持干警考评奖惩一体化,制订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行政人员职业考评规则,建立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行政人员单独序列管理制度及梯级淘汰制度。 4、探索建设初级法院文化体系。法院文化包括五个方面内容:(1)创建“学习型”法院,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2)树立“公正与效率”意识;(3)增强大局意识和团队精神;(4)弘扬廉洁意识;(5)倡导形象意识。创办《法官论坛》、《审判参考》,筹建大容量的法官图书阅览室、法官俱乐部及篮球场,定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及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干警精神文化生活。40万字的《审判管理学》近期将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发行。 5、本着“公开、公平、公心、公正”的方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机构改革。(1)经过严格考试考核,选拔任命了赵云鹏等17名法官助理;(2)稳步推进机构改革,内设机构由28个减少到22个;(3)通过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中层干部由55人减少到45人,原中层正、副职退下来15人,原中层副职竞争上中层正职3人,一般干警竞争上中层副职8人,平均年龄由42岁降到37岁,基本实现了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4)顶住重重压力,清理清退了82名临时人员,纯洁了执法队伍。 6、以“制度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审判纪律。(1)建立健全干警政绩档案、廉政档案、审判技能档案及行为信息档案;(2)在继续坚持一岗双责制度、千分考核制度、审限预警制度、工作讲评制度、黄牌警告及淘汰制度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车辆管理、财务管理等十五类六十余项制度,印发下去,人手一册,以制度管人管事;(3)多次组织干警系统学习最高院“三个办法”、公安部“五条禁令”、郑州中院“警戒线”、“警示录”的有关规定及本院从严治院“十个严禁”,增强全院干警的整体免疫力。 7、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层层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通过正面的党风廉政教育、侧面的社会家庭教育与反面的警示教育,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防止干警思想滑坡、失足摔跤。 8、采取多种形式关心爱护干警,如定期走访干警及其家属,与干警谈心沟通,为干警排忧解难,每季度召开一次老干部座谈会,每月为干警集体过一次生日,为全体干警普种乙肝疫苗,定期为干警检查身体,为全体干警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等。 9、加大对警车的规范与管理力度,清理整顿了全院车辆,从严查处了公车私用、私车警牌等问题,解决了“带车进人”等历史遗留问题。 10、加大调研宣传工作力度,建立信息员网络管理制度,开展“百日上稿竞赛”活动等。去年以来,共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及其他新闻媒体发表各类稿件2600余篇,调研信息、案例编报、法制宣传等在省、市法院系统获得了较好位次。 二、审判工作去年以来,我院紧紧围绕案件质量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重抓办案质量与效率,缩短办案周期,降低诉讼成本。措施主要有: 1、开展了超审限案件专项治理活动,清出了一批“抽屉案”、“死角案”,有效地遏制了“边清理、边超期”现象。 2、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信访案件专项治理活动、一个月的“专项治理回头看”活动及“信访办案月”活动,实行院长轮流接访制和首问负责制,共集体接访38次,接访936案1048人,其中院长接待617人次,接接后及时处理487案,有效化解了一大批沉积多年的疑难案件,涉法信访案件上升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3、开展专项执行行动,重拳猛击“执行难”。开展的活动主要有:“突击执行月”活动、“集中分片巡回执行”活动、“维权攻坚执行行动”活动等,共执结各类案件2221件,比2000、2001年两年执结的案件总和还要多;“维权攻坚”三个月执结765起案件,标的近亿元,其中绝大多数是“骨头案”、“钉子案”,人均月结案数是2001年同期的9倍、2002年同期的2.5倍。7月10日,全市法院系统执行工作现场会在登封召开。 4、启动“知名法官精品案”工程,对简单案件简便快捷出效率,对疑难复杂案件精雕细琢出精品,力争把案件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 5、开展了庭审“四评”活动、争创“四无”庭室活动、“四就地办案”活动等,深入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就地宣传、就地普法,基本实现了无冤假错案、无违法违纪、无上访老户、无三类卷归档。 6、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审判工作”的方针,在认真落实各项“防非”措施的同时,还推行了审判人员(执行员)预约卡制度,有计划地约见、接待当事人,防治“非典”期间,共审、执结各类案件1810件,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增无减,实现了防治“非典”与审判工作“两不误”。 7、多策并举,强力推进执法执纪检查工作。我院把执法执纪检查作为一次“查漏补缺、改进工作”的有力时机,除对刑事案件进行深挖细查外,还采取自查、互查、抽查、循环查等方式对民商事、行政、再审及执行案件进行查摆、讲评,共查阅各类卷宗6650件,其中,刑事卷宗699件1144人,对排查出的121个共性及个性问题,逐案逐项进行整改,问题查不清不放过,整改不彻底不收兵。 通过上述活动,办案质量与效率大幅提高,超审限现象明显减少。去年以来,共受理刑事、民商事、行政、再审和执行案件8000余件,审、执结各类案件7476件,结案率达93%;比2001年同期4296件多结4180件,上升97%,涉案标的达两亿六千万元,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优化环境法制环境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第一软环境。我院坚持以民为本,既当优化对象,又当优化动力,积极转变工作作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1)实行立案“四公开”制度、办案“六承诺”制度,方便群众诉讼,体现司法人文关怀。“四公开”即公开立案条件、职责、收费标准、受案范围,以公开促公正;“六承诺”即先执行后收费、司法救助、半小时立案、庭审五公开、挂牌上岗、亮证执法、举报必查,违纪必究。(2)在坚持“三声、四心、五优先”便民利民服务措施的基础上,开展预约服务、上门服务、限时服务及延时服务,积极为企业改制引路护航;(3)适当放宽减、免、缓交诉讼费的条件,为262名当事人实施了司法救助。(4)举办各种类型的法律知识培训班,如厂长经理、企业法人、村级民调主任培训班等,提高全民法律意识;(5)开门纳谏,诚征良策,多次召开廉政监督员、司法监督员座谈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企业厂长经理座谈会、涉案当事人座谈会等;(6)推行“联系四卡”制度,每位法庭负责人与乡镇政府正职、每位中层干部及党组成员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局委领导每季度联系一次,征求意见,改进工作。在登封市行风民主评议中,我院由2001年的最后一名跃居前五名;2003年初,我院作为登封市唯一一家被郑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优化环境先进单位”称号的单位出席了表彰大会,并被郑州中级人民法院荣记“集体三等功”。 四、司法改革1、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研制出台了“三高定向审判管理体制”。“三高定向审判管理体制”,是我院课题攻关组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学原理,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基础上,经过一年多不懈努力,而研制出台的一项新体制。2002年7月初最高院基层联系点座谈会之后,院长李玉杰,带领课题组的同志,前往广东的番禺、海珠、山东的青州、高密、烟台及北京等地考察取经,然后经过反复修改,并于去年12月初召开了审判管理改革研讨会,郑州中院刘春年院长、杨士海副院长及其他一些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该体制以“审判人力资源的高度动员、审判程序的高度控制和审判活动的高度协调”为发展方向,以全息网络回环链机制进行“三高定向”。“三高”体制今年4月1日投入试运行以来,各部门之间紧密配合,高效运转,四到六月共审、执结各类案件1950件,比2001年同期685件多结1265件,上升185%;比2002年同期1036件多结914件,上升83%,平均结案周期由63天降为33天,“加班加点干工作,明争暗赛创一流”已蔚然成风。日前,“三高机制”已被中国法学会立项,项目主持人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 2、推行信访案件“进退档”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信访案件,象正常案件一样立案,限期结案,结案后立即退档,否则从目标考核中扣分,从制度上保证快审、快执、快结。 3、推行了执行员预约卡制度、财产保全检索制度、执行回访制度、执行听证制度、赖债曝光制度、限制高消费制度、收费清单制度、重大执行事项合议制度等,使执行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4、推行了刑事普通案件简易审制度、庭前证据交换制度、案件监测评查制度、随案四卡制度等。 五、基础建设去年以来,该院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和办公环境:(1)更新了部分办公设备,修缮了办公大楼;(2)购置了一批公务用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3)投资80万元,实施了微机局域网建设一期工程,为“三高体制”的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4)目前正在筹建五个标准化中心法庭,每个法庭建筑面积平均1100m2,预计需要投资60万元,总投资需要近300万元,11月底以前竣工;(5)投资150万元,筹建执行局办公大楼,2400m2,年底以前竣工。 六、今后工作的基本思路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强素质,以法为本促审判,以民为本抓服务,以“九抓九建”开局,围绕一个主题,突出一个重点,抓住一条主线,深化一项改革,实现法院工作的稳步发展、可持续发展。 “九抓九建”,即: 1、抓改革,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审判运行机制。 2、抓管理,建立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制度。 3、抓素质,建立“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4、抓质量,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法官职业考评规则。 5、抓效率,建立一套高效、务实的工作机制。 6、抓作风,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 7、抓廉政,建立一套严密、牢固的监督制约机制。 8、抓典型,建立“以点带面,共同进步”的竞进机制。 9、抓基础,建立司法资源共享机制,加快“审判智能化、管理规范化、办公自动化、信息数字化”的建设步伐。 努力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1、法官职业化建设要有新突破,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立体型法官队伍。 2、队伍建设要有新突破,力争走在全市法院系统的前列。 3、审判改革要有新突破,力争使“三高定向审判管理体制”运行成功。 4、案件质量要有新突破,力争各类案件的审结率达到98%以上,执结率达到90%以上,发还重审率、改判率不超过1%。 5、“两庭”建设要有新突破,争取早日恢复“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登封法院领导班子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确立了“以学习强素质以德治院、以作风树形象公正振院、以科技促审判改革兴院、以制度抓管理效率强院”的建院方针,遵循“高、新、严、公、实”的工作准则,抓班子、带队伍、重改革、精审判、强执行、整作风、促优化,内炼素质,外树形象,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步入了良性循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