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柚子疮痂病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病名 : 柚子疮痂病 英文病名 : Grapefruit scab 病原类别 : 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 : Sphaceloma fawcettii Jenk.属真菌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痂圆孢属,柑桔痂圆孢。 形态特征 : 分生孢子盘盘状或垫状,蜡质。分生孢子梗密集排列,梗短,不分枝,圆筒形,末端较细,有1-2个隔膜,大小12-22×3-4μm。分生孢子卵形或长圆形,单胞,无色,两端各有一个油点,大小6.0-8.5×2.5-3.5μm。 危害部位 : 此病主要为害新梢幼果,也可为害花萼和花瓣。 危害对象 : 只为害柑桔类果树。 分布 : 国内各产区均有发生。 侵染循环病菌在病叶、病梢的组织内或新芽鳞苞上越冬。第二年春季阴雨多湿,气温上升到15℃以上时,病菌开始活动,产生无性孢子叫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侵害当年的新梢、嫩叶。病菌侵入组织内的约10天,病部即可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为害幼果。如此生长,可反复多次再侵染。疮痂病远距离传播则通过带菌的苗木、接穗进行。 发病条件中温、高湿的条件有利于发病,当气温超过24℃时病害发生轻,凡丘陵山地处于雾多、荫蔽和气温较低的果园发病严重。 危害症状受害的叶片初期产生水渍状黄褐色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大,颜色变为蜡黄色,后病斑木质化而凸起,多向叶背面突出而叶面凹陷,叶背面部位突起呈圆锥形的疮痂,似牛角或漏斗状,表面粗糙。新梢叶片受害严重的早期脱落。天气潮湿时病斑顶部有一层灰色霉状物。有时很多病斑集合在一起,使叶片畸形扭曲。 防治方法防治柑桔疮痂病主要采取以搞好清园及加强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做好药剂防治工作。 喷药保护由于病菌只侵染幼嫩组织,喷药目的是保护新梢及幼果不受为害,因此喷药保护要抓早、抓好。一般要喷2次药,第一次在春芽萌动至长1-2mm时,第二次是在落花三分之二时,以保护幼果。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0.5%波尔多液。 冬季清园结合春梢前的修剪,剪去病梢病叶,一并加以烧毁,以消灭越冬病菌,同时应剪去虫枝、弱枝、阴枝,使树冠通风透光良好,降低湿度,喷洒一次0.5度波美石硫合剂。 接穗、苗木消毒柑桔新区的疮痂病是由苗木、接穗传入的。因此,对来自非无病苗圃的及外来的接穗、苗木要经过严格检查,可用50%的苯莱特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浸30分钟,消毒效果良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