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桧国
释义

桧国又名郐国,其公族为妘(yun)姓。妘氏是上古著名的大祭司、火正祝融的直系后裔,是祝融八姓(八个后代分支)之一,而且一直都生活在祖先的原发祥地,他们还与楚国王族是同宗亲戚(芈氏也是八姓之一)。

祝融氏联盟当年在上古中原世界地位很高而且非常强悍,他们与共工部落(聚落地在今河南辉县境内)的大战后世被演绎成神话传世。大禹的父亲鲧治水不力,也是被祝融家族的武士奉帝命擒杀的。

桧国立国甚早,妘氏可能早在传说中的“祝融氏南入苗蛮“(可能是为了传播宗教和文明)后就开始独立发展,相传在夏朝早期就已经是古豫州的名侯了。殷商替夏后,册封妘会人(相传是祝融的孙子。但祝融本是官职,史前有好多位祝融,故而暂且当他是那位深入苗蛮地域发展事业的那位大祭司的孙子)的后裔于“祝融之墟”,并以会人这个名字称呼这个方国为“会国”。实际上根据商代的制度,应该是商王承认“会妘”家族在这一地区的合法统治权,这一带本身就是他们老祖先祝融氏的聚落中心,不需要商王赏赐土地。

武王灭商后,再度承认了祝融后裔妘氏对这一家族传统势力区的统治权,册封当时的家族首领为周朝的“会侯”。 会侯的具体爵位不详,推测应该是伯爵级别。

由于中国古代文字变迁,后来记录各诸侯国时往往习惯在国名上加个邑偏旁,所以“会国”就成了“郐国”,犹如“奠国”成为“郑国”、“开国”写成“邢国”、“登国”变成“邓国”是一个道理。当年“桧”和“郐”通用不分,所以在《诗经》中,出现了“桧风”而不是“郐风”。

桧国地盘大致包括今密县、新郑和荥阳的部分地方,基本地域在嵩山以东、荥阳市以南的双洎河中上游,国都在密县与新郑间某处。而传说中的“祝融之墟”大致位于今河南新密境内。

桧国在周初也算是个东方大诸侯国(宗周以东都属于宽泛的东国概念),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族人数量也够多、还没遭受过大的战乱,所以在西周过得日子不错。

西周末期,郑桓公谋划为子孙寻找一块更安全且有前景的发展地带,经太史伯点醒将目光描上了古老的桧国。“桓公寄孥”和郑人东迁的事情我们在介绍“郑风”时已经详细说过了,桧国不久后就被居心叵测的郑武公给兼并报销了,从此古老的桧国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看来两周交替时期的桧君确实属于贪财好利又短视的人,而且他或他们的神经还应该非常粗壮,所以听不到国民对社稷行将灭亡的悲呼,也看不到郑人的野心和微笑掩盖下的屠刀。同时从“桧风”来看桧国当年貌似也流行奢华之风,大概是因为承平时间太长了而颓惫。

《诗经 》记载;“桧风”的内容格调阴郁、确实是像极了灭亡前的悲愤哀号。至于四篇诗歌的产生年代,创作于桧灭前的可能性大些,但也不能排除某篇是亡国后的遗民写下的回忆。总的来说,孔子将这四首诗单独成篇有道理,无论从内容还是创作时间看,将“桧风”归并为“郑风”都是不成立的。 附加注释:

夏朝是传说中的中土第一王朝,对诸侯即各地氏族族长或部落酋长没有多大权威。一个部族只要自己愿意,有足够武力,族长自己再找块玉版或玉圭做身份象征,就可以自行任命自家的诸侯地位。

(1)“羔裘” 原诗: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 译文:

身罩羔裘去兜风,再换狐裘坐朝廷。国人何尝不盼你,多点心思为百姓。

穿着羔裘乱游逛,换过狐裘上朝堂。我们岂不想帮你,君黯邦危心忧伤。

羔裘色泽若膏脂,旭日当空耀金光。想起你来就上火,忧心如焚太悲伤。

注释: 羔裘逍遥:逍遥,悠闲地走来走去。

狐裘以朝:朝,上朝、临朝。

岂不尔思:不尔思,即“不思尔”。本句表面是说难道能不思念你,实际上想到的是桧君的乖谬行为和邦国行将覆灭的危险。

劳心忉忉:忉忉,读音(daodao),忧愁的样子。

翱翔:本义是禽鸟在空中自由飞翔,诗经里经常用来形容人行动悠闲自得。

羔裘如膏:膏,作动词用,涂上油。本句意思是桧君四处闲逛时衣帽光鲜,羔裘如同刚上油保养过一样。

日出有曜:曜,照耀。有曜,即曜曜、非常明亮的意思。一说“有“做助词用,也成立。

中心是悼:是,通“实”。悼,悲伤、哀伤。

延伸解析: 这是桧国士大夫哀痛桧君不务正业、疏慢国事,醉心于吃喝打扮和闲逛游荡,伤感国家政治昏暗危在旦夕的爱国忧愤之作。

诗中先描写桧君身着华贵照人的羔裘四处游荡在先、换了狐裘再上朝理政的情景,实际上是在痛斥君主无道、无所事事、对政务应付差事。后面则讲述一想到国君的荒唐及国事日非,正人君子就忧心如焚、坐立不安,预示社稷覆亡已经指日可待。

也有学者认为这是桧国当年被迫离开朝廷乃至去国的大臣在思念国君和邦国时忧愤而作的,这种观点也可接受。诗人切实地表达出了对君主的失望以及国家危亡在即而大家无能为力的遗憾与恚愤。

古人以为这首诗是典型的末世亡音确实是抓住了要害之处。

(2)“素冠” 原诗: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慱慱兮。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

庶见素韠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 译文:

有幸看到那君子头戴白冠,身系囹圄憔悴至瘦骨嶙峋。满怀忧虑却浩然正气。

有幸得见那忠良身着白衣,他的模样让我辈内心伤悲。愿意与您去风雨同行。

有幸目睹那贤人白韠蔽膝,他的境况让我们愁肠百结,只愿与君同捍卫正义。

注释: 庶见素冠兮:庶,幸、有幸。素冠,白冠。

棘人栾栾兮:棘人,囚犯、罪人。上古时以丛棘为狱系置罪人,这里的罪人实指桧国被迫害的忠贞大臣或正人君子。栾栾,憔悴瘦弱的样子。

劳心慱慱兮:慱慱,读音(tuantuan),忧思不安的样子。

聊与子同归兮:聊,愿。与子同归,与你同行。这句的实际意思是声援受迫害的忠贞之士。

韠:读音(bi),又名蔽膝,古代官员朝服装饰,革制、上窄下宽、缝在腰间膝上。

蕴结:愁思郁结难解。

聊与子如一兮:愿意承受和你一样的待遇,也是表示愤慨和声援。

延伸解析: 古儒多以为该诗是赞美孝子,和丧礼孝道有关。其实这种观点不仅所见甚小而且张冠李戴。

诗中的素冠、素衣和素韠并非指居丧的凶服,孝服以白是汉朝才形成的规矩,在先秦这些都是正常的穿着打扮。而棘人则是上古对罪犯的一种称呼。

这首诗是桧国的忠义之士看到本国政治黑暗,忠臣栋梁遭受昏君奸佞排斥迫害而感怀忠愤的义诗。

由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当年的桧国已经势在必亡。贵族高官中那些捍卫正义、忠于社稷的人们遭受打压,一般的贞良之士也心灰意冷。除了愿意陪伴被迫害的忠义君子一起身陷囹圄外,大家对恶劣的局势束手无策、毫无办法逆转。诗义中的浩然正气让人肃然起敬,但忠臣义士和桧国的命运却令人同情无奈。

(3)“隰有苌楚” 原诗: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译文:

洼地生长羊桃,枝叶婀娜美好。嫩叶青亮柔枝摆,羡慕你无知无烦恼!

低洼长着苌楚,花枝迎风飘摇。润泽茁壮小羊桃,艳羡你无家少操劳!

羊桃挺立湿地,果实婀娜多姿。柔嫩艳丽让人爱,羡慕你逍遥无家室!

作者:长安射天郎 回复日期:2011-02-28 20:21:57

注释: 隰有苌楚:隰,低湿的地方。苌(chang)楚,羊桃,蔓生植物。

猗傩其枝:猗傩,即“婀娜”,身形秀丽、柔软美好的样子。

夭之沃沃:夭,少、初生的,这里指幼嫩。沃沃,润泽的样子。

乐子之无知:乐,羡慕、喜欢。子,指苌楚。无知,没有知觉。

华:古“花”字。

实:果实。

无家、无室:没有家庭。古人说“女有家,男有室”,此外家在古代一般多指配偶、家人、亲属、附属物品等关系,室则通常指处所、房屋。这里的无家无室实际是说没有牵挂。

延伸解析: 这首诗是忧郁痛苦却无可奈何的桧国人民借歌颂自然的美好来表达乱世忧闷、对本国社会绝望的切肤之痛。

桧国灭亡前,国君贪鄙肤浅远离君道,正人君子不安于朝,一般百姓也无法舒心度日,整个社会与国家都处于崩溃覆亡的前夜。对此恶劣境况与悲观前景深感绝望与痛苦的诗人,一反人之常情地不眷恋家庭、亲人这些世界上最美好温馨的事物,却羡慕起生长荒野的无知无识的草木来,期盼能像它们一样逍遥自在,忘掉所有的现实和烦恼。由此可见古老的桧国在春秋初期的严重社会危机,如此环境才可能诞生“离乱之歌”。

其实即使读者把“隰有苌楚”视为单纯的情诗来看,其意境和文学价值也相当让人钦服,不过这首诗并非很多研究者误以为的爱情诗。

(4)“匪风” 原诗:

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匪风飘兮,匪车嘌兮。顾瞻周道,中心吊兮。

谁能亨鱼?溉之釜鬵。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译文:

大风呼呼吹人,车辆疾驰奔行。四顾瞻望大道,内心忧伤不宁。

风势呼啸迅猛,轻车飞驰如电。抬眼瞻望大路,心里悲痛凄惨。

那位准备煮鱼,我愿洗涤炊具。谁人回归西土,帮我捎带佳音。

注释: 匪风发兮:匪,通“彼”,那。发,本义是开始动作,这里是吹、起的意思,同“意气风发”的用法。古解“发”相当于“发发”,以为是象声词、形容风声。这种解释牵强。

匪车偈兮:偈,读音(jie),疾驰的样子。

顾瞻周道:顾,四处看,一说回头看,都通。瞻,向远处或高处看为瞻。周道,大道。一说道路转弯的地方叫周道,可以参考。

中心怛兮:怛,读音(da),忧伤痛苦。

飘:本义是旋风,这里形容风势迅猛。

嘌:读音(piao),轻快且高速奔驰的样子。

吊:悲痛。

谁能亨鱼:亨,古“烹”字。

溉之釜鬵:溉,洗涤;现代部分学者为照顾下句,当作“给予”来解释欠妥。釜,锅。鬵,读音(xun),大锅。釜鬵,这里代指炊具。

怀之好音:怀之,使之怀的意思。好音,平安的消息。

延伸解析: 仅从诗文表面内容来看,这首诗是讲述一个家在西土的离乡人思念家乡心切的“怀乡诗”。结合“桧风”的特点及当年桧国的局势看,这首诗应该有所影射。

个人以为,这是桧国的正派士大夫感慨邦国局势凶险、前景暗淡而希望有所作为、振兴纲纪的政治诗。

诗人很可能是在借大风乍起、风势迅猛来暗示本国面临外来冲击;车辆无故在大道上疾驰暗喻法度已失(正常情况驾车者要顾及其他人,没必要玩命狂飙);“顾瞻周道”是双关语,古人也有人指出“周道,周之政令也。”;最后落实到自己对时局的担忧和不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