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妫海姓
释义

姓氏起源

妫海姓源出有七:

1、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后裔的封位,属于以神话传说封神之职为氏。

相传,黄帝有个儿子叫禺阳,任职海司,后来他被封为东海之神。禺阳的儿子叫禺强,后来也被封为北海之神。

在禺阳、禺强父子俩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海神封号为姓氏者,省称海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臣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万姓统谱》记载:“卫灵公臣海春之后,盖指海为氏焉。”春秋时期,卫国君主卫灵公属下有大夫名叫春,他就居住在海边,指海给自己起名,时称“海春”。在海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海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薛郡海氏。海氏族人大多尊奉海春为得姓始祖。

3、源于地名,出自两周时期陈国公族之后,属于以地名为氏。

归海氏,本称妫海氏,来源于中华民族最为古老的八大始姓之一妫姓。

按古籍的记载:“尧帝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妫,就是妫水(今山西永济)之称,汭,就是水边。有虞氏兴起于燕山一带,“虞”是其部落图腾。虞,是形似虎的一种神兽,以奔跑疾速著称,大概就是今天的猎豹。

有虞氏部落聚居发源于今山西省永济市南部历山的妫水(妫水河,向西注入黄河),并辖有其流域之地,遂以所居之地为部族姓氏。妫姓一族显肇于虞舜执政时期(公元前2255~前2208年在位),在尧帝将帝位传予舜帝以后,舜帝的后代便以尧帝封邑居住的地名作为姓氏,称妫姓,世代相传。

周武王姬发于商末帝子受辛三十一年(子受德,公元前1123年)率八百诸侯灭殷商王朝之后,大肆封建,特“分封黄帝、唐尧、虞舜之后,以备三恪”。当时,周武王以妫满是帝舜三十二代孙,为舜裔的嫡脉,因此敕封其于陈地,建陈国以奉帝舜之祀,都城在淮河北岸的宛丘(今河南淮阳),其时陈国的辖地在今河南省的开封市以东直至安徽省的亳县以北,比之以前虞遂所建的陈国,辖地规模有了明显的扩大,并以此奉为正朔,延续了虞舜的一脉香火。

时宛丘地处黄淮平原腹地,陈国的都城四周为一巨大的湖泊,史称“龙海”,龙海湖畔就是著名的太昊伏羲陵。龙海在历史上面积曾达八万顷之阔,约合今八百平方公里,因此围卧在其中的都城很安全。古人皆称大型湖泊为“海”,因此有陈国人以国姓指之,称“妫海”。

周定王姬瑜九年(陈灵公妫平国十五年,楚庄王熊侣十五年,公元前598年),陈国大夫夏征舒杀陈灵公自立。第二年,楚庄王就以讨伐夏征舒为名,一举灭了陈国,并将陈国划为楚国的一个县。之后,楚庄王又在大夫的劝谏下恢复了陈国,并立陈灵公之子妫午为陈国君主,即陈成公,从此陈国依附于楚国。

周景王姬贵十一年(陈哀公妫弱三十五年,楚灵王熊虔七年,公元前534年),楚灵王再次灭了陈国,但不久楚国爆发内乱,公子熊弃疾杀其兄楚灵王自立,是为楚平王。五年后的周景王十六年(陈惠公妫吴五年,楚平王五年,公元前529年),楚国爆发了“公子比叛楚”内战,而陈惠公与蔡灵侯等人因协助楚平王平叛有功,楚平王感激之下恢复了陈国的诸侯爵位,陈惠公得返宛丘继续当他的陈国君主。

在此期间,有陈国贵族称“妫海”为“归海”,以示得返都城,重得国祚,其后有人以之为姓氏,称归海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归氏、海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归海氏族人大多尊奉妫吴(妫虞)为得姓始祖。

4、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海氏,主要源自经名首音。

①元朝时期的海鲁丁,是元文宗孛儿只斤·图贴睦尔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庚午科的进士,曾任职于信州,其后裔子孙皆姓海,史称信州海氏。

②据历史文献《回教民族说》记载,回族海氏大族当数海南海家族。海南海氏回族,其先祖名叫海答儿,于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从军海南,落籍于琼山左所(今海南海口)。回族海氏的先祖大多一直从军行武,自从海答尔在落籍琼山后,全族弃武从文,杰出的文人学士辈出,且多为著名的政治家。在明朝时期,著名的海瑞便是该支海氏的第五世后裔。在明朝,仅琼山海氏一支就有举人、进士八人。至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海氏“一门之内,才德彬彬,为海内鼎族”。后来,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歧视与迫害,海南回族海氏家族大多已分散流失。

③在西北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同心县韦州镇有回族海氏一百多户。这一支海氏为明朝末期伊斯兰教经师海东阳之后,现已传至第十世。今韦州海氏家族的老坟上还有为纪念海大师而立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的石碑。

④在今甘肃和新疆亦有少部分回族海氏,该支海氏源出元朝时期屯戍垦边的“西域亲军”和“探马赤军”之经名译音,与海南海氏、信州海氏、韦州海氏皆不同源。

5、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①蒙古族海佳氏,亦称珂里叶特氏,世居科尔沁草原(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满语为Haigiya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海佳氏多冠汉姓为海氏。

②蒙古族沙查海氏,世居克鲁伦(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克鲁伦河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acahai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沙查海氏多冠汉姓为海氏、沙氏等。

③蒙古族克勒德氏,亦称克里叶特氏,汉义“乌鸦”,世居巴颜乌喇(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Kelde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克勒德氏多冠汉姓为海氏。

④蒙古族海勒图锡氏世居科尔沁草原(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多冠汉姓为海氏。

6、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海拉苏氏,满语为HairasuHala,世居海拉苏台(内蒙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苏木海拉苏台),后多冠汉姓为海氏。

②满族萨克达氏,原本为巴雅拉氏,后改以地为氏,满语为SakdaHala,汉义“苍老”,部族认输众多世居萨克达(今辽宁抚顺峡河流域)、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阿扈河(今黑龙江宁安南六十公里处)、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德里倭赫(今辽宁抚顺浑河畔)、黑龙江两岸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海氏、苍氏、仓氏、麻氏、骆氏、李氏、祖氏、高氏、萨氏、里氏、陈氏、罗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礼氏、佟氏、陀氏、翁氏等。

③满族舒尔哈赤氏,亦称舒尔哈齐,先祖即为佟·努尔哈赤的同胞弟弟爱新觉罗·舒尔哈齐,以先祖之名为姓氏,满语为Sulhaqihala,汉义“大海”,清朝初期即多有冠汉姓为海氏者。

7、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彝族、藏族、裕固族、土族、土家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海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禺阳、禺强、海春、海鲁丁、海答儿、海东阳、爱新觉罗·舒尔哈齐。

郡望堂号

待考

历史名人

待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