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梓山组
释义

阶代码 C1.2—C2.1

命名

王绍文1930年命名。命名剖面位于江西于都县梓山墟。

沿革

命名时称“梓山煤系”。后曾用名“仙姑岭煤系”(陈国达,1940),藤田煤系(刘辉泗,1940),樟岽系(徐克勤,1943)。1962年杨敬之称为梓山群,同年张采繁等将梓山煤系进一步划分为张公庙组和佛岭组,限定为早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早期(纳缪尔期)。肖承协(1969,1988)和《江西省区域地质志》(1984)均称梓山组。谢文伟(1992)提出将梓山组上部划出称枫林组,其中下部为狭义的梓山组。

特征

下部以厚层石英砾岩、砂砾岩、粗砂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及页岩,中部为含煤建造之砂岩、粉砂岩、页岩夹炭质页岩、薄煤层;上部为黄白紫红色页岩或粘土岩、细粉砂岩夹炭质页岩。本组与上覆老虎洞白云岩或黄龙灰岩整合或假整合接触,与下伏杨家源组或洋湖组呈整合接触。自下而上含3个化石组合:即植物 Sphenophyllum tenerrimum-Cardiopteridium spetsbergense 组合,Neuropteris gigantean-Mariopteris acuta组合和腕足类和菊石Choristites-Branneroceras组合。本组中下部以陆相沉积为主,上部为滨浅海相沉积。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早期。主要分布于江西崇义、于都、安福、乐平等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3: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