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螃蟹矶 |
释义 | 螃蟹矶,位于芜湖市三山区,原是屹立于长江之畔(现大龙窝内)的一个石矶,是繁昌沿江五矶之一,也是长江24矶之一。 在长江未北移,保定小洲未成圩之前,江流矶畔,是帆船必经之所,所以矶虽小,却闻名遐迩。明代诗人宋棠曾有螃蟹矶诗:“杨子江头古石矶,秋来却羡蟹鳌肥,卷舒不及鸱夷子,安得垂纶钓夕晖”。从前,常有客船停泊矶下,有些文人登矶赏月吟诗,螃蟹矶成了文人述宴之地。传说诗仙李白到此,留下一上联“螃蟹鸡(矶)头好饮酒”,至今下联无人对出。 磅蟹矶,以形似螃蟹而得名,矶高三丈有余,方园十亩左右,矶上杂树丛生,以枣榴为多。矶的西南有一小径,通往矶顶,矶顶建有龙王庙一座、庙宇三间,有一杨姓僧人住持。矶头,清代设有螃蟹矶汛司,巡兵六人,负担烽燧之事。 夏季涨水,矶似螃蟹浮在水中,冬天水落,矶与陆地相连。旁有一天然石田,约二分左右。明代诗人杨宗臣咏《蟹矶钓踪》曰:“楚水吴山问落星,石田深处理丝纶,鳌擎巨浪撑王屋,足据横波壮帝城,几度棹歌催晓日,数声渔笛薄残云,芦花夜月任竿冷,风景依稀似富春。”蟹矶钓踪遂为一古景。 明清时代,三山夹经螃蟹矶至鲁港,仍是长江主航道。因螃蟹矶地处三江口,水流湍急,舟筏过矶时,往往船翻人亡。旧时迷信,以为水龙王作祟,湘汉水商放筏前总要烧香许愿,过矶后打蘸演戏还愿,热闹异常。其它舟筏过矶也都提心吊胆,生怕出事,筏主往往跪在筏上祈祷,有的还撒黄豆“喂龙王”,擂鼓呐喊助威,并请当地人为其背纤,附近传有民谣:“船到三江口,二十文钱就到手”。因此矶头岸边聚居了五十多户人家,以此为生。横山桥贡生鲍时楹,每岁捐竹缆一条,长四十八丈,专供舟筏攀缆过矶(见《繁昌县志》)。 民国初年,长江主航道北移,三山至螃蟹矶一线,变为风平浪静的内江。 民国二十年(1931),江水陡涨,矶顶淹没,庙宇被水冲毁。一九四一年,日军扩修芜繁公路,炸毁螃蟹矶头,以矶石铺路,使矶身削小,变陡。建国后,重修芜青公路(芜湖至青阳),先后三次在矶上取石铺路,终至螃蟹矶荡然无存。 一九六一年,繁昌县委为了开发螃蟹矶附近的资源,大搞水利建设,从小洲下拐至螃蟹矶头,筑起了拦江大坝,螃蟹矶被圈在大龙窝内。矶畔江面形成了龙窝湖。 而今,螃蟹矶虽不存在,但螃蟹矶这个地名依然很出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