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湄潭毛峰
释义

概述

毛峰茶,产于贵州省湄潭县境内,又称湄潭毛峰。属绿茶型,上等湄潭毛峰实为一种芽茶或毛尖茶。湄潭地区山高、雨多、气寒、雾浓,所以湄潭茶也是非常有健康的绿色产品。

简介

历史

湄潭种茶历史悠久。唐朝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湄潭不仅能产茶,而且茶味很美的论述。宋代则有以茶叶为上贡的记载。如今的湄潭,涌有全国闻名的大型茶场和星罗棋布的农村茶园。有创建于三十年代末的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品级

湄潭毛峰茶采于清明前后。采摘标准分三个级别,特级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或全展,芽叶长度2~2.5厘米;一级茶标准以一芽一叶为主,芽叶长度2.5~3.0厘米;三级茶标准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3~3.5厘米。

品级特点

湄潭毛峰自1974年问世以来,曾连年获奖,名列前茅。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细圆直,锋苗完整挺秀,身披银毫,色泽翠绿,嫩香持久,汤色碧绿清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鲜活。

文化底蕴

如果说茶文化引领了今天湄潭文化的主流,那是因为湄潭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之乡。湄潭的茶文化、酒文化、傩文化渊源流长。红军长征,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在文庙的旁边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天主教堂建筑物,曾是红九军团司令部驻地,教堂内所存红军系列标语20多条,为全国保存最多最完好的红军标语和历史资料。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西迁至湄潭七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等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在湄潭播下了文化和科学的种子,推动了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湄潭县城文庙,就是当时浙大旧址,浙大与湄潭,有着割不断的渊源。1990年湄潭县与浙江大学合作,在文庙(浙大湄潭旧址)建成“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成为当地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外地游客游览湄潭必到之处。

采茶过程

1、手采法

手采法中国传统的采摘法,各地方法很多,常因湄江翠片树龄、树势和茶类对鲜叶原料嫩度要求不同而不同。手采汉的特点是:采摘精细,批次多,采期长,产量高,质量好,适于高档茶,特别是名茶的采摘。因此,尽管手采法工效低,费工大,但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有其积极的意义

2、手采的基本方法

1、打顶采摘法亦称打头采摘法:是俟新梢展叶5-6片叶子以上或俟新梢即将停止生长时,采去一芽二、三叶,留下基部三、四片以上大叶。一般每轮新梢采摘一、二次。采摘要领是采高养低,采顶留侧,以促进分枝,培养树冠。这是一种以养为主的采摘方法,一般宜在一、二足龄湄江翠片和更新复壮湄江翠片(更新后一、二年)上采用。

2、留叶采摘法:也称留大叶采摘法,是当新梢长到一芽三、四叶或一芽四、五叶时,采去一芽二、三叶,留下基部一片或二片大叶。留叶采摘法常因留叶数量和留叶季节的不同而又分为留一叶采摘汉和留二叶采摘法等多种。这种采摘方法的特点是:既注意采摘,也注意养树,采养结合,一般视、树势状况而分别掌握运用。

3、留鱼叶采摘法:也称留奶叶采摘法。是当新梢长到一芽一、二叶或一芽二、三叶时,采下一芽一、二叶或一芽二、三叶,只把鱼叶留在树上。这是一种以采为主的采摘法。

3、手法的具体应用

1、幼年茶的采摘:幼年湄江翠片的特点是主干明显,顶端优势强烈,分枝疏少,树冠尚未定型,系湄江翠片的培养阶段。采摘的目的是促进分枝,培养枝冠,是定型修剪的补充。因此,一般宜采用打顶采摘法或留叶采摘法。

一般第二次定型修剪后,开始打顶采摘,长势强的,春末时即可打顶,留下三、四片叶子。夏、秋梢留二、三处叶子采摘。树势弱的,应延迟到夏茶时开始打顶。

湄江翠片经第三次定型修剪后,骨干枝已基本形成,可进行留叶采摘,春、夏季各留二叶采,秋季留一叶采。当湄江翠片树冠已基本形成,但仍需培养扩大,宜采用春留二叶,夏留一叶,秋留鱼叶的采摘方法。

2、成年湄江翠片的采摘:湄江翠片进入成龄阶段后,便由青年期逐渐过渡到壮年期,树冠进一步扩大,枝叶茂密,生长旺盛,根系发达且布满行间,茶叶产量逐年增长,直至达到高峰。成龄阶段是湄江翠片高产、稳产时期。采摘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多要收质量好的芽叶,延长高产、稳产时期,应贯彻“以采为主,多采少留,采养结合”的原则,因此,采摘方法,应以留鱼叶采摘法为主,并在适当季节辅以留一叶采摘法。具体采法,各地经验不甚一致,有的春留一叶采,夏、秋留鱼叶采。有的夏留一叶采,春、秋留鱼叶采。有的全年基本留鱼叶采,而在每季末期留一批叶片在树上。有的则实行留鱼叶和留一叶混合交替采摘。

3、老年湄江翠片的采摘:老年湄江翠片树冠的特点是生机开始逐渐衰退,枝植随树龄增长而日益衰老,育芽能力减弱,芽叶变小,二、三对夹叶大量出现,树冠鸡爪枝逐渐形成,部分骨干枝出现衰亡和自然更新现象。茶村的衰老期是相当长的,对这类湄江翠片的采摘,应根据衰老的程度而灵活掌握。

湄江翠片衰老前期,树冠还比较宽阔,枝杆尚有一定的育芽能力,能维持一定的产量水平,宜采用留鱼叶采摘和集中留叶的方法,一般多采用春、夏季留鱼叶采,秋季停采集中留养。

湄江翠片衰老中期,树冠鸡爪枝大量形成,育芽能力明显减弱,产量显著下降,这时,须在春茶前进行深修剪,剪后当年宜采用留一至二叶采摘。第二年采用春、夏留一叶,秋留鱼叶采摘。第三年后可按成年湄江翠片采摘方法进行采摘,这样,一般可维持3-5年树势。

湄江翠片衰老后期,树冠枝梢逐渐衰亡,出现自疏现象,育芽能力很弱,产量很低,品质不好,此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有的需要进行重剪和台刈,重新培养树冠,有的则需要改种换植。

重剪、台刈湄江翠片:在剪后一、二年内生长旺盛,顶端优势强烈。采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分枝,培养树冠,宜采用打顶采摘法。重剪湄江翠片,当年夏、秋季即可打顶,留三、四片叶子采摘。第二年采用春留二叶,夏留一叶,秋留鱼叶采摘。第三年采用春、夏留一叶,秋留鱼叶采摘。第四年后可按成年湄江翠片采摘方法旱灾行。台刈湄江翠片,当年一般只养不采,或于秋季打顶。第二年剪后进行打顶采,春梢留三、四片叶采摘,夏、秋梢留一、二叶采摘。第三年采用春留二叶,夏留一叶,秋留鱼叶采摘。第四年采用春、夏留一叶,秋留鱼叶采摘。第五年开始,可按成年湄江翠片采摘方法采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3:19:39