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杞柳编织技艺 |
释义 | 杞柳编织技艺是苏北地区汉民族独特的手工技艺,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性,尤以睢宁县北部乡镇最为盛行。 杞柳属落叶条状灌木,原生长在故黄河两岸的背河洼地或水塘边,后被移植到大面积农田繁殖。自汉朝时期,当地居民就有因地制宜,利用杞柳编织多种生活器物的习惯。尤其在衡器没有普及之前,我国中原以东地区主要依靠杞柳编织的“升筐”、“斗”、“笆子”为称量粮食容器。如:一升筐为3斤,一斗为30斤,一笆子为60斤;杞柳编织的三面有沿一面敞口的簸箕、提梁圆笼等都是家庭必备的生活用具,编织的精品针线筐还是父母给女儿出嫁时的主要陪嫁品。 上世纪中期,传统杞柳编织又创新发展为单一条编技艺,所生产各式各样的提篮、花筐等工艺品,远销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国际市场十分看好。 杞柳编织传统技艺主要五大步骤:一是杞柳收获、剥皮晒干;二是将柳条浸软或蒸煮软化;三是用麻皮碾制纬经;四是在保持潮湿的屋子里按模型编织;五是图案装饰、修整,如把象征吉祥、喜庆、平安、丰收等图案以多种手工技艺编织或印制在不同位置上,显得十分美观大方。 自各种塑料制品冲击市场后,杞柳编织品逐渐失去实用价值,加之传统工艺的民间老艺人相继谢世,古老的杞柳编织传统工艺濒临消亡,已面临后继无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