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德盛福酒窖 |
释义 | 德盛福与元兴和“德盛福”糟坊和“元兴和”糟坊始建于明代初期,分别得名与其创始人叶德盛,赵元兴。糟坊位于四川省宜宾市信义街1号,两店仅一墙之隔,其前部均为临街酒店,后部为酿酒糟坊,属典型的明代前店后坊式组合格局,其所产杂粮酒颇富盛名,深受当时消费者的喜爱。 “德盛福”糟坊有明代老窖池九口,其中有四口已确认为明代成化(1479年——1505年)年间的老窖池,“元兴和”糟坊有明代窖池七口(1568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之一,一直延续至今仍在使用。1999年5月,经宜宾市人民政府批准,“德盛福”糟坊(老窖池)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四川景盛集团德盛福九粮老窖酿酒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德盛福文化明代初期,宜宾依托三江便宜的水运交通,逐步在宜宾市靠金沙江沿岸形成了商品交易的集市贸易街(走马街)。沿走马街,酿酒糟坊、酒肆、栈房、商铺、茶铺应运而生。据传,在叶德胜创建“德盛福糟坊”和“德盛福酒肆”之际,约1436年,走马街88号就已是一家何姓开办的“前店后坊”,因何氏一家迁住云南昭通,故将糟坊与酒肆易主叶德盛,更名为“德盛福糟坊”和“德盛福酒肆”。从此,叶德盛以“德盛福”为字号,后坊酿酒,前店经营坐堂饮酒、小吃和出售大、小陶坛酒,成为当时宜宾规模最大,产销合一的著名“前店后坊” 经过多年积累,叶家逐步修缮和扩建了雕花式柱板相间的二层木楼前店,又在毗邻右边小巷口(现和平街)一侧修建栈房,取名为“叶德盛栈房”,至此,“德盛福”集酿酒、吃、住为一体,大大方便了川、滇、黔、渝的各方商人。 德盛福酿酒史明代以来,以多种粮食混合酿制白酒已成为宜宾地区独特的酿酒工艺,在“德盛福”糟坊的配方中,用粮之多甚于其他糟坊,历来有“九粮酒”之称,历500百余年,不绝于传。据著名酿酒师“德盛福”第28代传人叶治华介绍,“杂粮酒”是受彝人的小麦,青稞和玉米(四川人习惯将大米、糯米以外的其它粮食统称为“杂粮”)三种“杂粮”酿制的启迪,以多种粮食酿造的“杂粮酒”是汉、苗、彝等多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如今,人们运用现代科技,对多粮配方、酿酒工艺和酒的勾调做了创新和改进。 宜宾名酒窖清同治年间(1863年),由于天灾,战乱,老板更迭等原因,宜宾整个酿酒业转让兼并,现在形成“利川永”(北门)、“长发升”(五粮液租用窖池)、“张万和”(北门)、“德盛福”(九粮液窖池)、”永和糟“(喜捷镇)等5家,购置和保存了从明初至清末以来所建的近20口酒窖。 “德盛福”位于城区南门外走马街84号,前店后窖,整个厂房占地2000多平方米,店主叶德胜,该糟房是前辈祖人于明代年间建立酒窖的,最初只建3口,后发展为9口,最初酿土酒,后酿曲酒。以老窖所产“尖庄曲泡”最为著名,可比“利川永”、“长发升”两家糟房的质量。年产三四千斤,大都在门市销售,生意兴隆,信誉卓越,在城区南方最有声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