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柘城旧城 |
释义 | 柘城旧城,相传为朱襄氏故虚。其城墙周长十一里,高二丈,墙宽一丈八尺,城外濠池也为一丈八尺。北城是以夯土堆积而成,十分坚固。每至霉雨季节,城外水势高涨,城内虽地势低洼,但因城池坚固,洪水也不至淹没县城。明成化元年城墙坍塌,成化十三年(1477年)知县甄儒将城墙修缮。明正德六年(1511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刘六,刘七等作乱,署衙同知韩补对城墙进行了维修。此后,正德十一年(1516年)至嘉靖十七年(1538年)间,柘城历任知县胡世忠,于濠,高举,王瓒,艾景贤,冯钺等,都对城墙进行过维修。当时的城门有四处,东门叫瞻鲁门,南门叫永安门,西门叫仰京门,北门叫长乐门。四门均建有城楼,女墙(城墙上的矮墙)。女墙是以蓝砖砌成。明嘉靖二十一年(1541年)黄河决堤,河水沿着旧黄河从西北方向涌来,直冲旧城,城墙坍塌,雨水夹杂着河水注入城内,官署民居被淹没殆尽,城内居民移居难关数十年。从此,县城荒废,成了一望无际的北旧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