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笊篱姑姑 |
释义 | 儿童游戏舞蹈。它产生于满族的一个民间传说,叙述多年以前,在某山村,有一个年轻美貌、勤劳勇敢的农家姑娘,被当地财主喀山达强行抢去逼婚。她宁死不从,用剪刀刺死了喀山达,自己也自尽身亡。由于她的姓名失传,人们只记得她生前经常用笊篱洗菜淘米,遂被称作“笊篱姑娘”或“笊篱姑姑”,奉为“姑仙”,并在一些节日里纪念她。如每年正月十五按惯例,都要包笊篱姑。即用棉纸绘一少女头像,贴在笊篱上;或先用棉纸包好笊篱再画,并以胭脂涂面。据传笊篱姑娘生前是爱好涂脂粉的,因此着色以相近似。最后将笊篱缚在柞木杆上,并缀以彩纸。舞时,由一女孩将其高举空中,一群儿童围着她边歌边舞,动作较简单,类似儿童跳的一种“跑跳步”,一边拍手一边跳。歌词为:“笊篱姑姑下山来,扭扭搭搭招人爱”。唱着唱着,圈中间的女孩也举着杆子舞起来。尽欢而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