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禅堂崮风景区
释义

禅堂崮位于石家河乡西部,海拔521米,并列双峰,峻峭挺拔。

禅堂崮亦名蟾螳崮,因其东麓有一巨石如蟾而得名。还称九泉崮、盘龙山。崮如被巨斧从中劈开分为东西二峰。据尚存的明万历三十四年“泰山行宫”碑载:“古骈南五十里许,有禅堂崮,高万丈,薄青云,侵碧汉。其内珍珠泉、仙人洞,景物随地涌奇,不胜枚举。既称禅堂,必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诚吾朐之大观也”。

禅堂崮两峰对峙,高耸碧霄,其东峰之险,无路可登,四周均为高十数米至二三十米之悬崖,仰视令人目眩,唯东南侧,古人斧凿一径,其陡若梯,可攀援而上。顶部如台,东部略平,似纺锤形,中间宽、东西两端狭窄,东西长70多米,南北最宽处近20米, 西端最窄处3米许,其整体为天成的巨大舞台。台上散植松柏近百株、山杏数株,紫荆野草遍地。崖之四壁,多飞松倒挂,虬枝蜿垂,缘壁盘附。崖畔葡蔓横生,青果累累,令人顿悟生命之顽强。北侧原有泰山行宫,据崖壁南侧摩崖雕刻的“新建禅堂崮泰山行宫记”碑文载,行宫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孟春,毁于何年无考,20世纪末,乡民在遗址处新建泰山老母庙,简如民舍。入山门处,石砌拱阁门洞犹存,顶部阁楼已毁,仅遗基石数块。行宫西侧,于平地磐石上凿直径2.5米之圆池,深2米许。

禅堂崮西峰,东、北两面悬崖,唯西南坡较缓,沿险径可登。顶部较宽敞,缓平而不失险奇。松柏,山桃,黑枣,紫荆,野葡萄等林木葱茏。山上古石建筑较多,多毁圮。据民国十七年庙宇“重修记”碑载:“两峰对峙侧壁插空,其上殿阁罗列,神像庄严特多。历年反复狂风疾雨,庙貌几剥蚀殆尽,而偶像无征矣!唯此崮玉皇殿尚存然。”可见到1928年庙阁已存不多。现仅存灵霄宝殿和千佛阁下之石砌拱门(长、宽、高分别为6.4米、2.1米、2.8米) ,有石碾一处,石室遗址数十处,乃清末民初乡民为躲避战乱和匪患所建。石砌围墙尚存数十米,后门犹存。 出拱门西行150米许,峰巅之阴,有石砌水井,深米许,水清冽照人,为当年僧人用水处。

崮两峰及崖下孝女洞处,原有历代古碑20余幢,除一民国碑倒地外,余均残断破碎,散见于山径或荒野中,有些残块尚能辨“乾隆”、“光绪”等字样。孝女洞的由来民国《临朐续志》载:“孝女洞在禅堂崮绝壁上,相传孝女焦氏,焦家庄人,侍母至孝,母有心疾,思燎麦穗食之,时严冬不可得,孝女痛哭,田中麦忽出穗,孝女撷归以进,母疾顿愈。母殁,即隐此洞坐化其中,遗骸不腐,群以为得道尸解云。”后人供焦女坐像于龛中,人称此为焦花女洞,亦称孝女洞、仙姑洞。洞之左右雕二龙戏珠等雕像,龛中雕像已毁,洞门右侧诗刻尚存:“禅堂一景化有缘,二十四孝古今传,仙女哭麦人间少,王祥卧鱼世上难。”

禅堂崮,寺庙和摩崖人文景观,引人注目。崮周围开采的最具特色的奇石有老五彩、竹子石、梅花石、披绿石、枣花石等,皆石质坚硬、润泽光华、图案清晰、色彩纷呈,或古今人物,或花鸟虫鱼,或山川风光,或飞禽走兽,或天象奇观,或小桥村舍,全是天工造物,意境深邃,为观赏石中之佳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