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漩三公路 |
释义 | 1.路段简介:汶川县漩口至三江公路是三江生态旅游国家AAAA级景区、水磨古镇国家AAAA级景区连接外界的重要通道,公路全长20.8公里,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全段大中桥梁5座、总长度316m,隧道2座、总长1568m。工程于2009年7月开工建设,经过近两年的建设,近日工程基本完工,成为漩三片区群众的一条致富路。 汶川县漩口至三江公路是汶川县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磨镇、三江乡连接国道213线的重要公路。2008年5月12日,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本路遭受了较严重的破坏。路线经过的水磨镇是汶川灾后重建规划中的文教卫中心和第二办公区,三江乡是著名的生态风景和旅游休闲度假区,因此漩口至三江公路工程在汶川灾后重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目起于漩口寿江大南桥头与国道213线相接,经郭家坝、水磨镇、白石村、陈家山、三江乡、止于三江乡河坝村虹鳟鱼养殖场。路线起于漩口镇寿江大桥南桥头,顺原有公路沿寿溪河逆流而上,经郭家坝、水磨镇、白石村到达三江境,在陈家山堰塞湖附近以隧道穿越陈家山后,从黑土坡水电站大坝下游约100m处跨河而上,穿三江乡场镇、止于三江乡河坝村虹鳞鱼养殖场。路线全长20.82416公里。路段共有大、中桥桥长114米/12座,小桥桥长93米/4座,桥型为16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小箱梁及现浇箱梁;路段共设涵洞319m/41道,均为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沿线主要城镇为:水磨镇、三江乡。沿线主要河流为:中河、西河、黑石江、寿溪河。 漩三公路为三江生态旅游国家AAAA级景区、水磨古镇国家AAAA级景区连接外界的重要通道,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3个月后开始道路勘测设计,设计等级为三级公路,路线起于漩口乡寿江大桥南桥头(K0+000),顺原有公路沿寿溪河逆流而上。经郭家坝、水磨镇、白石村到达三江境内,在陈家山堰塞湖附近以隧道穿越陈家山后,从黑土坡水电站大坝下游约100m处跨河而上,穿三江乡镇、止于三江乡河坝村虹鳟鱼养殖场(K20+824.16)。路线全长20.82416公里。总造价22363万元,平均每公里1064万元。起点至水磨镇段,基本利用全幅原路布设,局部改造;水磨至白石段,基本利用半幅原路,加宽半幅布设;白石至止点三江乡段,基本利用原路走廊,不挖左侧山体布设;三江场镇路段,沿原路拆除右侧沿河房屋布设。沿线主要城镇为:水磨镇、三江乡。沿线主要河流为:中河、西河、黑石江、寿溪河。漩三公路的设计速度为40km/h,隧道内及一些视距较短的弯道处设计速度为30km/h;漩三公路上的主要构造物有大、中、小桥梁九座,涵洞 39 个,陈家山隧道全长1580米,分为1号和2号隧道, 1号隧道全长1197米,宽7米,设计等级为三级,设计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 2.地质情况:地质构造为九顶山华夏体系构造,它为龙门山华夏系构造体系之中南段,又属于甘孜-松潘地槽褶皱带与扬子地台之间褶皱亚系,发展漫长,构造复杂。呈北东-南西呈40~50°方向展布,斜贯县境及相连区域长156km,宽20~50km,断层排列密集,褶皱断裂繁多,断层呈北东-南西走向,由逆断层和逆掩断层组成。穿过测区范围内的大断层主要有映秀断层及较大的安家坪断层。褶皱主要有安家坪倒转背斜、乱石窑倒转向斜、灯台树倒转背斜。 (1)映秀断层:映秀断层:为一北东向的压扭性斜冲大断层,从什邡岳家山经白水河、映秀至三江分成两支:一支沿九里岗复背斜南侧延入宝兴幅与五龙大断层相连,断面产状为300~315°∠35~60°。出现挤压破碎带数米,断面千枚岩产状很乱,有炭化现象,石英脉很发育。断层上盘(北西盘)为志留系茂县群-泥盆系月里寨群,下盘(东南盘)为上震旦统灯影组-二叠系。另一支沿宝兴复背斜北侧延入宝兴幅与盐井大断层连接。断面产状为300~315°∠20~71°,岩体产状平缓,断层为中泥盆系灰岩推覆于上三叠系须家河组砂页岩之上,断层线多分叉闭合现象,其间夹多个透镜状断块。 安家坪断层:为一北东走向的逆冲断层,呈不规则的长条形,其上盘主要为志留系茂县群第四组的千枚岩及结晶灰岩,断面千枚岩产状凌乱,岩体异常破碎,下盘主要为元古代瀓江-晋宁期第四期花岗闪长岩,此断层穿越路线终点,对路线的影响不大。 (2)褶皱:安家坪倒转背斜:分布在三江安家坪,延长7km,轴向40°,核部为奥陶系,两翼为志留系茂县群,两翼均倾向北西,倾角约40度。 乱石窑倒转向斜:分布在三江乱石窑,延长8.5km,轴向30-50°,茂县群第五组组成核部,四组组成两翼,北翼产状为300°∠38°,南翼产状为270°∠43°~315∠56°。 灯台树倒转背斜:分布在三江灯台树,延长11km。轴向30-50°,茂县群四组为核部,五组为两翼,北西翼产状为270°∠43°~315°∠56°,南东翼产状为270°∠39°~310°∠44°。测区新构造运动以大面积持续间歇性抬升为主,影响工区地震活动的主要断裂为映秀断层、安家坪断层,根据5.12震后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测区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3.水文条件:县境内河流均属岷江水系,各级支流多呈树枝状,河流纵横,沟壑交错,共192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km的16条,主要河流岷江,较大的支流有杂谷脑河、二河、草坡河、寿江等,还有高山湖泊(俗称海子)13个。测区范围内的河流主要为寿江,因此,这里只对寿江河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寿江又名寿溪河,发源于汶川与大邑县交界处之大雪塘门坎山南麓,源头海拔4000余米。三江口以上称西河,约40km,从西南流向东北,经水磨乡老人村,当地多出长寿老人,故下游称寿江。经白石、水磨、漩口镇汇入岷江。三江口至漩口长约25km,全长65km,流域面积596平方km,寿江邛崃山脉东南麓,东来的水汽受高山阻挡,在此凝聚降落,流域内降水补给极为丰富,年均降雨量1317.9毫米,成为川西多雨区的一部分。寿溪水文站测得寿江最高水位814.6米(1960年7月28日),最低809.72米(1964年2月19日),多年平均水位810.50米。寿江最大流量1890立方米/秒(1964年),最枯流量为5.68立方米/秒,年均流量最高34.6立方米/秒(1966年),最小19.7立方米/秒(1969年)。月平均流量最高123米/秒(1964年7月),最小是6.59立方米/秒(1972年2月),流速最大是9.09米/秒,最小是2.41米/秒。含沙量年平均最高是8800克/立方米,最小是167克/立方米。 路段水系受地质构造、地貌环境的控制明显,沿线有多条冲沟内常年流水。由于测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密布,无明显地下水系,只有部分天然泉水由山脚或岩缝中流出,属基岩裂隙水或孔隙水。 路段位于县境南部寿江上游,东与白花、水磨、白石相连,南同大邑、崇庆县交界,西北两方同卧龙特区接壤,整体上属于中山地貌,线路主要于斜坡上展布,起止点高差约364m,路线范围内植被发育,坡度约40~50°左右。 4.自然灾害 :当地地质灾害频发,由于地处龙门山断裂带,此处为我国二、三级阶梯的交汇处,地质状况不佳,加之当地山体岩性松软,使得本来就脆弱的山体变得更易坍塌。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由于地震威力的巨大,使得当地的山体整体松垮,加之路段所在地的气候本身就潮湿多雨,更是使得震后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给路段的施工及维护造成了巨大的麻烦,更给当地居民在震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